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5|回复: 9
收起左侧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芳自赏—评STOA ZAL  
  
  STOA这张专集的封面。深红色,人型的植物造型,局部张扬,局部矜持。它给了人无限的遐想。这好像在取决了我的感觉。孤独是矜持的,自恋是张扬的。最后,最后我觉它得像一个孤芳自赏的女人。

  有时候特别想找到一种在夜晚可以听的音乐。是那种暗香四溢的音乐。一个高贵的女人的声音飘出来。可以填满
你整个夜晚的情绪。音乐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是那么的感性和不具体,到了你这里,你可以任意发挥。它是你的。

  STOA成立于1992年并于同年跟 HYPERIUM 唱片公司签约。STOA 乐队录制的第一首歌,发行于1992年秋天的《From Hypnotic to Hypersonic》合辑当中。从此 STOA 的音乐旅程起航了。他们的首张CD专辑《Urthona》发行于1993年4月,获得了很好的评价——不单止在德国,该专辑在墨西哥音乐排行榜达第59位,在墨西哥“New-Age”排行榜达第一位。该专辑中的音乐在香港和希腊被用作广告背景音乐(ECO石油公司)。1994年11月,第二张专辑《Porta VIII》发行,也获得了巨大成功。1996年 STOA 乐队(跟 CHANDEEN 乐队一起)出席了一些现场演出。1997年春乐队跟大型合唱团和交响乐团同台演出。

  音乐的情绪还是和以前一样,声音到达耳朵的时候,你感觉还和以前一样的尊贵显赫。一样的高贵窒息。单薄的键琴开首,旋律在简单中,透出了不安,透着窒息,透着莫名的悲哀,就像一个女人在密云遮盖月亮的夜晚,孤独坐着悄然堆满了美丽的情绪,微微的动着睫毛,扭动一下身体,换一个姿势,接着一动不动了,幽闭,孤芳自赏。你去猜想她心里的激情,极为流畅的键琴如同她的情绪在波动,那一个个的键音像她的心跳到达你的内心,你被无法逃避的跟她进入一种暗爽里去。音乐里运用的定音鼓总会给我一种很有潜力的感觉,仿佛预示着什么,再加上低沉的弦乐,当然是大提琴在这担当了主角,给人带来很深沉的感觉,有一种很强的力量深深地蕴藏在里面,女主音Antje Bucbbeiser的声音每每都来得异常的平和高贵,非常正统的女高音,好像在一直压抑着,这股力量永远被压制着,无法释放,也无法掩盖,那是一种可以让记住的难受,也许只是难受才让人记住。舒服总是被人那么快的遗忘。
  到了I  wish you  with smile 女主音Antje Bucbbeiser的声音又一次响起,在流畅的键琴的声的装饰下,那种冷漠的雍容声音一下溢出来,像是一种暗香。
  太完美了。
  其实在8年前STOA的专集已经完美了。只好说“ZAL”依然是完美的。这是完美的缺陷。因为是完美是作为结局出现的。我记得我第一次说“我爱你”的时候,我不知道听我说那个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反正我激动的不行了。第二次说的时候,那种激动好像轻微了一点。这就像STOA八年前的完美和现在的完美其实是一样的。两次完美并在一起比较时候的难受就出去了,留点余地的对的,还是完美是错的。
  从别人那里,我知道了STOA是古希腊哲学stoicism(斯多葛派)中一名智者的名字,斯多葛派是最早的禁欲主义哲学之一,说是要用理智追求至善。

  我不知道一个人用理智去追求至善的结局是不是让他更加的孤独了。
  但是我知道女人孤独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她会变得了孤芳自赏。孤芳自赏就是一种暗香四溢。

  STOA的这张专集把这表达的很好,很好。

来源: 雅燃音乐 作者: 冉虫虫  


专辑《Zal》(2002)

     相隔八年之后,德国新古典组合Stoa终于在2002年发表了他们的第三张专辑"Zal",做为蓄势多年后的惊世出击,"Zal"先是在四月份由墨西哥厂牌SAMADHI做特别发行,而正式版将由德国唱片公司Alice in ...在七月向全球推出。意外的是,由SAMADHI制作的特别版竟然也出现在了北京的唱片架上,当双手抚摩着这张唱片时,才恍然意识到这甚至能算是近年来DarkWave界最受期待和瞩目的专辑吧。
     八年的时间对于一次等待来说,绝对是过于悠长了,而Stoa在段时间中也经历了不小的变动:96年次女主音/大提琴手的Christiane Fischer加入;97年Stoa离开Hyperium公司;女主唱Conny Levrow为了继续她的古典音乐生涯而离队;同年新任主音Antje Buchheiser继位;2001年又有新的主音歌手Mandy Bernhardt加入。当面对"Zal"这张唱片时,这些远离我们的变化就更加具像起来。
     无可否认的是第一眼看到"Zal"时,颇有几分不满 -- 这是源于唱片的封面设计。拥有Stoa前两张专辑的朋友都知道,从前的封面设计均是仿袭着Stoa的灵感导师--William Blake富有哲思的浪漫主义美学风格,插页中更大量用上Blake的名作,金银灰黑白是构成Stoa视觉艺术的最重要色彩,其搭配出的效果庄重、肃穆,带着一种不可凌犯的距离感;但同时在这些色彩的光影流动间又能窥见那内敛的平静之下涌动着令人畏惧的澎湃激情,特别在配上Blake的绘画后,更带有某种神性的深奥意境和近乎野蛮的震撼力,这点在"orta VIII"中犹其体现得登峰造极。而"Zal",却运用了一种极少见的酒红色。这种暗质的玫红色彩相当特殊,首先它并不像中文字面上那般能带来某种颓靡的花天酒地似的联想,但最主要的是这种中间色彩的个性感觉相当模糊,不刺眼却让人不大舒服,甚而有些不安的情绪,找不出一丝棱角的质感让人无法体味个中暗示的情感与寓意。

     就在这种彷徨的揣测中经历了"Zal"旋转出的四十二分钟,精致如斯,优雅如斯,能给出十足十分的美丽之作,然而Stoa,可忘了过去顶着橄榄王冠的荣耀?
01.
开场曲"I Held the Moon"会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 是我比喻的滥俗吗?不只... 这段动听莫名的钢琴独奏或者该是在Secret Garden的专辑中才会出现的吧?想到Stoa能在墨西哥NewAge榜上叱咤风云,从前会带着微笑、大度善意的表示理解,现在这微笑里却忽然有了一丝讽刺的无奈。没有半点诋毁New Age的意思,毕竟曾经、现在仍然对Enya、Vanglies等有百般敬仰之情,家里也有一堆Heart Of Space、Narada等公司的唱片,可是当Stoa也跃入这人间仙境中长袖善舞时,我却不能接受,因为这个仙境与俗世仅隔一线,早已让人间烟火熏上一丝油腥味,孤芳自傲的Stoa却是何苦?
01.I Held the Moon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I%20Held%20the%20Moon.mp3[/ra]
下载

02.
当忧郁的女声踏着钢琴声以另一种步态孤单行来时,我再次看见了Stoa,那永远如月光般无瑕的Stoa,这束月光曾经凄清地映照着黄叶飞舞的秋夜,也曾惨白地洒在蓝胡子那阴森城堡的石壁上,如今,她凝视一位吟咏着乔伊斯悱恻诗句的女子将自已浸没在湖水的管弦乐中,在层层的波晕中漾出彼世的最眩目的诱惑,然后只剩下些许余音在月光织缕的夜雾中袅袅飘散......这曲瑰丽出尘的Neo Classic作品才是"Zal"的真正开始吧。
02.Alone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Alone.mp3[/ra]
下载

03.
"I Wish You Could Smile",初次聆听是在那套阴暗乐界菁英份子向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致敬的专辑中,完美无瑕的开场曲!珠落玉盘般的钢琴前奏带出如昨日一样忧伤的女声,然后气势恽弘的管弦乐一刹而至,带起全曲的高潮,之后便是这份忧戚在暗流汹涌的交响乐中延绵铺展、纠结直到乐声弱隐之后,仍在听者心头萦绕不散。Olaf Parusel用他如抽丝剥茧般细腻精致的编排手法将Sam Rosenthal谱写的这首心碎情歌推到一个无与伦比的辉煌境界,曾是新古典乐派里的最完美典范,六年后听来依然如此!这个新版与从前并无明显区别,只是换了人声而已。
经过此两曲,Antje证明自己演绎这种Classic Pop作品是绝对胜仍的,和Conny一样有深厚古典音乐背景的她在嗓音上与Conny相似,稍淳厚些。而她对这种更富Pop形态乐章的掌握甚至略胜Conny一筹---私以为仙子Conny在演唱"Infant Joy"、"IWYCS"这样用上流行乐发声方式的作品时稍有一丝勉强感。
03.I Wish You Could Smile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I%20Wish%20You%20Could%20Smile.mp3[/ra]
下载

04.
同样是一段钢琴独奏,"Think About Eternity"才是能真正体现基于情感与哲理辨晰的Stoa音乐风格的作品,华丽多变的弹奏中激荡出的乐音纵然不像交织上管弦乐之后的层叠恽弘,却也独拥一份浪漫主义的唯美气质。
04.Think About Eternity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Think%20About%20Eternity.mp3[/ra]
下载

05.
"Maare",如果听过Projekt2000年出品的女声合辑"Serieena",就知道这正是那曲"Maare Illucescend",但两版本颇有不同,后者是两把女声先声而至,然后再是钢琴、管乐、弦乐层层铺展而上,音乐层次丰富而鲜明、矜持而华丽,那份绝美意境正是Stoa独家所有,当时已是激到外界对多年未闻其声的Stoa疯狂追捧,更大大加重对他们新专辑的期待砝码。但在新版中,则改由弦乐先起,再是钢琴、管乐,人声于最后才翩然而至。个人觉得还是"Maare Illucescend"更好,因为起首的女声素唱颇有先声夺人之势,先令人悚然一惊,然后器乐再层层跟进,等到乐音丰满处人声才又次姗姗而现,这种转承起合的手法甚是绝妙,对音乐氛围的营造肯定胜过此处,不知Olaf为何舍弃了?甚惜。
05.Maare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Maare%20Illucescend.mp3[/ra]
下载

06.
两首旧作的出现让这张专辑似曾相识,这支"Chanson d'Atomne"起首的弦乐拔奏段落也让人不期然地想起乐队的处女作、也是同名曲---"Stoa"。两首同是深沉而哀婉的曲调,同是忧伤而矜持的古典咏唱,自然勉不了将Antje与Conny再次比拟,显然Conny的古典女高音要比Antje更加纤细婉转,那份吹弹可破的出尘之美当真是薄纸红颜、恍若仙人,这是嗓音偏于凝重的Antje所不及的。但如果没有先入为主的比较,没有那把过于完美而显得竟不真实的声音,Antje的表演也是无可非议的。这首歌词来自法国诗人Paul Verlaine (1844-1896)的同名诗"秋之歌"。
06.Chanson d" Atomne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Chanson%20D%20Atomne.mp3[/ra]
下载

07.
"Winter"是又一首哀恸深沉的纯器乐段落,和从前的作品相比,Olaf如今的编排技巧自然是更加炉火纯青了,如叶脉经络般复杂的纹理既不是In The Nusery那样的电影配乐式作品可比拟,优扬起伏的如诗画面又绝非一般学院派作品欠缺了影像感而显得拒人千里的冷漠,面对这样的音乐没有人会否认Stoa在Neo Classic界的皇者地位。
07.Winter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Winter.mp3[/ra]
下载

08.
"Ariels Song"歌词便是William Shakespeare的悲剧"暴风雨"中用以通知费尔迪南其父死于海上风暴的一首短诗"Full Fathom Five"。Stoa的音乐显然在此也强化其戏剧性,尤其那黑云迫近的低沉管乐和慑魂夺魄的丧钟更令人想起蓝胡子续作里的惊悚气氛。Antje的歌声也显得如宿命般不容抗拒,冰冷无情。
08.Ariels Song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Ariels%20Song.mp3[/ra]
下载

09.
还是少不了William Blake的身影,"Soft Snow"便再次用上Blake的诗作,凄美的诗句由大提琴、钢琴与人声缓缓述来,是除了两首钢琴独奏外最简洁的作品了,也是Stoa音乐上的新尝试。那冬日的悲恸只是一颤,却留给听者无尽的回味余地,全曲自然是无懈可击的。但这毕竟不是Stoa的强项,他们依然是更适合那纷繁庞杂、纹理精细的管弦乐动机,简洁下来后其魅力也稍显折扣。
09.Soft Snow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Soft%20Snow.mp3[/ra]
下载

10.
"Nubibus Atris"也是一首旧作,是对"My Inner Labyrinth"的重新填词演绎,这里用上古希腊政治家\哲学家\诗人Boethius的同名诗。新版本里,人声地位显然是得到大大的加强,但有Conny的珠玉在前,Antje的女高音咏唱明显不如Conny那样仙气十足,甚显单薄,可算是她在专辑中表演最弱的一曲了。此外,原版先由拔弦钢琴的铮铮琴音横空出世,尔后再是管弦乐徐徐加入,由绵延起伏的乐章牢牢牵引住人的注意力,然后在将这份凄美堆积至的最高那点时,Conny的歌声如仙子般翩然而至,只给世人惊鸿一瞥后便倏然隐匿,余下弦乐钢琴将这瞬间揪起的心痛缓缓释放,全曲的音响建构如珍珠堆砌的巴洛克宫殿般繁复矫饰、熠熠生辉,尤其对人声的运用犹如点睛一笔,纵然让听者觉得意犹未尽,却使全曲显得从容而矜贵,实在是比此版本强太多。除开人声表现的稍逊,这里器乐的音响效果也显然不如原曲丰满,不知何故?
10.Nubibus Atris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Nubibus%20Atris.mp3[/ra]
下载

11.
"uisque Tout Passè"是采用了德国诗人Rainer Maria Rilke(1875 - 1926)的诗做歌词。做为专辑的终曲,"TP"的轻灵婉约是从前Stoa作品中少见的,这或者来于那轻轻回荡的拔弦声,其余的钢琴、管弦乐仍是再典型不过地沿袭着Olaf一手设计的Stoa式迂回编排手法。Antje的演唱再次回复到她的最佳状态,优雅而持稳,此时的她是最像Conny的时候。
11.Puisque Tout Pass
[ra]http://www3.commus.com/commus/share/a.o./Puisque%20Tout%20Pass.mp3[/ra]
下载

反复播放了一夜... 最后想说整张唱片依然散发着Stoa特有的贵气与矜持,那种深沉内敛的忧伤被体现得更加精致、细腻,纵使管弦乐在当今Dark音乐中被广泛运用,但要说到营造此类凄美到极至的新古典气质,无人能出Olaf其右,更勿论他所拥有的深厚精湛的编排技巧在DarkWave界绝对罕可匹敌。做为一张元老级乐队的复苏之作,"Zal"也绝对受得住Orkus杂志打满十分的赞誉。但与此同时,往日Stoa音乐中所具备的那种由内折射出的深邃的震撼力却恍然若失,想像中从来就自持身份的Stoa此番应该来得更具霸气些!或者成熟历练之后,便意味着初时气势的收敛\丧失,但这对于一张凝炼了八年的唱片来说,却是比较让人不甘心的...但愿Stoa的下张专辑不要让我们再等待另一个八年。
PS:第一次这样一首首地议论一整张专辑,向来是不喜欢这样流水帐似的形式,但对于这样一张等待经年的专辑(当然自己是在四年前才接触到Stoa,没资格摆老乐迷的谱,这里只是客观强调一下此专辑罢了),却一时想不到更能表现自已崇敬的方法,或者等一、两个月后再说时会更好...
特邀碟评: Eros (siren's master)
(转自摇滚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5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钢琴声劲力四射,与弦乐交织起舞相当瑰丽,歌声从灵魂深处吟来,孤芳自赏的气质尽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5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新古典气质,轻灵婉约中散发着贵气与矜持,典雅而细腻。。
文人,喜欢极了,我也来孤芳自赏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笑文人在 2003/12/25 10:2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琴悦画音2003/12/25 12:41pm 发表的内容:
新古典气质,轻灵婉约中散发着贵气与矜持,典雅而细腻。。
文人,喜欢极了,我也来孤芳自赏一下:)
我最近都沉迷在她的音乐中,在深的夜她的天籁迷离的声音伴随着我浮想。:)
另;发一辑少一唱片封面,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这样的歌曲的确适合在深夜倾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此时听正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7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用理智追求至善,是不是会走入更加的孤独了?
笑斑能于音乐想到这层怀抱,真可谓心思谨敏。
确好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7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文人,我特别喜欢第一跟第二曲。
琴声令我有莫明的心绪,给我的感觉却像是一个美丽的开始,非常动听。
乔伊斯悱恻的诗句和着忧郁的女声踏着钢琴声轻柔而漫步,听而动心。。
文人发的音乐专辑我很少有喜爱的,这辑却是爱不释手。
钢琴、大提琴、管弦乐的美乐之作,加入绝美诗句,轻灵贵气尽显其间。。
推荐给大家听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对不起,我只听了第一首和第二首的部分,我觉得音乐很美,作者能够用音乐表达物质的感觉,很好!但是我觉得这些音乐,的心态都好消极,不美。抱歉,又放肆了,因为我生气了,再也听不下去了。
我觉得第一张红色的图片表达的是压抑,要爆发,却又无力气。
第二张黑白封面表达的是一个女人的过去和现在,也许暗示着什么。
音乐是作曲家表达自己感情的工具,听音乐实际上是在听另一个人的心。这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如果感觉到消极的东西,自己也会不愉快。不想再听了。
对不起,我希望喜欢这种音乐的消极的人能积极起来,有放肆了。
白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芳自赏—STOA ZAL音乐赏析

原来在这个地方,我建议给一个朋友做朗诵的背景音乐,所有的人都被迷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07:46 , Processed in 0.0850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