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5|回复: 4
收起左侧

聆听巴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笑文人在 2003/11/03 11:48pm 第 2 次编辑]

  巴赫(1685-1750),德国著名的古典作曲家。生于音乐世家,幼时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十岁时父母辞世,从兄学习古钢琴。十五岁在吕内堡参加圣密歇尔教学唱诗班。1703年至1708年,又在阿恩斯塔德、缪尔豪逊任教堂管风琴师,并在1714年升为乐长。1723年巴赫到莱比锡,任圣多玛斯教堂管风琴师及宫廷乐长。在他以管风琴演奏家迁徙于各地教学与宫廷期间,巴赫勤奋创作,作品甚丰。
巴赫在创作中除未涉足歌剧外,几乎包罗了音乐中的所有体裁。他写有二百余部宗教及世俗大合唱、多部宗教的《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古钢琴曲集》、六首《勃兰合堡协奏曲》、四首《乐队组曲》和大量的管风琴曲。
巴赫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复调音乐:若干同时出现的旋律结合起来的一种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一个旋律都清晰可闻,而且各具其独立的表现意义。),构思严谨,感情内在,并在运用德国民族音乐基础上,广泛汲取尼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音乐素养,使其欧洲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对巴赫给以高度评价:"假如把伟大的作曲家想象为山脉,那我觉得巴赫这一山峰当是高耸在白云之上,那是永远有炽热的太阳光照射覆盖着冰雪的闪耀夺目的白顶。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的纯洁、明亮到结晶的程度……"。

巴赫 小步舞曲
[ra]http://panda123.com.cn/classical/c-2-2.ram[/ra]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巴赫

巴赫故乡纪游
徐宗器
准备和启程
受到网站《巴罗克音乐圣殿》中"巴赫之旅"的启示,萌生了去巴赫故乡爱森纳赫(Eisenach)一游的念头。根据今年的年度工作安排,三月到四月有一个月时间我将待在德国,抽一个双休日一行是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在去德国之前就向德国同事K先生打听了去爱森纳赫的交通情况。K先生回信(e-mail)说去爱森纳赫一天之内不能来回,由公司所在地(靠近杜伊斯堡)去那里最快的火车单程也得五个小时。他建议我顺道去附近的魏玛(Weimar), 在那里住一晚,第二天游完魏玛后乘周末慢车回去。到了德国,他专门为此事和我讨论了两次,提前为我买了去魏玛的快车票(可打折)并代我预订了魏玛的一个廉价的家庭旅馆。在此期间同事马君也表示愿意伴我同行。
3月31日(星期六)一早我和马君就匆匆上路了。火车从鲁尔工业区的平原向东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就进入了德国中部的丘陵地带,到达爱森纳赫时将近下午一点。从车站问讯处索取了一张爱森纳赫的地图后,我们就直奔巴赫纪念馆。星期六商店在2点打烊,此时街上行人已不太多。爱森纳赫是个小山城,街道高低起伏,路面多由小石块铺成。出车站不远有个古旧的尖顶教堂--尼古拉教堂(Nicolaikirche),旁边有个拱门,穿过拱门即为市区。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巴赫纪念馆。
巴赫纪念馆(Bachhaus)

巴赫纪念馆是一幢两层楼的民居(上有阁楼,屋顶上还有很多老虎窗),外墙涂以浅黄色涂料,黑色木门虚掩。我们推门而入,一进门就是售票处兼纪念品商店。售票后工作人员借给我们每人一份英文说明书,并告诉我们2点开始在大厅有巴赫作品音乐演奏。

展厅多在2楼。展品主要有乐谱,乐器(小提琴等),练琴房,卧室,厨房等。由于我们的时间有限,又加上展品旁的说明词均由德文书写,因此未将每处细细查看,仅将感兴趣之处拍摄下来。印象深刻的是巴赫(或他的家属)的卧室中使用的织物竟为蓝印花布,似象中国农村中所常用者。但仔细一看,其图案均是欧式的花草,建筑和人物并有歌德体的字母。正当我们还在几处展品橱窗观看时,工作人员来通知我们演出马上就要开始,并引导我们到隔壁一间较大的房间中。待还有几位参观者进来后,他就把门锁上,不让后来者中途进入。

这间房是纪念馆的主要场地,约有60-70平方米大小。四周玻璃橱窗内陈列着各种乐器,如各种大小的提琴,六弦琴,竖琴,铜号,双簧管,单簧管等等。朝南的墙边放着一架三角形的古钢琴(Bentside spinet, 1760)和一架古键琴(Clavichord, 1770),靠北的两个墙角各放着一架管风琴(Chamber organ, 1745),中间则放有几排椅子。那天听演出的约有十几个参观者。工作人员介绍一段情况后再演奏一段曲子,可惜我们不懂德语。他弹奏的是键琴,击弦古钢琴和两架管风琴,当然都是巴赫的作品选段(点击这里看此照片)。有意思的是在演奏一架管风琴时邀请了一位参观者(实际上是一个小孩和他的父亲)拉动旁边的带子鼓风,演奏者则坐在琴的后面按键(点击这里看此照片)。古钢琴清脆的银铃般的琴声以及管风琴富有共鸣的带有金属感的奏鸣,充分体现了巴赫乐曲的巴洛克韵味和特色,仿佛把我带到了充满宫廷休闲气息又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巴赫那个年代。演奏结束后大家都以鼓掌向这位身兼讲解员和演奏师的工作人员致谢。那位曾带他的儿子拉带子为管风琴鼓风的巴赫爱好者还与演奏师讨论了好长时间。能够亲耳聆听用古乐器演奏“原汁原味”的巴赫作品与坐在家里听音响又别有一番滋味,真是不虚此行。
附:巴赫故居乐器陈列室内收藏的古提琴

 乐器陈陈列室一隅

埃森纳赫著名的巴赫塑像

瓦特堡(Wartburg)


从网站中已经知道爱森纳赫西南近郊小山顶有座城堡--瓦特堡是马丁·路德(1483-1546)翻译圣经的地方,值得一游,所以我们离开巴赫纪念馆后就疾步而去。走出市区的一个三岔路口,在一条侧道旁竖着一块指路牌,上用英语写着瓦特堡由此向前步行30分钟。于是沿此道上山。这是一条林间泥地小道。走完小道抵达瓦特堡的入口处时一看手表正好30分钟(包括我们在路边木椅子上休息的几分钟),不由得感叹德国人处事的精确性了。瓦特堡与德国境内其它建在山顶上的城堡差不多,地势很险要,周围各个方向都架有古钢炮,入口处有深沟与山路隔绝,仅以悬链木桥连结,可见易守难攻。据称瓦特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
路德纪念馆和
格奥尔根教堂(Lutherhaus und Georgenkirche)


从瓦特堡回到市区已是五点多了,虽然已没有了阳光,但光线仍然很好,于是抓紧时间找到了在市中心的格奥尔根教堂(又译乔治教堂)和路德纪念馆照相。教堂与巴赫家属密切相关,据传巴赫家属中有四人曾担任过此教堂的合唱队主事,巴赫也是在此教堂受的洗礼。1708年即巴赫去魏玛的这一年,另一位巴洛克音乐家泰勒曼(Telemann)也曾到过爱森纳赫,不知他到该市的任职是否与此教堂有关。教堂前为一石块铺地的广场,旁边一幢有黑色钟楼的红色建筑物为市政厅(Rathaus)。著名宗教领袖马丁路德的故居离教堂不远。这是一幢典型的当地建筑风格的木结构房屋。墙体为白色(泥灰),外露的木结构被漆成墨绿色。因此时已晚,未能入内参观。
魏玛印象
乘6点的火车离开爱森纳赫,一小时后就到了魏玛。出站后,有旅馆主人开车来接我们。将我们安排好之后我们付了钱他就离开了。这实际上是一套新购的私人房产,厨房卫生设施齐全(经有关部门批准而可出租)。“旅馆”附近有一家中餐馆,规模不小,店名为“上海”,我们见之十分高兴以为异国遇同乡了。但进去后一问才知上至老板下至服务小姐竟然没有一个人会说中文。餐馆里的顾客全是老外,我们出现时都向我们行注目礼,理所当然地视我们为“异类”了。
魏玛是一座比爱森纳赫有名也大得多的文化名城。由于有大诗人和大剧作家歌德和席勒以及其他诸多文化名人如音乐家李斯特等曾在此生活,在魏玛的灿烂群星中,巴赫的光芒并不十分耀眼。虽然他两次在魏玛居住(1703,1708-1717),但是在导游图中未标明有关巴赫的游览景点。魏玛有很多街道以名人命名,歌德大街和席勒大街自不用说,还有贝多芬街,舒伯特街,李斯特街,普希金街等等,但似乎没有以巴赫命名的街道。我们人生地不熟,又不会德语,因此在第二天早上(4月1日)在走马观花之中错过了不少值得一看的地方。
星期天的早上行人稀少,偶尔有汽车开过,整个城市静悄悄的。我们按照旅游图的指示又根据抬头所见的吸引人的建筑物(如高耸的教堂尖顶)而决定我们的路线行径。不一会儿就在市中心兜了一个圈(因为我们不想走得太远),把一些有特色的建筑物一一记录在我们的相机里:如圣彼得和圣保尔教堂,雅科巴斯教堂,卡斯塔楼,盖莱茨酒店,魏玛新博物馆,市政厅,市府宫,城堡广场,民主广场等。城市的东面有一条河名伊尔姆(Ilm),旁边是伊尔姆森林公园,景色十分美丽,河旁还有一座普希金塑像。
城堡教堂(Schlosskirche)和
海尔德教堂(Herderkirche)

后来从网站中知道,在我所到过的景点中,有两处与巴赫密切相关。一处是在市东伊尔姆河畔的城堡教堂(Schlosskirche, 或译为宫殿教堂)。那是一幢灰色的建筑,黑色的屋顶上有尖顶,形状较为奇特。旁边是教堂的钟塔。钟塔的下半部为灰黄色的砖砌园筒体,上半部为黑色的钟楼。紧邻钟塔的是黄墙红顶的市府宫(Stadtschloss)。前面的空地即为城堡广场(Burgplatz)。这里以前是魏玛宫廷的所在地。巴赫是宫廷教堂的管风琴师,他在魏玛的主要工作场所就是这个教堂。在魏玛,巴赫完成了他的大部分管风琴作品。
另一处是位于市中心的圣彼得和圣保尔教堂(又称海尔德教堂,Town church of St. Peter and St. Paul, Herderkirche)。这座教堂规模较大,白墙灰顶。我们去的那天是星期天,教堂广场上停了许多小车,市民们都在里边做礼拜。巴赫在魏玛的时候经常来此教堂,因为他的表兄弟(Johann Gottfried Walter)在此担任了四十年的管风琴师,巴赫与他的关系十分亲密。巴赫的几个孩子也是在此教堂受的洗礼,其中一个儿子(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也是音乐家)的教父是巴赫的好朋友,当时比他更有名气的音乐家泰勒曼。
归程
由于不希望回去太晚,我们在上午11点就到了魏玛火车站。买了一张40马克的周末票(可供5人同时使用)就开始打道回府了。11:25开车,其间在五个车站换了五趟车,于20:20分左右回到了杜伊斯堡附近的公司所在地。德国的火车也晚点,为此耽误了我们一次换车,晚了将近一个小时,路上总共化了9个小时。一路上山丘起伏,覆盖着绿色的草地和树林,景色美极了,但却看不见牛羊(害怕疯牛病和口蹄疫),庄稼和农夫。
魏玛和爱森纳赫都在图林根州,以前属于东德。两德统一十年了,从表面上已很难看出这两个城市与我们到过的西德一些城市在市容上的差别。但细察起来还是有一点:在大街背后的小巷内,墙面和路面都不怎么好。又如在爱森纳赫去瓦特堡的上山道也远不能和原西德境内如海德堡和武尔茨堡等城市中修筑得很好的通向山顶古堡的上山道相比。总的来说,这两个城市的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存完好还是十分令人印象深刻的。
2001,5
(多谢徐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3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巴赫

欢迎弄湿半颗心到本版发贴,巴赫我上周刚发,在第二页,你发的链接音乐地址一样,本来按照本版规定要删除后发贴者,我考虑你增加了很多图片资料,就保留了,把原链接地址编辑掉,加一首巴赫的小步舞曲,原发贴地址如下,你看一下:
[古典音乐大师]音乐之父巴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1-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聆听巴赫

谢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ultfilm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1-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5-18 17:35 , Processed in 0.0768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