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贴子最后由苏堤春柳在 2007/06/11 07:35 第 4 次编辑]
诸葛亮
A
茅村松竹藏英杰,乱世风云出卧龙;
曹瞒无知空手道,孔明凭"借"立奇功;
借风借地般般妙,赊箭赊人计计聪;
辜负刘皇两行泪,换来西蜀一时雄.
(所谓赊与借,乃诗家戏言.诗中所说借人,指的是诸葛亮利用美人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孙尚香自己回到了东吴,人算是还给了孙权.不过,刘备白手起家,能够建立蜀国,离不开一个借字.诸葛亮在向别人借人借物借地借天的同时,也借用了刘皇叔的眼泪,以刘备忠厚爱民的形象号召天下.)
「辜负刘皇两行泪,换来西蜀一时雄。」既已換來,何言” 辜负”?-------这里说的"辜负",指诸葛亮经常惭愧自己没有完成后主遗愿,复兴汉室.更说明了诸葛亮的谦虚和忠义.如果直接说"不负",就直白了.
B
大雾谁赊百船箭?空城笑倩两琴童;
无愁孟获频擒纵,独恨祁山妒智忠;
前世知音有司马,今朝羽扇乏英雄;
百年耻辱何时雪?诗眼忍看东海东!
(司马,指司马懿.诸葛亮感叹最了解自己的是司马懿.说"前世"是文字的夸张.自诸葛亮后,于笑谈之中,致樯橹灰飞烟灭的又有谁呢?所以才有"今朝羽扇乏英雄"之句.)
C
架笔巴山写卧龙,试凭蜀水说英雄,
捷书未报锦城下,噩耗已传军旅中;
遗恨千年总相似,江山半壁几朝同?
漫将一纸出师表,书与后人论智忠.
(三分天下蜀据其中之一,何来"江山半壁"?须知,诸葛亮倡导的是蜀吴联盟,所以称半壁也可以.建立这个联盟的目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方面壮大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利用东吴削弱魏和牵制魏.以利自己实现复兴汉室的目标.中国历史上,割据而治的王朝很多,有许多志士渴望统一天下,收复河山.但是许多英雄没有成功.)
D
集遍奇谋上羽扇,广搜妙策入纶巾;
英雄无数出三国,俊杰千秋独一人.
演义夸张方可读,文章润色始传神;
多情笑我风骚极,空为兴衰思果因.
C
三顾告终耕读梦,百谋成就两朝功;
才情聊胜夷吾管,经纬不输姜太公;
挥泪金陵谁一比?怜余国父命雷同;
还将博爱为标准,镜得毛朱乱世雄.
(国父,孙中山.鲍,鲍叔牙;管,指管仲,名夷吾.)
-----镜,这里将名词作动词用.以古人为镜,以诸葛亮为镜,可以看出新中国高层人士的人格的高下.大家有目共睹的是,新中国建立后,斗争不断,功臣几乎都厄运缠身.人民生活苦难不堪!诸葛亮已经成为智慧的化身,后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了了无几.重要的是诸葛亮的机谋,能够在以德治为上的前提下运用.所以才如此让大家尊敬.其实,曹操自己以及他身边的幕僚,谋略高明的比比皆是,为什么口碑没有诸葛亮好.就是因为他们仅仅是为计谋而谋.不具有道德上的升华.拿国父去比,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意义.中山先生对人民的热爱比之刘皇叔和诸葛亮,其忠诚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建立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北伐事业最终也是半途而废.所以才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警言.事实上,孙中山伟大的人格超越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任何一位伟人.诗者在咏诸葛亮时,联想到了诸葛亮的忠诚,同时就想到了一样满怀忠诚的国父,而且,这种联想在金陵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所以就更加自然一些.读者的理解或许不苟同.但是,文章却能够从千年前的历史人物引起对近代和现代历史人物的反思,艺术上大大开拓了诗歌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