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6|回复: 5
收起左侧

[原创]《登鹳雀楼》赏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逍遥法道在 2008/08/18 21:31 第 1 次编辑]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
   白日,白谓于光明之一切,日喻为君子。是谓光明正大之君子。然太阳东升西落,西方乃佛国净土,故此谓东方人生养于东方(中华儿女)修归西方之佛道也。
   依,喻谓皈依。
   山,佛法如山可依止。山音同于善,“止于至善”,乃《大学》所谓之君子正道。
   尽,一谓止,一谓除尘之漏尽也。

黄河入海流:
   黄河乃中华之母亲河,此喻谓中华儿女。另一象义,黄河发源于西方,流注于东方,佛法发源于西方,东传于中土!传佛之教者乃黄河,是谓中华儿女之兼容并蓄,纳佛法于其身也。
   大海以善下方能纳百川!中华文华如那大海。儒、释、道并灌于之!
   入,是谓其传,必因其道高。流,是谓其自由能行,非有海之博大何得。

欲穷千里目:
   穷,当喻同于儒所谓之穷理尽性也。
   此句当与后句参之。

更上一层楼:
   远眺千里,只假以登楼!典出于“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中华欲得其博大精深,还须海纳百川!
   另,致千里,非求千里马以逐求,而依登高!其亦有其大道在是《老子》所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谓知返务于其身,而不外逐求也。此则有得益于其时禅宗归心明心之盛行。
   更上,其所喻谓乃精进其道。
  
登鹳雀楼:
   登,攀登,喻谓道之修练。
   鹳,音同于灌,当有所喻于佛门中西域之灌顶法门也,《楞严经》中即有此传道集道之方式描述。灌顶,是道精进之标志。此如于诗中之“更上一层楼”!
   雀,在俗尘为雀,在天为鹤!
   鹳雀,是介于雀与鹤之间,凡与圣之间,是精进之鸟,喻于务道之人。
   楼,大道之途也。



   此诗乃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有感于时势,盛赞其相融者也!


下面补释此诗玄机:
   日代表的是儒(阳为君),山代表的是佛,水代表的是道,海代表的是中华。
   太阳东升西落,所行之途乃日晷也,晷者轨也,轨辄是礼也。儒以礼行是此也。
   以夕阳之金光依于山,是如佛光之普照大地也。
   黄河东入海依河道,河道乃自然所成,是同于《老子》之谓“道法自然”也!
   海上日出,黄河入海,此谓中华乃此一切之总汇也。
   海——〉日——〉山——〉河——〉海。此是一循环也,同于道之所行!
   日之依山,同于大儒之接引佛道也;山之源流出黄河,同于神佛之传大道也;黄河之入海流,同于大道之行中华也。


注意:
   吾博之释诗文均直接采用名相喻指之于大道,而略其于人名、地名、事物……之具体,众当依此自参之,非然则将垢谓吾于常识无知矣!
   中华文化本即尚于取象立意,破立名相乃大道所归,以《周易》、《诗经》为取立名相之最,古时中华读书人几人不读经?!能成其时名诗人者,非精通其道,何得成其著!其著何非化其所通之大道?!似此或可为一证吾释此一切诗文所由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鹳雀楼》赏析

楼主有如此感怀,也真不容易啊。不过,发在这里似乎有点不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鹳雀楼》赏析

前人之诗咏怀海纳百川,楼主之赏析却也大气挥弘,此情怀堪赞.
加重欢迎逍遥法道朋友的到来!
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鹳雀楼》赏析

想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突然搞个朗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周都念,这登鹤雀楼也是其中一首诗,无奈第二年学校就没再举办了……
误以为这诗不过是要我们看得更远些,没想到楼主竟掘出如此意义,令后生为自己之前的愚昧感到惭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鹳雀楼》赏析

楼主真是作者的知音,估计王之涣看到此贴会大笑着活过来了,知音难求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登鹳雀楼》赏析

楼主真是作者的知音,估计王之涣看到此贴会大笑着活过来了
我看王之涣在作这诗时不会想那么多,但他很想后人如此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 01:42 , Processed in 0.0774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