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1|回复: 2
收起左侧

[原创]《红螺寺随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2-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螺寺随想
     “有古迹必有咏题,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的平平展展”。这是《白发苏州》中的一句话,我是极同意的。我很是喜欢游历名胜的。现在许多人说中国的文化已然逐步走向衰退,仅剩的现代文明也要有许多从西方“引进”。这种说法真是可怕的很。“有古迹比有咏题”其实这也相对暗示了我们,对中国文化深邃思考的方向。
      大概几年前,我畅游过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中的红螺寺。此地距北京约五十公里。边跟着导游的解说,我们边往寺院进发。在景区门口有一座大牌楼其上有一幅楹联:“三重绝景两妙红螺几处山林留胜迹,两代祖师一方净土千年寺字映新辉”。这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卫俊秀先生提的。虽是现代,但我已然感受到了这是一座人文、自然相统一的理想结合的古刹。
      说是古刹却没半分夸张。红螺寺初建于东晋永和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了,实为一座千年古刹。它所承载的如何只是商业旅游便完了呢?千年间沧桑巨变,它象一位深沉的老人,在其深邃的眼睛里印刻的不会是几张笑脸,几场春风或秋雨,而是真正的人文的历史。它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它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在我心中时常产生这样的残酷的,响亮的生命的冲撞。
       其实红螺寺的名称是有来源的,它原名为“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改名为“护国资福寺”。因该寺所在的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颗色彩殷红的大螺狮,每到夕阳西下,螺狮便吐出红光火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得名“红螺寺”。对于寺名的由来其实是众说纷纭,也有说是有两位红螺仙姑法驾光临而得名。寺院占地百余亩,分五处庭院,有二百二十多间房舍。它是一方佛教圣地,历经世事,经久不衰。世上也曾有“南普陀,北红螺”之说。
      我去的时候是刚下过雨的,路滑的很。山间尚未散尽的薄雾东飘西荡的,掩映其间的古雅的建筑甚是清透,颇有“日照香炉生紫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味道。周边树木茂密,野花碧草丛丛簇簇,站在山脚望去却那里寻的见头儿呢。其实寺院修建的并不高,走不多时已然到了大门。院内另有两株历经千年的银杏树,雄雌相伴果实累累。看看这两株银杏树我茫然无错,当我第一步踏进山门陡然而生的却已不是起初的新奇了。不是观光游览的性了。变了,全变了。已然使我“恐慌”,因为我所产生的想法却是要终老于此的冲动,我哑然失笑。李白、苏轼、王安石等在游历名山大川时都有此种想法,我摸摸了头,擦了擦额上的汗。抬头仰望着银杏树稍。我虽也是做学问的却为初级,以我的学问如何能及得上他们的九牛一毛呢?如何会与大文豪产生同样的感受呢?简直是妄想了。可在我内心深处所虚浮的思想又无法否认,是什么把大文豪和我联系了呢?李白曾对天柱山发出过叹慰,决定在此地安度余年,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何以一代名家会拜倒在一座山下呢?重在景色,而这种所谓的景色是什么呢?为何现代的名家不会对天柱山有此生命的寄予呢?是因此山另无封号吗,如五岳之类。庐山、黄山自是无名无分,却也是熙熙攘攘。交通不便吗,可峨嵋、敦煌皆是圣地。一位作家曾明确的说这现象是由于连年的战争。不错,但战争所带来的深层的东西有是什么呢?它以没有了家的温馨,连人性的最低界限也丢掉了。
       我曾问过导游为何这座寺庙历经千年香火依然如此的旺,导游的回答不够明确。我想因为经过千年的历程,它以不单纯是某一种建筑了,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的。清朝的一位圣主——康熙曾亲自驾临此庙赏竹,并多次修建庙宇。康熙以一位大帝的气魄而被静收于此,只一种力量能“收伏”了他。中国古代文明的漫漫长河在不断的淘洗中已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它不仅仅是一座供人游览的古庙寺院,其实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创造了简帛,而后又顺理成章的创造了纸和印刷术。这一切,本应催发出一个文化翻腾的新的气象,把壮阔的华夏民族、华夏文明播扬。但是,野蛮的战争几乎不间断的在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噬着易碎的智慧。
      在一片掩映中我似乎已看见了天王殿。初进山门时我看到过旅游图大概建筑还记得。主要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以及由东西四座配殿和诵经房组成的中院。这里真不愧为佛教圣地,香火旺的紧,老远便可闻到熏香的味儿。顺着味道走去便马上就能看见虞诚的信徒在膜拜着。正殿照例供着前尘、今生、来世三尊大佛。这个“诚心”都要用钱来衡量的社会,我不知道自己的“诚心”用多少钱衡量才是,实是弯不下双膝。我还很有兴致的参观了大雄宝殿的内景。这座大殿是由乾隆皇帝御制的。并且我看见了那不显眼却又很清楚的乾隆题的一幅楹联(其实寺内各殿都有楹联我只是不一一说了):“印化方无珠泉夜映长空月,重慈有象螺岫新回大地春”。这正投我所好,要知道乾隆也是一位文武双才呀,不管是帝王之气或文人之傲心,能得他的垂青题字自是难得紧。
      导游带着我去看红螺寺的两处明景,一是打钟,另一是打钱眼。佛说一百零八下钟可去一百零八种烦恼,故有“闻钟声,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我暗忖若是智慧长便去打上一打吧。于是我拿起撞钟木刚要满足我的心念时猛然看见了钟上有一排颂:
   红螺寺撞钟颂
一家和睦  双喜临门
三阳开泰  四季平安
五谷丰登  六六大顺
七星高照  八方进宝
九九大顺  十全十美
      我停住了看着这一排颂,导游会我心思说打钱眼的地方也有这样一排颂。我偶然又想起了“有古迹必有咏题”这句话,这里深紫的色彩的层层涂抹,够沉重了。涂几笔浅红淡绿,加几分俏皮洒泼,才有活气,才有活活泼泼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古迹很多,那么咏题也必定多了。文人骚客的舞文弄墨使他们不再是瑰丽的民族建筑了,却升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象征。是的中国的文化在华夏这片沃土勃勃发展。我想中国的历史无法用时间总结,而是要用鸟瞰的气魄纵观中国的文化的发展进程。不论是诗人、学者他们无疑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因为他们是中国的文化的浓缩。杜甫的三吏三别所印证的是中国的历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乃至左丘明的《左传》他们所印证的不都是历史吗?而这种印证的方法只有文化才能实现。中国古迹虽多,若一一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能说的话并不多。然而如果把他们全部躲开了,那就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的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文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实在是不应该的。
       其实要说文化还不能忘了最主要的流通介质——书。我记得寺内有一所书院叫红螺书院。它位于寺院东侧,是从是红螺寺文化开发,研究,对外进行文化交流,整理出版书籍的。我是很喜欢书的,知道有书院极为高兴,便自己去看了。书院的占地面积还算不小,书也很多。我很喜欢看其中的古诗。大都是一些古、近、现文人墨客留于寺内的。我极爱其中的两首:
    游 红 螺 寺
    清代-程宗颐
古寺倚瑶岑,森森竹径深。
寒皋飞堕叶,荒渚舞翔禽。
观偈窥禅性,谈空识佛心。
多志云与往,坐此欲投簪。
     游 红 螺 寺
    书法家-刘柄森
夕照红螺寺,竹青涵紫光。
老松藏古刹,新塑显天王。
禅院松萝翠,殿余银杏黄。
高秋当远目,遥念普陀乡。
好一个“坐此欲投簪”“遥念普陀乡”。道出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内心真谛。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久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满文明的火种;就象我先前所讲他们已不是一种游览建筑,而是作为一种古典的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们联想到中国文化的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的悲怆与神圣。我想到了《风雨天一阁》中的天一阁,它也是一座藏书楼,并且气势大的多。但在内在的价值上它们是共通共同的。文中写道“天一阁的历史是足以写一部宏伟的长篇史诗的。”是的中国的每一座古建筑都可以写一部史诗。中国的文化在那里,不是这些史诗确实什么呢?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何时能把他们的目光投向它们呢?什么时候能把中国千年的灵魂展示给世界呢?
      就这样我走着想着却不知前方的路是怎样,迷茫间导游已“下令”撤了。我抬头望望,薄雾似已散尽,隐约以能见到山尖,上面似有一座殿堂。自己心下黯然,山尖一寺我如何此时才隐约看见,却又只得告别。
      坐在回去的车上,回想着、回想着连顶峰的庙名都不知道。接着又回想着、回想着今天的所感,忽的有一种感觉——或许我想的太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2-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红螺寺随想》

http://image.baidu.com/it?u=http://worldtravelno1.com/bj/images/20010914-03.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2-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红螺寺随想》


怀柔渺渺一古刹,老松红萝坠万花。
绚丽奇观少人迹,春游录幽待开发。
老舍夫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4 02:45 , Processed in 0.0697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