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3|回复: 6
收起左侧

由“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越隐士在 2005/10/16 00:13am 第 4 次编辑]

由“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
  2003年(农历癸未年)十月,关东俊杰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飞船上天,乙酉年(2005年)的十月,一唱雄鸡天下白。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又驾驶着神舟六号遨游着太空,到写稿时,仍在圆着飞天梦。古时敦煌飞天的神话终于得到了实现,而嫦娥奔月的美好夙愿,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梦圆。我们中国人,有“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蹩”的能力。
  看到神舟飞天,想起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苏东坡想上天,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以他还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真的是“高处不胜寒”吗?非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太空的寒冷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两个宇航员可在轨道舱里换下宇航服,穿上工作服,潇洒地工作,费俊龙高是一个跟斗翻了351公里,何寒之有?
  月亮里有广寒宫,这是人类在早期不能解释自然现象时自然而产生的美好想象。这一时期,想象便成了人们对天空,对月亮的探索。什么天上住着神仙,有玉皇大帝,还有南天门和凌霄宝殿。月亮里有孤寂的嫦娥,伴随她的只有砍树的吴刚和捣药的兔子,以至于李商隐在《嫦娥》一诗中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太空里有点什么,月亮里有点什么,他们不得而知,于是只能拼命地幻想。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人们便由此便展开了美好的想象,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由"娥"字别称的词语——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来代替月亮。"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多情的诗人,也纷纷动笔。
  ①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宋·范大成《枕上》)
  ②引玄免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谢庄《月赋》)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④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李郢《中元夜》)
  又因为圆月如镜(鉴)如轮、如规、如环、如丸、弯月如钩、如弦、如弓,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别称--飞镜、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鉴、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玉轮、琼轮、白轮、银轮、冰轮、孤轮、圆轮、轮辉,玉盘、银盘、晶盘,清规,金丸、素丸,玉环,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等等。此外还有玉羊、玉壶、玉碗、碧华、银苑、金饼等喻称。以此称月的诗句有:
  ①团团冰镜叶清辉。(孔平仲《玩月》)
  ②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元稹《月》)
  ③玉轮卧兔初升魄,铁网珊瑚未有枝。(李商隐《碧城》)
  ④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⑤昨夜风高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⑥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苏轼《宿九仙山》)
  ⑦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
  ⑧指点南楼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白居易《三月三日》)
  ⑨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将上述别称相互交错,两两组合,又派生出许多生词--兔轮、兔魄、桂轮、桂魄、圆舒、圆蟾、娥轮、镜轮、蟾轮、蟾盘、蟾魄、蟾钩等等。如:
  ①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②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唐·方干《月》)
  ③慈鸟夜夜向人啼,几度沙窗兔魄低。(元·范椁《赠郭判官》)
  这些,都可以看出古人对月亮进行了极尽所能的想象。
  想象是艺术,不能代替科学。
  但艺术和科学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幻想,也就是创造力。艺术的本质,也就源于此。先天的创造力一旦被物化,人就会变得平庸无力,艺术衰落了,科学也就要落后。在创造学来说科学与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前者注重抽象思维,后者则注重形象思维。但这当中有个共性的东西,就是都需要有幻想能力。
  俄罗斯人曾产生过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第一个到达了太空。
  古代骚人墨客的飞天,奔月的幻想,铸就了今天神舟飞船的上天,中国有许许多多杰出的艺术家,命中注定中国人应该上太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起程。
  从飞天到奔月还需要有一段路要走,我相信,这段路不会走的太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作为文学艺术家的“求索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创造力的前提。艺术与科学的相通,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有着深厚文化艺术底蕴的中国,必将在探索太空中大显身手。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中曾写道:“可上九天揽月”。到那“揽月”的这一天,再挥毫题诗,笑迎英雄还。
  由于第一个太空英雄杨利伟是辽宁人,所以此帖就发往风火关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

    读此帖,再一次惊诧于隐士大哥古文学功底的深厚。洋洋洒洒,这一轮明月,既是秦时的明月,又是今天的明月。但月依然,时代却在飞越,已是翻天覆地了。
    并且,让我深感快意的是,这一帖,和飞雪迎春的《科学与艺术-----有感于神六飞天》取裁相似,角度稍有不同,一个从倾向于从科学而论文学,一个又倾向于从文学而论科学。两个帖子同在关东,可谓相映成趣,观点一统,结论又殊途同归。真感是关东的幸事。
    感谢大哥,将此帖先让关东一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

想不到"奔月"还有如此学识!
谢谢楼主,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越隐士在 2005/10/17 09:36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5/10/15 11:40pm 发表的内容:
读此帖,再一次惊诧于隐士大哥古文学功底的深厚。洋洋洒洒,这一轮明月,既是秦时的明月,又是今天的明月。但月依然,时代却在飞越,已是翻天覆地了。
    并且,让我深感快意的是,这一帖,和飞雪迎春的《科学 ...
   谢过网舵对此文的厚爱,艺术和科学是一对孪生的双胞胎,其相通之处,在艺术就是幻想,在科学就是创造力。今天凌晨4.32分飞船安全着落,5.38分宇航员安全出舱,中国又一次遨游太空成功,我在此向航天英雄表示热烈的祝贺.天涯此时,神州共庆.
   飞天成功,我们期待着奔月的早日到来,作此文,就是要坚定这样的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

  中国的飞天梦始于1999年11月20日
  让我们回顾一下.
  第一次的情况: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3时,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神舟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2年11月21日15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
  第二次飞行: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国发射的第二艘实验飞船,它也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
  神舟二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零分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飞船飞行期间,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采集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此时飞行,还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领域的科学实验。
  1月16日19时22分,神舟二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船在太空中运行了近七天,绕地球飞行了108圈。
  第三次飞行:
  神舟三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三艘无人实验飞船,这也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除了没搭载航天员之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组成。飞船是在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的。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模拟宇航员,该装置可以模拟人体代谢、模拟人生理信号、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此外,神舟三号上还搭载有多个实验装置以及植物的种子等。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圈后,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的着陆场。
  第四次飞行:
  神舟四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是中国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除了没有搭载人以外,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样。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北京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前三艘飞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完全按照载人航天的安求进行设计制造,飞船的返回舱内增加了两个座椅,坐着两个模拟航天员,宇航员工作、生活、医护所需物品,包括睡袋、压力服、太空食品,以及着陆后遇到意外情况所需的各种救生物品一应俱全。
  此外,神舟四号飞船在太空中进行发实施了展开太阳能帆板、调姿等一系动作,还成成功地实施了变轨。同时,生命保障分系统、飞船环境控制分系统、载人航天应用分系统、航天员分系统都全面进行了试验。此外,神舟四号飞船还有多项实验项目,共有8项科学研究在飞船上展开,有55件配载物。
  第五次飞行: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为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以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飞天梦已由神舟实现,现在我们期待着奔月梦的实现,相信,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自己的奔月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8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

大哥回顾过去,我就展望一下未来吧:
       神舟七号大揭秘:航天员像开飞机一样驾驶飞船(转)
  这是10月14日下午,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师林文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一段对话。今年69岁的林文杰虽已到了退休年龄,但是由于像他这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很难得,至今仍工作在一线。从今年8月到酒泉发射基地直到“神六”发射前,他一直为“神六”做最后的安全保障检测。据他透露,“神七”将于2007年6至10月间择机发射。“神八”定于2009年发射。届时,“神八”将实现宇航员出舱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将来‘神七’是二期工程,会有一些改进方案,包括可靠性要实验一下再上人。”10月15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神六”运载火箭控制系统顾问孙凝生向记者透露说,没有人的感受,采取的措施就有区别了,而且人的感受是一方面,另外还有很多的参数进行测量,会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实验大都是靠参数。
  然而,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的情况却截然相反。他告诉记者说,“神六”两名航天员13日先后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实验,结果表明航天员较大幅度动作对飞船姿态影响微小,飞船姿态保持良好。飞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员费俊龙获知结果后,第二天就在飞船上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张柏楠说,这是航天员自己在游戏,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间飞行结果表明,从刚升空到准备返回,费俊龙和聂海胜任何时间都能正确发出指令、准确控制各种设备,舱门开关等动作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张柏楠介绍说,有了这次实验的基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飞机一样驾驶飞船”!
  “神七”航天员准备展开太空行走
  “下一次‘神七’要到太空行走,‘神八’、‘神九’要建交会对接吗?”10月1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六号总顾问戚发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肯定了这一提问:“说得很准确。”
  戚发轫院士认为,人上天不是旅游,是完成对空间环境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前杨利伟只是第一步去试一试,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多人多天,比方说要去组装一个空间站或者修理一个卫星,人就得出舱,出舱起码得两个人。以后要去空间站坐运输工具去,要对空间站进行对接,打开门以后把里面的人接出来。从国外来讲,他们花了很多次的试验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按照我们的计划,“神七”希望人能够出舱,老百姓的话叫空间行走。
  “当然出了舱还有离舱多远?也可以离得近一点儿,也可以离得远一点儿。”戚发轫院士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国就要解决交会对接,交会对接起码得有3个人。所以我们飞船要有这个能力:3个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时候可以带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一百公斤的东西。假如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试两人多天,那我们下次就出舱了。
  戚发轫院士认为,将要出舱的“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这方面挺复杂的。更高级的航天服还可以装上发动机,一点火就走了,相当于一个小飞船一样,要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
  戚发轫院士说,将来我们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所以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飞船来讲,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保证有一个大气压。”
  10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会上正式宣布,2007年,中国要实现太空人出舱,在太空行走的目标!2009年到2012年,中国将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七” 能搭至少3位航天员
  在谈到我国现有火箭产品能否满足“神七”要求时,“神六”火箭系统专家顾问组组长黄春平介绍说,到“神七”时,飞船的容量会相应增加,会上3名航天员。
  根据任务的变化,运载的飞船产品重量在增加,因此对火箭产品的要求推力也相应增加。“神六”发射飞船有效载荷是8吨多,将来有效载荷要扩大。新的大型运载“神七”的火箭方案已经制订完毕,正等待国家批准。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出来了,样机都有了。但是还要进行大量的地面试验。从1999年起,黄春平先后担任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火箭系统总指挥。
  “神七”飞船要进行精装修
  在谈到将来的飞船会是什么模样时,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告诉记者:“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我们有个毛坯房,买房子买个毛坯房,你是一家三代同居还是小两口,就根据你这个要求重新装修,毛坯房都一样的,基本外型绝对不会有变化,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不会有变化,但是里边一开始就杨利伟一个人,也不要厕所,也不要厨房,也不要睡觉的地方,现在两个人了,有厨房、有厕所,到3个人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搞交会对接的时候,以后要出舱了,基本上构型不会变,内装修是要变化的,而且是精装修。”
  航天员清华读硕士跟“神七”有关
  据了解,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航天员在空间的活动明显增多而且复杂。现役的这14名航天员在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清华大学进行大修、读硕士。那么,他们的进修与他们将来的任务是不是有直接关系呢?他们这个航天大队的队员谁还有可能再次上天呢?
  “应该说不是那么直接,但是还是有间接的关系。”戚发轫院士说,未来对航天员要求素质很高,他除了要对驾驶的飞船有了解之外,还要有比较好的基础知识。假如说他的基础专业学得很好,他就接受得非常快、非常容易。像当年我们培养空军战士,都是小学文化的人,就很困难,现在都是大学生。这个基础工作很重要。另外从发展上来看,航天员可以转为有效载荷专家,比如我是搞物理的、我是搞生物的,我就可以搞这个实验。过了45岁、50岁不能当航天员了,怎么办呢?我还可以当有效载荷专家嘛,非常有好处的,不是当前就能立竿见影的。
  谁将跟“神七”一起飞天
  10月14日,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前庭生理学专家于立身教授接受今报采访时曾表示,对于航天员来说,年龄过大过小都不好,38岁为飞行的最佳生理年龄,43-45岁则开始走下坡路。
  那么,谁最可能成为我国第4位飞天的航天员呢?如果如专家所言,“神七”系无人驾驶飞船,这是否意味着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吴杰将可能因为年龄原因而无缘飞天呢?14人的航天大队的其他队员会不会杀出像费俊龙这样的“黑马”呢?
  如果是有人驾驶而且是3人驾驶,那么,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和吴杰又有什么样的组合呢?我国第一批航天员、空军某部少将方国俊曾告诉今报记者,目前我国新一批的航天员尚没有进入培训阶段。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神七”或“神八”的航天员仍然是现在的14名航天员呢?
  对此,现役航天员吴杰就在“神六”发射前表示,跟他搭档的翟志刚优点很多,最起码通过“神五”的考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航天员,在他们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第二,他的反应非常快,在训练中处置特殊情况,判断、决策非常准确。第三,他比较刻苦,通过训练来看,其他人的特殊情况手册起码有这么厚,在处置紧急特殊情况下,他能够不看手册,进行训练。他训练自我准备到很充分的一种地步。再就是他本人性格比较开朗,知名度也很高,到了什么地方都是欢声一片、笑声一片。吴杰还表示,就算这次“神六”没上成,但“神六”又成了一个起点了,只要还在这个队伍中,就一定会为圆太空飞行的梦想去奋斗,而翟志刚也说:“不光是‘神六’,‘神七’如果仍然擦肩而过,‘神八’还要会继续努力的,永远会努力下去。”
  “神七”上会不会有女宇航员
  未来的“神七”上会不会有英姿飒爽的首批女航天员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庞之浩教授做客人民网时说,我国将从明年开始选拔女航天员,选拔和培训一个航天员需要3到5年的时间。而他预测“神七”在两年以后发射且可能进行首次太空行走试验。这也就意味着“神七”不可能有女航天员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

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12:56 , Processed in 0.0791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