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4|回复: 6
收起左侧

[原创]由“一字之师”想到----读隐士回复有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网底之蛙在 2005/10/30 07:11pm 第 8 次编辑]


  古越隐士在他的《走近桂林》的一文中给我回复:“芦笛醉清音”,无论“醉”、还是“奏”,经过推敲后,觉的都不如你说的“逸”……决定接受你的建议……最后,向“一字之师”表示感谢!

  好个“一字之师”,在我对古越隐士的虚怀若谷表示敬意的同时,内心也升起了一些不安。那是因为,和隐士有了更多的网上接触后,我才知道他是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是现实中我们真正的老师和长辈。
  然不安之后,我还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他这一称谓。为何?一字之师固然是师,但比起他在古诗文上对我的帮助来,我更当称隐士为师,这些,恐怕是一字之师远远不能表达的。故我在对这位老人真诚地表示敬意之时,由此而又有了一个更为严肃的话题:中国的为师之道想到了网络BBS的为师之道。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的理解是:三个人在一起,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地方我学习它,不好的地方我改正它。那如此而言,我对师道之认识,便是:能者为师,能处为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长处,这点上他就是别人的老师,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短处,这一点上别人就是他的老师。
  而历来中国之师,却不是这样。为师者,尊者为师,长者为师。而所有这些为师者,他们的话都是篡改不得的圣人之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旦做了徒弟的人们,终身受其师之言论之监禁。何况中国之师,早被列入封建之等级制度,一尊“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更是叫人屏气凝神,顶礼膜拜。不从者便是大逆不道,天诛地灭。呜呼!
  我由此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大抵也是世袭的东西多,创新的东西少。而中国之文化,也恰似柏杨先生所说的“酱缸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教义和教条,无外乎就在这口巨缸里面封闭式的自我沉积和发酵。而中国之民众,大抵也不过在这种祖宗酿制的千年古酱的香味之中,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自我陶醉者和品尝者居多。偶尔有一两个稍有创新意识一点的人们,无意中发明了火药这玩意,最终也不过被西洋人拿去,大大革新一番之后,成为现代化的火炮来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些,大概和“尊者为师,长者为师”教义下的中国老师先生们,在知识文学传播上,单行道地实施“传道、授业、解惑”不无关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再听韩愈《师说》之言,更感为师之道更应为:能者为师,能处为师。如今,走在BBS的网络论坛上,更少了一份尊长之说,卑谦之分。好便是好,不好便是不好。既不必为自己是新来网络的菜鸟而羞愧,也不必为自己是久居论坛的大虾而自傲。网络本身就打破了年龄、性别、知识、阅历的界线的限制,为我们求学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物有其长,必有其短,人也亦然。人人皆可为师,人人皆可为弟子,大可不必为为师之一时而扭扭捏捏,也不必为为弟子之一刻而羞羞答答。那我们何尝不共同携起手来,创造一个互动、快捷的知识传播的现代网络双向快车道呢?一起去享受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和进步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由“一字之师”想到----读隐士回复有感

  此文写的很好,能者为师,是我们文人应有的道德.
  另外,一个字写错了,是年近花甲,不是马甲,半百一出头,60还未到,像我们这个年纪,大多数的人记忆已经消退,而我却感到过了50后,脑子越来越好使.这大概是互联网提供的方便吗.因为没有互联网,我许多东西不会去写(因为发表的媒体少),正因为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写的东西有人看,还会有人探讨和交流,所以我才时常眷恋着关东.进关东纯属于偶然,是高山流云的一则中秋正文邀请我前来助阵(她给的衔头还正不小,唐诗宋词论坛八大家),我连发了4首咏月的诗词,才与蛙舵交上了朋友,应该说,我从他的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看到了他身上积极进取的事业心,与别的分舵相对冷清而言,关东正在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到这里来,一是为了以文会友,二是为了互相提高,与蛙舵相处,这两点都达到了,我感到很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由“一字之师”想到----读隐士回复有感

好文章!一字之师,就是能者为师。推而广之,能者为师就应当是改革创新为师。不是以资排辈。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创新就是超越前人甚至自己的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后人不比前人强些,那么就是一代不如一代,那就要倒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由“一字之师”想到----读隐士回复有感

下面引用由风雪迎春2005/10/30 07:42pm 发表的内容:
好文章!一字之师,就是能者为师。推而广之,能者为师就应当是改革创新为师。不是以资排辈。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创新就是超越前人甚至自己的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后人不比前人强些,那么就是一代不如一 ...
其实,我在强调能者为师的同时,还强调能处为师。这点个人认为也很重要。能处为师就是在你强的地方为师。引之就成了相互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互为老师互相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由“一字之师”想到----读隐士回复有感

   如果真的能者为师,能处为师。那么也许我们就不再只重视文凭,而不注重才干了,干部也就能上能下了,学术争论也就正常运转了。面子问题解决了,真实的内涵就显露出来了。外国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吾真理!而中国人历来死要面子活受罪。悲乎!老子天下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由“一字之师”想到----读隐士回复有感

下面引用由风雪迎春2005/10/31 10:09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真的能者为师,能处为师。那么也许我们就不再只重视文凭,而不注重才干了,干部也就能上能下了,学术争论也就正常运转了。面子问题解决了,真实的内涵就显露出来了。外国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吾真理!而中 ...
    老弟说得很好,确实在现实中,这种情况虽有转变,但仍根深蒂固。
    所以,我才感觉,在网络的论坛,我们更应当倡导这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由“一字之师”想到----读隐士回复有感

我希望在唐宋论坛有一个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能者为师,弱者奋起!百舸争流,万化竟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09:27 , Processed in 0.0759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