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5|回复: 15
收起左侧

虞美人·湖上秋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网底之蛙在 2005/10/10 12:55pm 第 3 次编辑]

  明日就是重阳,发一首虞美人·湖上秋色给蛙老弟吧,重阳赏赏花,人会年轻不少.

     虞美人·湖上秋色
  重阳水碧闻舟橹,
  夕照枫林渡。
  一声芦笛动清眸,
  放眼参差烟柳浣花秋。
  湖心旖旎探幽去,
  把酒听花语。
  芙蓉涵翠菊香时,
  还有多情明月弄花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蛙老弟未涉唐宋以前,自认为至少也看过一百唐诗,还有点自负。但自入唐宋以来,见过很多古诗词高手,日感浅薄,坐网观天久矣。真有些不敢呱呱。
  再见隐士大哥的词,又想起那天赠老弟的《学诗百法》。因一直飘零在外,总难静下心一读,惭愧!改日定当《学诗百法》打印出来,携带于身,细心研读了。
  很喜欢这首《虞美人》。湖光秋色尽收字里行间。“一声芦笛动清眸,放眼参差烟柳浣花秋。”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湖心探幽”,刚开始不解,但往下读方知,此处也是“接天莲花无穷媚”,人在莲丛中,自有探幽之意。故也才有“多情明月弄花枝”一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5/10/10 12:50pm 发表的内容:
  蛙老弟未涉唐宋以前,自认为至少也看过一百唐诗,还有点自负。但自入唐宋以来,见过很多古诗词高手,日感浅薄,坐网观天久矣。真有些不敢呱呱。
  再见隐士大哥的词,又想起那天赠老弟的《学诗百法》。因 ...
从你对诗意的理解来看,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钻进去,不须多少时间,定会写出象样的诗词来,还有鹅表哥好请教呢?
感谢对虞美人的评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谢谢隐士大哥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今天是重阳,使人想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采桑子》现把它附录如下,我们重温一下。
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紧,
不是春光,
胜似春光,
辽阔江天万里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蛙老弟,前一首从网上复制而来,不料发了上来后一看,竞是“李鬼”,错了两个字。现重新发一下,加个简介,因为那年的重阳与今年相同,都是10月11日
采桑子 重阳  1929.1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
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
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
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
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0/10 04:54pm 发表的内容:
从你对诗意的理解来看,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钻进去,不须多少时间,定会写出象样的诗词来,还有鹅表哥好请教呢?
感谢对虞美人的评介.
     记得初学填词时,也填过一阕打趣的反腐倡廉《虞美人》,今翻出与隐士兄相比,实在该找地洞钻了。那时的我,学诗填词太重形式,不曾找到真正的学诗之法。最近我多看理论文章尤其喜欢看诗词赏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诗词评论并在别人的评论中找到真正的写出好诗之法。
     很同意隐士兄的意见,蛙蛙虽不太懂格律,然其有较深文学功底,对诗意的理解可谓入骨三分,这点实在令逸尘佩服。如果彼此都不互相客套的话,蛙蛙与逸尘在这方面恰好互补:我对格律诗词形式上的理解稍长于蛙蛙,对思想上的感悟则是我远不及蛙蛙之处。有隐士这样的良师益友,以后我与蛙蛙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好了~^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楼上的几位朋友们的谈话让我很受教育,有所感触,看到大家对诗词如此喜欢和热爱,更为有这么多的爱好诗词的朋友们而高兴,我虽学了些诗词方面的知识,在楼上的各位面前只是个小学生了,感觉能和这么多爱好诗词的朋友们在一起,我的诗词水平会提高的.大家继续聊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0/11 11:18am 发表的内容:
蛙老弟,前一首从网上复制而来,不料发了上来后一看,竞是“李鬼”,错了两个字。现重新发一下,加个简介,因为那年的重阳与今年相同,都是10月11日
采桑子 重阳  1929.10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辽阔”和“寥廓”一词,虽音似,但意境却大不一样。一不注意,却足以以假乱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下面引用由逸尘2005/10/11 12:13pm 发表的内容:
记得初学填词时,也填过一阕打趣的反腐倡廉《虞美人》,今翻出与隐士兄相比,实在该找地洞钻了。那时的我,学诗填词太重形式,不曾找到真正的学诗之法。最近我多看理论文章尤其喜欢看诗词赏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 ...
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方觉关东这块热土,也要逸尘兄多多关心。那几天你请假几日,越发觉得兄的重要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5/10/10 12:50pm 发表的内容:
  蛙老弟未涉唐宋以前,自认为至少也看过一百唐诗,还有点自负。但自入唐宋以来,见过很多古诗词高手,日感浅薄,坐网观天久矣。真有些不敢呱呱。
  再见隐士大哥的词,又想起那天赠老弟的《学诗百法》。因 ...
谢过蛙老弟的"很喜欢这首《虞美人》。湖光秋色尽收字里行间。“一声芦笛动清眸,放眼参差烟柳浣花秋。”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我录毛诗是为了对比,那一年的重阳是10月11日,与今天相同,但那时是战地黄花,中国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今天,新中国蒸蒸日上,重阳节把酒听花语,连多情的明月也来欣赏荷菊迷人的花枝.(弄,这里作欣赏的意思)这样读,才能领略这首词的深意.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美好的今天."芙蓉涵翠菊花飘香,烟柳参差明月芦笛"的意境才会更耐人回味.
看古体诗诚然要费力些.
蛙老弟,你看可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从我的理解而言,感觉毛主席“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确实富有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在于诗歌其自身语言,也许,这还不是更好。更是,极力地反映出了毛主席革命乐观主义者的胸怀,正如他诗中常表现的出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以及“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语句一样,那种在革命最艰苦的时期,表现出的那种不曲不挠的斗争精神,非常人能及。就算是历代的政治家,如曹操、刘帮等,均不能写出如此胸怀。这正是我感觉毛主席的诗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处。
  如单说“战地黄花分外香”此句,与毛泽东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以及“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句子还不一样。前者应当说更是在写他自己,“战地黄花”更多代表了一种弱小但生命力却顽强的事物,在毛的眼中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其实,毛泽东也是看到了正种力量,才成就了他一身的伟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5/10/11 10:55pm 发表的内容:
  从我的理解而言,感觉毛主席“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确实富有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在于诗歌其自身语言,也许,这还不是更好。更是,极力地反映出了毛主席革命乐观主义者的胸怀,正如他诗中常表现的出的 ...
     主席这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就连《毛泽东诗词史话》作者萧永义老师也仅以一句“既继承了古典诗歌咏重阳多写菊花的传统,又在立意上与古人大易其趣”笼统概括。 蛙蛙之长论,有理有据,不见滴水之漏,甚妙!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0/11 10:33pm 发表的内容:
谢过蛙老弟的"很喜欢这首《虞美人》。湖光秋色尽收字里行间。“一声芦笛动清眸,放眼参差烟柳浣花秋。”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我录毛诗是为了对比,那一年的重阳是10月11日,与今天相同,但那时是战地黄花,中国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今天,新中国蒸蒸日上,重阳节把酒听花语,连多情的明月也来欣赏荷菊迷人的花枝.(弄,这里作欣赏的意思)这样读,才能领略这首词的深意.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美好的今天."芙蓉涵翠菊花飘香,烟柳参差明月芦笛"的意境才会更耐人回味.
     隐士之诗,总是感觉平中见奇。聆听解说,其奇更是令人刮目。不知兄可有诗词评论文章或是作诗填词理论文章,逸尘想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湖上秋色

下面引用由逸尘2005/10/11 11:30pm 发表的内容:
隐士之诗,总是感觉平中见奇。聆听解说,其奇更是令人刮目。不知兄可有诗词评论文章或是作诗填词理论文章,逸尘想拜读?
这样最好,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16:11 , Processed in 0.0846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