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0|回复: 1
收起左侧

[分享]掌上千秋史,胸中日月心(记联圣孙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16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释远在 2008/09/17 08:26 第 3 次编辑]

找不到地方发了,只好在此暂放!
                                          
                               掌上千秋史,胸中日月心
                                  ——记一代布衣名士孙髯

    云南弥勒,作为与笑佛同名的滇南小城,便是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清代名士孙髯魂归之地。
    孙髯,(1684~1763),字颐庵,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蛟台老人等,祖籍山西三原。世无功名,一生穷困潦倒、流离屈居,因其工诗善赋懂医能卦,著有《永言堂诗文集》,晚年人尊称翁。其父为陕西军中幕僚,奉旨平吴三桂之乱随军入滇,后因其主官遭贬,沦为闲差,散居为民,终未返陕。家道败落使孙髯遍尝人间辛酸,自幼敏慧负奇气,初应童试,门官令必搜检乃放入,愤然曰:“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受辱。”掉头去,从此不复与考。这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在他79年的人生轨迹中,充满了艰辛与困惑,虽时处清康乾盛世,但在崇尚科考、功名为本的年代,他倔犟、孤傲、沉抑、不拘世俗的性格,注定了一生漂泊。
    孙髯在昆明蛰居大梅园巷中日久,曾在圆通寺潜心研习《易经》,办过私塾,摆过卜摊,春节过年更是忙着给人撰写对联,聊以糊口,维持家计。先生极知民间疾苦,曾向地方官提出过不少惠民善策,著有《盘龙江水利图说》一册。余暇时每寻山访水,寄趣苍茫间,乐与知己相酬唱!面对浩瀚滇池,天地风物,感怀之中,便挥毫写下了气势磅礴、闻名遐迩的大观楼长联。
    全联180字,上联写滇池风物,下联记云南历史。字句洗炼,妙语如珠,音节优美,层次分明,意境高妙,通篇一气呵成,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备受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仰慕及推崇,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此联不仅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诠释,更是对封建王朝衰亡历史规律的总结,执政者从中嗅出了叛逆气息,曾多次被篡改更换,但斗转星移,嚼舌者早已灰飞烟灭,煞费苦心终成笑柄,而髯联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对联史上的地位。道光年间两江总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全编》书中确定了其身份及价值;清人吴仰贤曾写道:“铁板铜琶鞑鞺声,髯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留题万古名。”郭沫若曾赞曰:“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陈毅元帅赋诗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建国后出版的《绝妙好联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书里,盛赞此联在长联中“格律的平仄相对准确”。文以楼传,楼因文响,昆明大观楼因之而驰誉九洲,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四大名楼之一。
    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45年,时年大观楼建成55年,孙髯61岁。后咸丰年间楼与联尽毁于战火,现在大观楼前所挂之联,是清光绪年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大观楼后,邀滇本土书家赵潘以工笔楷书之,刊刻后制成蓝底金字,已经悬挂了一百多年。1999年昆明市对大观楼进行了修缮,长联改用紫铜精工铸造,仍为蓝底金字。
    孙髯独女嫁到弥勒县城西郊一农村,见父年过古稀衣食无靠,便将二老接来弥勒一同生活,其时先生七旬有六。女婿家日子过得也清苦,老人风烛残年,三年后撒手西归,竟无地可葬身,有好友苗漪者怜之,容葬于城西苗氏墓地中。民国4年公立了碑墓,碑刻“古滇名士孙髯翁之墓”,碑联“古冢城西留傲骨,名士滇南有布衣”。文革期间均被毁,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又重建碑墓,两侧增刻先生自挽联:“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并扩地近10亩修为髯翁公园,其墓址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2006年,因城市建设需要,由红河烟厂出资将墓(原碑原石)西迁至湖泉生态园之中,墓向北望,依山傍水而栖,那里有绿草松林相伴,有风涛闲鸟唱和,暂离城市喧嚣,此举也许可慰翁老之心吧!
    或许是受先生的影响吧,弥勒小城至今习联之风未断,我作为其中一员,与联相知相守已有年头,虽说不才,但求文心自知。
    悲乎!人间寒士,壮哉!文苑髯翁。
附记:
    弥勒城西有梅花温泉,属热温碳酸型,现开发为湖泉生态园的一个旅游服务项目,来者甚众。对于此泉,曾有两位名人留下过墨宝,一位是明代被贬谪到云南的状元杨慎,一位是酷爱梅花的孙髯翁,两人各写了一阙《临江仙》:
    混迹世间寒暖异,枯荣难免蹉跎。但能一笑对风波,江山无限好,哪管路坎坷。闻道弥乡生热水,前来洗我沉疴。澡塘浴后着轻罗,飘然归去也,晚上宿云窝。(杨慎)
    寄宿弥乡心绪静,以往岁月几何。梅花泉里彩情多,夕阳蒸热水,柳絮舞婆娑。洗去周身尘与垢,世间便得超脱。无忧无虑唱新歌,歌头源太岳,歌尾在银河。(孙髯)
    在弥期间,县城书院(现为县五中)有柏树二棵,弯曲盘延,恰与孙髯同龄,他留下了一阙《念奴娇》:“葱茏古柏,计同龄,长得弯延扭曲。历数风云常变幻,未染世间尘俗。斑驳有神,强浑有劲,如露又含蓄,延年益寿,笑看千年风物。   等闲漫度春秋,多少寒暑,识得清和浊。往者未能遭劫数,来者岂能葡伏!洒片荫凉,留片情愫,寄望人才出。树人树木,当求高雅葱郁。”
附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文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掌上千秋史,胸中日月心(记联圣孙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5 23:04 , Processed in 0.1308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