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3|回复: 3
收起左侧

幽香茶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夕阳西下,漫天彩霞。独坐于临江的窗边,看北雁南飞,汉水浩荡。啜一口杯中香茗,望一眼碧清的汉江水,不知不觉就想起了中国悠远流长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一个最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地方,饮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里就有了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不仅仅是中国民众生活的必须品,还是我国国籍的象征。
古代文人雅士们饮茶与普通百姓不同,别有一番情趣。一般喜欢于茂林修竹,小桥流水之间,邀二三知己,于清雅斗室内,一边品茗,一边畅谈天下风流。
在中国古代,饮茶最好的绝配莫过于“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了。扬子江中水所指的是扬子江南泠水,即长江巫峡之水。蒙山顶上茶所指的是四川蒙山峰顶茶。由于四川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历来盛产名茶。蒙山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甘露年间,即公元前53年。当地人吴理真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蒙山五峰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当时人认为蒙山的茶是最好的。
士大夫们饮茶,对水有特别的研究。茶圣陆羽对祖国山川泉水作过大量研究,比较优劣,得出品评。认为饮茶之水最好是山泉水,鲜活且含有少量矿物质的最佳;次之江河水,鲜活;最不宜井水、陈水。他将饮茶之水作出了排名: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陕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泠,状如鬼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泠水第七;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泉第八;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泠水第十三;归州玉壶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古人饮茶,除对煮茶之水有特别的讲究之外,对煮茶之器具亦是非常讲究。早在唐朝时期,士大夫们就将煮茶的器具发展多达至三十多个品种:即风炉、灰承、炭挝、火夹、夹、纸囊、碾、拂末、罗、合、漉水囊、釜、交床、瓢、竹夹、鹾簋、揭、则、巾、札、纸帕、碗、水方、熟盂、涤方、滓方、畚、筥、具列、都篮等,可见其复杂程度。但古人却不厌其烦,精心操作,令当时的很多士大夫都不屑于做家务,而专工茶事。
古代文人墨客煮茶多喜加一些姜、枣、桔皮、薄荷等香料,以增加其香气。所谓“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传说元代大画家倪瓒素好雅饮,一次,一位叫赵行恕的宋皇室宗亲慕名来访,倪瓒用核桃、松子肉等精心烹制了一壶独特的清泉白石茶以待之,谁料赵行恕连饮几碗,并无偶遇好茶之异色,倪瓒艴然而起,道:“我以为你是王孙,特地烹这种绝品茶,谁知你一点也品不出风味,真乃俗物啊!”从此便与之绝交。可见饮茶也是需要知音的呵。
古人饮茶,讲究“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境界。认为茶是清俭、清心、友爱、和美的象征。日本名僧明惠禅师提出茶之十德:诸天加护、父母孝养、恶魔降伏、睡眠自除、五脏调和、无病无灾、朋友和合、正心修身、烦恼消减、临终不乱。将茶文化与佛家思想溶为一体,更兼有中华的传统美德,增加了茶之内涵,使之成为一种更高尚的精神修养。
啜一口杯中的碧螺春,一股淡淡的幽香缠绵齿间。碧绿的嫩芽静静地躺在水中,犹如一名清淡如菊的少女。不妖媚,却可爱,却清香。
茶,给人的是一种宁静的美,淡泊的美。
茶禅一味,当您品一口香茶,就会留一份禅意在心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幽香茶思

茶如人生
淡淡中有隐隐的清苦,
可惜红尘俗世里不会再有楼主写的这样喝茶的心境了
手中有茶,却没有了淡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幽香茶思

[这个贴子最后由梵文之痕在 2005/12/02 11:49pm 第 1 次编辑]

湖北是荆楚茶与茶文化的故乡,”!“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也对湖北的茶大加赞许。你不会是卖茶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幽香茶思

只是喜欢茶,我可不是卖茶的,西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07:18 , Processed in 0.0713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