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1|回复: 1
收起左侧

[原创]格律怪论(3,4)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9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再“宽”一点又何妨?
  实际上真正改革的怪论从这里才开始。我认为:如果仅仅是人为的硬性规定,那格律诗的下句必须押平韵的规范似乎也可以取消,至少应该是在表达感情需要的时候可以变通使用而不列为“犯规”。作为一种对等的“补偿”,或者规定首句(包括七律的第五句)也必须押韵如何?
  我的这种想法来源于童年的一种感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小学到初中一年级(我只上过这么多年的正式课堂),语文课本上的古诗基本上都是一、二、四句押韵(至少是符合“今韵”的标准)。所以自小得到的“结论”似乎是古诗“绝句”的规则就应该是这样,当然对于“平仄”是一无所知的。
  接下来又要拿《诗律浅说》来开涮了:在【拗救】一节中就提到一种违背“逢双必反”的例子,有这样的说法:[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白》](大量例证略)
  然后在后边就有:[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的说法。虽然最后有些牵强的解释,总之也还是无可奈何地默认了这种结构。
  一个“理直气壮”的说法是:既然古人能够以大量的事实“违规”,使得一些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再“放宽”一点尺度,来一种“下里巴人”的标准?
  既然是“下里巴人”的标准,当然尽可能放宽一些枝节问题。例如只要不违背那什么“孤平和三平调”的规范,然后是不要连续运用四个以上或平或仄的字(与一三五不论相当),也就可以了。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就与上述【拗救】中的例子如出一辙,不过因为说法不同就宽松了许多,让人不至于无所适从而已。
  至于那什么一首诗里边的“平”、“仄”数量必须严格相等的规矩,或者大可不必深究,差得不是太大就可以了。这样放宽的结果,使得人们写起《格律诗》来得心应手,因为绝少需要考虑平仄的变化规律,措辞方面就可以任意选取最适宜表达情怀的语句,写出不朽的诗篇来。
[/watermark]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格律怪论(3,4)

                  笑侃“另类”规范
  这里要提出一个或许是很BT的问题:不知那些学者故意忽略还是没有引起注意的所谓“断句”的理念。为避免引起歧义说得更明白些,就是在格律诗的每一句中按词句分断的意思。
  按个人感觉,现代汉语中所谓“词”可以是单个、两个或者三个汉字组成的,当然也有四或五字以上的组合(比方成语多数为四字一组),但这些词通常可以分为更小的“词元”。这里要说明的是好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通常一个双字的词是不会出现在格律诗中一句的第二、三字,或者七言诗的第四、五字的位置上。
  或者有人说那什么二、四、六的说法就是这意思,那么对不起,我要说明的恰恰是这“六”和五言格律的“四”字,并不适合这个原则!更具体的说法就是格律诗每句的最后三字可以在任何地方分断!换而言之就是以七言为例,发音重点并非一定为“二、四、六”,而也有可能为“二、四、五”,甚至只有“二、四”(已经忽略最后那一字的说法)。
  正因为没人能够硬性地确定在古代格律诗中,后三字如果按“词元”再分断,究竟按2/1还是1/2字分派所占的比例更大些,所以我大胆地断言,至少那些“二、四、六”之类的说法,应该不是古人留下的规范而是现代人的臆测,当然,由于这种臆测的错误必然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
  两年前在 263[海云天]的[古典文苑]举行了一个包括“格律诗”在内的古诗词讲座,其中讲解五绝类型时就用到李白的《静夜思》。当时虽然对平仄一窍不通,至少还有个最朴素的感觉就是同一词汇在没有其它因素制约的前提下,发音应该是一致(当然平仄亦然)的。就因为全诗两处提到“明月”却被分别冠以不同的平仄标注,所以曾提出过疑问,由于阴差阳错当时并没见到什么回复。
  本来如果不是因为“明月光”和“望明月”,正好可以用来说明我那“2/1或1/2”的道理,原不想再“画蛇添足”借来重复先前已经反复探讨的平仄差异了,却不料无意间对照《平水韵部》竟然发现天大的问题!没办法只好另外组织一篇专门的题目来进行探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2 04:28 , Processed in 0.0670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