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墨子
收起左侧

五律·黄昏(题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9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黄昏(题图)

呵呵,很难。谁能在读的时候这样来解释呢?再说怕是早失去了艺术力量了。再说这解释也太绕弯子了。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黄昏(题图)

回隔MM,我在另一个诗词论坛就此(拗格)问题和诗友诸君讨论过,现在不妨帖过来(偷懒之举)。。。
=============================
·墨子·(主帖)
七律·长周末游省北群蜂有感
(加拿大)劳动节长周末(9月的第一个周末),与朋友一行8人驾双车沿99号公路北上Whistler(2010年冬奥会将在此举办),再从Whistler北上,经Pemberton、Lillooet Lake到Lillooet镇,再沿12号公路南下,经1号公路到Hope,然后再沿1号公路回家。行程400多公里,耗时6个多小时。虽然因为赶时间的关系,未及细细游玩每一个风景点,但沿途在群峰之间的蜿蜒公路上驾驶,目光所到之处江山壮美,景色迷人,有诗为证:
北上云山路接天,仙螺青背九盘旋。
葱茏晚照涵霜雪,料峭晨寒隐雾烟。
万顷波涛倚峰绕,满川紫气入崖眠。
惊回绝壁松林暗,却叹人生一意悬。
2006年9月
--------------------------------------------------
帖子主题: RE:七律·长周末游省北群蜂有感  
大江东去·鸿

万顷波涛倚『峰』绕——峰出了,峰字平,而此处当仄.
--------------------------------------------------
帖子主题: RE:七律·长周末游省北群蜂有感  
·墨子·

大江兄,看来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平平仄平仄”(七律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是律诗里的特许拗格,连救都不需要救的。古人写格律诗也用得很多(据说宋代一度形成风气),比如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帖子主题: RE:七律·长周末游省北群蜂有感  
大江东去·鸿
  因为上作之七律乃首联起始即应仄韵入律,故此颈联处须按●仄●平●仄仄而吟.惟1,3,5可变辙,且可拗救,出在2,4,6上则必须粘对,不能不论.所以——万顷波涛倚峰绕(仄仄平平仄平仄),当推仄入平收仄,由此6字必须入仄.
此一家之言,旨在与墨友君探讨为之,瑕不掩瑜,而况本律已为玉焉!
--------------------------------------------------
帖子主题: RE:七律·长周末游省北群蜂有感  
·墨子·
因为上作之七律乃首联起始即应仄韵入律,故此颈联处须按●仄●平●仄仄而吟 -- 首联起始用仄声字,和颈联出句(第5句)用不用拗格这两这之间恐无甚因果关系,不知君之“故”从何来?
惟1,3,5可变辙,且可拗救,出在2,4,6上则必须粘对,不能不论。所以——万顷波涛倚峰绕(仄仄平平仄平仄),当推仄入平收仄,由此6字必须入仄 -- 此句按正格最后三字应该为“平仄仄”,但拗格“仄仄平平仄平仄”是经常被采用的,我已经列举了古人诗词的例子在前。君如果感兴趣,也可以自己以后在研读古人诗词的时候留心观察,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再一次感谢你对本篇的关注!
--------------------------------------------------
帖子主题: RE:七律·长周末游省北群蜂有感  
大江东去·鸿
  予近体律诗而言首联未对仗(北上云山路接天,仙螺青背九盘旋),则颈联必须对仗(万顷波涛倚峰绕,满川紫气入崖眠.)
然而颈联词性对了,平仄不对便与尾联失粘了.此为故.古人作诗(限于唐宋)皆对句呼应,邻句相粘.赏读诗作终须通篇而论矣.此为因果.
又及:与墨友君相论律诗,不啻引以为快,犹裨益匪浅,幸甚则个!
--------------------------------------------------
帖子主题: RE:七律·长周末游省北群蜂有感  
·墨子·
大江兄,这里帖几首古诗供你欣赏研读吧。你说的那些粘对法则均不错,但你看来不知道在这法则之外有这个特许例外。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唐)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拒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衣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林逋·山园小梅(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苏轼·饮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
水光灩潋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毛泽东·送瘟神二首之二(近代)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洲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帖子主题: 另外。。。  
·墨子·
另外,我在加西论坛曾经转帖过一本关于诗词的书,作者为张中行。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http://www.westca.com/Forums/viewtopic/t=9185/highlight=%ca%ab%b4%ca%b6%c1%d0%b4%b4%d4%bb%b0.html
摘录其中一段,是讲变通的:
二、特许犯规的平平仄平仄
  来由不清楚,可能是为了取得先缓后急或先弛后张的效果,昔人的诗作,有不少单数句,平平平仄仄的格式改为平平仄平仄的格式。如:
  还有一首律诗中用两次的,如五言: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逢·赤·松子,天路坐相邀。(陈子昂《春日登九华观》)
  七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一首内一再用,表示有偏爱。一次用,多数是仄起五绝五律、平起七绝七律的倒数第二句,原因也许是,要收场了,更愿意加重抑扬一下。(五律平起不入韵的第一句也习用这种格式。)
----------------------------------------------------------------
帖子主题: RE:七律·长周末游省北群蜂有感  
素月流天
最喜欢的就是诗友们之间的这种友好气氛下的讨论,一辩就明了!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则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这被称为是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但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9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黄昏(题图)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7/09/19 13:42 发表的内容:
呵呵,很难。谁能在读的时候这样来解释呢?再说怕是早失去了艺术力量了。再说这解释也太绕弯子了。哈哈
是需要些怪异想象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9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黄昏(题图)

蛮喜欢这句“草色枕风眠”,还有另外一首里的“情已落平生”,但是看楼上火药味十足,不敢妄评,顶一下闪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7-30 14:1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9-1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黄昏(题图)

    墨子先生的诗近日拜读了几首,均可圈可点,竹子读之受益.此律个人很喜欢,首联壮阔,尾联怡然悠远.全诗给人的感觉都很美,与图相得益彰,中间两联中"草色""绿树妍"个人也觉可再斟酌,应可更臻完美,姑妄言之.问好先生.
    探讨诗词心气平和为好,大家都没有恶意的,不是吗?以为然则听之,不以为然则辨之或任之,无法求同则存异,总之,说诗词就好,其他的多说无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黄昏(题图)

    先生勿动怒,
    草句有点机器味,好听,不通畅啊
    我是作为一个小学生说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黄昏(题图)

    这个坛子真是很有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0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黄昏(题图)

    黑子先生的诗句大部分虽然很好,但有些句子让人看了有便秘的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2 07:26 , Processed in 0.1226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