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http://maobo.7x.com.cn/yinyue/jingxuan246/150.MP3[/ra]
你听过这首歌吗?“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骏马一人一杆枪,保卫边疆打猎巡逻护呀护山林……”这就是当年鄂伦春猎人的写照,但现在他们已经放下猎枪,或者务农,或者饲养驯鹿,歌中所唱的那种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汉人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时,鄂伦春族已经从近原始社会一步踏入社会主义社会,真是历史的飞跃啊。这个民族虽然名义还存在着,但也许一百年后就会消融在民族大融合中。
呼伦贝尔市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分别是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族自治旗。阿里河就是鄂伦春自治旗的旗政府所在地,小镇规划的很不错,棋盘形的街道,道两边没有高大的建筑物,这里的人口不是很多,街道上来往的车辆根本体现不出车水马龙的景象。每年回到家乡,都不会让你大吃一惊的,这里发展速度真的是很慢的,稍稍让你感到欣喜的是个别“水泥”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坐在车里,不会给你太多的颠簸感觉。
小镇虽小,却有着古老的文化渊源和神奇传说。
这里有一个嘎仙洞森林公园,由于洞内发现了鲜卑石室而成为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鲜卑石室就是鲜卑族的祖庭,大约2000年前名不见经传的鲜卑族从这里南下,越过长城,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北魏王朝,历时近150年。在嘎仙洞内被栅栏围着的石壁上,隐约可见鲜卑先祖当年派大臣李敞来祭祖时留下的文字.当年所刻的祝文,字体古朴拙劲,表露出鲜卑族人直率豪爽的个性。现在鲜卑这个民族早就已经被汉化掉了,消融在汉民族之中,北魏在给我们留下了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还有一首永远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据说当年名将斛律金吟唱这首牧歌时,“音调遒劲,势动苍穹,诸将默然和之”,可见其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从阿里河火车站下车,一直往北走到林区小火车站,坐上小火车往北面行驶36公里,就到了一个叫作红星林场的小地方,这就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林场虽小,但是这里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植物比如北国红豆(“雅各达”)、越桔(“嘟柿”)、山丁子、稠李子、白桦林、野百合、浦公英(“婆婆丁”);还有各式各样的蘑菇、原生的木耳、野生的猴头等等。野生动物从不落地的楱鸡(俗称飞龙)、野鸡和灰鼠,到黑熊、马鹿、狍子等;说实话以前,飞龙、狍子和野猪肉我都吃过,飞龙汤没有大家想像中那么鲜美,感觉和鸽子汤没什么区别;狍子和野猪肉也过于粗糙和清淡,口感不是很好。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里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就是“棒打狍子水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想这里的物产是多么丰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