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1|回复: 4
收起左侧

聆听維也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墨楓在 2005/07/23 03:32am 第 5 次编辑]


<p align=center><embed src=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inli/xinling/mp3-1/Track01.mp3 width=300 height=50 autostart=true></p>
<p align=center>
               <font size=4><b>聆听維也納</b></font></p>
每年的12月31日,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將把目光聚集奧也利維也納的金色大廳,聆听維也愛樂樂團演奏施特勞父子著名的舞曲,而《拉德斯基進曲》歡快、活潑的樂聲總是將新年音樂會的氣氛推向最高潮。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wfdn.com.tw/images/021808a.jpg></p>
          <p align=center>
<font size=4><b>音樂第一,上帝第二</b></font></p>
  在奧地利航空公司飛向維也納的航班上就能听到莫扎特的小提琴曲,其聲鳴鳴然,如泣如訴,如怨如慕,余音裊裊,不絕於耳。在感嘆抱明月而長終,托遺響於悲風的同時,乘客也會産生許多幻想: 維也納的出租喪車都會哼上几段《魔笛》中的曲子?旅館前廳行李的工人會告訴妳今年上演的《唐璜》是口比得上几年前他最欣賞的演出?小酒館 裡的小提琴聲會使人感動得落淚?究竟是因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9位音樂大師曾選擇居住在這裡才使維也納變成音樂之都,還是因為維也納本來就是音樂都?
  對於這些疑問,到了維也納後自會找到答案。尤其是女士,她的手雖然沒有被人親吻,但”吻妳的手,尊的夫人”的這個意圖還是被說話人以戲劇化的作和探有明顯旋律的聲音表達出來。
  在維也納,歌唱家和指揮的地位遠遠高於電影明星和其他明,一位聞名於世的音樂家是全維也納的財富,他的去世,會使任何一個毫不相干的、半文盲的廚師或看門人像失去親人般的悲痛。
  除了音樂廳以外,維也納的每個角落裡都擠滿了音樂家。咖啡館、小酒站裡他們為平民百姓演奏。是的,小酒站裡,人們就餐時沒有音伴奏就吃不下飯;每一次宴或慶典都須有專門譜寫的樂曲相伴才算完美; 維也納的居民總數為157萬,但是鋼琴廠卻多60余家; 几乎每個富裕的家庭都可以組成一個水平過得去的弦樂四重奏小組; 除了姣好的容貌及嫁妝外,音樂天賦被公認為是一個待嫁的姑娘的主要財富。
  維也納對音樂的虔誠和痴迷還表現在對劇院和音樂廳的頂禮膜上,20世紀初,當1789年上演過《費加燭的婚禮》和1788年首演過《唐璜》的城堡劇院被拆除時,激動而傷感的維也納市民爭先恐後地去撿舞台地板的一小块碎片,因為他們所熱愛的藝術家曾在這地板上演出過。撿回去的小木片被他們保存在精致的小盒子裡永久珍藏。
二戰末期,維也納國家歌劇和一些教堂遭美、英飛機轟炸。戰後,市政工程的第一個項目便是修復歌劇院,第二個項目才是修復教堂。可見,在維也納人的心目中,音樂第一,上帝第二。
最令奧地利人驕傲的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世界上最優秀的歌劇院之一。1869年5月25日,金碧輝煌的國家歌劇院舉行隆重的落成典禮,演出莫扎特的《唐璜》。從此,音樂大師們的作品在此久演不衰。1945年,歌劇院被炮彈擊中,全城為之震驚和黯然。但硝煙還未散盡,重建工作立即開始,全奧地利人,不論貧富,慷慨捐賒贈。1955年11月5日,歌劇院舉行了輝煌的復演典禮,由卡爾。伯姆指揮演出了貝多芬的《買德裡奧》。
從那時起,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就是全世界最現代的歌劇院,其性能之優無與論比,及舞台構造之復雜就足以令人瞠目。舞台縱深50余米,其面是觀眾席的兩倍。舞台由多層平台組成,每一層均可隨意升降。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盛大的新年舞會在此舉行。
每年9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歌劇院在300天內連續上演60歌劇和20余部芭蕾舞劇。演出季節,觀眾場場爆滿,劇場後面與高層的站位也座無虛席。1896年以來,馬勒、施特勞斯、伯姆、卡拉揚、馬澤爾這些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都擔任過劇院的領導。馬澤爾、克萊伯、阿巴多、穆蒂、伯姆、小澤征爾、卡拉揚等均在此指揮過樂隊。
舉世聞名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被視為奧地利的”歌曲大使”。該團由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於1498年創立,許多著名音樂家,如海頓和舒伯特,都是作為合唱團的成員開始他們的生涯的。
從9 月到次年6月的每星期天上午,二十几名身穿海軍服的8至13歲男童在霍夫堡宮的小教堂裡唱彌撒曲。”小天使”們的天籟之聲余音繞梁、悅耳動听、神聖庄嚴。這些樂曲均出自海頓、莫扎特和舒伯特之手,並由杰出的專業管弦樂隊伴奏。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s89.tku.edu.tw/~889180013/vienna/l18.JPG></p>
<p align=center>
<font size=4><b>華爾茲王國</b></font></p>
1月和2月的維也納沉浸在舞會的海洋中。按照古老的傳統,維也納和前來維也納的政界要人會在歌劇院的包廂裡亮相,歌劇院裡面則早騰出了跳華爾茲的地方。
維也納人仿佛生活在兩個國度: 一個在地圖上,另一個則是有華爾茲王國。兩個華爾茲之王施特勞斯父子是這一王國的統治者。
19世紀的上半葉,這個神話般的音樂王國由老施特勞斯統治。若干年以後,他的小儿子小施特勞斯把華爾茲擴展到了交響樂的領域,將舞曲寫成管交響詩,從而把舞廳變成了音下廳。
施特勞斯父子與其說是譜寫了華爾茲舞曲,不如說是用神奇的方法將他們的城市維也鈉變成了音樂。小施特勞斯曾說過:”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將它歸功於我心愛的城市維也鈉。我全部的力量都扎根於維也納的士壤裡,在維也納的空氣中飄蕩著美妙的旋律,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寫了下來。”是的,因為維也納的大起跳動著人性的脈搏,並把它譜寫成了一種特殊的音樂,它使維也納擺脫了地圖的羈絆而飄然騰空,它將這音樂之城吹送過現實與夢幻之間朦朧的界綫而進入華爾茲的王國。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scd.mm-c1.yimg.com/image/1094183248></p>
<p align=center>
<font size=4><b>樂聖遺跡</b></font></p>
維也納是人杰地靈的音樂聖地,是眾多音樂家的搖籃。海頓、格魯克、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勞斯、馬勒和勛伯格等音樂大師都在維也納生活和工作過。人生如夢,歲月如歌,在維也納仍能尋訪到大師們留下的如歌歲月的蹤跡,城裡處處是有關他們的紀念館、紀念碑和塑像。
海頓博物館就設在海頓街、19793年海頓買下這幢房子並進行擴建,在這裡創作了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這裡還有一間紀念勃拉姆的展室。舒伯特博物館在作曲家降生的房子內。二戰後房子被修復成原樣。貝多芬故居位於19區的海利根施塔特,32歲時貝多芬在這裡寫下了給弟弟們的信,信中描寫了他漸漸變聾的感覺。據傳,貝多芬住在維也納的36年中總共搬了80次家,其中一次是住在德布林大街92號。該房現被稱為”英雄交響曲之屋”,貝多芬當年就在這裡完成了《英雄交響曲》。施特勞斯博物館在快樂公園附近,1863年他在這裡寫下了《藍色多璃河》。莫扎特在生也納居住的10年裡搬過3次家,但大部分時光是在大教堂街5號度過的。莫扎特在此創作了他的天才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以及三部鋼協奏曲。
由著名雕塑家設計制作的這此音樂家的紀念碑和塑像,極為傳神地表現了音樂大師的氣質和風度。

<p align=right>----------秋墨楓收集整理</p>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維也納

好一曲悠扬的《蓝色多瑙河》。只是音乐的播放有点断断续续,不知道是不是我这里网速的问题。
维也纳,音乐家的梦想与梦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維也納

今生就想去维也纳
每年的新年音乐会也是必看
音乐链接有点问题,可能是人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維也納

音乐殿堂的详细介绍,让人向往...秋枫有心了,如果能改为简体就最好.呵呵.
马头明王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7 15:51 , Processed in 0.0793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