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1|回复: 8
收起左侧

[散文] 抗美援朝“烈士”徐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5-20 12:1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11-3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刀若凡 于 2021-11-4 20:41 编辑

          

           徐杰,男,1931年3月3日(阴历正月十五)出生,属羊。1948年正月入伍,国内部队番号为:68军204师612团1营2连3排。1951年9月后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与家人再无联络。家乡名称变化:察哈尔省四海县第六区西长梁村,河北省赤城县第九区西长梁村,河北省赤城县东卯镇西长梁村。

           他是我的大舅,一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人,至今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他的故事由姥姥传给妈妈,后来又传给了我,我们一代人接一代人地念叨着同一个故事……
           我们心中大舅是个聪明,勇敢,正直的小伙儿。
           大舅,也是我们几代人心里永远放不下的痛。

           1951年9月,大舅给家里寄来最后一封信,他毅然决然地奔赴朝鲜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自那以后,家里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1953年的一天,姥姥清晰地做了一个梦,梦见大舅从外边回来,一进门就告诉姥姥他的左眼进了东西不舒服。梦里,姥姥依然知道大舅在部队,问他怎么回来了。大舅说战争已经结束,他们复员了。果然,没多久传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消息,大批退伍军人从姥姥门前的大道(日本侵略中国修的汽车道,沿用至今),流水一样整整过了三天,姥姥在路边打听了三天,也企盼了三天。自此,姥姥的一生便在思念儿子寻找儿子中痛苦地度过。

           大舅出生于一九三一年的正月十五,如果健在的话,已经九十岁高龄。十五岁之前,逃过荒,要过饭,打过短工,跑过坝外(张家口北部一带,原属察哈尔省。据说坝下的人家日子熬不过去,到了那里多少能混口饭吃),和家里闹别扭后还离家出走当过童子兵。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姥姥家还是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偏野山沟。全中国上上下下都处在水深火热的年代,冀北山区的家家户户也不会好过,姥爷家的日子更是捉襟见肘,一贫如洗。用“吃了上顿没下顿”来形容他们穷困的日子,都算是给他们往富了夸张。记得三姨、四姨常常回忆她们小时候(大舅的两个妹妹,也就是我妈的姐姐),四姨六七岁的样子,没有裤子穿,大冬天只能围着破被子坐在炕上不能出门,更严重的是有一次四姨因饥饿过度躺在炕上不会起床不会说话,后来同村的一个姥姥把上边救济她的半升红小豆借给我姥姥,熬了一锅汤给四姨灌下去,才救活了她的一条命。就算这样,一家人宁肯挨饿受冻也绝不会做半点扒人家锅沿儿的事。

           大舅那时也不过是个十岁出头儿的孩子,他会尽可能地挖些野菜剥点树皮给妹妹充饥,哪怕是在小河沟捡到别人丢掉的指甲盖大小的土豆儿,大舅都会拿回来烧熟了分给两个妹妹吃。三姨说,生活的窘迫,加上聪慧的头脑,大舅练就了一双颇有准头儿的手,捡起一颗石子他便能打下一只野鸡。有一次,大舅打了一只野鸡回来,放在屋地上没急着收拾,不一会野鸡苏醒,准备逃跑,大舅带着两个妹妹在屋里好一阵上蹿下跳,总算给他们抓住了。
           比起粮食的紧缺,食盐简直就是稀缺。家里没盐了,姥爷便打发大舅去坝外淘换,跑外是大舅最乐意做的事情。姥爷说大舅胆子非常大,小小年纪一个人经常出远门,跑夜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有一次,他换了半袋盐往回走,路上住在一个堂伯伯家,他那个伯伯知道姥爷家里平时总是缺粮食,出于好心把大舅的盐留下,给大舅装了一口袋高粱米回来。家里没盐比没粮更难熬,大舅再次背着粮食去坝外换盐。那个贫困的战乱年代,土匪鬼子、豺狼野兽时常出没,不知大舅都经历了什么,危险的时候是怎么自己解围的。别看大舅土里生土里长的农村娃,他从小对农活没多少兴趣,每次上山砍柴,都只是砍一捆挑着回来,姥爷背地里说他头上顶个鸟窝就回来了。尽管如此,迫于生计,大舅会经常出去打短工,东家没有现钱,就用猪仔儿、鸡仔儿顶账,大舅弄回来因为没处养没得喂,没少挨姥爷数落。

           1948年部队征兵,之前征过一次兵,体检时,因大舅脚踝有伤,没通过,后经村里推荐(据说本来征的是他五叔,因为五叔刚刚结婚不久,当村干部的三叔嫌将来拖家带口事太多,于是点名让大舅去),春节刚过还没出正月,刚刚17岁的大舅就穿着一身崭新的灰色军装入伍了,自那以后便再也没回过家。时不时地捎信或寄信回来,问候一下家里情况,顺便再报个平安,部队换番号或者换驻地都不忘和家里知会一声。部队发的东西也不舍得用,攒一些捎信让姥爷取回来。家里有个布包袱,里面全是姥姥收藏的姥爷从大舅驻地带回的东西。有几条崭新的白毛巾,有一个用过的笔记本(入伍后,大舅开始学习认字写字),还有大舅自己纳的鞋垫……包裹得最最严实的是一叠泛黄的来信,有的用部队的信封,有的是自己糊的信封,还有的直接没有信封,笔体各异,番号不同。还有后来姥爷、姨夫寻找大舅的一些信件的回信。这些东西姥姥从不让我们动,那是大舅履历的证明,也是姥姥的命根子,更是她唯一的念想儿。很可惜,在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姥姥已经瘫痪在床,不问家事),偷偷翻开姥姥的包袱,取出大舅唯一的笔记本带到学校,而后不知去向。记忆中,那个笔记本差不多半张32K纸大,暗红色的布纹一样的硬纸板皮,泛黄的纸张清晰可见草绿色的横格,上面是大舅清秀的铅笔字,但字的内容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那时我上学用的本子还是爸爸用糊窗户的白纸,裁成32K大小,用白色棉线缝起来的,难怪大舅的笔记本对我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大舅的来信都是找人代写,大多没有留下日期,有的仅能从信封的邮戳上勉强找到一点痕迹,有的信瓤和信皮不能对应起来(家里没有识字的人,每次接到来信,都是找人念来听听,翻看久了,收拾的时候难免会装错信封)。每次来信都是简短几句,除了问候家人,报报平安,对部队的生活很少提及,更没有一点关于训练、战斗或者业余生活方面的事情。不过这些信件总算能大概看出大舅部队的番号,也能看出姥姥家所属行政区的变迁(先是察哈尔省四海县六区,后是河北省赤城县九区等等)。大舅在部队寄回两张黑白照片,至今保存完好,一直嵌在我家老房子的玻璃相框里。唯一一封提到该照片的信,没有留下年份和地址,更没有告诉我们与他合影的战友叫什么,哪里人。
           所有信件中,其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有1950年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二零九师政治司令部寄来的新春慰问信。还有1954年4月4日,人民日报社读者来信组回复寻人信的相关介绍。还有1954年6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寄来的,转交我家寻人信的回复。信上说,已经将关于寻找大舅的信息转交至大舅参加抗美援朝前所在部队,即六十八军二〇四师政治部,并将“军属寻人名单”发至全军各单位寻查。但遗憾的是,所有消息都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1952年腊月,妈妈出生,又过几年三姨嫁给一个有文化的军人。三姨夫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大舅的下落,一边到处向大舅国内和朝鲜的战友打探他的消息,其中在朝鲜的两个战友多少能提供一些信息。一个叫李景春(回国后依然在部队工作),他家离姥姥家很近,和大舅是同乡。先后与我家书信来往几次。抗美援朝前他们在同一个部队,入朝后因大舅被编到别的部队两人分开,回国后帮着姥姥打探消息一直未果。
           另一个战友叫刘德全,他是大舅所在部队的伙夫,和大舅比较熟,姥爷曾亲自到他家询问情况,他的说法也最为详细。大舅那时是一个班长,在朝鲜的一次大战役中,一个叫“大东洼”的地方浴血奋战了一整天,最后只剩下他们三个人抱着机枪坚守阵地,那一天他们打退了敌人14次进攻。傍晚时分大舅左眼负伤,退下战场回到后方治疗,他的两个战友一个当场牺牲,另一个藏在敌人的尸体下面,在夜色掩护下回到部队。那一场战役志愿军胜利了,庆功会上,大舅和他的两个战友都立了功受到部队表彰,之后再无大舅任何消息。
           姥姥不甘心大舅这么杳无音信,一个农村老太太怎么也想不明白,她那活蹦乱跳的儿子怎么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凭她儿子的本事,就算走到天边,也能找到回家的路。1953年那个梦境,姥姥简直就要断定大舅不在人世了,但是,没有谁能给出让她信服的理由。实在走投无路,姥姥便把希望寄托在抽签算卦上。凡是遇见瞎子道士等比较有名望的算命先生,她都虔诚地让人给看看。据说,算命先生是不给过世的人算命的,否则会折阳寿。每次姥姥都事先告诉人家大舅的情况,她不能确定大舅是否还在人世,给不给算由先生定。抽签、相面、看手相、批八字等等,不管经历多少江湖人士,得出的最终结果都惊人地相似,大舅健在!虽然经历过很多关口、很多磨难,大舅最终都是化险为夷,平步青云。这就更坚定了姥姥寻找大舅的信心。

           后来,寻找大舅的任务就落在爸爸肩上。姥姥、姥爷年事已高,他们没有别的儿子(二舅在刚出生六个月时,因奶水不足家里无力抚养,不得不把他送给当时镇上伪满洲国驻军部队的一个苏姓连长家里,然后,全家到坝外逃荒。二舅属猴,那年应该是1944年),爸爸做了上门女婿。在寻找大舅过程中,有人提醒我们,应当去台湾或美国找一找,志愿军伤员有可能被俘掠过去。海峡两岸政策放开了,我们寻亲的范围随之扩大。
           我们县龙门所镇回来一个探亲的潘姓老人,台湾退休高级军官,每年回来探亲一次,每次回来都要在县城侄子家住住。恰巧他侄子是爸爸单位的一名工人。1991年春,听说他又回来探亲,爸爸就找个时间亲自去他侄子家拜望,把大舅的情况详细地和老人讲述一遍,拜托老人回到台湾后帮忙找一找。老人当即爽快答应,一定把此事当作重要事情来办。第二年,老人如期归来,并把寻人经过和爸爸细说一遍。老人回到台湾后,找了很多熟人深入了解,朝鲜战争期间,有1400多名志愿军战士被运往台湾(老人当时精确到个位数,时间太久爸爸记不清了),台湾当局称他们为“反共义士”,花名册上没有查到“徐杰”这个人。之后他又在电视台登了寻人启事,然而,又是一无所获。

           三十多年来,大舅的身份一直是失踪军人,直至1983年国家把失踪军人定为烈士,同年6月5日,政府颁发了烈士证。一年后,姥姥因病医治无效,带着一生遗憾与世长辞。2014年9月,省里颁发新的烈士证,旧证收回。我记事的时候,我家堂屋正门上,就一直挂着一幅黄底红字的“光荣之家”牌匾,那时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姥姥在世的时候,我家从来不过元宵节(大舅的阴历生日),不准村里的秧歌队到我家拜年,直到九十年代,我上高中的时候才慢慢有所改变。

           三代人,几十年,一直坚持的一件事就是寻找大舅,哪怕有一点模糊的消息,一个看不到尽头的路途,我们都要去试一试。我这代再没有结果,就真的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2015年,我将大舅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央视“等着我”寻人栏目组,他们曾电话联系妈妈,想细致地了解大舅参军前后的事情,哪怕是小时候的故事对寻人都会有所帮助,多一点线索就多一份希望。
           今年清明节期间,“为烈士寻亲”网络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多少年来,没有切实证据证明大舅已牺牲,我还是在“英烈褒扬”微信小程序寻亲登记栏目里,再次填下寻人信息。虽然爸爸告诉我应该按照失踪军人寻找,但是这个小程序还没有提供这样的渠道,我只能把大舅的信息填在“寻找烈士安葬地”里,爸爸觉得这与我们心里的实事不符,但是不符也要填,多一条渠道就多一分盼头。
           如今,姥爷、姥姥、四姨和姨夫都已过世,三姨虽然健在,耄耋之年已经行动不便,妈妈大病初愈,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寻到大舅一点讯息。


           (以上全文根据收藏的信件和家人口述整理,或许存在偏差,但本文力求接近事实。凡是与家人讲述存在出入的地方,爸爸妈妈都要在微信里语音逐一纠正,尤其爸爸拜访台湾探亲老人那段,单凭口述感觉整理得不够准确,爸爸又亲自落笔拍成图片发给我,然后编辑而成。由此可见,其他别的事情因年代久远,或多或少也有这样问题,尽力而为却在所难免。如此详尽记录,也是基于以上原因,免得口口相传产生更多误解。)

    徐杰(右)与战友合影


    徐杰父亲 (据说他与父亲很像,如果健在的话,是不是也是这番样貌呢?)

    人民日报回信


    军委政治部回信

    战友李景春回信




    百度关于68军及204师相关情况

    编建第68军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序列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改称第20兵团,第6纵队在北平奶子房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文年生任军长,向仲华任政治委员,徐德操任副军长,所辖第16旅改称第202师(辖第604、605、606团),廖鼎祥(后陈应寿)任师长、李斌任政治委员、唐丕光任副师长兼参谋长、范保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17旅改称203师(辖第607、608、609团),杨栋梁任师长、李致远任政治委员、李德才任副师长、祖岳嵘任参谋长、白正刚任政治部主任;第18旅改称第204师(辖第610、611、612团),罗文坊任师长、严庆堤任政治委员、王钧任副师长、张宗胜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属炮兵团,团长李昆、副团长王庆华。全军共2.9万余人。独立第25师(由原国民党军第16军第22师改编,4月,参加太原战役,生俘敌少将师长张忠、阎俊贡以下官兵8337名,歼敌955名。太原战役结束后,部队进驻山西阳高、天镇、罗文皂、金家庄地区整训练兵。5月,徐德操任军长,漆远渥任政治委员,宋学飞任参谋长,张逊之任政治部主任。同月,由国民党军第16军第22师改编的独立第25师编入该军(辖第1、2、3团,师长梁诗传、政委白正刚兼、副师长刘震兼、政治部主任惠士荣兼)。10月,部队由山西进驻天津、唐山地区,担负保卫海防任务。
            1950年8月,第20兵团番号撤销,第68军直属华北军区领导。1951年2月?日重建第20兵团,第68军又归第20兵团建制。
            1951年2月,部队集结于天津附近,补充兵员、更换新的装备并整训部队,为赴朝作战作准备。6月9日,第68军在第20兵团编成内入朝作战,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军长陈坊仁、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林、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堤。下辖第202师,师长陈应寿(后黎光、李克林)、政委李斌(后田波);第203师,师长杨栋梁、政委李致远(后惠士荣);第204师,师长曹玉清(后王钧)、政委范保顺;另配属炮兵第6团。全军共4.6万余人。先后担任北汉江至文登里一线的防御任务,粉碎敌“秋季攻势”和“坦克劈入战”,完成东海岸抗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参加金城地区的反击作战等。与敌作战1021次,歼敌74844人,其中美军10416名、南韩军64392名、希腊军36名,毁伤敌坦克152辆,击落击伤敌机696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第68军在抗美援朝3年零10个月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英雄单位和英雄个人。其中功臣单位26个,立功个人24018名, [1] 其中特等功臣13名,一等功臣178名,“奇袭白虎团”的著名战斗英雄杨育才、志愿军女英雄解秀梅、坦克英雄胡连等就产生在这支部队。1954年9月,第68军奉命担任永柔以西,隶川以东、新安州西南地区防空作战任务。1955年3月奉命回国。

           志愿军第68军204师由于初上阵地,对地形环境不熟悉,对敌情不明确,对阵地的构筑未成完善体系,仓促中军师也没有组织强大炮火予以支援,因而面对美韩军每日落弹上万发的炮击、轰炸和气势汹汹的“坦克劈入战”,仓促间缺少应对手段,不免陷入被动之中。在10月10日的战斗中,美军坦克间相隔90多米成一路纵队沿公路猛扑文登川谷地,对正在进入阵地换防的志愿军204师部队造成了一定杀伤。由于一时无力遏阻美军坦克集群冲击,导致被敌人乘虚而入,从文登里附近通向“伤心岭”西坡的机动运输路线遭敌切断,造成了志愿军204师和东侧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在防御上的危险局面。

    美军进攻文登川
           鱼隐山巍然不动,美军就打起了文登川的主意。就在68军换防第二天,美2师、伪8师、法国营乘志愿军立足未稳全线发起进攻。美、法军集中近二百辆坦克,最多一次出动100多辆,主要是M46、M26,沿文登里向北公路两侧的川谷平原地带实施“坦克劈入战”。68军在美军情不明、地形不熟、阵地不完善的情况下,在人民军既设阵地上打了一场仓促防御战。该军第204师首当其冲,为迎击美军坦克,该师在文登公路西侧设置反坦克阵地,集中全师反坦克武器,76.2毫米口径反坦克炮1个营、山炮1个连、工兵1个连、无后座力炮27门、火箭筒49具,组成反坦克大队,专门打坦克。

    撤编
           1992年,赤峰守备区及其所属部队全部撤编,第68军战斗历史即告结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1-11-3 2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心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读完,心情沉重。
    平凡而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保家卫国毅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经历生死考验,为我们换来盛世。战争是无情的,多少家庭因战争而离散。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亲人下落不明带来的焦虑和伤痛,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只会永远萦绕在心头。对亲属而言,时间意味着痛苦。
    姥姥的一生便在思念儿子寻找儿子中痛苦地度过。
    可惜,寻找之路漫长而又崎岖。在这个看不到尽头的路途,锲而不舍的背后,是家庭亲情的羁绊,难以割舍的亲情是如此的动人心弦。
    希望抗美援朝“烈士”徐杰这条回家的路,曾经的遥不可及能在某天化作久违的团圆。为漫漫寻亲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一篇报道,四川成都一位在抗战期间与家人失联的老兵,承载74年思亲之情与家人重逢,这位94岁的抗战老兵等待了大半个世纪。
    刀刀~{:7_37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1-11-4 1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刀,我特心痛姥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5-20 12:1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与 发表于 2021-11-4 15:31
    静静读完,心情沉重。
    平凡而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保家卫国毅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经历生死考验,为我 ...

    多谢理解与支持,但愿早日有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5-20 12:1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草萋萋 发表于 2021-11-4 15:45
    刀刀,我特心痛姥姥。。

    姥姥和姥爷到去世也放心不下
    现在我妈和我三姨也一样挂念
    从小耳濡目染她们的思念与寻找的迫切之情,我永远铭记在心,所以今年才静下心来记录一下,非常想给她们一个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10 03:18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1-11-6 2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后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谢先烈的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1-11-6 2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劍客说得好,我们要牢记先烈们的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3 04:25 , Processed in 0.0816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