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7|回复: 2
收起左侧

[原创]听听那冷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笃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张晓风
  我最为敬重的文学大师有两位,一位是鲁迅先生,一位是余光中先生。两位先生的风格截然相反,一个笔下烽火连天,一个笔下繁花世界。前者令我震撼,后者令我感动。
  余光中先生年轻时自大陆去了台湾,定居至今。身为诗人和学者,余光中先生在大陆最出名的是那一首《乡愁》,回环往复,交织着两岸,吟诵了多少遍,湿润了多少人的眼帘。
  然而我所接触的他的第一篇作品,却并非《乡愁》,而是同样经典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我看他写雨淅淅沥沥,淋淋漓漓,穿过黑白的街头巷尾,如一张古老中国的默片;我看他写杏花、春雨、江南,外国的风景再优美也比不上中国一个方块字的韵;我看他写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中年听雨,江阔云低,老年听雨,亡宋之痛;我看他写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前一秒读完,后一秒便感动得没有了语言。
  从那以后,爱上余光中先生的文字,一发不可收拾。
  我常在想,究竟一个人要读过多少书,经历过多少事,才能有那样深厚且无可比拟的功底,同时保存着清澈的心和发现美的眼睛。
  余光中先生的文字不是人们想象中所谓“散文”的概念,不是华丽词藻笨拙地堆叠在一起,满篇小资情调,成天多愁善感。完全不是那样。他用他历史、地理、哲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底韵注入文字,渗透出一种兼容并包的宁静宏观感。他的文字,体现了大作家与小笔者的区别。他的文字,不仅可看,可想,还可以听,精巧的韵律加之笔调的清丽优美,成为一场意味深长的盛典。
  读他的文字,哪怕是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也禁不住动容;读他的文字,会让人在偌大的的天地间觉出自己的渺小;读他的文字,连心底最隐密的部分都触碰得到,感动得忘记了自己;读他的文字,常常以为自己,是在聆听一种音乐。
  余光中先生说,他不能不写作,就像打喷嚔,一不小心就打出了彩虹;就如咳嗽,不经意间就咳出了音乐。
  他不刻意,却感动了所有人。这便是真正的作家。他就如一朵嫣然的花,不经意间却开出了美丽。
  没有余光中先生,我的文字也许至今仍是一片平淡的留白。我默默地学习着,我的文字渐渐开始像先生说的,有声,有色,有光,有木萧的甜味,釜型大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于字里行间的,有一种奇幻的光,当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
  我不仅感动于他的文字,更感动于他的人格魅力。
  近期余光中先生在大陆活动很频繁。那次见他在一幕黑色背景、一束独光之下,身着正装,朗诵《乡愁》。一句一句,时光让他的语速变得缓慢,那年过七旬的老人依旧夹杂着习惯性的南方口音,眼中有微微泪光,我想,他大概在想母亲的坟。从他的容颜,我望见岁月的痕迹,而即使满头白发,也掩不去学者的谦逊儒雅,意气风发。
  那一刻,感动了多少心灵。
  余光中先生,他不经意,却感动了我,感动了你,感动了文学,感动了人间。真正的感动便是如此,明明深刻地去体会着,却又说不出那具体是什么。
  我感动。我热爱。
  听听那冷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6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的生命的亮点就是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情,浓浓的乡情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2 14:3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1-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听听那冷雨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余光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31 16:59 , Processed in 0.0696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