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0|回复: 13
收起左侧

[原创]古城丽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流浪之鸿在 2005/02/19 10:51am 第 3 次编辑]

古城丽影

    丽江是一首清丽隽永的小令!
  丽江是一幅诗意飞扬的摩诘画!
  丽江是一位激情飘逸的浪漫诗人!
  丽江是一个深情妩媚的古装佳人!
  丽江最动人的时候是在雨中。所以,要看丽江,最好是在细雨霏霏时,撑一把伞,懒懒地走,漫漫地望,静静地听,小雨会在你耳畔软言呢喃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古老的小石桥会打开记忆的窗,让你穿越大研城八百年的历史重墙,寻找到它为何会时空变换却容颜依旧的秘诀。
  我有缘在一个飘着细雨日子看到了她仪态万千的云情雨韵。
  那天刚撑着伞走过小桥,一条光滑洁净的五花石街,就悄然把我们送回到八百年中的不知是哪一个王朝的时光。当时真以为那桥是一扇时空的大门,恍恍惚惚中,自己就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我已非现世之我,然亦非旧世之我,似是而非之间最难清醒,成为了一个不知今夕是何夕的世外桃源之人。
  眼前画栋雕栏,连檐重阁,转角飞椽,万家掩映翠微间……
  雨蒙蒙,垂柳拂岸;花簇簇,红灯高悬;风轻轻,珠帘漫卷……
  走近她,凝眸她,你无法说出自己的沉醉,只想搜尽天下最美的词语,砌一座精致的水晶塔,全都奉献在对她的描绘上。人说她是“高原姑苏”,而我觉得她比姑苏更多了百倍的娇艳和可爱。怜香惜玉用在这儿一点也不夸张。我看过朋友去姑苏专门为我拍摄的一组风土人情照,那感觉是姑苏宛如宋明的山水,灰瓦、白墙;小桥、乌篷船……清秀,素雅,像欲把心事付瑶琴的有点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林妹妹;而丽江,虽也明眸皓齿,但却并不素面朝天炫耀自己美丽的孤傲,朱漆的窗棂、雕花的门楣;飞檐上风铃遥响,廊柱下大红灯笼高高挂……她略施粉黛,轻点朱唇,更懂人间风情。在她面前,你一点也不会像面临一个绝代佳人时那样局促不安,小心翼翼,唯恐失言;你可以很真实地朗声大笑,任心任性任情跟她在一起,无拘无束地释放一个真实的自己,她会很善解人意的包容你所有的失礼,也会顽童般地跟你赤足在雨里奔跑嬉闹。她细腻,敏感,又温情脉脉;她艳丽,明快,又活泼率真。
  这就是丽江给我的第一印象,她像一个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更让人情不自禁地爱恋和疼惜。
  雨声淅淅沥沥,泉水叮叮咚咚,伴着布侬铃叮叮当当的祝福,谁还会把自己放在追光逐电的二十一世纪?
  不过,尽管有雨,但大家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鞋子会被泥泞糊得见不到眉眼。因为这里的每条街巷,都是用五彩花石铺的,雨季不泥泞,夏季无尘土。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队队马帮从云南到西藏,从西藏再到锡金、尼泊尔、印度,用云南的茶叶、良马换回珠宝丝绸布匹。他们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只有单调的马铃声声,陪伴他们走过漫长寂寞的半年光阴,历尽艰辛回到云南。辽阔的原野古老的村庄,一个浪迹天涯的美国民间歌手,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地歌唱:“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入眠/一个男人要走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作男人/布侬铃,我们一起随风飘荡……”而大研古城当时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走到这儿,就等于回到了家。
  古城的四方街,纳西语称“工本”,意为“仓库聚集的地方”。这儿是古城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自古以来,人如织,马萧萧,四方商旅云集,八面马帮穿行。狭窄的街道被称作马道,它四通八达,目的就是为了利于马帮的过往。
  望着那一条条向四方辐射的马道,耳旁似有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轻唱,我仿佛看到一个个疲惫的马帮走过小巷,留下一串串脆生生的有些忧郁却又挟裹着快乐和希望的故事在垂柳的枝头上悄悄传诵。
  一个皮肤黝黑龟裂的马锅头(率领马帮的人)走出古旧的客栈,低首绕过依依垂柳,在百年的石拱桥栏上以跨马的姿势坐下来,破旧的衣服里,虱子们毫不留情地吮吸着他的血,他抓挠着瘙痒的皮肤,想起了家中虽不怎么俊俏但却能干的妻子,想到她美好的女性的肌肤,想到她甜甜的温存,他感到浑身的血液在沁凉的夜色中汩汩沸腾,客栈门口的那一串红红的灯笼,宛如新婚洞房的喜烛。明天,明天他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了;明天,他就可以拥着妻子听她温柔的细语了;然后在小儿的欢呼中畅饮家的甘醴,睡一个无忧无虑的舒展的梦了。想到这些,望着满天的星星,他快乐地伸了伸懒腰,咕咚咕咚灌下几大口辣辣的烈酒,借着燃烧的酒力站起身,带着深深的企盼,醉意微醺地走回客栈,躺在吱嘎作响的破床上呼呼地酣睡过去。
  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砌在桥栏的青砖上随微风轻送。读着这些故事,在雨中漫步古城,曲径通幽处的小巷总是牵引着我的目光,让人情不自禁地带着一种期待扑进它温馨的怀抱。
  街道两侧,硕大的绣球花开得正艳,淡红的,淡紫的,浅蓝的……“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处不养花”。的确是这样,大凡去过丽江人们都会这样告诉你:“要想在古城寻个鸟语花香的去处,你随意走入一家庭院便是。”记得在“丽江古城第一湾酒店”的那座“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宽敞的庭院里,许多株珍贵的奇花异草,在四方的天井里茂盛地迎接着雨露的滋润。我参观过很多的兰花展,家里也养了不少的兰草,但这样茁壮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抬起头,一根细长的竹竿横跨屋顶,它可是为转角楼里的小伙子约会小街对面闺阁中情人牵线的“小红娘”?听说这里也曾有《西厢记》凄美的爱情在午夜的风中轻声哀泣。“恋爱自由。但却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真的有些不太明白,既然给了爱情一个自由的天地,却又为何要给棒打鸳鸯的父母们作主的权利?勇敢追求爱情纳西族情人们,生不能同衾,死必求同穴。当爱情被世俗所阻,不能跟所爱的人共结连理的时候,为了忠于自己,忠于爱情,他们会一路唱着为自己的爱情深深祝福的古老的“哦默达”,携手走过布满荆棘、寸草不生的漫漫长路,来到高高的玉龙雪山美丽的云杉坪,共同度过一段甜蜜而幸福的日子,然后采来绚丽缤纷的鲜花作爱情的新床,在相互深情的凝望中,毫不犹豫地吃下剧毒草乌,相依相拥躺在鲜花丛中,一起踏上不愿再归的爱情的天国之路。所以俄国作家顾彼得把丽江称为“世界殉情之都”。在丽江住了二十七年的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博士,对丽江一往情深,在一九六二年即将离开人世之际,仍在给朋友们的信中说:“与其躺在夏威夷的病床上,我更愿意死在丽江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
  在同摩梭族习性相近,崇尚自由特别是恋爱自由的纳西族,怎么会有这样的悲剧产生?深究下去,又是自诩先进的汉族文明“礼教”惹的祸。一曲“梁祝”,是对封建礼教的千古诉状。没想到,地处边陲的纳西族儿女竟也没有躲过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自元朝在丽江实行土司制度以后,特别是1723年清朝在丽江实行“改土归流”之后,原本“合则聚,不合则散”的纳西男女,成了封建“礼教”在纳西民族情爱史祭台上又一不幸的牺牲品。冷冷的雨点,像泪珠儿飘落在我的脸颊,惊醒我沉重的哀叹。历史走到今天,封建礼教的禁锢已被热爱自由,讴歌爱情的人儿打破。那根竹竿,应该是“七月会”上多情的目光,是心心相印的红线,是牵着情人的手走向爱情红地毯的彩虹。
  雨巷深深,鸟鸣声声,身披七星羊皮的老人在幽静的小巷里神态悠闲地散步。红底黑字的“东巴作坊”三角形绣帘在摆满图腾的店檐下招展。去吧,走进去,自己动手制作一件手绘东巴文字的体恤,送给朋友的可以绘上“今生今世,友情永存”;送给恋人的绘上你最动听的甜言蜜语,让天读地诵,为你炽热的爱情作证。不用怕普通人参破你的爱情密码,因为除了“东巴”,没有人能读懂那些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的象形文字。然后,拿上给亲人们精心挑选的礼物,径直走进酒旗般斜矗着的黄底蓝边,上述棕色字体的“CAFE”店里,要一杯香浓的咖啡,或是一杯酒,坐在精巧的藤椅上,透过玻璃窗,听缠绵的葫芦丝若有若无地穿过雨帘,让满目的风情雨意醉成一壶春色;看清清的泉水淙淙流淌,什么也不想,若有所思又毫无所思,只静静地坐着,让心儿随泉水飞越三百多座古老的石桥,走遍这“高原姑苏”的每一个角落。
  水,是古城的血脉。玉泉水从黑龙潭经玉龙桥一分为中河、西河、东河三大主流走进古城的家家户户。然后再分成无数的支流走街串巷,过墙进屋,形成“家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杨入画图”的古道、幽巷、朱阁绮户的古城秀色。丽江便因了这叮叮咚咚淙淙流淌的泉水平添万般的灵气,她那“条条街道见流水,家家门前有水流”的万种风情,让每一个投向她的目光都充满爱怜。“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于是,“停留!”成了走近她身旁的所有灵魂最深沉渴望!
  在历尽沧桑的八百多年的石拱桥上,我用相机把淙淙的玉泉水和满怀渴望的自己一起定格在那个绵绵细雨的清晨,身后是画檐接踵的两岸人家,垂柳绣幕的古城幽巷,还有雨中的行人,湿润的五花石小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晕了~~~不知道为什么《天雨流芳》发不过来~~~本来是想祝贺江城子高升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1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这个贴子最后由流浪之鸿在 2005/02/19 11:04am 第 1 次编辑]

月光酒一坛祝贺江城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停留!”成了走近她身旁的所有灵魂最深沉渴望!
这也是江城最深切的感受!!
月下写丽江,就象在翻阅江城的心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0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不错不错,诠注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2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姐姐的文字大气,唯美,一首百听不厌的情歌,一副醉眼神迷的画卷。
没去过云南,却很真实地走近了云南。美!
那天刚撑着伞走过小桥,一条光滑洁净的五花石街,就悄然把我们送回到八百年中的不知是哪一个王朝的时光。当时真以为那桥是一扇时空的大门,恍恍惚惚中,自己就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我已非现世之我,然亦非旧世之我,似是而非之间最难清醒,成为了一个不知今夕是何夕的世外桃源之人。
  此景当比世外桃园描绘得更加迷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2-22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好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丽江行政公署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
      当你漫步古城,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弋。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晃若迷宫。古城中店铺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那晶亮闪光的各式铜器及花样翻新,款式新颖的各色皮革时装,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擅长经营买卖的纳西妇女们沉着地讨价还价,一桩桩生意就在她们自信的笑容中作成了。在幽静的深巷里,不时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纳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着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或神态悠闲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独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环境里,人的心境顿时变得舒适而欢愉了。在敞开的院门中,你可以看到纳西人家的庭院里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卉给你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受。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金沙江进入丽江,曾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相关的纳西语地名。元初,古城居民至少已有千余户,明初,古城街道建设和集市贸易已初具规模,至明末已呈繁荣景象。大旅行家徐霞客记述丽江古城:“居庐骈居,荣坡带谷”,“民房群落,瓦屋皆比”。由此可见,  当时丽江古城已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高原集镇。由于古城处于滇川康藏交通要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自轻代初叶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大研古镇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木里,源盐,永宁,下关,大理,维西及中甸,拉萨等地客商汇集于此,交换各种土特产品及日用品,曾一度成为内地通达印度的重要集镇。大研镇在土府时代不筑围墙,四周的高山可以作为天然屏障。据传,丽江世袭土司为木姓,木字若加上框,即成为“困”字,木府便因忌讳而不设城墙。
       丽江古城指大研镇,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古城始建于元初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之时,于南宋时期初具规模,自古就是西南重要政治和经济中心,四方街、丽江军民府(木家院)是历史的见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体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古城中心,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一块方形街面,称四方街,这就是由于丽江地处滇川康藏交通要道的结合点,自清初,就有四方商旅来这里贸易,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纳西语称  这里为“工本”,那意思即是“仓库聚集的地方”。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山货药材从丽江转销内地。西双版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日用百货从丽江运往藏区。丽江古城处处闪耀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四方街是大研镇的中心,象征着“权镇四方”,而“田方街”却是游人不应错过的所在,那里是丽江有名的贸易市场,身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各族人民在此交易商品,是大研镇最热闹喧哗的地方。 四方街街面宽广,主街有四条,向四周辐射。每条街道又分出许多小街小巷,街巷相连,四通八达。每条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夏季无尘土,显得光滑平整。四方街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
      古城民居的特色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它们多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 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北京的四合院和当地土木结构特色于一体:正房堂屋,两旁侧室,走廊宽敞,天井宏亮,门窗多精雕细刻花鸟图案,门楼修得富丽堂皇。纳西人生在花的王国,又酷爱栽花种草,几乎每家庭院都摆着盆景花卉,浓绿中亮出五颜六色的芬芳。
      发源于城北的玉泉河南流至城头双石桥下,分为西河,中河,东河三条岔河穿城而过。每条小河又分成若干支流,穿街绕巷,入院过墙,流遍全城。条条街道见流水,户户门前有清溪。清澈的溪流为居民用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调节了古城的气候,还有利于防止古城的火灾。建于明清时代的300多座大小石拱桥,石板桥跨于清溪之上,显得古朴而恬静。
      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造城建镇者巧妙地调用了清  澈的玉泉水。当泪泪泉水流至城头双石桥下时.人们将泉水分做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象人体的经脉,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远不过50米的便利条件。当你徜徉街头,随时都有水的陪伴,或在旁淙淙欢唱,或在下潜游路中,令人心驰神往。水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百花纷繁的希望。水,不仅使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大研的佳妙美景。泉水环绕连接每家门庭,开门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乡“户户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风采。他们用水十分讲究,名为三眼井,即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严格分开,不准乱用。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以桥通路。大研保存了许多座明清的石拱桥,虽经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兵火焚毁,乃至多次大地震的破坏,石桥如故,至今依然雄跨主河,为这个“中国的威尼斯”、“高原姑苏”赢得一份古朴的壮丽。
      为更好的保护丽江古城,让古城在现代文明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丽江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996年6月,经李鹏总理批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大会上,于当地时间1997年12月3日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遥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的成功,使古城真正走向了世界,为进一步保护好古城文化及发展丽江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丽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到丽江古城观光游览的中外游客正日益增多。古城美景给每一位客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有小木屋卖吗? how muc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这个贴子最后由午夜听雨在 2005/08/10 05:53pm 第 1 次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大力支持!顶住!
    我去过两次丽江,还想再去呢.很好!真的很好!
    如果要去,要快,越快越好,越快越能看到越接近本质的原生态文化!
    在这里,你不能走马看花,你要到溪上的轩阁里品一壶香茗!
    在这里,你不需太过刻意,要去忘记忧愁,它们都会随水而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丽江美,姐姐的文字更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古城丽影

    我想去丽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4 04:55 , Processed in 0.0856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