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4|回复: 7
收起左侧

[原创]浅谈对联意境的衔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1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对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格律、对仗的形式美,这是每个对联爱好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也是制作对联时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形式美只是对联的“形”,意境美则是对联的“神”。好的对联并非是指它独特的形式美,而是指它匠心独运的意境美,寥寥数字,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就能浓缩作者无限的情怀。我们经常说的“意在工先之作”就是指对联的意境美。因此,我们在对对联时一定要弄清楚出句的本意,恰当的景物选择固然重要,而意境的衔接则更为关键,意境衔接得好,才能保持整体结构的完整和整体画面的和谐。
  以写景为主的出句,对句时景物的选择一定要就近选取,时间和空间上比较贴近,如果跨度太大,就会使整体结构显得松散,破坏整体画面的和谐。同时,练字方面也尽量采用描写景物的字眼,感情色彩比较强的字眼尽量少用。例如:
  出句:清凉小院蝉声细 [振衣千仞]
  对句1:热闹红楼酒令粗 [暮雨黄昏]
  对句2:宁静荷塘月色幽 [卧看闲云]
  对句3:寂寞佳人倦意长 [依然活着]
  出句采用直描的手法,以写景为主,抒情为辅,寓情于景,以环境的清幽来衬托主人公恬淡的心境。清静凉爽的小院里,蝉声在枝叶间长吟不断,以蝉声的细长来烘托小院的清静。“细”乃点睛处,本来很平常的夏日乘凉图,用一“细”字而意境全出,令人颇堪细嚼,回味无穷,一种清凉幽静的美感呼之而出,表达了主人公一种闲适的心境,感觉蝉声是动听的,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若改用“噪”字,虽然能将主人公心烦意乱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却破坏了和谐的画面,美感尽失。
  第一个对句揣意很不错!试图以灯红酒绿的喧嚣来反衬清凉幽静的小院,从而形成极大的反差。若单看对句,意境还是挺不错的,但上下联结合起来看,也就破坏了那美丽和谐的画面,主人公所有的闲情逸致顿然消失。试想,若小院旁边有座酒楼,粗野的酒令声直灌耳鼓,主人公肯定不是一种享受,而是受罪;当然,也可解为酒楼在远处,主人公听不到酒令声,但这样以来,衔接欠佳,整句景物接得太远了,结构松弛,同样会破坏那种和谐美。
  第二个对句比较工整:荷塘寂寂,月色皎洁清幽,似乎还能闻到淡淡的荷香,一幅清幽的荷塘月色图。此句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信手拈来,整句意境与出句衔接极佳,景物选择也比较恰当,进一步烘托了那种清幽、恬淡的意境,与出句可谓相得益彰,就像将一幅图画的下半幅进一步展开,从而让人看到一幅完整的图画:清凉的小院里蝉声悠长、轻细,皎洁的月色映照着旁边的荷塘,似乎闻到几许淡淡的荷香。主人公的听觉、视觉、甚至嗅觉都在活动,整个身心都处在非常兴奋、愉悦之中,一种恬淡、闲适的心境尽涌而出,自然、流畅,一挥而就。
  第三个对句若作为宽对,揣意很不错!对仗较好。此对句以抒情为主,笔锋一转,由景写人,将人物呼出,整幅图画展开,读者看到的是一位佳人,因内心寂寞而疲倦不堪。至于寂寞的原因,没有明说,是芳心未许?是思念情侣?是被人误解?是谁知我心?等等因由,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整句意境不错,下笔很到位,力图以清幽、惬意的环境来反衬佳人内心的无限苦闷,那么悠闲的去处,她却无心消受。如果纳凉的另有其人,她看到人家那么清闲、自在,自己反而愈发寂寞、凄苦。总的来说,此对句立意不错,衔接也比较好,无限情怀尽在不言中,越嚼越有味,越品越有情。不足之处在于对出句本意的衔接上稍欠火候,另外“佳人”、“倦意”对得太宽了。
  出句:古案青灯,不语山僧观自在 [振衣千仞]
  对句1:尘衣土面,有心香客拜虔诚 [自对]
  对句2:蓑衣木棹,白须渔者钓清闲 [自对]
  出句依然采用白描的手法,将周身一切置之度外的山僧,不言不闻,自管清修,那种出尘脱俗的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对句1则将风尘仆仆、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求神拜佛的虔诚心态表达到极致。通观上下联,整体结构紧凑、画面和谐、意境吻合,所要表达的本意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毫无阻滞。对句2对仗工整,表达的心境也很吻合,画面、意境也有独特的美感,但显然景物选择太远了,整体意境的衔接欠佳,各自所描绘的画面不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了分咏山僧和渔者的单独画面,整体结构显得松弛,缺少整体画面的和谐美。
  出句:风扫庭阶迎贵客 [振衣千仞]
  对句:月悬院径送亲朋 [自对]
  此联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风”、“月”,使得本无生命的景物充满生气,很平常的清风明月图顿时生机盎然、趣味横生,立意、景物选择、意境衔接都恰到好处,整体结构紧凑、画面和谐,所要表达的本意一挥而就。如果将对句改为“月悬驿路送离人[自对]”,尽管拟人效果及感情色彩依然存在,但显然景物选择太远,整体画面出现了裂缝,整体意境的衔接欠佳。当然,如果将“庭阶”理解为驿站的庭阶,虽解的通,但太勉强,因为驿站接待的通常是来往的信使,极少“贵客”,再说“驿路”通常是送别的地方,人们通常容易产生一种凄清的情怀,与出句表达的本意也不协调。
  上面所讨论的这些以写景为主的对联,出句的着眼点很小,下笔就近选择景物,因此对句时不能跑得太远,以使整体结构紧凑、画面和谐、意境吻合。如果选择景物时,出句本身所描写的就是远景,所描绘的就是一幅空阔、旷远的画面,所表达的就是一种雄浑、恢弘的意境,那么对句时也应当尽量选择大画面,空间的跨度大一些,气势上可与出句匹敌;如果着眼点太小,反而力量不足。例如:
  出句:红云雁字夕阳岭 [振衣千仞]
  对句:碧水归舟烟柳堤 [自对]
  出句以白描的手法,将一系列物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一幅旷远的画面,着眼点在于写“上”和“高”;对句采用同样的手法,也将一系列物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则着重写“下”和“低”。通观上下联,虽然没有一个动词,却是一幅完整的图画:夕阳西下,极目岭巅,红云万缕,雁字一行;回首碧绿的江面上,两岸翠柳染烟,归舟慢慢地驶向岸边。画面空阔、旷远,令人眼界顿开、胸襟顿舒,不禁心旷神怡。单句都是意境很不错的一幅画,合起来又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整体意境衔接极好,结构紧凑、画面和谐,所表达的意境一泻而出,一挥而就,给人以爽心悦目之感。如果将对句改为“小院红花翠柳亭[自对]”,理解为主人公在小院里看到的远景和近景,虽然也可解得通,而且揣意也不错,力图以精巧来描写“近”和“小”,似乎可以达到以弱对强的效果,其实不然,力量太弱了,反而不能与出句匹敌,这样景物选择过于就近集中,整体意境的衔接就出现了弯曲,给人的感觉好像突然绊了一下,你本来正向东走,别人却突然把你拉向西边,那种感觉是很不自然、很不舒服的。
  出句:轻舟犁碧浪 [振衣千仞]  
  对句:白鹭踏红云 [自对]
  此联描写江上轻舟破浪,空中白鹭翱翔,整体画面旷远、气势恢弘,虽然着眼点不同,景物选择空间跨度比较大,但却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整体意境衔接比较好,所要表达的本意很吻合。如果将对句改为“渔曲绕长堤[自对]”,尽管可以作为意境挺不错的流水对,分别描写视觉和听觉,景物的描写集中于江面,但气势上比较弱些,也就失了先机。
  出句:江吞红日醉 [振衣千仞]
  对句:山枕彩云眠 [自对]
  此联采用比拟手法,描绘出一幅傍晚时的山水图,生动形象、充满生机,画面空阔、气势雄浑,景物选择跨度比较大,但整体结构的设计、画面的和谐、意境的衔接都恰到好处,给人以空灵、峻美的感觉。如果将对句改为“舟载彩云回”,气势上要逊色多了,整体意境的衔接欠佳。
  以上对以写景为主的出句进行对句时,景物的选择和整体意境的衔接作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对于那些以抒情、抒怀、言志、阐理为主的出句,为了进一步表达出句的本意,对句时景物的选择,通常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但整体意境的衔接却恰到好处。例如:
  出句:一夕霜冷吴江水 [莫沾衣]
  对句:半日枫红秦岭云 [振衣千仞]
  对句:晨风柳岸新人远 [振衣千仞]
  出句:夜雨江楼旧梦寒 [莫沾衣]
  出句:无情风老隋堤柳 [顾飞飞]
  对句:薄幸霜残楚馆花 [振衣千仞]
  出句:万仞山头凭马啸 [振衣千仞]
  对句:千重浪里任船行 [自对]
  对句:一个鱼钩,寄身山水逍遥客 [自对]
  出句:半枝画笔,浪迹江湖放荡人 [振衣千仞]
  出句:长空雁写残秋恨 [振衣千仞]
  对句:旷野风撕衰草魂 [自对]
  对句:泪眼问花,乱绪无边溶碧水 [自对]
  出句:愁眉锁月,幽思不尽嫁西风 [振衣千仞]
  出句:时光逝水常觉短 [振衣千仞]
  对句:鬓发沾霜总恨长 [自对]
  上面这几组联句,景物的选择跨度都比较大,但并不破坏整体意境的衔接,朋友们可以自己揣摩、体味,在下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这样的联句还有很多,这里也不再一一列出。
  总之,对联的意境为先,朋友们对句时必须弄明白出句的本意,整体意境的衔接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结构的紧凑、画面的和谐、意境的吻合。
  罗嗦了半天,谨就个人的心得体会,对对联意境的衔接发表一些浅陋的见解,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对同一个出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角度,所以对出来的结果也千差万别,但以整体意境的衔接良好为目的。

  振衣一孔浅见,谨供朋友们参考!以共同学习、交流、提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对联意境的衔接

私用职权,挂起来让大家砸砸,以发表不同见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对联意境的衔接

好文!
对联意境的衔接,我的理解:“和谐”
远近、大小、正反、虚实、动静、情景、……,配合好就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对联意境的衔接

谢版主,从中学到不少,坛子里有这样的好文有益于大家水平的提高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对联意境的衔接

受教了,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4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对联意境的衔接

好文章,有景有情。联句优美。讲解深入细蜜,清晰明了。
学习了。得益,可师法。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4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对联意境的衔接

认真看完,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浅谈对联意境的衔接

[这个贴子最后由zzwdm在 2006/06/27 06:55pm 第 3 次编辑]

出句:清凉小院蝉声细 [振衣千仞]
  对句:鼎沸古刹洪钟响 [zzwdm]   不知意下如何?
出句:风扫庭阶迎贵客 [振衣千仞]
  对句:月挂斜径送高朋 [zzwdm]  稍作改动可否?
出句:红云雁字夕阳岭 [振衣千仞]
  对句:碧水舟影烟柳堤 [zzwdm]   稍作改动可否?
出句:轻舟犁碧浪 [振衣千仞]  
  对句:白鹤踏红云 [zzwdm]       稍作改动可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5 03:47 , Processed in 0.1392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