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速客 于 2018-3-4 06:42 编辑
雏探词与谱 当我们读“诗经”时,不难发现,尽管“诗经”里的基本句式是2—2结构的四字句,但还是在许多篇章里保留长短句的存在。这些篇章在风,雅,颂中都有出现。其中的“溱洧”篇里就有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的共存。我想,或许,被先贤们称之谓“长短句”的词,就是从“诗经”里的这部分篇章的发展,完善,丰满而产生的。 读“诗经”的“击鼓(邶风)”篇,得知全篇五章,均为四字句,基本句式是2—2结构,唯独“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两句,采用了1—3结构,我想,也许这就是词中,使用“豆”这种技巧的源头吧。在“硕鼠”篇和“采薇”篇中,我读到了“乐土乐土,乐国乐国,乐郊乐郊”和“归曰归曰”的文句,又想,这有可能是词里叠句的源头。于是我想到,词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应该是苗红根正,高贵正统的。可是,词在很长的时间里,却被先贤们称之谓半诗或诗余,得不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这又是为什么呢? “诗经”是所有韵文的基因库,不同的基因在社会环境的干预下,受到文人们不同的对待,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机会,因此现代,在我们的文库里也就有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韵文载体。 词从一开始以长短句问世,就显示了他那自由,不拘一格的本性,又被文人们冠以“诗余”“半诗”头衔,因此,他没有被拘在严格的韵律之中,保留了自己松宽自由的秉性,恰恰是这自由松宽的本性,得到了一代代文人们的广泛喜爱。虽然在很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人希望能够规范他,出了许多词谱,甚至在最高统治者的名义下出了“钦定词谱”,这些都不能够拘住词那自由松宽的本性,所以,生活在今朝的我们,就有了一个词牌,却拥有多个不同格体的词谱。就拿字数最少的“十六字令”来说,仅仅只有十六个字,在网海里就搜到了三个格体的词谱: 格体一: 十六字令·天 蔡伸 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 桂影自婵娟。 平(韵)中仄中平仄仄平(韵)中中仄 中仄仄平平(韵) 格体二: 十六字令·归 张孝祥 归! 猎猎薰风颭绣旗。 阑教住,重举送行杯。 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韵) 格体三: 十六字令·山 毛主席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到了本世纪,才子们在填写“华词”时(“华词”是二十一世纪新填词作品的称谓,用于区别于其他朝代的古词作品),十六字令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概念词构”( 属于"求正容变"的"容变"范畴,即:容变--依律辟新,扩展有度。下称新概念),在新概念里,十六字令增加了标准体,对称体,同尾韵,异尾韵四种格体,并且各有现代才子的词作为例(资料来源于百度): 标准体格: 十六字令·帆 帆, 沧海茫茫渺渺纤。 风嘶后, 斜阳一抹恬。 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平平中仄平 对称体格: 十六字令·浪 浪, 无拘无束天涯荡。 海角风, 翻波吹宇旷。 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 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同尾韵格: 十六字令·帆 帆,白鸥竞尾碧天蓝。齐涨满,点点地平衔。 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异尾韵格: 十六字令·浪 浪,卷海排山腾巨蟒。堕谷渊,蓄能重待放。 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仄平平 中平平仄仄 十年前,在网上我还发现了一位才子提炼出的十六字令回文谱。 回文谱是: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我曾经依此谱填过一首“冬”。 十六字令·冬(回文) 冬,飞絮满天眼展穷。 浓韵味 ,梅自放花红 。 红,花放自梅味韵浓 。穷展眼, 天满絮飞冬 。 以上只不过是我从百度搜到的有关十六字令的词谱格体,倘若再扩大范围,仔细搜索,有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格体出现, 面对诸多的词谱,固然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是,我们喜欢文字的都知道,一篇文章的多个主题是大忌,主题一多,反而让读者捕捉不到主题,因此有人说,多主题即无主题。弱水三千里,只需一瓢饮。唉!此事真的令人很为难,现在先把这些留于此处,等待智者们解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