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音乐二流子在 2003/12/03 05:08pm 第 3 次编辑]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孟德尔颂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ra]http://210.34.4.3/cd-bible/ram/Heifetz/4.ram[/ra]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ra]http://210.34.4.3/cd-bible/ram/Heifetz/5.ram[/ra]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
[ra]http://210.34.4.3/cd-bible/ram/Heifetz/6.ram[/ra]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
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此曲在音乐史中的地位不遑多让,刚出炉时正如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被众人所误解,不可思议。最后一样成为演奏最多、听众最广的曲目。这两首曲有着相同的怪异手法,有着近似残酷的折磨乐器的乐章,至今都最令人所津津乐道。而其传统路径所体现的浓情、浪漫简直可令人眩目,均是本人至爱。失落时听听,犹好,有一种忧忧的情绪,回旋荡漾,直至在音乐的强流中喷薄、升华。
此版以海菲兹演奏、波士顿乐团协奏、孟许指挥的版本最著。波士顿,美团著名乐团,在孟许带领下进入辉煌时期,与索尔蒂时期不相伯仲。有着浓厚感人的乐风,色彩丰富,能深刻的表现作品的精神。
老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ra]http://210.34.4.3/cd-bible/ram/Jascha%20Heifetz-Tchaikovsky,Brahms/4.ram[/ra]
[ra]http://210.34.4.3/cd-bible/ram/Jascha%20Heifetz-Tchaikovsky,Brahms/5.ram[/ra]
[ra]http://210.34.4.3/cd-bible/ram/Jascha%20Heifetz-Tchaikovsky,Brahms/6.ram[/ra]
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此曲风格接近贝多芬,初听不慎会误以为小贝的作品。有着滂薄的气势,后面神经质的表现,终于暴露原形。现实中说不出来的,在音乐中全都一次说了。舒曼的老婆,你还不知道吗?知道又能怎样?最终彼此都在刻守的痛苦中渡过。
[ra]http://210.34.4.3/cd-bible/ram/Jascha%20Heifetz-Tchaikovsky,Brahms/1.ram[/ra]
[ra]http://210.34.4.3/cd-bible/ram/Jascha%20Heifetz-Tchaikovsky,Brahms/2.ram[/ra]
[ra]http://210.34.4.3/cd-bible/ram/Jascha%20Heifetz-Tchaikovsky,Brahms/3.ram[/ra]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tsp]rtsp://gzdj.y365.com/audio/beethovenviolin.ram[/rtsp]
西盖蒂,瓦尔特指挥英国交响乐团
这首曲子说了你就会去听,他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THE BEST!无论深度、广度、技巧、结构、难度这首曲子都是说不出来的卓越。总之你听就是。
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下半年,属于他的中期作品。同一时期问世的还有第四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等,它们都与贝多芬以前的创作有明显的不同。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篇幅已相当于乃至超过莫扎特的大多数协奏曲的三个乐章,在贝多芬自己的协奏曲中也属于最长的乐章。
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后两个乐章不间断地演奏。
第一乐章不过分的快板开头是协奏曲文献中最独特的写法——由定音鼓以节奏均匀的四分音符弱奏,引出明朗而宁静的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是一个优美而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在这里,贯穿于整个乐章的戏剧性似乎暂时被一种清澈、辽远的宁静和崇高境界所取代。乐曲第一乐章按照古典协奏曲传统的双呈示部结构,即由乐队和独奏小提琴两次演奏呈示部。主要基于主部主体的丰富多彩的发展部、完整的再现部、独奏华彩乐段以及之后感人至深的尾声构成了这结构宏伟的乐章。第二乐章小广板以贝多芬极为擅长的变奏曲式写成,在音乐性格上全无当时大部分变奏曲的炫技和雕琢,它更象是一首朴素而深沉的冥想曲。整个乐章中长笛、小号、和定音鼓始终没有出现。加弱音器的弦乐奏出舒缓的主题,仿佛是一首虔敬的赞美诗。正如很多音乐家所指出的,它具有一种几乎是“静止不动”的性格。整个乐章由这一主题及其变化和对比性段落构成。简短的华彩乐段将音乐不间断地引入末乐章回旋曲:快板,这是一首活泼有力的回旋曲,反复出现的主要主体充满民间舞蹈的淳朴色彩和充沛活力,洋溢着欢乐和热情,穿插于其间的插部则在统一的格局与情调中展现了对比和变化。乐曲最后以主部主题音型的变化再现有力地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