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9|回复: 5
收起左侧

[原创] 在格萨尔王的故乡筑路(散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3-10 11:30
  • 签到天数: 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3-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雪岭在 2008/03/12 22:27 第 1 次编辑]

    在格萨尔王的故乡筑路(散文)
               
             雪岭
    1959年春末,当丹巴河谷柳烟渐浓的时候,我们从东谷河上游转移到雀儿山脚下,准备修筑马石公路。这是一条从马尼干戈的东北方向绕过雀儿山主峰,越过三岔河,穿过蒙沙草原进入石渠,然后向西北延伸连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省际干道。当我们在马尼干戈卸下行李辎重时,发现这个座落在川藏公路北线、海拔3880米的小镇还处于冰封雪拥之中,而在内地,正是桃雨如丝的季节。
    马尼干戈系藏语“嘛尼堆坡”的谐音,藏语之意为“崖坎上的六字真言”,因流经此此地的措曲河边,有一巨石上刻着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故以此命名,这地名与格萨尔的传说有关。根据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法,格萨尔王的岭国分上、中、下三部,马尼干戈即在中部岭国,自古即为川藏北路上的要冲。旧时从打箭炉销往关外的“炉茶”到此分路,一路西渡金沙去昌都拉萨;一路经邓柯、石渠北上青海玉树。传说格萨尔王曾在此将汉地运来的汉茶一一清点,分发给他的三十八名大将和一百五十个部落。这说明此地自古即为康北茶马古道的货物集散地。到了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央政府为了开辟一条连结西南与西北的国际通道,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修筑了康(定)青(海)公路。可是由于工程简陋,施工草率,修通后仅“试通车”一次,其后便无法通行,也无车可通。这格局一直维持到解放。当我们到达之时,旧康青公路的路基也找不着,可说是完全废弃了。我们的任务便是在格萨尔的故乡重新修筑一条公路,这就是马石公路。
    马尼干戈系纯牧业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苦寒,平均气温2℃。当我们抵达时,先期进入工地的军工支队已经在海子山一线安营扎帐,进行施工了。大家在海子山脚下住了一宿,睡在临时支撑起来的帐篷里,地面不平,胡乱拾了些枯草铺在地上。山风钻进帐篷,吹得篷顶一起一伏,好象青蛙的肚皮一鼓一缩。次日风雪停了,我们一行二百多人顺利翻过海子山,集结在一个叫竹庆的地方。在我们到达前不久,那里发生过一场鏖战,距村边不远的浅丘下一字儿立着七座坟莹,那是我军阵亡的战士和干部。竹庆寺则在这场战火中被焚,只剩下弹痕累累的残垣断壁。
    一队队筑路人马陆续从各地赶来,齐集在一个叫更达的牧村,准备渡过三岔河后沿雅砻江东岸展开施工。连日大雪,草原上皑皑茫茫,银装素裹。各队人马只得驻足不前,在此等候天气好转。雪终于停了,大地一片白皑。在帐篷里蜷厌了的人们纷纷钻出来活动。一天,一个卫生员邀我跟他一道去打猎,我提了支步枪与他同行。我们追逐着一群野鸽,边打边追,不知不觉撵进了竹庆寺,那寺庙依山而筑,枕山临水,面对森林雪山,建筑层叠,错落有致。那时竹庆寺刚刚经过战火,到处是残垣断壁,烂门破窗。地上随处可见弹壳,还有手榴弹爆炸后的残片,甚至还有死牛死马的残骸,一派“严杀尽兮弃原野”之象,令人不由得想象到当时战斗的激烈。
    我们在竹庆逗留了十多天,待到冰化雪消了,才把帐篷移到三岔河与巴柯河交汇的西岸,打算在此涉水渡河。一个姓张的技术员带人沿河上下走了两趟,选了一段水流平缓之处,挑了几个识水性的汉子下到河里,探明了河水的深浅与河床的情况,然后指挥大家涉水过河。我只穿一条短裤,把脱下的棉衣棉裤,连同红十字药包綑成的一卷,顶在头顶上,把步枪横挎在后肩,慢慢朝河心磨蹭。雪后的河水,冷得攒心刺骨,不容人忖量寒冷的程度,只顾着一步一步挪动双脚。河水由浅而深,渐渐淹及腰脐,几乎齐胸。河心的水流更急速,倘不留神,即被急流冲倒。我侧着身子,以减少水流的冲击面,努力保持身体的平稳。可能是担心被急流冲倒,分散了注意力,紧张之中也就忘记了已经冻得麻木的肢体,一上岸,快步朝篝火堆跑去,双脚却不听使唤,迈不开步子。先头探水性的几个汉子已经在东岸的河滩上燃起两堆篝火。我把身上的东西往地上一丢,脱下湿裤,三两把揩了身上的河水,匆忙穿起衣裤,围着火堆来回跳动双脚。隔了许久,才感到下肢的肌肤冷如冰棍。其实,我们多次在这种寒冷时节,在这种场合涉渡,那滋味,非我笔墨所能描述。
    渡过三岔河后,我们很快到达指定的工地,那是一片平坦的草原,土石方工程量不大,不到一个月便完成了该路段的施工。然后又打起被包往前翻段。石渠草原的春天来了,走在那望不到头的草地上,天高低迥,碧草凄迷。远处的牛羊星星点点,牧马长嘶,牛哞羊咩,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图画。背阴洼处,白皑皑的是尚未融化的残雪。马群在河边饮水,时而昂起头来,对着落日一声长啸。牧民的帐幕多用黑色的牛毛织成,制无方园,随地支搭。在水草丰茂之处,数百顶帐幕连营集群,宛如一座帐篷城。傍晚,当帐篷上升起袅袅炊烟,牧归的少年挽袖袒胸,在呼哨声中,挥舞着掷石的“俄多”(藏语,意为掷石器)把牛羊往回赶。拴在帐篷外的狗不停地狂吠,好象是在欢迎主人的归来,又似乎是吆喝入栏的牛群,羊咩牛哞,直到夜幕降临,牛羊入栏方才消歇。晚上帐篷里透出丝丝点点的灯光,点缀了草原的夜色。
    一场秋雪后,开始草木结霜了,。我们继续沿雅砻江而上,夜晚随地支帐宿营。一个初冬之夜,天气酷冷,我久久不能入睡。思绪起伏,浮想翩翩,于是掏出笔来,写成了一首小诗:
                       昨夜雅砻水,今宵湖海月。
                       驰驱边塞路,再踏扎溪雪。
                       霜重马行迟,烟寒雕欲咽。
                       扬鞭还北望,前路千山白。
    扎溪为藏语之音译,即石渠。至今过了半个世纪,这诗还未忘记。当人生的列车驶入桑榆之暮的时候,我多么希望重溯雅砻源头,再越雀儿山巅,去寻觅当年的屣痕。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对故土的追怀,青春的祭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3-1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在格萨尔王的故乡筑路(散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qugaolin6在 2008/03/12 23:24 第 1 次编辑]

    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对故土的追怀,青春的祭奠。
    这也正是本文的意义!—边阅读一边仿佛看到当年楼主所在筑路大军在冰水中徒步涉河的景情,是多么的可歌可泣。问好楼主,深表敬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3-13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在格萨尔王的故乡筑路(散文)

    桑榆之暮祭奠青春。
    人越老越容易感慨怀念走过的岁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3-13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在格萨尔王的故乡筑路(散文)

    文字朴实感人,记叙了那可歌可泣的岁月足迹。
    问好了楼主先生!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3-10 11:30
  • 签到天数: 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在格萨尔王的故乡筑路(散文)

    谢谢qugaolin6 、诗雨泉、黑马诸文友对拙文的点评。
    其实这些文字,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故事。如今随着社会的转型,已经变成了褪色的照片。笔者形诸笔墨的初衷,无非是从历史的苍茫中回过头来,攫取流逝的岁月的片段,复写出来,借以抒发个体的人生感悟。正如诗雨泉所说:“人越老越容易感慨怀念走过的岁月。”笔者希望在对那片故土的回望中,走近真实,而不是自恋性的、怀旧似的宣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其时代烙印,笔者的经历,乃是时代使然。倘若时光倒流五十年,我相信,我们不仅是文友,也一定会是战友 ,而且诸位一定比我更出色。
    向各位文友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3-14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在格萨尔王的故乡筑路(散文)

    下面引用由雪岭2008/03/14 19:08 发表的内容:
    谢谢qugaolin6 、诗雨泉、黑马诸文友对拙文的点评。
    其实这些文字,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故事。如今随着社会的转型,已经变成了褪色的照片。笔者形诸笔墨的初衷,无非是从历史的苍茫中回过头来,攫取流逝的岁 ...
    先生生活阅历丰富,喜欢品先生的文字,如先生诗句:
                      霜重马行迟,烟寒雕欲咽。
                      扬鞭还北望,前路千山白。
    给人以启迪。
    问好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3 10:56 , Processed in 0.0729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