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4|回复: 1
收起左侧

[讨论]三谈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谈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我认为,旧体诗词的押韵是随时代的推移有所改变的,而字音所规范的平仄却是一般不可改变的。押韵的改变即邻韵相押,也就是所谓“放宽”,历代都有诗例,并得到承认。而平仄的规范,即使字音改变了,如宋以后,特别是元代,有的字已由入声归入平上去,在作曲时可以按变化后的读音入曲,而作诗词,仍要按旧音分平仄。这不是古人不想变,而是有一个传承的问题,变了,就等于另起炉灶,造成格律的断裂。
从韵书的形成和变化看,也可以看出格律诗词的韵可以随时代有所变化,而平仄却不能随韵书的改变而改变。随代的《切韵》,193部,后增补为195部。格律诗是在唐代形成的,而所用韵就是依切韵而作。有人上书皇上要求可押邻韵得到许可,于是邻韵相押从格律诗形成之时就开始了。后在切韵的基础上产生了唐韵,又从唐韵的基础上产生了广韵。广韵增补为206部。但它们的“反切”注音所用的字音都没有大的改变。切韵的注音,就是以“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作为审音标准的,它包括了有古音成份,也有方音成份,并非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现实语言。因此,它的成书,就是南北照顾、古今拉扯,各方面都得到将就的拼盘。也正因为它的这些“全面顾及”,也才受到各地各代的欢迎,以至沿用至今。从元初在广韵的基础上合并为106部的平水韵(其实唐宋早已邻韵通押,而韵书却细分,平水韵只是将这些细分合并而已),它的“反切”注音仍没有变,而只是韵有所变化。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到:在广韵之后不久,又出现了一部比《广韵》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集韵》。因为这部书太细太繁,不久又有人在它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另出了一部《礼部韵略》,对集韵作了若干归并,成为160韵。它之于集韵,有如平水韵之于广韵。但为什么这两部各繁筒皆备的更符合宋以后的实际语音的韵书却得不到推扩,而早就与实际语音相差很大的广韵--平水韵却受到人们的一直运用?其主要原因,就是《集韵》的注音“反切”字音是用宋代的实际语音作标准,与广韵(即唐韵、切韵)相差很大,如果用集韵分平仄,那就势必和历代的格律诗词发生断裂现象。当时的集韵所反映的语言实际,就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韵的语言实际。只是集韵比较接近于广韵,而今日的普通话新韵则与平水韵相差甚远,倒是更接近于曲韵。现在,一般作者只用普通话音分平仄,而用普通话音韵押韵,如遇到原为仄声现入平声,用之押韵的似乎还不多,更少见有 “一”“七”“八”这样的入声变平声为韵者。所以,我说古人试图以当时的实际语音改变传统平仄都办不到,而现在的一些人整日呼喊用普通话论平仄,其结果收效甚微,那是一定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三谈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北方语系的朋友完全可以按照普通话的音韵来写诗词,不过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使用今韵的“基本法”是按普通话的实际读音使用,入声字音自然是没有的,但存在如下问题:“一、不”和上声字的变读问题。按照“基本法”应该在诗词中使用普通话的实际变读,即“一、不”和上声字会根据它后面的字的声调不同而改变声调(平仄)。
  另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普通话中的阳平声调并不是真正的平声调,只有阴平声调才是真正的平声调,在其它方言如白话中阳平声调也是真正的平声调,普通话中的阳平声调接近白话中的阴上声调。普通话的上声调字实际上将一个汉字读成了两个字音!这也是用方言诵读古诗文效果好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3 21:23 , Processed in 0.0688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