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3|回复: 5
收起左侧

中州札记之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18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三  繁  塔
  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是开封市内
                  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原称兴慈寺,后改称天清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面说过,被老王讥为“破塔”的繁塔的“繁”应读如“婆”(pó)。但在城里打听繁塔在哪里时,开封人都把“繁”字读成“博”(bó)。当然,这可能是地方音的差别,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么读,庶几可免“破塔”之讥了。
正如以前所无数次经历的那样,凡是没有被列入旅游商业开发的古迹,其保护状态一定令人鼻酸。这似乎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要么破败得惨不忍睹,要么修复得俗不可耐,古意全失。繁塔是前一种情景。汽车在小胡同里钻来钻去,越过烂泥塘,颠颠簸簸,爬上一个小坡,终于在一个陋巷口停下,从巷口向里望去,两扇红锈班驳的铁门旁挂着一个小木牌,赫然写着“繁塔”。
塔院紧紧包裹着宝塔,三面仅容人过,只有正面稍开阔,有四五丈的余地。唯游人罕至,清净可人,塔基上苔藓覆盖,呈铁黑色,愈显年深古雅。日光朗朗,塔身披着眩目的阳光,巍然岸立。塔身只有三层,平面呈六角形。楼阁式的塔,通常是八角形的,英文叫做“pagoda”,据说是中文“八角塔”的音变;六角塔仅从形制上看,就非常罕见而古老了。由于减少了两个边,而且矮,繁塔显得粗壮肥硕,看上去倒有几分像中国塔的老祖宗,印度的桑志大塔。尤其是覆盖了塔身的数不清的砖雕小佛像,更让人恍如置身于古印度或东南亚的佛寺。
其实,这座塔最初有九层之多,现存残高有31.67米,可见最初的塔一定是十分巍峨壮丽,肯定是开封城里的与铁塔遥遥相峙的标志性建筑。据说,这座塔毁于明朝,说起来也不是很久前的事,想起来怪可惜的。后人聪慧,觉得塔顶光秃秃的,像座平台,不好看,于是,除了照例加了一个塔刹外,又建了七座小塔,很像济南的九顶塔,来了个顶上开花,格外有情趣。
壮硕瑰丽的塔,精彩纷伦的雕刻,幽谧阒寂的院落,仿佛能与古人同声息的氛围,让老王也感动不已,一个劲儿说:“太好了!没想到,没想到!下次再带人来,又多了个参观点!”
阿弥陀佛,他终于不说“破塔”了!
十四  首阳山
首阳山镇是一个小镇,是从郑州向登封进发的路上的一个小镇,和千万个中国大地上的小镇一样,一条主街,贴着白瓷砖的新房占据了视线,倘不注意,这样的小镇很容易从眼皮底下滑过去。
但首阳山镇又是一个不一般的小镇。因为,它叫首阳山。
话要说回三千年前。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文王起兵伐纣,建立了周王朝,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吊民伐罪的正义之举,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有两位老兄偏偏不赞同;他们的名字叫伯夷和叔齐。现在,大概没有多少人熟悉这两个名字了,但对旧式学者来说,却是两位耳熟能详的人物。
据《史记·伯夷列传》载:
“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
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
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
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二人指责周文王不孝和以下犯上,这在旧日是很大的罪名,文王左右自然不高兴,想把二位仁兄一杀了之(“欲兵之”),幸亏姜太公说了情,被客气地“扶而去之”。二人愤而入首阳山,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只吃“薇”。什么是薇呢?据说是一种叫“大巢菜”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Vicia sepium),花紫红色,结寸许长扁荚,中有种子五六粒,可吃;又名“野豌豆”。这个东西肯定不好吃,也没什么营养,吃久了二位肯定会骨瘦如柴,两眼冒金星,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坚持不了多少时光的。于是,不免生命垂危,终于“饿死于首阳山”。于是,二位便成了忠于旧主,不事新朝,即“忠”的楷模,为后世所景仰和讴歌,而“不食周粟”也成了同义的成语。
但自从我束发就学以来,这里面始终有一个矛盾困惑着我。一方面,凡是正义的事业、利国利民的事业,都是应该予以支持的,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另一方面,“忠”也是个重要的道德规范,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也是不断变化的,但它似乎也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伯夷、叔齐真该入首阳山吃“薇”去吗?忠于恶贯满盈的纣王,奈天下苍生何?背叛恶贯满盈的纣王,奈忠诚之大义何?倘若旧朝腐朽以至于覆亡,大家,尤其是知识精英,都进山去吃野豌豆,又何来盛唐佳话、康乾盛世?倘服务于新朝,尤其是满清那种少数民族入主中国的新朝,“腆颜事蛮夷”,“被发左衽”的大帽子,足可以使一位知识分子上吊的心都有;君不见《桃花扇》里的侯方域,做了清朝的官后,连妓女李香君都看不起他!
平野漠漠,首阳山镇很快就过去了。原来的想象中,首阳山应该是一座险峻的高山,郁郁葱葱,至少应该象介子推被烧死的绵山,可为千载表率。但这里看不见什么山,有些让我失望。当然,首阳山在哪里,有好几种说法,但至少戴延之《西征记》说:“洛阳东北首阳山有夷齐祠。”算来应该是这地方了。其实,能让人兴千古之叹,就行了,地点的真假,倒在其次,一如苏东坡在假赤壁那儿大发感慨,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
    一直让我感到既惊异又钦服的,是中国文人历来的风雅,伯夷、叔齐二位都饿得快死了(“及饿且死”),还要引吭高歌:
                  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安适归矣?
  今逢此君臣争夺,
  故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
    诗的大意是:“登上西山啊,采摘野豌豆。以暴力代替暴力啊,你们还不知道做错了事!神农、虞夏的盛世已不见,我能去哪里呢?现在君王和臣子争夺起来了,所以我只好安心去归隐。哎呀,我们要死啦,只剩一口气!”
    二位高人终于殉了自己的原则。然而,当我们在三千年后,再遇到他们所面临的这个近似二律背反的难题时,我们会去吃野豌豆并“命之衰矣”吗?关于伯夷叔齐的矛盾,我还是没想明白。但我更喜欢在没想明白的时候,就穿过了首阳山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州札记之三

呵呵,大侠又有新作了。
版面有些乱,请大侠运用帖子左下角的“编辑”功能键自己编辑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州札记之三

左下角?偶没找到:(
忆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8-2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州札记之三

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州札记之三

平时看旅游杂志,总有一种被牵制的感觉。一样的风景在不一样的人眼里感受各自不同,看了之后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一如同名的电视和小说,如果看完电视再看原著,那么人物已然是电视中的模型,再难于有突破。
楼主文章引经据典,细腻之处不失公允,思辩凿凿。
很不错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5 02:35 , Processed in 0.1077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