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4/11/14 09:54pm 第 2 次编辑]
张晓峰,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为上海歌剧院著名扬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现任江苏省太仓市学生民族乐团艺术总监,茉莉花古筝乐团艺术指导,上海市学生民乐二团艺术顾问,香港中国音协艺术顾问。
张晓峰从事民族音乐已有50多个春秋,在民乐上有较高造诣。他连续创作了反映我国历史上4名女性不同命运的二胡协奏曲《丽歌行》、《杨贵妃》、《西施情》、《六月雪》,并在意大利维多利亚音乐厅首演时引起轰动。由他创作、整理、编配的江南丝竹《六花六节》、《十大金曲》和二胡协奏曲《新婚别》,在多次访问演出中频频获奖。
张晓峰出生于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太仓。孩童时便受乡音淳美的丝竹之声熏陶,十三岁时加入了当时的清音班。十五岁时,已学会了弹奏多种民族乐器。
一九四八年起,张晓峰在上海从事专业演奏并刻苦学习作曲和钻研古典文学。一九五五年,任职于上海歌剧院。六十年代初,他自编自演的三首扬琴曲《边塞之歌》、《山茶花》和《欢乐的草原》曾风靡海内外,被誉为「扬琴三宝」。他编著的《扬琴曲集》、《扬琴演奏基础》等书,在国内、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广为发行,为发展扬琴的演奏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自七十年代起,张晓峰以旺盛的精力热情投入民族器乐曲的创作,谱写了一系列光彩夺目、有生命力的民族器乐曲。如热情奔放的吹打乐《迎宾曲》、活泼明快的唢呐曲《山村来了售货员》,曾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清丽古雅的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感人肺腑的二胡叙事曲《新婚别》、豪迈奔放的笛子协奏曲《诗韵三章》被人誉为「音乐中的唐诗」;抒情优美的笙协奏曲《望夫云的传说》、悲壮豪爽的唢吶协奏曲《梁山随想》和荡气回肠的古筝协奏曲《窦娥冤》开古典文学与音乐融为一体之先河。
张晓峰的作品构思新颖、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生动感人。自八十年代起,曾先后在香港、上海和新加坡举办张晓峰作品音乐会,均获成功,被行家誉为「真正的中国民族之音」。
其代表作《琵琶行》、《新婚别》和《山村来了售货员》等乐曲,长时期来,一直被选为全国大、中、小院校的音乐教材,他的作品,在亿万学生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已经退休的张晓峰致力民乐创作,培育音乐新人。因为他的突出贡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日前给他颁发了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证书。
张晓峰对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毕生追求,永不懈怠,他将一如既往在中华民族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里,去提炼人民心中金子般闪光的音乐诗篇。
琵琶小协奏曲《琵琶行》15:38,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演奏
<embed src=http://www.guqu.net/music/download/pipa/pipaxin.mp3 width=480 height=45 autostart=true>
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upload/mulu/60/2004103144951585.jpg
张晓峰于1979年根据白居易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词意而作。全曲由《引子》、《忽闻水上琵琶声》、《说尽心中无限事》、《江州司马青衫湿》、尾声《月白江心》组成。乐曲表达了诗人遭遇被贬的悲愤和对民间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此作情景交融,颇具感染力。
1、「引子」由琵琶和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筝则以流水般的琶音衬托,描绘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2、「忽闻水上琵琶声」:乐队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琵琶行》的主题,豪放洒脱。然后是悠美的琵琶声,接着,乐队与琵琶时分时合,犹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情景;
3、「说尽心中无限事」:委婉连绵的旋律配以琵琶连珠般的轮指和琵琶女的主题,深刻地表现了感情绯恻、忧患沧桑的古代妇女的形象。接着,运用多种手法,根据诗的描述,刻划了琵琶女形象的不同侧面:高超的演奏技艺、风流的教坊生涯和凄凉的天涯沦落;
4、「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以摇指变化再现了琵琶女的主题,更加深沉悠长;二胡悠缓的独奏,恰似诗人的感叹。继而旋律连续的上下行模进,琵琶和乐队的交替奏鸣,诗人和琵琶女主题的糅合发展,犹如诗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5、尾声「月白江心」:皓月当空,秋水如银,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静的夜色中飘荡。
http://www.jllib.cn/olread/special/fbs/pic/zp105.jpg
二胡叙事曲《新婚别》16:15,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wma]http://www.xuanet.net/hear/china/beimingyu/shiting/minhuifen/040817minhuifenjingqu/xinhunbie.wma[/wma]
作曲:张晓峰、朱晓谷;二胡独奏:闵惠芬;指挥:霍春泉;演奏:上海民族乐团。
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由张晓峰、朱晓谷作于1980年。乐曲取材于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同名乐府诗,叙述了一对新婚夫妇在「安史之乱」中的不幸遭遇。它表现的也是尽忠报国的主题,却缠绵绯恻,另有一番情调——红烛高照的新房里,新婚的妻子羞涩、焦急地等候丈夫的归来,憧憬着婚后美好的生活。但是无情的现实却是丈夫即将出征,真所谓「新婚即别何匆忙,为国捐躯断衷肠……」
唐代的安、史之乱刀兵四起,给人民带来了一场深重的灾难。为了防守边关、平定叛乱,朝廷四处征兵,连一个刚刚结婚的丈夫也不能幸免。「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昨晚刚刚举行婚礼,今早出征的丈夫就告别了妻子,未免太急促了吧!「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妻子送别丈夫,难舍难分,泪眼相望,柔肠寸断。正当生离死别时,无情钟声催人紧,丈夫忍痛走向从军的行列,妻子含着热泪,凝望着远去的丈夫。「人事多错迁,与君永相望!」
全曲分为三段:
「迎亲」:引子以姜白石歌曲《鬲溪梅令》的音调为素材发展而成,明亮悠扬的竹笛声,展现了山青水秀的乡村美景。接着,二胡以慢速奏出由《鬲溪梅令》发展而成的主题,委婉质朴,刻画了少女新婚喜悦娇羞的神态。在迎亲欢快的鼓乐声后,二胡以自由舒展的曲调,细腻多变的技法,以及大革胡的对奏,钢片琴的点缀,形象地表现了洞房花烛之夜的情景;
「惊变」:定音鼓的滚奏,戏曲的「乱锤」节奏和二胡激愤的散板旋律交织在一起,犹如风云突变,官吏深夜抓丁。后运用「紧打慢唱」的手法,二胡「慢唱」恰似哀号乞求;乐队则以急促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紧打」衬托,更增惊慌之状。最后出现二胡的华彩乐段,跌宕起伏,如泣如诉的散板旋律,表现了「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的情景;
「送别」:乐队的节奏缓慢,二胡运用探弦、颤音、滑音、抖弓等技法润饰主题,表达了新人离别的痛苦与悲哀。接着,悲哀的旋律逐渐变成了坚定的音调,犹如新娘强压悲痛,嘱咐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最后妻子毅然将长刀递给丈夫,慨然送其出征。
(该曲已由本人在本版介绍过,此处一并归入张晓峰先生作品集中)
笛子协奏曲《诗韵三章》15:44,著名笛子演奏家陈鸿燕演奏[wma]http://www.xuanet.net/hear2/041113/qtwang/005.wma[/wma]
笛子协奏曲《诗韵三章》是根据唐代大诗人李白三首著名诗歌《早发白帝城》、《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之意境创作而成。乐曲时而清新、明快,时而低沉、凝重,很好地表现了李白诗中的意境。
一九八八年七月,在马文指挥的『张晓峰作品音乐会』上,著名笛子演奏家陈鸿燕首演了张晓峰作曲的这首笛子协奏曲《诗韵三章》,令人耳目一新。张晓峰先生更亲笔赋诗,以『诗韵三章遇能人,鸿燕一曲四座惊』相赠,报界亦以『潇洒典雅』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