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2|回复: 16
收起左侧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4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江南郭俊在 2008/07/01 21:49 第 9 次编辑]

                        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有感三国事
    亮去隆中,会瑜赤壁,人皆道以风流。未若曹吉利,雄霸神州。漫道奸雄乱世、真大善、只为息鍪。谁知晓?幽幽千载,枉被人仇。
    休休。万千将士,惜赤水横陈,空堑余钩。忿鬼神难测、私助虚浮。空为一家一姓,荼毒百万剩谁留?兴奇想、一时亮瑜,只为曹谋。
附注:1、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
      2、其实诸葛亮和周公瑾实在不明智,虽合两国之力,不过争得鼎之一足耳。若此二人只佐曹氏,天下早一统矣,何苦为一家一姓,呕心沥血,连年陷百姓于水火之中,致使枯冢累累,鬼泣于野。人皆以为其智,余以为其大不智;人皆以为其善,余以为其大不善。

                  老翅江湖原玉: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感三国事 
    斗酒彘肩,纶巾羽扇,曾经何等风流。更虎争龙战 ,三分神州。休道英雄草莽,一振臂,百万兜鍪。谈笑处,纵横捭阖,快意恩仇。
    悠悠!随风去也,虽伟烈丰功,都作沉钩。费移山心力,扫迹难留。古往今来多少?  兴亡事,自有沉浮。看天下,成名诸子,尽比仲谋.
                      野民原玉:凤凰台上忆吹箫
    紫电青霜, 飞沙沉壁, 星旗潜上岗头。冷月无声寂, 戟杖鎌钩。铁骑飞还帐外,  九州事、一语同收。吴关望,江山一统, 只在今秋。
    荆州。霸刀欲起,将令勿迟疑,舟去难留。万代基业后,几世层楼。多少英雄血泪,同付与、东逝江流。江流处,青峰耸立,将相封侯。
                     萧女原玉:凤凰台上忆吹箫---三国
    天下三分,各据一势,英雄千古风流。看故国遗迹,几处堪游?想那江东草野,今已是,绿水瀛洲。残垣处,空余赤壁,岸起潮头。
    休休。扫尘落地,虽飘渺如烟,却也还留。纵把浮名道,当数曹刘。怜取周郎未老,曾阅尽,大义春秋。钱塘水,还应记得,小子仲谋。
                 心弦依韵:凤凰台上忆吹箫---三国
   双剑冲霄,宝刀凌宇,马蹄敲破神州。乱世英雄谱,道尽风流。多少江湖草莽,营帐里,拜相封侯。沙场上,寒光热血,一刹春秋。
   悠悠。立今抚古,思玉面周郎,更胜曹刘。却叹天公妒,鸿志难酬。回首奸雄争霸,终落得,黄土埋头。斜阳外,寒鸦疾风,叫断银钩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江南郭俊2008年06月24日 15:56 时添加 -=-=-=-
薄意思哈,次错位置了,谬注意到“浮、留”的位置,干脆改次韵为依韵了,本来我对“悠悠”就不满,这下好,该处可以改成“休休”了,更合我的题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4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这个贴子最后由雨田yutian在 2008/06/24 15:49 第 1 次编辑]

2、其实诸葛亮和周瑜实在不明智,虽合两国之力,不过争得鼎之一足耳。若此二人只佐曹氏,天下早一统矣,何苦为一家一姓,呕心沥血,连年陷百姓于水火之中,致使枯冢累累,鬼泣于野。人皆以为其智,余以为其大不智;人皆以为其善,余以为其大不善。

诸葛亮者,刘备之一谋士尔。所谓三顾茅庐,《三国志》载只一句:凡三往,乃见。至于赤壁之战,诸葛当时于刘氏军中无职,受刘备差遣出使东吴而已,三国演义所叙种种皆为小说言。周瑜年龄大于诸葛,赤壁之战实为周瑜运筹帷幄而致决胜,奠此三分天下,与诸葛无关。
诸葛亮一生只一次直接指挥战斗,率蜀国十万之众北伐,出关第一仗是魏国边境小城陈仓。陈仓的魏国守军仅一千人,诸葛亮十万人马围攻陈仓二十余天,伤亡惨重,未果。魏国援兵至,诸葛亮无奈退回成都。
词乃好词,欲和,奈今日酒后,不知所云,待日后补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4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郭俊兄弟确实快笔~ 以独到的思维推理发以感叹~ 一并收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下面引用由野民2008/06/24 16:41 发表的内容:
郭俊兄弟确实快笔~ 以独到的思维推理发以感叹~ 一并收藏!
惭愧,怎及得二君万分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请诸君侃侃,我的观点是否正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下面引用由雨田yutian2008/06/24 15:24 发表的内容:
诸葛亮者,刘备之一谋士尔。所谓三顾茅庐,《三国志》载只一句:凡三往,乃见。至于赤壁之战,诸葛当时于刘氏军中无职,受刘备差遣出使东吴而已,三国演义所叙种种皆为小说言。周瑜年龄大于诸葛,赤壁之战实为周瑜运筹帷幄而致决胜,奠此三分天下,与诸葛无关。诸葛亮一生只一次直接指挥战斗,率蜀国十万之众北伐,出关第一仗是魏国边境小城陈仓。陈仓的魏国守军仅一千人,诸葛亮十万人马围攻陈仓二十余天,伤亡惨重,未果。魏国援兵至,诸葛亮无奈退回成都。
词乃好词,欲和,奈今日酒后,不知所云,待日后补之。
薄好意思,只看过《三国》,没研读过《三国志》词为词,议为议耳,不必认真深究根底。
不过,雨田君提供的资料,给我增长了知识,深深谢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下面引用由野民2008/06/24 16:41 发表的内容:
郭俊兄弟确实快笔~ 以独到的思维推理发以感叹~ 一并收藏!
咳,你倒是发表发表些具体的看法呀?都奇了怪了,为什么大家对我这篇敬而远之,总不至于差到不堪入目的境地吧?众位词友,无论好歹都说说话呀,你们都不拍砖,我就白辛苦了,我需要的是指正不足和改良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颇有新意,但失于浅直,观点和盘托出,令人见而得之,而非思而得之。另外君这也是胜者为王的观点。试想当年三国鼎立之时,统一中国者能料到是谁呢?曹为什不可归顺刘或孙呢?不是同样可免除战争吗?直言勿怪,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8/06/25 10:54 发表的内容:
颇有新意,但失于浅直,观点和盘托出,令人见而得之,而非思而得之。另外君这也是胜者为王的观点。试想当年三国鼎立之时,统一中国者能料到是谁呢?曹为什不可归顺刘或孙呢?不是同样可免除战争吗?直言勿怪,涵!
有道理,但当时孙刘两家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都远远不及,合两国之力才堪堪持平,且处下风,强弱之势非常悬殊,因此才柄持这这一观点的。除了观点稍有不同,君所说其它,我认为就是我此词的弊病,所以才乏人观赏。非常感谢一生君的诚挚言辞和中肯的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亮瑜辅阿瞒,
刘备泪潸潸。
不如贩履去,
抱枕梦代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呵呵,郭俊兄的想法确实率真,但是古人多讲究仁义,忠善,诚信。同时又多为功名奔苦。所谓十年寒窗只为一朝成名。 那些智儒虽然心系苍生,但是行其事来却未必真如其心。另外,古人最重尊严,不会轻易臣屈,毕竟那是封建制社会。再说,利益各自都知晓。如果事皆人愿,那么夷州百姓现在也应归于中华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郭兄词立意颇新,山房第一次听得此说。曹挟天子、刘称正宗、孙拥沃野,各持己能,才有三足鼎立之势。郭兄善意难为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相比之下,还是欣赏老翅江湖原玉中的那些豪迈:
休道英雄草莽,一振臂,百万兜鍪。谈笑处,纵横捭阖,快意恩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6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写的还是不错的,有南宋之风,不过浮生的意见值得考虑,词与诗一样,倘不能在议论上具有极强的力量和完全独立的观点,那么就离不开形象性,婉曲蕴藉方能成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这个贴子最后由江南郭俊在 2008/06/26 13:57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野民2008/06/25 15:03 发表的内容:
呵呵,郭俊兄的想法确实率真,但是古人多讲究仁义,忠善,诚信。同时又多为功名奔苦。所谓十年寒窗只为一朝成名。 那些智儒虽然心系苍生,但是行其事来却未必真如其心。另外,古人最重尊严,不会轻易臣屈,毕竟 ...
   “古人最重尊严,不会轻易臣屈”,是不错的,但我的意思是如果“亮瑜”在出山前选择的是曹孟德的话,三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这样的话就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而不是抱住了历史的大腿。不过这样一来,亮瑜的才能可能就要被埋没了,因为孟德手下谋士如云,人多则心不齐,谋士与谋士、将帅与将帅之间必然勾心斗角,相互暗算。
    三国人物中,刘备出身最为卑微,所谓“中山靖王之后”也只是他一人的说辞,三国中,从来就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可以佐证这一点。刘备从无到鼎之一足,确是枭雄。为什么说他是枭雄而不是英雄,是因为他非常的虚伪,满口的仁义道德,行事却其实非常的“阴”,这还是《三国演义》把他作为正面人物来写尚且给我留下这种感觉,真实的他可能更甚于此。
    孙权比起他的父兄和刘备、曹操来说,可能是最无能的了,也难怪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说“唯备与操耳”,没有孙权的一席之地。
    曹操,曹孟德,是三国中我最欣赏的人物了,他的雄才大略、他的机变权术、他的果敢自负、他的胆略智慧、他的光明磊落,还有他的文学才能以及“宁可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的气魄(这是他必须具有的品质),都是我欣赏他的原因。在当时,能集这么多优点于一身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可能有人会说“光明磊落”怎么能用在他的身上呢?但我确实用了,说起“阴诈”,作为权力的集大成者,没有点机变权术还行?况且他也不如“刘备”等人“阴诈”。说曹操“挟天子”是“奸臣贼子、乱世奸雄”可真是个天大的笑话,这才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试问谁不想“挟持天子”,同以“匡扶汉室”为借口的袁氏兄弟后来不是想来抢吗?想来抢的恐怕不止是袁氏兄弟,应该还有很多奸雄吧,只不过这些奸雄既没有孟德总是先人一步的识见,又没有足以抗衡的实力,抢不过人家罢了,也只好气急败坏地说“操,挟持天子,以令诸侯,真乱世之奸雄,汉室之贼子也。”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曹操挟持汉献帝之后,有多少人苦劝他废献帝甚至杀献帝以自立,可是曹操没有这么做,他甚至挥剑斫几警告那些一心一意跟随他的忠心耿耿的将士们“再有敢言此者,杀无赦!”曹操直至死,也没有动献帝一根毫毛,也始终没有自立国号自己称帝。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满口仁义道德,口口声声以汉室为正宗,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备居然自立国号,自己称了帝,试想,如果献帝是落到了刘备之流手里,还能锦衣玉食地活那么久吗?恐怕早已没命了。曹操之所以没有把生杀大权交回献帝手中,是因为献帝根本当不起如此重任,他没有这个威望、没有这个能力;汉室早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人心也早已不在汉室,大家都在忙着怎样割据一方、吞并敌对势力,建立自己的强大政权。这时候,如果说有谁还在为“匡扶汉室”出力,唯操耳。自己称帝后,居然还以曹丕弑帝为由几次三番地慷慨伐魏。试问,既然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在献帝死后有了托词称帝,那为什么连国号也不再用“汉”而用“蜀”?还好意思仍拿献帝为说辞,出兵曹魏。到了这时刘备甚至连伪装都不用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下面引用由江南郭俊2008/06/26 11:42 发表的内容:
   “古人最重尊严,不会轻易臣屈”,是不错的,但我的意思是如果“亮瑜”在出山前选择的是曹孟德的话,三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这样的话就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而不是抱住了历史的大腿。不过这样一来,亮瑜的 ...
对曹操的评价,和你的观点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次错位置,改为依老翅江湖韵)---也感三国事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8/06/26 08:46 发表的内容:
写的还是不错的,有南宋之风,不过浮生的意见值得考虑,词与诗一样,倘不能在议论上具有极强的力量和完全独立的观点,那么就离不开形象性,婉曲蕴藉方能成美。
就如写论文,有先摆论点再展开论证;也有先论证,最后摆出论点的,我采用了前者,是因为更省力,有偷懒的嫌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4 15:29 , Processed in 0.1561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