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95|回复: 115
收起左侧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柔幽梦在 2006/03/28 01:23am 第 54 次编辑]


[fly]西安--荡起千年帝都的秦风秦韵[/fly]   

西安市概况
   

西安是陕西省省辖市,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盆地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北距首都北京900公里。介于北纬33°42′~34°44′,东经107°40′~109°49′之间。南和东南以秦岭山脉主脊为界,与汉中市、商洛地区相邻;西以黑河西之太白山及青化台原为界,与宝鸡市接壤;西北以渭河为界,与咸阳市隔河相望;东北大致以荆山黄土台原为界,与渭南市、咸阳市毗连;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渭南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约10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4公里,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现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县、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8区5县。总人口654.87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03.3万人。居民中汉族约占98.82%,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等。

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是西安地貌的主体。秦岭为褶皱断块山脉,东西延伸,横亘于西安市南部,辖区内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10~40公里,一般海拔1500~2000米,周至县、户县、长安县域一带海拔2000~2400米,蓝田一带海拔1800~2000米。高度自西而东呈波浪式缓降。发源于秦岭山区的河流,自南而北,切割秦岭山地,形成许多深邃的峡谷,成为关中平原出入秦岭的通道。关中平原主要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洪积扇群组成,一般海拔400~600米 。渭河各支流出秦岭,切割洪积扇和黄土台原,形成自山口通向渭河的多条河谷。西安市辖区内平原山地界线分明,秦岭北坡山势陡峭,坡降大,断层发育。断层面与平坦舒展的渭河平原相接,形成强烈的地貌对照。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升温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高温,日照强烈;秋季凉爽湿润,时有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年无霜期226天。1月份平均气温0.4°C,7月份平均气温26.6°C,年平均气温13.3°C。年平均降水量613.7毫米,年平均湿度69.6%。
     

城市特点
  


西安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明清古城垣保存较好,城区和近郊文物古迹众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11世纪,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献帝)、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于此,历时1100余年。西汉末更始赤眉、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也曾建都于此。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美誉。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位于临潼区的秦兵马俑,气势恢宏,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汉唐两代尤为突出。西安是秦地文化中心,有光辉灿烂的汉唐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西安的经济以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旅游业为主导。
  
  
  
城市现状
   


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国旅游热点城市,重要的加工工业基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7亿元。已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国防工业为主体,包括轻工、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等175个门类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现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3738个,年总产值547.4亿元。有三资企业1210个,其中已建成投产企业605个。利用外资签订协议项目167项,实际利用外资额2.05亿美元。西安杨森制药公司、大唐电信公司、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西安车辆厂、骊山微电子公司在全国影响较大。全市有平原、丘陵面积31.6万公顷,坡、原地面积14.1万公顷,山地51.5万公顷。有可耕地面积32.35万公顷,其中水田9000公顷,水浇地20万公顷,乡村人均耕地0.08公顷。有林业面积34.8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及多种土特产,如临潼的石榴,长安的板栗、葡萄,周至的猕猴桃、西瓜,户县的辣椒、苹果等。1996年农林牧渔业产值82.26亿元,粮食总产量187.52万吨。

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2877公里,配套桥梁320座,有5条国道和12条省道经过市区。西安至渭南、西安至铜川、西安至宝鸡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一个以西安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干,辐射全省的公路网已经形成,是连接省内及西北、中南、西南的重要枢纽。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754万人次,货运量3477万吨。西安航空港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四大机场之一,已开辟国际、国内航线71条,与国内通航的城市有46个,与港澳地区及日本名古屋、广岛均有定期直达航班。民航通航里程120433公里,年民航客运量298万人次,货运量5.13万吨。1996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5亿元。现有市话交换机81万门,电话机总数58.6万部,长途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2万线,可与世界上190多个城市直拨电话,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邮。

全市各种商业服务网点已发展到7万多个,集贸市场总数已达到433个,批发企业2100多家,贸易中心80多个,其中有10个市场年交易额突破亿元。康复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文艺路布匹市场、环南路轻工业品批发市场等已发展成为立足西北、辐射到全国十几个省(区)的比较著名的批发市场。民生百货大楼是全国十大商场之一。199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82亿元。全市现有旅游涉外宾馆(饭店)46家,床位14800张,其中三星级以上涉外饭店27家,床位12500张。各类旅行社40家。1996年全市旅游设施建设总投资2.62亿元,与西北5省区、沿黄河8地市协作推出了"丝绸之路"和"黄河游"两条国家级旅游线路,设计了"黄河漂流"、"三国游"、"祭祖游"等旅游短线。1996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45.4万人,旅游创汇收入1亿多美元。旅游业总收入6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2.74%。旅游业作为西安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定。

西安是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现有各类金融机构1437个,其中23个机构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14家证券交易机构开展了异地股票交易业务。西安市城区格局以行政、商业服务为主的古城大致居中,城东为韩森寨机械工业城、灞桥纺织工业城,城南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艺团体聚集的文化城,城西南、东南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西为电力工业城。城北过去主要用于排放城市污水,现正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城区已初步形成两环(环城路、二环路)四横(东西大街及其延伸线、莲湖路及其延伸线、友谊路、小寨路)三竖(南北大街及其延伸线、解放路-雁塔路、含光路及其延伸线)的道路网骨架,对24条主干道、120条支干线和8个重要道路出入口进行了绿化、美化,在古城内修建了新城广场、钟鼓楼广场、西华门广场、革命公园、莲湖公园、儿童公园,环古城墙护城河修建了环城公园,南门、北门、玉祥门等主要城门口新辟了大块绿地,并在城南建西安植物园,在城西南建北方乐园,在城西建劳动公园,在城北建未央湖游乐园,在城东建西安动物园、兴庆公园。市区内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出租汽车,交通极为方便。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贫乏,正在进行黑河引水工程以解决水荒。陕北的天然气已输送到西安,配套工程仍在建设中。

西安是全国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高等教育规模和科研综合能力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市现有高等院校38所,在校研究生、大学生11.49万人,其中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也列入"211工程"进行重点建设。航空航秦俑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外还有一批纪念馆(所)和文化名人旧址等。西安以各类独具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和电影艺术蜚声海内外。现有秦腔、歌舞、话剧、曲艺、音乐、杂技等20多个文艺表演团体,不少演出团体曾出访过许多国家和地区。

西安电影制片厂实力雄厚,先后有20多部电影在国内获40项大奖,在国际获奖20多项。以陈忠实、贾平凹为代表的西安作家群在全国影响较大。西安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目前西安地区有广播电台7个,开办了11套广播节目,日播音85小时以上。有有线广播电台10座。省、市电视台可同时播出5套节目,市有线电视台同时播出3套节目。西安现有出版社17家,每年出版图书近千种数千万册,发行报纸60多种。别具一格的西安国画、异军突起的户县农民画、乡土气息极浓的西安音乐等都享誉海内外。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41个,其中医院216个,疗养院10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机构病床3.18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4万人。









[fly]宝鸡---青铜器之乡[/fly]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辖十县两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55万。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城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境内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景点65处,尤以西周青铜器名扬海内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著名古迹有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佛教圣地法门寺,张三丰修道院金合观,五丈塬诸葛亮庙,隋唐帝王避暑行宫九成宫,皇家温泉汤峪温泉,雍城遗址等。名胜风光有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散关,凤翔东湖等。宝鸡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盛唐文化荟萃之地,著名的“青铜器之乡”。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目前,全市有各类文物点3358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周原遗址、雍城遗址、九成宫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处。有馆藏文物48000多件(组)。其中国宝级珍贵文物55件(组)。一级珍贵文物600多件,分别约占全省的50%和20%。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巨大,造型精美,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既是珍贵的史料,又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宝鸡出土的何尊、秦公钟、墙盘、 折觥、金柄铁剑、八重宝函、鎏金银盘、12环大锡杖、秘色瓷及九成宫醴泉铭碑等重器珍宝,充分显示了周秦文化、唐文化的风采。宝鸡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金银供养器,是我国古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典范,反映了盛唐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宝鸡现有文物单位22个,对外开放的有7个:法门寺博物馆、周原博物馆、周公庙、诸葛庙、钓鱼台。既有出土文物阵列,也有历史遗迹的展示。是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
宝鸡地处陕、甘、川三省的结合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陇海、宝成、宝中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是陇海铁路上第三个大“十”字。市区距西安国际机场100多公里。以市区为中心,已形成宝鸡到西安、平凉、成都、乌鲁木齐四条公路干线和110条支线的公路网。特别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和西(西安)宝(宝鸡)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宝鸡在沟通东西南北货运、开展国内国际贸易方面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1993年6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宝鸡视察并挥毫题“开词:发古陈仓,建设新宝鸡”。

宝鸡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的优势,赢得2004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承办权。宝鸡地跨秦岭、关山两大林区,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现有森林面积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8.6%。2003年,全市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6亿元,林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快了森林风景资源开发和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全市累计投资2.3亿元,建成森林公园10处、林业生态观光园1处。经营总面积28494公顷。十多年来,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330万人次,直接收入9600万元,年均增幅28%。

横亘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位于宝鸡,是中国内陆东部的第一高山。1992年7月正式对游人开放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海拔落差最大,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苍山青峰为骨架,森林景观为主体,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美妙绝伦的生动画卷。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10大景区、180多处迷人景点。现为回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时指出:“在我国长江以北,气势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学价值如此之高、离大城市如此之近的自然景观,实属罕见。”

宝鸡还有千峰竟秀、玉笋排空的天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中国五大镇山之一、景致迭生、美不胜收的西镇吴山森林公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雄险峻奇的铁马秋风大散关,有长江最大支流的嘉陵江源头森林风景区,有嫩绿千项、草茂盈尺,被誉为中国阿尔卑斯的关山草原风景区,有草坦密布、林木怪异的紫柏山森林风景区,有幽谷含秀、石块浮遂的红河谷森林公园,·有奇峰独耸、壁立于仍的云台山森林公园......。

宝鸡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其人文旅游资源更为丰富。有华夏始祖炎帝活动遗迹地——宝鸡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有妻子牙钓鱼台、凤翔东湖、歧山周公庙、三国遗迹五大原、关山草原、千湖风景区等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

全市共有文物点3300余处,其中有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九成宫遗址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全市共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481件(组),其中国宝级文物55件。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去年年初,宝鸡五位农民在农耕时发现了27件青铜国宝,在北京全国“两会”期间展出,引起巨大轰动。前几天,这5位护宝农民以得票数名列第三位的优势,与巴金、王蒙、张艺谋等一起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杰出文化人物”。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隋唐皇家寺院法门寺,因供奉世界唯一发现的佛祖释边牟尼的指骨舍利而闻名于世,使宝鸡又成为“佛教圣地”。佛指舍利先后迎奉到泰国和台湾供养。在泰国时享受国家元首礼仪,专机护航,举国顶礼;赴台期间,有400万僧俗瞻拜,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被誉为“中国第一文物”的石鼓,就出土在宝鸡。众所周知的姜太公隐居垂钓、周武王伐纣兴周,汉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熬大战五大原等历史典故都发生在宝鸡。许多外国朋友说,不到陕西,不算到中国。我告诉大家,来到陕西不到宝鸡,就只知汉唐,不识周秦。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宝鸡布点了一批军工企业,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引资嫁接、改组改制、推进股权多元化,宝鸡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达到60%。宝鸡的机械、电子、烟酒食品、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有5户上市公司,20多户企业60多种产品销售量居全国第一。宝鸡是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同时也生产多种专用车辆。宝鸡有10多户机床工具企业,数控机床、精密磨床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并出口到欧美日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宝鸡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内外客商投资西部、抢占市场的战略要地。宝鸡是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第三个大“十字”,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距西安国际机场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宝鸡是陕、甘、川、宁四省(区)毗邻地区的商贸和物流中心,是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技术密集带的西部龙头,也是西部大开发承东启西的重要支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宝鸡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同时又对周边地区发挥着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fly]咸阳--秦地最盛无如咸阳[/fly]  

               
咸阳概况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距省会西安25公里。全市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480万,市区人口43万。

咸阳历史悠久, 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及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内有27座帝王陵和400余 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素以“秦都、汉陵”闻名于世。自然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油页岩及石油等矿产资源。科技力量雄厚, 全市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23所,各类科技人员8万余名。农业生产发达,是陕西重要的粮、油、果、菜、畜禽产地,是西北唯一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工业基础雄厚 , 已形成了以电子、能化、医药、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和轻纺、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布局。咸阳位于亚欧大陆桥中部及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中部,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北部和中部的能源建材基地、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电子工业区、石油化工工业区、五陵塬文物风景旅游区、市区商贸中心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咸阳市已成为驰名中外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咸阳,这个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城市,投资环境十分优越,是西部大开发的一片热土,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咸阳交通便捷,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距市区仅14公里,欧亚大陆桥横穿东西,四条高等级公路贯穿市境,县乡公路全部油路化,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邮电通信发达,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邮政专递、数字微波及光缆传输,颇具规模,现代化通信枢纽及计算机网络与国际联网。能源充足,全市水、火电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输变电线路与西北地区联网。煤炭储量120亿吨,原煤生产能力300多万吨。水源丰富,境内有河流八条,地表水径流量为7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0亿立方米,城市供水十分充足。
基础设施完善,市区金融、保险、商业、贸易、文化、娱乐、宾馆、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城市配套设施功能完善。办事机构服务高效,建立了咸阳市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一条龙全程服务。
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来咸阳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共创大业!


                 
历史沿革

  
周称程伯国,后改名毕郢,再改岐周。春秋时称渭阳。秦为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为渭城。晋时设置灵武县。后赵时更名石安县。前秦时,将汉刘邦的陵邑——长陵邑改为咸阳郡,并辖灵武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则天因其母杨氏陵墓——顺陵在此,改为赤县。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升为次畿。五代、宋、金皆称咸阳。元初,一度将咸阳并入兴平,不久又恢复咸阳县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咸阳迁到渭水驿,即现在秦都区所在地。明、清均称咸阳,属西安府管辖。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府设道,咸阳归关中道管辖,不久废道直属陕西省政府。公元一九三七年后,属咸阳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八日咸阳县解放,归咸阳行政专员公署。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将咸阳县的城区建为咸阳市,郊区仍归咸阳县管辖,市、县并列。一九五三年咸阳市、咸阳县直属陕西省政府领导。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将咸阳县并入咸阳市。一九六一年一月曾将兴平、周至、彬县划归咸阳市管辖。一九六一年十月复置咸阳专署,四县划出,咸阳市仍归咸阳专署。一九六六年七月改属西安市。一九七一年十月咸阳市复属咸阳地区。一九八四年五月咸阳地区改为省辖市后,原咸阳市易名秦都区。
   

                  
自然地理


              
【河流 水资源】
  


① 咸阳市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量3.66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入境客水量60.79亿立方米。大气降水是地表径流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年平均降雨量567.9毫米,年降水总量58.60亿立方米。各地年降水量的分布呈南少北多之大势。
② 河流水系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干流从南缘流过,在市境汇入的主要支流有漆水河、新河、沣河、泾河、石川河,其中泾河最大,形成了泾河、渭河两大水系。市内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沟道有15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条。
③ 地下水资源蕴藏丰富,呈现出南富北贫的分布规律。南部潜水是地下水的主要部分,分布广泛,除局部土石山丘外,其余均有,只是富水程度差异较大。潜水埋藏浅,易于开发,循环交替快而易于调蓄,但由于近年连续干旱,地表水供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致使水位持续下降,甚至有的河流和池溏还出现了干涸。总之,全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和耕地亩均占有量都比较低,分别为全省的15.2%和13.6%,在全省十地市中排第九位。过境客水较多,但利用难度较大。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极不平衡。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01.96万公顷,按地貌特征可分为土石山地、丘陵地、原地和川道四大类。咸阳市土壤分布属于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的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的过渡带。北山以北属黑垆土带,北山以南属褐土带。耕地面积2001年末40.70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9.9%;园地11.85万公顷,占11.6%;林地17.98万公顷,占17.6%;牧草地2.28万公顷,占2.2%。咸阳市农耕地垦殖指数为56.7%,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水浇地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48.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部各县区市。总的来说,全市土地资源状况南北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自南向北逐渐下降。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垦殖指数高,农业相对发达。北部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为主,还有少量的山地,垦殖指数低,林牧用地比重相对较大,土地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生物资源】


咸阳市气候温暖,雨量适度,地形复杂,土地广阔,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植物资源丰富,2001年全市尚有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优势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大面积的人工林以刺槐为主,四旁绿化为杨树为主。林木总蓄积量为436.5万立方米。11.47万公顷草场,理论载畜量15.7万个羊单位。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2001年已发现品种多达626种,分布遍及全市。野生药材138种,人工种植药材33种。此外,野生果类植物、野生油料植物、纤维植物、香料和化工原料植物等均有一定蕴藏量,但开发利用还很不充分。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兽类6目14科约40种。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有狸、獾、鼬及鸣禽等。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油页岩及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中部台坳区,其中经济价值最大的是煤炭资源。煤炭资源集中在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的部分地区。已探明储量为101亿吨,预测为150亿吨左右。煤种主要为不粘结煤、长焰煤,为中灰粉、低硫、低磷至中磷、低发热值至高发热值的低变质烟煤,是较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石灰石是咸阳市仅次于煤炭的重要矿产,储量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乾县、永寿县、礼泉县、淳化县、泾阳县、三原县境内的北部山地一带,东西延长75公里,质量佳、厚度大,储量估计有3000亿立方米。矿石的碳酸钙含量97%以上,氧化钙含量55%以上,是生产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等产品和烧制石灰的优级矿石。













[fly]
       陕西的能源建材基地-------铜川
[/fly]


铜川是联系陕西关中与陕北地区的交通要塞。北依延安,南俯西安,与渭南、咸阳接壤。距西安90公里,延安250公里,北行60公里便到黄陵。西(安)-包(头)210国道纵贯全市,西(安)-铜(川)高等级
公路终止市区,咸(阳)-铜(川)铁路与陇海铁路联通。对外通讯设施发达,可通过程控电话实现对国内各大中城市及世界发达国家长途电话全自动拨号。

铜川是一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是陕西的能源建材基地。工业以煤炭、建材、冶金、机械、陶瓷、纺织、化工为主。六类比较齐全,实力比较雄厚。其中煤炭、水泥、电解铝、陶瓷、耐火材料产品一直在陕西占领先地位。铜川气候适宜,雨量适中,适应小麦、玉米、豆类作物生产,农副产品种类多而以辣椒、花椒、大蒜、烤烟、苹果、核桃、白蜂蜜及名贵中药材最为有名。

铜川自然矿产资源丰富,且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各类产品中,煤炭、油页岩、天然气、水泥灰岩、化工灰岩、耐火粘土、陶瓷粘土、铝凡土等,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矿区、矿山均有公路或铁路可通,交通便利,条件、环境优越。

铜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文物古迹,更有旅游胜景。著名的耀州窑遗址、唐玉华宫遗址、耀县药王山、香山寺院等就在境内。铜川也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芬、医学家孙思邈及北宋著名山水画家范宽的故里。玉华宫遣址,曾是唐高祖、唐太宗的行宫及高僧玄奘法师译经、园寂之处;香山寺院是古代佛教名刹之一;金锁关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位于市区南端的黄堡镇是我国古代手工业重镇,闻名世界的古耀州青瓷就产生于此。

铜川的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各项基础设施逐步趋于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商业、外贸、金融等其它事业也迅速发展。为了使铜川中心城市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铜川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拟在南部耀县26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联片开发。该开发区南经高等级公路与咸阳国际空港相距60公里,区内水资源丰富,土地平整,有110kv发电站和已开工的330kv发电站,投资环境优越。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

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

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16年(1927),属关中区。25年(1936)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1940)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33年(1944)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5年(1946)7月,同官改称铜川。36年(1947)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9年4月铜川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1999年底,全市有市辖区3个(含新区)、县2个,镇24个、乡19个、街道办事处6个。其中,王益区区域面积162.2平方公里,下辖1个镇、2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印台区区域面积626.2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3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新区区划面积71.2平方公里,下辖1个乡;耀县区划面积1545.8平方公里,下辖11个镇、5个乡;宜君县区划面积1476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8个乡。全市总人口约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37.5万人。













[fly]
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渭南
[/fly]


渭南市位于渭河平原东部,因临近渭河而得名。1994年撤销渭南地区,设立地级渭南市。辖临渭区1区,韩城、华阴2市,富平、白水、蒲城、合阳、大荔、华县、潼关、澄城8县。共有244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3220个行政村,291个居委会。面积13046平方千米。人口539万。

自  然:

地势:属于华北地台的陕甘宁盆缘区,地质呈现南北隆起,中部断陷的阶梯状地堑构造。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呈仰瓦状。海拔330—2645米之间。中部最低部分为渭河冲积平原,是粮、棉,油料生产基地。外围是台塬,垦耕历史悠久。南部黄土台塬与洪积扇相间,素有“长捻原”之美称。南北边缘为石质山地。

气候:

属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冷晴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变化分明。年平均气温11.5—1 3.7℃。年均降水量570毫米。无霜期189-226天。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但伏旱、秋涝和夏季干热风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较大。

矿藏:

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0多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0多种。煤、钼、金、石为优势矿种。素有“黑腰带”之称的渭北煤田绵延200千米,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开发利用枧模居全省之首;钼矿已探明储量1,000,115金属吨,居全国第二位;金矿石探明储量21.7万金属吨,占全省48.4%;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资源丰富,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5.6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

河流:

主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漆水河,石头河等。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除黄、渭、洛三大过境河流外,还有发源于秦岭的沋河、赤水河、罗夫河、潼河等及发源于北部山区的滹水河、白水河、盘河、芝水河、孔走河、大峪河等。

交  通:

渭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县县通铁路,乡乡通公路。全市公路以国道和省道为骨架构成“井”字网络,3条国道,6条省道。陇海,咸(阳)铜(川)、西(安)延(安),西(安)韩(城)四条铁路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西安至潼关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阎(良)禹(门口)高速路正在建设之中,与陇海铁路珠联壁合,成为连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9′~110°35′和北纬35°0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西接西安,南倚秦岭,北靠延安,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居于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东南沿海的“东大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其中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

“秦地自古多奇迹”。位居陕西关中东部,史称“八省通衢”的渭南市,以其丰富、独特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瑰宝,形成了与文明古都西安相得益彰的旅游胜地,为国内外旅客所神往。五岳之首的“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以其峭拔峻秀蜚声中外。山上有景点一百余处,险中有奇,奇中藏秀,留下了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赞美佳句.合阳洽川,东临黄河,渡船如梭,罕见的“瀵泉”如颗颗明珠镶嵌在碧绿的荷花塘和芦苇丛中,珍奇水禽丹顶鹤、黑鹳、白天鹅等栖息其间,恰如江南水乡。其他如渭南“六姑泉”。秦岭竹林松涛,乔山翠柏、镰山温泉、渭水果林等多处风光和景色,均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渭南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亦在市域内繁衍生息;“大荔人”头骨化石,是距今约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禹门口洞穴堆积”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周、秦、汉、唐两千年间,渭南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地,农工商贸、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长城、古战场遗迹多见;列入保护的文物景点619处,其中西岳庙、司马迁祠和墓、唐睿宗桥陵等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戏等民间艺术独具匠心,誉满中外。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英贤将相,代不乏人。字圣仓颉、酒圣杜康、汉太史令司马迁、唐代名将郭子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清代状元王杰、现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著名作家杜鹏程等彪炳青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壮丽的山川河流交相辉映,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傲居五岳之首,进出道路畅通,高空索道飞架,融休闲、度假、娱乐、游览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驰名中外;集山河川塬自然景观与元明古建人文景观之大成的黄河龙门旅游景区,有“北国小三峡”之称;气势恢宏的渭北帝王陵墓群,一展汉唐雄风,是中国封建皇室宫廷文化的缩影。

渭南地腴物丰,孕育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地上地下文化遗迹俯拾皆是。“大荔人”、沙苑文化、羌寨文化距今已有二十万年的历史;汉文字始祖仓颉故里位于今白水县;汉代“史圣”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芝川镇,东临黄河,西枕梁山,殿堂寝宫齐全,建筑精巧,气势非凡,为汉代文化的象征。它与城内明代以“韩城文庙”为代表的庞大古建筑群一起而成为劳动人民文化艺术的结晶;唐代帝王陵墓二十座,建于渭南渭北塬上的有十座。其中以唐睿宗李旦的桥陵最具代表性,陵以蒲城丰山为冢,于山腹开凿地下寝宫,地面绕山筑城十三公里,设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有19对石刻排列神道两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渭南还是现代革命者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有华县高塘镇建立的由邓小平同志题写铭文的“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有蒲城县永丰镇建立的“永丰战役纪念塔”和县城“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都令后人向往、怀念并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唐·光陵

魏国长城

拴马桩石雕

   



[fly]中国洋芋之乡----延安[/fly]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胜地。
延安市地处中国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南部,总面积37028平方公里,辖一区十二县,总人口206万人。

延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在这块黄土地上,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地,这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有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它雄浑壮美的风姿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魂。1935年到194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全市耕地总面积484万亩,森地面积2770万亩,天然草场面积1800万亩,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延安苹果个儿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栽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5亿公斤,被国家列为外销基地。延安马铃薯种植百万亩,年产量7亿公斤,被国家农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洋芋之乡”。地下矿产丰富,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1907年—)所在地,已探明地质储量4.3亿吨,现年开采加工量300万吨。延安煤炭属中灰(5.82—15.34%)、低硫(0.47—0.59%)、低麟(0.125%以下)、高发热量(平均7587卡/克)的优质煤,已探明地质储量71亿吨,现年开采量近700万吨,远销东南沿海城市和东亚邻国。延安紫砂陶土储量5000多万吨,品位高、易开采,是中国紫砂陶瓷的重要产地,年产陶瓷制品1600多万件,产品行销全国,屡获大奖。遍布全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景点,以窑洞为主的民居瑰宝,以鼓艺、剪纸、美术、民歌为主的民间艺术,以米酒、油馍馍等美不胜收的民间食品,构成了一道绚丽的黄土风情文化。




宝塔山与红旗


延安杨家岭周恩来故居

黄帝陵碑亭中的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题碑

秦始皇兵马甬博物馆中的出土战车






[fly]
        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榆林
[/fly]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最北部,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黄河以东。面积43578平方千米。辖1区11县,分别为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子洲县、吴堡县、清涧县,26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5775个村民委员会、164个居委会。人口320万。

自  然: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 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 0.7℃,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为-24℃, 年降水量412.4毫米。自然灾害多,有旱、霜、风、雹等。

矿藏:

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高岭土、铝土、石灰岩、石英砂等。全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8大类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6万亿元以上。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储量大,质量好,开发前景远大。

河流:

黄河沿榆林市东边直流而下,境内主要河流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和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等。长城以北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最大的红碱淖海子面积6667公顷,储水6亿立方米,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

经  济:

耕地面积64.1万公顷。加快以山川秀美工程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关键措施。米粮下川,林草上山,打坝淤地。2000年全年退耕2万公顷,造林8.4万公顷,绿色长廊2.15万公顷,绿色长城1.21万公顷,飞播造林4万公顷,人工种苗6.7万公顷。榆林市森林面积108.6万公顷,覆盖率为24.9%。草地面积1 95.52万公顷万亩天然草地170.32万公顷,“三代”面积72.3万公顷。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抓好羊、果、薯三大主导产业。

榆林市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5000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5—6亿吨,探明1.9亿吨。截止目前,国家和地方已投入资金200亿元,能源重化工基地已具雏形。全市有企业7000多户,大中型企业15个,重点为纺织、煤炭、石化、轻工、电力、化工等。抓住有利时机,以建设特色经济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煤炭、电力、化工等支柱产业。


交  通:

榆林市境内有2条国道(2l0国道、307国道),还有榆府(谷)公路、榆佳(县)公路、榆靖(边)公路等7条省道,北通内蒙,西达宁夏,越过黄河即可到达山西境内。神延铁路和神骅铁路的建成通车为榆林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榆(林)靖(边)高速路正在建设之中。

名胜古迹:

榆林市人杰地灵,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居多,属旅游宝地。历史上有秦始皇长子扶苏、秦大将蒙恬和汉朝名将李广戍边镇守,大夏王朔赫连勃勃兴国建都,杨家将父子杨继业、杨延昭,抗金名将韩世忠,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红石峡是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名胜古迹还有镇北台、青云寺、易马城、星明楼、沙地植物园、统万城、红碱淖、二郎山,七星庙、古长城、白云山庙群、李自成行宫、万佛洞等。


古长城遗址

黄河

无定河

窟野河

清水川



[fly]
“漆、麻,耳、倍之乡”和“中药材摇篮”------安康
[/fly]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汉江中上游,属长江流域。安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顺治四年迁回老城,以“安定康泰”之意称为安康。以前为县,1988年国务院批准改为安康市。面积为23391平方千米。辖汉滨区和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白河1区9县,23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184个村民委员会,127个居民委员会。人口为267万。


自  然:

北靠秦岭主脊,南依大巴山北坡,地处秦巴山区东段,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南北两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南北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石泉和安康之间有凤凰山隆起,将汉江与月河川道分开,形成了西部“三山夹两川”地势。境内主要山脉有秦岭的东梁、千河梁、月河梁、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龙山,凤凰山、笔架山。


气  侯:

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2—15.7℃,年降水量750—1200毫米,日照l440~1840小时,无霜期210—270天。

河  流:

主要河流是汉江及其支流汶水河、池河,恒河、旬河、坝河、黄洋河、岚河、大道河、洞河等,境内最大水库是石泉水库。

矿  藏:

已发现各类矿产55种,产地536处,已探明的矿产有22种,产地74处,居全国或全省前茅的矿产有汞、毒重石,重晶石、砂金、锑、锰、瓦板岩、绿松石等。   

经  济:

耕地面积25.4万公顷。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苧麻、蚕丝、油桐、生漆、茶叶,木耳、香菇、板栗、柑桔、龙须草等。林地面积91.5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5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0.2%。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果好,以蚕桑、茶叶、核桃,板栗等为主产业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有纤维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等2000多种。有野生动物430多种, 其中34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安康素有“漆、麻,耳、倍之乡”和“中药材摇篮”的美称。中草药有黄连、杜仲、党参、当归、天麻等。

安康以轻纺、食品两大工业体系为主,同时是国家电力能源基地之一。轻纺工业利用本地资源,建有缫丝、印染、绢纺一条龙生产,产品已行销国内外。安康市有省级名牌7个:安康恒远责任有限公司的“梅花”牌白厂丝、 旬阳烟厂的“祝尔康”牌祝尔康香烟、安康泸康酒业有限公司的“泸康”牌泸康头曲酒、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的“强健”牌绞股甙片和乳康片、岚皋县魔芋制品有限公司的“明珠”牌魔芋精粉、紫阳县茶厂的“神云”牌富硒茶。全市工业生产在改革中保持平稳增长。  

交  通:

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与各县乡道构成公路网络。国道210纵贯秦巴山区,是沟通关中、陕北、陕南的重要干线,国道316横贯东西,是通往东南和西北诸省的重要通道。襄渝铁路、阳安铁路、西康铁路交汇于此,是连接西北、西南、华中的交通枢纽。全区公路里程已达5516千米,内河航道495千米。空中航线一条,即安康至西安航线(203千米)。

名胜古迹:

城堤、香溪洞、天柱山、蜀河、擂鼓台、燕子洞、旬阳文庙、盂达墓、魔王沟瀑布,千佛洞,张河溶洞群等。西康铁路已建成通车,安康市已变成陕西省的一个旅游热点。

http://www.xbus.cn/bbs/attachment/Day_060113/33_6464.jpg
安康市江南市区(汉江南),左上角隐约可见城东建筑群
http://www.xbus.cn/bbs/attachment/Day_060113/33_6465.jpg
安康市体育场及安康市金州广场,右为安康市城堤(即内环线)
http://www.xbus.cn/bbs/attachment/Day_060113/33_6466.jpg
九曲岚河汇入汉江
http://www.xbus.cn/bbs/attachment/Day_060113/33_6467.jpg
中国4A级旅游风景区--安康瀛湖
http://www.xbus.cn/bbs/attachment/Day_060113/33_6468.jpg
襄渝铁路石庙沟车站及全国唯一的铁路特大斜拉桥——安康铁路斜拉桥
http://www.xbus.cn/bbs/attachment/Day_060113/33_6469.jpg
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汉江冲击谷地--安康盆地)



[fly]
“绿色宝库”-----商洛
[/fly]


商洛市区位于金凤山之下,金凤山是龙头,当山就是龙尾,两山同在一条龙脉之上,怀抱商州古城的柳家沟河,黄沙河党山是两条河的风水源头。西同戴云山称兄,北与黄沙岭分界,东邻大赵峪为伴,南:游目聘怀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商州美景。商州,这颗镶嵌在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的明珠,西临西安110公里,东通鄂豫,南往四川,北连潼(关)华(阴)。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3.43万。既是商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全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鹤城,是商州城的古雅称谓,形象切贴,它座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风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龟山鹤城”之称。因大自然的钟情,赐于古城诸多的厚爱。四山怀抱,碧流环绕,东沐“龙山晓日”,西披“熊耳晚霞”十分秀丽。 境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三游商州 ……

商洛是秦楚大道,又是革命老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有秦之雄,有楚之秀。青山绿水,奇花异草,名胜名迹,土特名产,其秀其韵引人入胜。 商州,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秦岭东段南麓,地跨黄河、长江流域。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气候适宜,资源丰厚,山川秀丽,风景醉人,是陕南的一方“风水地”。

商洛曾是战国时期商鞅的封地,李自成屯兵养马、休养生息之处。三秦要塞武关,天下闻名。武周大云寺全国独一无二。洛南猿人遗址、商州东龙山夏代遗址,为全国考古新发现。明代修建的东龙山双塔与“龙山晓日”交相辉....

农业:
  
商州区紧紧围绕"粮增产,钱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节本增效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经过广大干群的努力,高效农业开发进展工作顺利,发展势态良好。1999年共完成旱高田开发面积6.8万亩 ……

四大支柱产业:

商州资源丰富,拥有"绿色宝库"之称,境内农作物达6类20多种,拥有宜林林地500多万亩,其中200多万亩被林木覆盖。近几年来,商州市委、市政府以"四大产业"为龙头,全面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使商州人民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

工业:

商州资源丰富,地上有"绿色宝库",地下有"黑色宝藏",历史上就有"郊野之富,号称近蜀"之说。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锌、铅、锑、镁、石灰石、白云岩、大理石、硅石等20多种65处。基本形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的五大工业体系 ……

城市建设:

商州,自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就开始设置县制。既是中共商洛地委、商洛行署所在地,又是革命老区,是商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州撤县设市,1989年被又列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  

旅游:

商州区位于陕西东南,秦岭南麓,丹江源头,秦尾楚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使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颇为丰盈,据统计,全市有仰韶文化遗址46处,人文景观226处 ……

文化艺术:

商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时为商鞅封地,汉为四皓隐居之处。美丽的商州丹水曾养育过刘蜕、张海、郭邈山、王焕猷等一代名流;迎接过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白居易游商州留下了"我有商山君未见 ……

发展战略:

商州,这颗镶嵌在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丹江源头的绿色明珠,面积2672平方公里。现辖37个乡、镇、办事处,人口54万。是商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  




[fly]
“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汉中
[/fly]

汉中市地处秦岭之南,大巴山之北,汉江上游。战国时,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东西最长258.6千米,南北最宽192.9千米,面积27246平方千米。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区10县,共271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3462个行政村,156个居委会。人口348万。

自  然: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为秦岭山地,南为巴山山地,中间为汉中盆地,最高峰是秦岭山脉的兴隆岭,海拔3000米。
   
气候: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区秦巴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春冬偏旱,秋多连阴雨。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235天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秋霖。秦岭巴山多有暴雨、冰雹灾害。

河流:

素称“小江南”的汉中,以江河纵横奔流,水量丰盈为其特点。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均为长江主要支流,区内流域面积27200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41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理论蕴藏电能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矿藏:

已探明矿藏59种,矿点786处,主要金属矿有铁、锰、铅、锌、金、镍、铜等;非金属矿有磷、石棉、石膏、石灰石、大理石、膨润土等。宁强、略阳、勉县“金三角”,被列为全国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石棉储量居全国前列。

经  济:
   
有耕地26.4万公顷,其中水田11.2万公顷。现有农作物126种,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莱、大豆、玉米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水稻产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洋县黑米曾是朝廷贡品,享誉海内外。汉中素有“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之美称。有天然次生林106.7万公顷,木材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8%。野生植物3000多种,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之首。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佛坪,洋县被列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  


工业发展迅速,分布于25个行业大类,以飞机制造、机械汽车、医药化工,建材建筑、冶金采放、烟酒食品、包装装璜、机床、轻纺、服装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棕箱、藤椅编制是传统的特种手工业,产品美观耐用,畅销国内外。  

交  通:
   
境内交通方便,有宝成、襄渝、阳安三条铁路过境;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 川、鄂的108国道、316国道、210国道过境段的拓宽改造已经完成,已形成联接各区县的公路运输网络。即将开通的成(都)勉(县)高速公路将为汉中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城乡公路迅速发展,村村通汽车。新建汉中火车站第二货场已经竣工。另外还有飞往西安等地的民航班机。

名胜古迹:

比较著名的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祠、武侯墓、张赛墓、蔡伦墓、 古褒斜栈道、汉魏十三品、灵崖寺石碑等摩崖石刻。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夏商周代境内有褒国,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3000多年来,遗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刘邦、诸葛壳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众多遗址。汉中历史、文物沉积很厚,自然景观独具魅力。应充分挖掘和宣传以“两汉”、“三国”为主的名胜古迹,吸引国内外游客。即将开发南湖、东湖(饮马池)、南沙河、定军山等自然风景名胜区。




[fly]
中国“农科城”------杨凌
[/fly]

杨凌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凌区,总人口14.06万,城市人口6万人。1997年7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此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这里共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学校。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等64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人员,被誉为中国“农科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紫柔辛苦了,这么全面的介绍一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陕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柔幽梦在 2006/02/23 11:48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玉面飞龙¢2005/11/09 00:05am 发表的内容:
紫柔辛苦了,这么全面的介绍一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陕西
我准备把陕西的所有城市都集锦在一起,这样来三秦的朋友可以全面的了解三秦,
朋友们看了这些详细介绍就当来三秦旅游一遭,肯定会受益非浅呢!)))~~~
<DIV><CENTER><EMBED style="RIGHT: 150px; WIDTH: 100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0px; HEIGHT: 1400px" align=right src=http://forshine.net/flash/5.swf type=application/octet-stream wmode="transparent" quality="high" ;;> </CENTER></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去过陕西,真的就是这么美丽甚至比这个更美丽。相信这位就是舵之吧失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这么漂亮的家乡,这么详尽的介绍,堂主辛苦了!!!!!!!!!!!!!
紫柔的介绍让我们身为陕西人而骄傲,好久不见妹妹,热情抱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对三秦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么美丽的三秦真的很喜欢,谢谢柔舵主给大家这么详细的介绍,再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下面引用由悠悠女儿心2005/11/09 04:45pm 发表的内容:
这么漂亮的家乡,这么详尽的介绍,堂主辛苦了!!!!!!!!!!!!!
紫柔的介绍让我们身为陕西人而骄傲,好久不见妹妹,热情抱一个!!!!!!!
悠悠又在说客气话了,很久不见热情问好!!抱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下面引用由微风拂晓2005/11/09 06:28pm 发表的内容:
对三秦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么美丽的三秦真的很喜欢,谢谢柔舵主给大家这么详细的介绍,再次问好~!!
问好微风拂晓!希望你对三秦有更多的了解,谢谢你对三秦的喜欢,紫柔特开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好详尽的介绍,好美丽的咸阳,偶好喜欢的,谢谢姐姐,辛苦了,抱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下面引用由雅荷紫心2005/11/12 07:46pm 发表的内容:
好详尽的介绍,好美丽的咸阳,偶好喜欢的,谢谢姐姐,辛苦了,抱抱!!~~~~~~
紫心好!最近学习怎样?忙吧?有空再来看三秦和姐姐,注意劳逸结合,抱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呵呵 ,大家都抱一个,偶找不到人挖。。。。。。。看来只有和飞龙抱一个了,,吼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下面引用由云雨晴2005/11/15 10:40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 ,大家都抱一个,偶找不到人挖。。。。。。。看来只有和飞龙抱一个了,,吼吼~~~
哈哈,云兄好,别失望了~~~
紫柔敬上香茶和羊肉泡馍、西凤酒、陕西特色小菜请慢用,这下感觉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笑的如此豪爽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9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下面引用由£玉面飞龙¢2005/11/19 09:44am 发表的内容:
笑的如此豪爽  呵呵
笑比哭好。
但女孩子有时哭比笑好。看她们哭的假伤心时,你逗她一下便笑,那个笑真称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下面引用由无极璇玑2005/11/19 08:07pm 发表的内容:
笑比哭好。
但女孩子有时哭比笑好。看她们哭的假伤心时,你逗她一下便笑,那个笑真称绝!
是啊 笑比哭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下面引用由无极璇玑2005/11/19 10:07am 发表的内容:
笑比哭好。
但女孩子有时哭比笑好。看她们哭的假伤心时,你逗她一下便笑,那个笑真称绝!
看来无极是深有此体会啊,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下面引用由紫柔幽梦2005/11/20 11:38am 发表的内容:
看来无极是深有此体会啊,绝~~~~~
他就是怕老婆 郁闷  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2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哈哈,紫柔也赶快闪了,要不无极来了,可不是我说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2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三秦大地-----让你全面的了解陕西←※※

我一会灌死无级那小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06:56 , Processed in 0.1027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