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8|回复: 4
收起左侧

[原创]中国文化的核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辛集荔枝在 2006/05/12 08:05pm 第 1 次编辑]

                         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中庸之道,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恰到好处。
      “过犹不及”是中庸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及”就是达不到要求,比如我们说考试不及格就是这个意思;“过”就是超过了要求,我们说“过错”其实就是做得太过以至于错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要适度,要不偏不倚。
      我们经常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这是在告诫人们要注重实践,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切身经验和体会。如果你是个很教条的人,什么事情都按照这个理念去做,什么都想实践,那显然是错误的。有的必须实践,有的就不能实践。这个度就要靠我们去灵活掌握,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一概而论。
      很明显的例子,就拿合理密植来说,种庄稼就讲究这个。密植要看对象,要看是什么作物,韭菜、小麦的密度是很大的,如果种植棉花、玉米也按韭菜、小麦的密度就不行了;反之,种植韭菜、小麦也不能按棉花、玉米的密度。梨子是可以尝尝的,毒品、毒药就不能尝。这里面都包含了中庸之道的理念,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也是这个道理。
      “欲速则不达”也是中庸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长的典故,讲得是古代一位农夫,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高些,怎么办呢?用手向上拔禾苗,来帮助禾苗快点长大,结果第二天一看禾苗都死了。
      揠苗助长的意义是想警示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欲速”,那样会适得其反。庄稼生长是这样,动物生长也是这样。这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我们容易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更要遵循这个道理,小到我们做一件事情,大到国家大事,无一不是这样。
      从建国后国家发展的历史来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大跃进就是典型的揠苗助长的现代版,人们的初衷虽然是好的,想发展快点,让国家尽快富强起来,人民早些过上富裕的日子,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是这样,扩大民主、保障人权也是这样,都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大跃进的深刻的教训需要我们大家牢牢汲取,以后再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瓜熟蒂落”同样是中庸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主席有个很形象的比喻,说的是生小孩需要十月怀胎,才能水到渠成。如果急于想让孩子生出来而硬把孩子挤压出来,这就是左的做法;如果十月怀胎已到,要生孩子了,你硬堵截,不让孩子生出来,这就是右的表现。
      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孩子,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遇到其它事情怎么办呢?比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能搞强拉硬扯,搞一刀切。要根据每个村的经济基础,量力而行,要看村里的经济实力如何,要看村民有没有这样的要求。
      闻名全国的华西村、南街村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者,是大家学习的样板。这并不是靠行政命令才发展成新农村的,而是生产、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人们富裕起来了,自然而然就有改善生活、改变环境、追赶时尚的要求了,是自发自愿的,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足够动力。也就是说,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帮助、引导农村发展实实在在的经济。海南省建设生态村的成功实践,我想也是靠经济发展起来的。强拉硬扯,搞拉郎配,做表面文章,只能是劳民伤财,是会误国的。

      总之,中庸之道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沉积的精华,是我们世世代代需要传承的瑰宝。中庸理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你认识到认识不到,都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一条原则。按照中庸理念去为人处事,就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否则只能是山穷水尽。我们大家应该好好研究她,学习她,运用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文化的核心

构思缜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文化的核心

人们都遵循中庸之道来行事,建设和谐社会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2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文化的核心

呵呵。说得蛮好的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2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文化的核心

几千年的文化生存到今天,
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问题是,有没有人还愿意去学,
怎样才可以使更多的人喜欢学,
中国文化要古为今用,
才会发扬光大,
自己好的东西,不愿意学,
却喜欢学西方的激励学科,
这确实是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
古语说:半部论语平天下,
可见中国文化的精深。
作为四书的组成部分,
不论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是中华文化的明珠。
感谢  荔枝   对中华文化的推广。
中国人,中国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7 01:50 , Processed in 0.0811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