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草花 于 2017-11-9 22:44 编辑
这是一个算不上大山的地方。山不高,但很峭,也很偏,地处大巴山腹地。交通以前肯定很不方便,现在有公路相通。一个村,也就是以前的一个生产大队,常驻人口目前不过200人左右。
有人就有家在,有家就有孩子;有孩子,就该有学校。现在,就有这样一所小学,建在公路边,也是山口上;一面朝山,一面是山沟,场地很小,三层砖混教学楼,看样子建成的时间不是很久。旗杆上没有挂国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升旗的时候才用一下。
我怀着好奇走进这个学校,带有一种怀念自己小学的敬仰心情进来。一个老师在一间教室上课,里面只有4个孩子。一会儿,从楼上下来一位奶奶级的老师,向我微笑走来,与我打招呼。
几句问候式的话后,开始聊起来,她问我单位方面的事,我问她学校方面的事。通过闲聊,得知,她今年55岁了,到了城里人说的女干部退休之年。代课30多年,与她一起在这里代课的是她的侄辈。两个人,两位代课老师撑起这个学校。目前学校有不到20个孩子,分为幼儿班(3-5岁不等),一年级,三年级。去年,送走一个毕业班,几个孩子到镇上读初中去了。
第一次聊的不多。今天,我再次走进学校。两位老师都在上课,我轻轻走上楼,女老师正在认真给孩子上课,我没有打扰她,轻轻走向右边的教室,七个孩子在自习。黑板左边张贴着数学加减法表,右边写满了拼音字母,黑板之下的右边靠墙有一个小黑板,写有十多个字。
孩子看见我,不好意思起来,大一点的继续写字,小一点的把自己的作业本拿在手中不知所措。我用手中的小竹杆随便指着黑板上的拼音,问孩子们:认得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读起来。小竹杆不停的滑动,孩子们不停的读。我再指向小黑板上的字,孩子们也能准确的读出来。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这些穿得很简朴,脸上还有没有洗干净的尘土,见到生人就怯生生的山村孩子,一年级开始就能知道这么多,是我们当初多少倍的成绩了。一会儿,老师出来接电话,看到我,向我打了个招呼。电话完后,她把上课的教室的门关上,过来与我聊起来,向我介绍这些孩子是幼儿班的。我很诧异。她进一步向我介绍,他们中好几个已经会10以内的加减法了。
都说,城里的孩子超前教育,幼儿班小学化,学这学那,兴趣班,英语什么的都地努力的灌,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有想到这里的孩子也超前教育了,代课老师也很前卫了。对于超前教育,我一向是反对的。这里,我不想对老师进行否定。相反,我更想赞扬,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为代课老师,能有这个“超前”的行为是非常有责任的表现。我真的这样认为。
通过进一步了解,老师告诉我,这个学校曾经“死”去。因为生源不足,政府停办。可是,还是有家长把孩子带给她教,无奈之下,她办起了“私立”学校。这样坚持了些时间,政府又同意学校继续办,并批准获建了现在的学校。 关于私立与公立,合法与非法,在一些事件上,我觉得政府有时不能简单以“法”的筐来比筐,当政府可能放弃的地方,政府的能力不能触及的时候,从道义出发,从民众正常需要出发,“非法”也是合法的,甚至说,比政府的合法更合法,这时,合理就是最伟大的合法。比如,中医中的个别握有专治某病的“偏方”的人,他用某个偏方治好许多人,没有后遗症,用法律来说,他是非法行医,患者角度说,人家是药到病除。这是矛盾,也是现实。怎样做到辨证的统一?扯远了,再回到学校来。好在这个“私立”很快又转成了“合法”,官方代课身份继续。
老师告诉我,从这里起步,走出去的她的学生中,不乏大学生,还有几个研究生。这是她辛勤付出的结晶,是她努力的“回报”。作为老师,有自己的学生成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在远方因为自己当年的精心教育而成就事业、辉煌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自己欣慰的呢?
第一次走进这个学校,看到几个孩子课间出来在小小操场上跑来跑去,想起自己小学时候,在那个简陋的山村小学上学的童年。那个时候,一切都很缺,最不缺的只有贫穷和饥饿。冬不御寒,春不裹腹。雨天无雨伞,冬天无好鞋。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讲这样的故事,无异于讲月亮上的嫦娥与吴刚喝酒调侃一样,离奇荒诞永远不靠谱的天方夜谭。也就是这样的日子里,我和我那一代人苦中作乐似的读完了小学-----苦难又活泼的小学。年年岁岁事事多,风风雨雨岁月去,那个时代的小学记忆还在,成长的快乐没有忘记,种在心灵深处的质朴和对山村的热爱的芽苞从来没有枯萎,相反随着岁月而疯长。
几十年后,不,也许就在今天,在城里给孩子讲这所小学的故事,有多少不会认为这是遥远的穿越呢? 当天,我在微信里发了关于这个学校的小视频,附了几个文字,其中有:一种坚守,一种职责!
代课课30多年,从青春少女,到知天命的奶奶,在这里,在家门口,坚守了30多年。是什么在支撑,是什么在挽留?是那么一点点工资?(今天,她的工资也就1000多元)是一种于心的责任?
2017-11-08
【附记】 此文不求华美,而求实质,简单录此过程,只是想立此存照:今天,我们的农村还有许多村小在挣扎中生存,离小康还有很多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