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雨深春入小楼,紫藤开罢绿荫留。一畦菜地齐撺头。 更有飞花轻似梦,丹青几笔意悠悠。铺笺入画景中游。
这首浣沙溪基本属于我最近半年的生活状态。 许久不写文,让我有起笔的欲望还是来源于海南的“东坡遗风,笔墨神韵”创作展,,少引发我最近不断整理脑海中关于苏东坡的点点滴滴。 我并不是研究苏东坡的专家,有趣的是无论是词牌还是书画都有苏东坡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关注的版块里对于苏东坡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了解。 李清照在词论一文中说:“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些人的词,直白的好比舀一勺水倒入大海,每一句都没有精细的推敲和修饰,而且很多不协音律。 这是李清照对于苏东坡作词的品论,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苏东坡开启文人词一派的创作,推进了宋词的辉煌。(王兆鹏老师的“宋词雅变”写的很清楚,不多赘述。) 那苏东坡和当时代人的关系如何处理呢? 说起晏小山,苏东坡数次投贴欲和小山一论诗词,小山拒绝,认为自己大晏正脉,不屑于和苏东坡探讨。 这是当时苏东坡在文坛的处境,但是苏东坡悠不屑于和市井混为一谈,曾经严令禁止自己的弟子学柳永文风。柳永善于慢词长调,多写市井,歌姬的普通人生活,所以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可见柳词影响力之广。 如果说苏东坡开创了文人词风,柳永就是开辟了宋词长调的广阔空间。甚至可以说柳永词牌一脉和元曲有不可分割的渊源。 苏东坡就处在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位置。事业上也是不停的流放,他是如何看待的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真实写照吧? 至于绘画,我还是不认可他的,他的枯木怪石图非常荒诞的,代表那个时代的创新,却绝对不是最佳创新作品。 当然画不好,嘴仗不能输,所以有苏东坡的著名画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也为江湖书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断章起义的背书,我想苏东坡知道会伤心的吧? 就闲扯到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