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4|回复: 7
收起左侧

『 极品天籁 』 巴赫小提琴、双簧管作品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微风在 2005/07/21 10:54pm 第 3 次编辑]


巴赫小提琴、双簧管作品集
小提琴:ARTHUR GRUMIAUX 阿瑟.葛罗米欧
    HERMAN KERBBERS 赫尔曼.克雷伯斯
双簧管:HEINZ HOLLIGER 海因兹.贺利嘉
吉列茨指挥苏黎世罗曼德管弦乐团
迪华特指挥新爱乐乐团
唱片出品公司:PHILIPS
唱片编号:420 700-2
《企鹅》把这张盘评为三星带花盘,被公认为是巴赫小提琴协奏曲的最佳选择。格吕米奥的演奏,音色纯净、典雅,经常是一种柔美中的静谧,有一种清香高洁之美,能把巴赫小提琴作品中那种宗教的清纯感表现得美不胜收。海因兹.贺利嘉把双簧管的表现范围无穷扩大,使其变成现代乐器。他不仅是双簧管演奏界的天才,更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年轻时灌录的许多唱片,张张完美而精彩,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在巴洛克时期,协奏曲往往是指“合奏协奏曲”,如亨德尔、科雷利乃至维瓦尔第的许多协奏曲作品以及巴赫自己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都属于这种形式。甚至于维瓦尔第的《四季》虽然被称作“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听起来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依然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由于低音通奏在巴洛克协奏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到了巴赫手中,这位大作曲家改变了器乐协奏曲当中低音通奏的处理方法,使得自己创作的这些作品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巴赫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大师,实际上对于小提琴,巴赫也有着相当高的技巧。据巴赫的后代描述——“自其青年直至暮年,他一直用一种清晰的、富穿透力的音调演奏小提琴。他甚至曾感觉自己演奏小提琴能比用键盘乐器更好的指挥乐队。”
            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一共有三部,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却非常有名。这三部协奏曲也写于巴赫在科藤的时期,大致创作于1717至1723年之间。a小调协奏曲编号BWV1041,通常被称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E大调协奏曲编号BWV1042,也被称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则协奏曲则是为两把小提琴而作,被称为“二重协奏曲”,编号BWV1043。据说巴赫当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至少应该有六首,但如今能够找到原谱的只有上面提到的三首,这得益于在巴赫有生之年,这三部作品的乐谱被反复转抄方才得以流传下来。就总整体风格而言,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所使用的乐队规模相当之小,伴奏主要由弦乐合奏、羽管键琴和数字低音所组成,所以听起来显得相当清秀、亮丽,犹如器乐重奏。然而巴赫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赋予了这些作品以独有的新意,使得这些作品充满着戏剧性。
      谈到巴赫的这三部作品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巴洛克前辈——维瓦尔第,巴赫一度对这位意大利人的作品相当着迷。早在魏玛时期,年轻的巴赫就已经开始对协奏曲这一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热衷于演奏并改写维瓦尔第的一些作品。而后在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积累后,巴赫方才写下了这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在结构上,三首作品均采用“快、慢、快”三乐章构架,伴奏采用弦乐合奏与数字低音。许多评论家认为,在这些作品中既可以看出巴赫与众不同的创新,也能够发现一些模仿自维瓦尔第、科雷利及其他前辈的痕迹。我们可以发现,在巴赫的这套协奏曲作品中,小提琴作为独奏乐器被更多地委以重任,在风格、手法上更接近于后来的独奏协奏曲。当然两者之间又有很多方面的区别,巴赫并不刻意强调独奏乐器的技巧表现,这符合巴洛克音乐向来强调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整体和谐至上的传统。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巴赫的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在音乐发展史上是具有独特魅力的“过渡”作品。
                  
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BWV1041
第一乐章没有明确的速度标记,按照惯例大家总是用“Allegro(快板)”来演奏,全曲由强有力的合奏开始。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带出一个略显哀伤的主题,在整个呈示过程中,乐队则起到烘托、映衬的作用,时而紧随、时而应答,最后以合奏结束整个乐章。
[ra]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1-1.mp3[/ra]

第二乐章由固定低音构成这个行板乐章的基础,而独奏小提琴则有一段极具歌唱性的主题,抒情而委婉,几经转调、扩展,将整个第二乐章演化成一首美妙的变奏曲。

[ra]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1-2.mp3[/ra]

第三乐章则为速度较快的意大利舞曲,旋律轻盈欢快。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1-3.mp3
               

E大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BWV1042
     第二协奏曲,E大调,BWV1042,这是巴赫现存的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乐队配置为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个一把以及古钢琴。
第一乐章是快板,由十分热烈的全奏开始。这个三段体的乐章在结构上已经和现代奏鸣曲有很多相近之处,但并算十分完整,整体风格依然延续着巴洛克的传统。主题旋律加以变化后,独奏和竞奏交错进行是主要的表现手法。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2-1.mp3
第二乐章的慢板为c小调,以固定的低音主题为基础写成,是一首极其优美的变奏曲,听起来好似一股清泉流出,却又饱含着火一般的热情。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2-2.mp3
第三乐章则为“非常快的快板”,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十分鲜明的意大利回旋曲风格,虽然标注速度很快,但实际上听起来却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2-3.mp3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
       二重协奏曲,d小调,BWV1043,其全称是“为两把小提琴而作的协奏曲”。据说这部作品是巴赫专为科藤王宫中十八人小乐队而作的。除了独奏小提琴,乐队部分则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以及低音声部乐器组合而成。现在在演奏这部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加入大提琴、低音提琴以及钢琴等乐器。与传统巴洛克合奏协奏曲强调不同乐器与乐队之间的竞奏有所不同,巴赫的这首二重协奏曲强调的是两把独奏小提琴之间的竞奏,但是他们与乐队之间又有紧密地联系,所以听起来色彩相当浓郁、热烈。
曲子的第一乐章就把这一特色表现得相当突出,两把独奏小提琴进行着各种各样形式的对话,真可谓“你问我答、你追我赶”,整个乐章在不断的变化和竞奏中进行着。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3-1.mp3
第二乐章广板则要安静许多,旋律优雅而庄重,如同静静的流水一般。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3-2.mp3
第三乐章重新恢复了活力,具有鲜明热烈的舞曲风格,在欢快的气氛中构成了厚重而绚丽的色彩,同时还体现了对位法的音乐写作技巧。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43-3.mp3
         

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 BWV 1060a

第一乐章下载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60a-1.mp3

第二乐章下载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60a-2.mp3

第三乐章下载
http://202.103.6.161/mp3/uploadss/ls-BWV%201060a-3.mp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极品天籁 』 巴赫小提琴、双簧管作品集

微风MM,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的下载地址重贴?,几个都一样的地址哦
风中的流苏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1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fxdx560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极品天籁 』 巴赫小提琴、双簧管作品集

谢谢fxdx5603,谢谢微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极品天籁 』 巴赫小提琴、双簧管作品集

呵呵,忙中出错,对不起,改过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极品天籁 』 巴赫小提琴、双簧管作品集

收藏了,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极品天籁 』 巴赫小提琴、双簧管作品集

格鲁米欧的演绎是比较清爽干净的,对古典派作品的表现是很有特色的.
可惜音箱坏了,只有单声道的.微风哪里搞了这么多的古典,呵呵,虽然曲目我都有,但版本却是新的.听得耳朵有点出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7 16:16 , Processed in 0.0759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