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0|回复: 16
收起左侧

减字木兰花 春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休弹寄语,未向十洲双白鹭。
倒影星星,残月寒风太浅情。
红娘不住,将谓浣溪波好处。
怕唤张生,春过千山有几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8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什么烂诗呀,以为只要把找到的华丽词藻堆起来就是诗了,不知所云.真是可发一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下面引用由三界神尼2007/04/28 13:15 发表的内容:
什么烂诗呀,以为只要把找到的华丽词藻堆起来就是诗了,不知所云.真是可发一笑.
诗的好坏且不评(也不会评),但是这样说稍过了吧,论坛里除了高手们外应该也会有像苏雨这样低水平的人吧,我平常发贴就是抱着请大家批评指导的态度,但是如果有人这样回复我的话,那我以后一定再也不敢发贴了.
不足之处可以指出,但是真的要顾及一下发贴人的心情.苏雨多事了,请二楼见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下面引用由三界神尼2007/04/28 13:15 发表的内容:
什么烂诗呀,以为只要把找到的华丽词藻堆起来就是诗了,不知所云.真是可发一笑.
    朋友,你这样说就不对了,写的好坏是一回事,态度是一回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论坛三事之一,不要和三界神尼叫劲!!!

-=-=-=- 以下内容由 jerry8211012007年04月29日 09:13 时添加 -=-=-=-
在这里纠正一下神尼对诗词的歪理。
我先澄清,以上一词非诗,若要找标准,那也应该称为:诗余,也不应该直接称呼诗的。
什么是诗?
答: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诗词中的兴寄?
答: 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因此,了解这种特点,对阅读或欣赏中国古典诗歌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古诗的“兴寄”涉及许多复杂问题,本文只是简述它的来龙去脉及其重情意、主兴象的基本特征。
  “兴寄”也称“寄兴”。如沈德潜评阮籍诗:“兴寄无端”(《古诗源》卷六),陈廷焯评贺方回词:“寄兴无端”(《白雨斋词话》);胡应麟既以“寄兴无尽”评《青青河畔草》(《诗薮》内编卷二),又用“兴寄无存”评《柏梁诗》(同上卷三)。元稹论诗评诗则多用“寄兴”,如评“沈、宋之不存寄兴”,说自己的诗“稍有寄兴”等(均见《叙诗寄乐天书》)。所谓“寄”,就是寄托。钟嵘《诗品》评张华的诗“兴托不奇”,也就是“兴寄”平常的意思。“兴寄”可称为“寄兴”,“兴托”也可称为“托兴”,《诗人玉屑》中就有“托兴”一条。此外,如“讽兴”、“托喻”等,也是相近的意思。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赋比兴是汉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三种写诗方法。“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郑众《周礼》注引),或“托物兴词”(朱熹《晦诗侍说》)。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或“兴托”。“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起情,故兴体以立。”有的便直接说:“兴者,情也”(《二南密旨》)。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由上述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兴”或“兴寄”是一种历史的概念,它在我国古代漫长的诗歌史上,还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
  《诗经》民歌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这是文学史家所公认的;加以汉人尊为五经之一,成为儒家的一部经典,更增强了它在古代文学中的权威性,汉魏以后,每当文学创作出现浮华艳丽的严重倾向时,评论家乡强调《诗经》的优良传统以反对过分地追逐形式。兴诗的托物起情,便逐渐受到诗人和评论家的重视,并越来越突出其“起情”的意义。刘勰论比兴,就批评汉代文人“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所以文谢于周人也。”他第一次明确区分比、兴的小大轻重,认为诗歌创作抛弃了更重要的兴,就远不如周代诗人的《诗经》了。钟嵘评张华“兴托下奇”,就因他的诗“其体华艳”,“务为妍冶”。到陈子昂提出:“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修竹篇序》)也是为反对“彩丽竞繁”,希望恢复“风雅”的传统而强调“兴寄”的。其后,如李白一方面声称“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一方面强调“兴寄深微”(《本事诗》);直到明人许学夷所论“汉魏五言、深于兴寄,盖风人之亚也”(《诗源辨体》)等,无不是从发扬《诗经》优良传统的要求来讲“兴寄”的。
  “兴寄”的这种发展过程中,虽然始终没有离开“兴”的本义,却逐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不仅仅是一种“托事于物”的写诗方法了,而更侧重于用这种表现方法所寄托或兴起的情。“兴寄”逐渐形成和“彩丽竞繁”、“其体华艳”的相对概念,用以指对诗歌应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的要求。这和整个“比兴”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一致的。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论:“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过矣;索其凤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憧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从白居易在同文中称自己有关“美刺兴比”的诗为“新乐府”,元稹在《进诗状》中称自己的乐府诗“稍存寄兴”,可知“比兴”和“兴寄”的要求是相近的。这种“比兴”或:“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了。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齐梁时期的诗作,自然是“兴寄都绝”。
  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除上举明人胡应麟、许学夷等多次用“兴寄”的深浅来评论诗歌的优劣外,到了清代,甚至认为“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冯班《钝吟杂录》);“伊古词章,不外比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没有比兴就不成其为诗,以至一切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比兴写成的,这就把比兴的地位提得更高了。比和兴的共同特点都是托物寓情。唐宋以后“比兴”连用,就往往指托物寓情的共同要求。清代诗人不仅认识到托物寓情的普遍意义,且不满足于一般的寄托,如陈延焯所论:“托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深矣厚矣,而喻可专指,义可强附,亦不足以言兴。”(《白雨斋词话》卷六)不仅要有深厚的寄托,还要有广泛的意义而不专指某一具体内容,情与物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不是勉强的比附,才算得“兴”。这样的“兴”,就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创作了。古代对“兴寄”的要求,这又是一大发展。
  “兴寄”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古代写诗或评诗的重要要求,并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是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兴”不是人为的规定,而是从《诗经》的实际创作经验中总结出来,又为历代诗人的创作实践不断丰富起来的。这样,它就符合诗歌艺术的基本规律。所谓。“诗以言志”,诗歌必然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而写,没有任何思想感情的诗是不存在的。但不借助于一定事物、不通过具体的形象而直陈其情,也不成其为诗,至少不是好诗。托物寓情正是“兴寄”的基本特点,它能受到历代诗人的普遍重视,并不断有所丰富,就是这个原因。
  “兴”的含意古来虽有种种不同解说,但如“触物起情”、“借物兴情”、“托物寓情”等,大多不能离开“物”的作用,这个“物”,就指事物的形象,所以,“兴”和“象”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古代诗人对“兴”的重视,正因为诗人抒情言志必须通过一定的形象。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刘熙载举以为例说:“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艺概·诗概》)仅仅说“春往冬来”,的确毫无诗味,甚至不成其为诗。运用“兴寄”的托物寓情则不只是为了有诗意诗味,还在发挥诗的更大作用。古代诗词,篇幅短小的甚多,怎样才能使有限的篇幅,容纳丰富而深厚的内容?主要就靠“兴寄”。《诗人玉屑·讽兴》中举到王安石一诗为例:“黄雀有头颅,长行万里余。想因君出守,暂得免苞苴。”此诗乃“送吕望之赴临江”,因其出守临江,使黄雀敢于远飞而无遭捕杀之虑,这确能说明很多问题。所以《玉屑》析云:“诗才二十字耳,崇仁爱,抑奔竞,皆具焉。何以多为!能行此言,则虐生类以饱口腹,刻疲民以肥权势者寡矣。”这里有歌颂,有批判,确是思深意广。
  这种“寄兴”之妙,就是充分发挥了形象的作用。钟嵘《诗品》释“兴”为:“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这话发展成古代诗话中的名言:“言有尽而意无穷。”其实,能发挥“有余”或“无穷”作用的主要是形象,所以,“深得文理”的刘勰在《物色》篇提出:“物色尽而情有余。”“物色”就是事物的形象,上举王待就是借“黄雀”这个形象而“情有余”的。古人常讲意在言外,也就是借助形象而产生的象外之意。如《六一诗话》引梅圣俞所举诗例:“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诗人并不直言旅途的愁苦,但他们描绘的形象不仅表明了愁苦,且生动地再现了途中早早晚晚的愁苦之状,它比直言愁苦更为感人。这种可贵的经验,古人曾做过许多总结。如李东阳《麓堂诗活》所说:
  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
  这段话可以作为本文的小结,它具体说明了:“兴寄”的特点和作用。直质的陈述,只能是言尽意止,没有感人的力量。必须把感情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这种形象中受到感染,才能产生意味无穷的作用。细心体味我国古代诗词,不仅会发现这样的作品是很多的,也有助于领略其独特的艺术趣味。

神尼你老的诗几缺少这些,而且直白无味,若要走直白路线,多看看白居易的诗,而且你怀古的作品毫无新异,使读者读后感觉平常无奇,要学会要比兴的手法创作,这样更具有趣味兴。。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7-15 07:1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4-29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红娘是楼主,那张生是???,楼主痴心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张生当然是自己思念的人呢,
    这里用了西厢记里的典故,红娘、张生,一词双关,表示自己,也代表西厢记里的红娘,说明了一场不可能的爱情!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7-15 07:1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4-2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下面引用由jerry8211012007/04/29 09:05 发表的内容:
    张生当然是自己思念的人呢,
    这里用了西厢记里的典故,红娘、张生,一词双关,表示自己,也代表西厢记里的红娘,说明了一场不可能的爱情!
    小雨浅见了,红娘痴情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9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系出经典
    学习 再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9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下面引用由jerry8211012007/04/29 08:56 发表的内容:
    论坛三事之一,不要和三界神尼叫劲!!!-=-=-=- 以下内容由 jerry821101 在 2007年04月29日 09:13 时添加 -=-=-=-
    在这里纠正一下神尼对诗词的歪理。
    我先澄清,以上一词非诗,若要找标准,那也应该称为:诗余 ...
    解释很详细。真是有心之人,-----高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下面引用由江夏巴人2007/04/29 11:58 发表的内容:
    解释很详细。真是有心之人,-----高手!
    大家相互交流!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9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红娘的诗词格律应该学得差不多了吧?
    我提一条建议:你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忘记诗词格律,尝试着用散文来描述你的思、想、见、闻。
    在可以十分恰当、准确、合适而且富有美感的描述周围事物之后,再来填词,就会美不胜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换作填词也是一样,真正能让自己的作品丰富起来的,不是技巧,而是对事物、情感的把握和描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多谢东方兄这么费心的教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看看那些优秀的作品,它们使用的词字都是非常普通的,如: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仅仅是通过这些普通之极的字词的恰当排列,就能组成非常富有艺术张力的境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炼境,凝练自己需要表达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你现在最需要的方向是努力学会用最恰当的字词来描述事物感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下面引用由东方未明2007/04/29 15:23 发表的内容:
    看看那些优秀的作品,它们使用的词字都是非常普通的,如: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仅仅是通过这些普通之极的字词的恰当排列,就能组成非常富有艺术张力的境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炼境,凝练自己需要 ...
    第一、我的境界不如此。
    第二、我所追求的风格,并非是那豪迈壮语。
    第三、我也是自娱自乐!
    谢谢东方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字木兰花 春思

    呵呵,即便婉约清丽,也是需要炼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0 19:33 , Processed in 0.1593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