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0|回复: 1
收起左侧

桂林闲咏之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6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1.12.5.
凤楼村在左前方约一里的地方,鸡鸣狗吠,袅袅的炊烟,和入夜后似有若无的几点灯火,都是这幅画中必不可少的点染和淡雅。
一大懒觉,起身后已近中午,正在廊下发呆,忽然听见村里传来阵阵鞭炮声和细细的鼓乐声;于是,便循声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家人在办丧事。院子里摆了三四十张桌子,男人们正围桌大嚼,女人们坐在旁边的矮凳上,耐心地上菜和等待。乐队四人,一板鼓(兼锣)、一笙、一唢呐、一胡琴,敲板鼓的人斜叼着烟,闭着眼睛,意态十分逍闲。我的突然闯入,让全场的人愕然,我自己也有公牛闯进瓷器店的感觉,显得和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人们友好朴实的让人感动,显出了中国农民特有的对一切均安之若素的镇定,对我这个突然的闯入者,虽然感到意外,但并不惊慌。女人们微笑而好奇地望着我,男人们纷纷起身请我入席。这家人不富裕,房子很破旧,土坯垒的墙,屋里只有发黑的竹椅竹床。堂屋正中的阁楼间供着逝者的照片,一位和气的老头,七十来岁,戴着一顶鸭舌帽,宽厚地微笑,望着仍然活着的人们。
仍然活着的老太太是典型的农妇,瘦小,面目黧黑,善良融化在深深的、如雕如刻的皱纹中;她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除了觉得我从北京来似乎很给她面子外,并不在意我为什么到这儿来,好像我的出现很合理,并且执意要拖我去落座吃饭,这让我心里很感动。她紧握着我的手,她的手满是老茧,很锉。
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在陌生的逝者家里吃饭,只好推脱说吃过了,否则一定吃;面对这实心眼的老太太,我为自己的言不由衷而感到惭愧。赶忙走到了院子里,这儿鼓乐喧阗,正吃得热火朝天;人们并不很悲痛。我们中国人对生死的确抱着十分通达的态度。只要是寿终正寝,就被认为对生者和死者都是很公平的事,所以被称为“白喜事”,或“喜丧”。
流水席热烈地进行着。墙脚下放着几口大铁锅,有的盛米饭,有的盛米粉,苍蝇欢快地在上面飞舞,肥硕的母鸡们在脚下从容觅食;热烈的气氛中又透着一种安宁。我曾在北方的山西也偶然撞上过山村的丧事,除了那里的锅里是面条和说话的口音不同外,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可见在我们广大的国土上,有着多么一致的文化传统。起初,这并不悲伤的丧事往往让人有些不解,往细一想,就会明白:在漫长的流年岁月中,比较艰苦的农业社会的生活,使人们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于是,红白喜事成了人们的重要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告辞出门,转到屋后,忽然发现房子的后山墙那里,隔一条小路,有几座很古老的坟墓。阴宅和阳宅紧相依靠,让我觉得很惊讶和意外。墓碑是俗称“戴帽”的那种,也就是顶着线条简朴而精致的歇山顶或坡顶,很有厚重感的麻砾石质;近前一看,落款处写的是“皇清同治十年”,算算也有150年了。更有趣的是,碑额上是一排横向的小字:“典型在望”。
中国人有着敬天和法祖的传统,把祖先看得很重,随便想想,就有什么“继武前贤”、“克绍萁裘”之类的颂辞,将自己的祖宗当成可以效法的“典型”,但像这样出门就“在望”,倒还是头一回见到。除了可能是南方土地紧张的缘故外,这种相依相傍的格局肯定是出于对祖先的孺慕依恋之情,出入守望,叶倚着根,根傍着叶,源远流长,真令人感动!
现代文化是向前看的,传统文化是向后看的。好像我们常常忘了向后看一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闲咏之四

现代文化是向前看的,传统文化是向后看的。好像我们常常忘了向后看一眼。
楼主的文章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实为唐宋的风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13:42 , Processed in 0.0686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