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1|回复: 18
收起左侧

[原创]七律.童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律.童年 
谁道人生尽苦愁?儿时光景最无忧。
林间半寐听蝉唱,草上遐思看月勾。
绿树浓荫和鸟语,澄江细浪伴鱼游。
此番重至曾嬉处,莺自空啼水自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绿树浓荫和鸟语,澄江细浪伴鱼游。……
“半寐”二字个人认为是否再商量,其他都好!欣赏并问好一生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林间半寐听蝉唱,草上遐思看月勾。
绿树浓荫和鸟语,澄江细浪伴鱼游。
似曾相识.小孩子们大概都亲历过这些,只不过俺没伴过鱼游,是泡在湖边边上看别人游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隔水伊人2008/07/01 16:32 发表的内容:
绿树浓荫和鸟语,澄江细浪伴鱼游。……
“半寐”二字个人认为是否再商量,其他都好!欣赏并问好一生君!
“半寐”,在林间凉风和蝉声催眠下,似睡非睡,作闲适惬意状。谢赏并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青裳2008/07/01 16:35 发表的内容:
林间半寐听蝉唱,草上遐思看月勾。
绿树浓荫和鸟语,澄江细浪伴鱼游。
似曾相识.小孩子们大概都亲历过这些,只不过俺没伴过鱼游,是泡在湖边边上看别人游
谢青裳光顾,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隔水伊人2008/07/01 16:32 发表的内容:
绿树浓荫和鸟语,澄江细浪伴鱼游。……
“半寐”二字个人认为是否再商量,其他都好!欣赏并问好一生君!
讲的有理,究竟是对句,要协上下句,显得不很工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赏读。喜中二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上下联意思不要粘得那么紧就更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8/07/01 17:53 发表的内容:
讲的有理,究竟是对句,要协上下句,显得不很工稳。
“遐思”在此虽是奇思幻想之意,但“遐”字尚有长久之意,借此意与同样形容程度的“半”字相对,此为借对。即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如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诗里“寻常”用的是其“一般”之义。而借八尺为寻,两寻为常之义与数目字与七十相对。笔下君千万不要以古人可用而今人不可用来搪塞哈,呵呵……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0-21 15: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7-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第三、五、八
    第六、八
    皆有重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风自北2008/07/02 11:28 发表的内容:
    第三、五、八
    第六、八
    皆有重像。
    中间两联粘的过紧,跌宕不够。同意风版的看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8/07/02 11:18 发表的内容:
    “遐思”在此虽是奇思幻想之意,但“遐”字尚有长久之意,借此意与同样形容程度的“半”字相对,此为借对。即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如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当然不会搪塞,但也不会姑息。我自然尊重古代,也希望浮兄莫将古人扯来遮羞。杜句有本句哲理的强大力量在,且对句里也包含无情、本句对,错位对等等,这些都是存在的,也是可以接触了解的,但在学习阶段还是挑些典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来学。且先生此对上下靠近,更当严密才对。但愿你能正确理解我的意思。我发现你总是在看似幽默玩笑的文字中含着某种东西,人还是不要太狭隘,你过去写的,大概有绝句罢,我觉得好,就肯定了,觉得不好,自然现在也就提出疑问。虽然未必就对,但和回复的几位“同志”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应该没有问题。且我的观点还是承上回复而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8/07/02 12:16 发表的内容:
    当然不会搪塞,但也不会姑息。我自然尊重古代,也希望浮兄莫将古人扯来遮羞。杜句有本句哲理的强大力量在,且对句里也包含无情、本句对,错位对等等,这些都是存在的,也是可以接触了解的,但在学习阶段还是挑些 ...
    1.你我是在讨论对仗的问题,何苦把那几位“同志”拉在一起做挡箭牌。人家提出的是中二联过粘的意见,与对仗工整与否无关,另当别论。看来还是有些底气不足哈。
    2.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又提出古人如何如何之不同的老调。在我看来不过是自况甚至有些自嘲的句子,居然看出有“哲理的强大力量”来,真有你的。
    3.既然你也承认对句有种种特殊情况,当然也包括“借对”,那么“在学习阶段”的我,为什么不可尝试尝试?不实践如何学习,如何进步呢?学习古人,又有何羞可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厚古薄今,不由得想起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
    4.我狭隘吗?难道人家一提意见,不管对与不对,服与不服,都得装出一副谦恭的样子,唯唯诺诺,才显得宽宏大度吗?果真如此,你就一定喜欢?还是真实一点好吧。
    直言勿怪。问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文字的讨论请避开人的因素,先入为主的观点不抛弃,很难心平气和,望讨论中不要提及其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3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8/07/02 23:04 发表的内容:
    1.你我是在讨论对仗的问题,何苦把那几位“同志”拉在一起做挡箭牌。人家提出的是中二联过粘的意见,与对仗工整与否无关,另当别论。看来还是有些底气不足哈。
    2.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又提出古人如何如何之不同的 ...
        呵呵,你不用抓我小脚,还是从头看看所有回复,我的回复是十分正常的,况且和大家的意见也大体相当。假如评论不是狡辩的话,那么,你就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律诗的格律,并且懂得杜甫等写律的严格,并在驾轻就熟后稍稍突破的做法,我们都还是学习者,还是规矩一些学习的好。毕竟我们都还未到那样的阶段。
        看先生的语气是很看我的错位的意思,颇为得意的样子。其实这大可不必,写作不是一相情愿的事,不但要有个性,也不能离开共性, 且这个性在服从共性的基础上表现才能达到美的艺术效果。我看先生看问题有些偏激,你提到过去什么“不出所料,又提出古人”如何如何,难道不该谈古人么?想想先生的“宽对胜于工对”的律诗观,我又如何能说服先生呢。无非看作后自己一种感触罢了。先生还是莫要敏感的好。
        “直言勿怪。问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8/07/03 06:25 发表的内容:
        呵呵,你不用抓我小脚,还是从头看看所有回复,我的回复是十分正常的,况且和大家的意见也大体相当。假如评论不是狡辩的话,那么,你就该懂得如何去尊重律诗的格律,并且懂得杜甫等写律的严格,并在驾轻就熟 ...
    借对在对仗中是常用的,我不过聊借杜句举例而已,也不见得有多高深。看来在对仗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分岐这辈子是无法弥合了,等下辈子吧。不说了,打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风自北2008/07/02 11:28 发表的内容:
    第三、五、八
    第六、八
    皆有重像。
    正如郭俊君和隐斑所言,确实中二联粘得太紧,没有宕开,主要是三、五句意象类似。容酌。至于结句,虽然也有鸟和水,但时过境迁,此鸟非彼鸟,此水非彼水,情景相似,而心境已大相径庭。意在对比,不算重哈。浅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童年,太美了!
       可惜,不能复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童年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8/07/03 09:05 发表的内容:
    借对在对仗中是常用的,我不过聊借杜句举例而已,也不见得有多高深。看来在对仗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分岐这辈子是无法弥合了,等下辈子吧。不说了,打住。
    这行动可与你的潇洒态度不同啊。到什么时候,宽对胜于工对的理论也是惊人的,不会有结果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4 14:06 , Processed in 0.1554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