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5-15 14:56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本帖最后由 征途之长征 于 2016-3-14 14:00 编辑
看见XX书院的“说文解字”,毫不犹豫报名。从来对文字就有莫名的好感,能够系统的探究音律、音义对于我来说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老师万献初,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专业的音律、音义学专家。果不其然,大家就是大家。信手拈来皆是文章。
万教授从身边入手聊起滕王阁楹联,“海天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其中提出“鹜”是指什么鸟?这个问题,诗词研究家都讨论无数次了,有说大雁,有说白鹭,最贴切的说法是鱼鹰(鸬鹚)。万教授仔细的剖析鹜字小篆的写法,以及三个不同部位的构成,我们就这样引入文字的历史,犹如走入文学殿堂的另一个侧面,从这个角度去探寻国学的博大精深。
国学是什么?绝不不是单一的诗词、经书又或者是字。我认为国学是立体的,几千年文明延续,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同化、重组形成新的文化。光从一个道教、佛教或是孔孟无法理解透国学到底是什么?能说天主教一定信奉的西方文化?入传这几百年,或多或少也已经有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地方。任何一个文化都不容忽视,它们的存在都在传承的过程中承载不同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学国学,要立体,多角度去探究,包括诗词。也是需要多方位的角度去解读。我们以前说仓颉造字,是中国字的鼻祖。万教授提出:仓颉不是造字,是收集整理民间各个部族的文字。
真正意义上创新的是许慎,他归纳整理了文字最初的体系。我很同意这个观点,仓颉一人不可能造出这么多字(所谓字,初为纹,区别于其他部族的象形图案),只不过他是第一个收集文字的人。许慎归纳了汉字的字根,又因为迎合吉数九天、六地之说(540字)而刻意多造重复的字。
万教授经过整理确认字根为470个。这样就简单的追溯到字的根源,其他的字不过是组合再造。万教授提出,字的演化过程就是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独体为文(纹),合体为字”。
我的理解就是,单独一个字就是上古时期的符纹,合起来表意就是字。听起来有些复杂,就是现实和影像的区别。从说文解字中我们看见祖先的礼仪,祖先的习俗,从母系到父系的演化过程。
于是明白“姓氏”两个字是怎么组成的,表达什么意思?姓在母系社会是部族的符号,后因子嗣太多,分散各地,为了便于区分赐予“氏”这就是姓氏的由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