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70|回复: 40
收起左侧

云南名胜与楹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名胜与楹联
景为联添辉,联为景增色,云南有许多名胜古迹,也留有许多骚人墨客的珍贵墨宝。徜徉于水光山色之间,醉吟于文人骚客墨宝,该是何等的潇洒与心怡。虽不曾踏上过云南的宝地(我到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但也为它的美丽而倾倒,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节掌。国庆佳节,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写成此文,把它献给远方的云南朋友。让人们一到彩云之南便看到此文,便了解云南的文化与名胜,从而真正地热爱云南,云南的一山一水。
华亭寺原名圆觉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元朝,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寺院,寺内存有明清碑刻17方,清代塔墓7座,缅甸佛教徒赠送玉佛两尊,泰国佛教徒赠送镀金佛两尊。主要建筑钟楼、放生池、雨华台、天王宝殿、八德池、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它的山门是一座高大雄峻的三层中式殿阁,与苍劲的古树比肩。大门两侧悬有的一副对联,道出了许多游客的豪情逸兴。这副对联从正面着笔: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稳步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对联借弥勒佛笑眼观山、看水、抒情、喻理可谓别具一格。
此外,明朝嘉靖年间,著名文学家杨慎也应当时寺僧德林的请求,用绮丽而清新的语言写下了一副对联佳作: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现在此联现在就悬挂在天王殿外。 
黑龙潭位于昆明北郊龙泉山麓,距离市区15公里。黑龙潭素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其建筑分为上下两个道观。下观  “黑龙宫”,建于1454年,是一进两院式建筑。黑龙宫前面,就是“两树梅花一潭水”中的那一潭水。前后两池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左边是浑水潭,右边是清水潭。黑龙潭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清、浑二潭是连通的。两池的水相连,而水色不同,泾渭分明,就像是道家阴阳各半的“太极图”。站在桥上,就可以发现一个奇景:“两水相交鱼不往,一桥横断水色殊”。清代满族诗人硕庆曾曾写一幅对联: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短短十四个字就精确地概括了黑龙潭的主要景色及自然景色。同时,它还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四绝”而闻名。每年寒冬早春,梅花竞相开放,香气袭人,是昆明旅游赏花的绝佳处。
玉泉公园,俗称黑龙潭,位于丽江城北象山脚下,因“象鼻”底下,清泉涌流,积水为潭,广约30余亩,色碧如玉,故名玉泉。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纳西族建起了“玉泉龙王庙”,乾隆皇帝题封“玉泉龙神’’的封号,玉泉之名因此远扬。泉池周围,碧树绿柳。每当天晴日丽、风平浪静泉水如玉,玉龙雪山13峰如玉笋屏列,倒映湖中,似瑶岛晶宫,为憩游胜地。园内有得月楼、五凤楼、解脱亭、一文亭、五孔桥、锁翠桥等一批古朴典雅的园林建筑。得月楼建于潭中心,楼为三层,四面临水,飞檐翅角,铎铃摇风,此楼1960年初曾毁于火灾,1963年重建,落成后,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匾额“得月楼”三字及两副对联。一副集毛泽东诗词句:
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
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另一副是郭沫若撰书的楹联:
                  龙潭倒影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徒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后一联仅30字,极尽玉泉之妙,为玉泉胜景增色不少。
云南梅子湖公园位于思茅市东南4公里的处,梅子湖湖长3.2公里,平均水深15米。公园大门外有一凌空飞架、气势宏伟的引水渡槽。在版坊式的园门上标有“梅子湖公园’五字,左右悬挂有着一幅楹联:
望梅解渴意,
见湖身自凉。
见文生意,不难看出其赏梅避暑之意:湖上可荡舟、垂钓。四周群山苍翠,满园春色。湖水清澈如镜,波光潋滟。泛舟湖上,兰天白云,青山绿树,倒映水中,野鸭鹭鸶展翅腾飞,使人似坠如诗如画之境。

筇竹寺全称“筇竹禅寺”,位于昆明西郊玉案山麓,距离市中心15公里。筇竹寺最著名的是五百罗汉。五百罗汉分布在天王殿南北两边的天台莱阁、梵音阁以及大雄宝殿中。天台来阁和梵音阁中各有216尊,大雄宝殿中有68尊。据统计,我国有五百罗汉雕塑的寺窟共有18处。比较著名的为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四川新都宝光寺和昆明筇竹寺四处。但筇竹寺的五百罗汉,摆脱了其他寺院五百罗汉正襟危坐、千人一面的刻板模式,更是首屈一指,独具特色,被称为“东方雕塑像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筇竹寺殿门口有一对联:
地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
天开胜境,犀牛表异,筇竹传奇。
    此联说的是宋朝大理国时期,善阐(今昆明)侯高光、高智兄弟二人一天到西山打猎,看见一头犀牛跃出。兄弟二人穷追不舍,直到玉案山,犀牛不见了,却看到了几个僧人手持筇竹杖。第二天他们又去看,筇竹杖已经落地生根,长成茂密的竹林。他们认为这里是一块佛光宝地,于是在此建庙,名为“筇竹寺”。此传说为此增色不少。
    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内的圆通街,背靠圆通山南麓,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圆通禅寺”这块扁额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清皇族启功先生题写。寺内的大柱上有副楹联:
                    古刹居闹市,车水马龙,看你如何安身,触目均为纷扰相;
佛缘注心灵,游客观众,是谁能够歙意,随机所到极乐园。
此联极富哲理,它用内藏玄机的词语点出圆通寺乃红尘喧嚣,闹中求静的一方净土。
出了殿门,“螺峰春晓”横扁高悬门顶。两旁柱上几副楹联,同样值得玩味,其中最妙的是本寺方丈淳法大师题写的楹联:
会道的一缕藕丝牵大象,
盲修者千钧铁捧打苍蝇。
此联告知人们:藕丝虽细但在道法高深的大师手里,却可以产生牵制大象的无穷威力!若只盲修瞎炼,便会误入歧途,犹如用千钧铁棒打苍蝇,枉费心机,劳而无功。寺院楹联,含义深刻,醒导众生,指点迷律。
圆通的“胜状”,全在庭院之中。院内有一放生池,池中建有八角亭,亭的两边各有一座三孔石桥,将寺院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八角亭、圆通宝殿三个单元连成一个层层递进、相互辉映的整体;周围更以水谢回廊环绕。悠悠碧水中倒映出嶙峋的山石,袅袅青烟掩映着彩绘的亭台,加上背衬苍翠的螺峰山景,另有一番风味。八角亭上一副对联,更是相得益彰:
水声琴韵古,
山色画图新。
此联毫不夸张地将中国古代园林构景手段抑景、借景、夹景、对景等特点概括出来,令人仿佛置身于将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与庄严、肃穆的佛教寺庙相结合的水苑佛寺中来,别具一格。
更为人叫绝的是被称为中华楹联之冠的大观楼名联。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县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长联的上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是: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中,一时轰动诗坛,是我国楹联文库中的一颗明珠。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谢谢古越隐士.辛苦.欣赏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云南的名胜与楹联还有王寿祚题的昆明金山草堂联:
半窗图画梅花月;
一枕波涛柳树风.
希望云南人热爱自己的名胜与楹联文化,唐诗宋词,不谈诗词,不谈楹联,对句,似乎是剑走偏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说起云南名联,不由得想起大观楼长联和通海秀山,后者是楹联最多的地方.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9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十亩荷花鱼世界;
半城杨柳佛楼台。
——昆明翠湖碧漪亭(1)
青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
红莲开翠海,招来一瓣馨香。
——昆明翠湖碧漪亭(2)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偶来亭畔,在山在水有遗音。
——昆明翠湖碧漪亭(3)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黄奎元题昆明翠湖碧漪亭
(出句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之句写景:此亭如鸟展翅,屹立湖心,只占绿水十分之一,眼界无比空阔。对句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抒情;何时能闲下心来,携一壶酒,亭间独饮,与明月做忘情朋友。联语用典如盐溶于水,不着痕迹。下联的“何时闲了”一个问句,感慨深沉。反映了作者对官场污浊、世俗尘嚣虽厌而不能弃,对湖山胜景虽爱而不能至的矛盾心情。)
能邀过客饮文字;
亦把湍流替管弦。
——昆明大观公园涌月亭
清樽共一亭,醉翁之意在山水;
往事论千载,贤者所怀无古今。
——许尔超题云南通海秀山逋翁亭
旷代天才,回荡当齐马赛曲;
炎黄后胄,激扬永振义勇军。
——云南省昆明聂耳纪念亭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到上海进入明月歌舞团。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进入百代公司,创作发行了大量革命歌曲。1935年4月取道赴苏联学习,7月在日本海滨游泳不幸溺水逝世。作品有《大路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对抗日救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其《义勇军进行曲》在建国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纪念亭建于昆明圆通山顶。上联意谓,空前未有的时代天才,他那回荡在人们耳边的歌声,可与《马赛曲》并驾齐驱。旷代,空前。《马赛曲》,原名《莱茵军战歌》,表达了法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热情,马赛营志愿军歌唱此曲进军巴黎,后广泛流传,被称为《马赛曲》,1795年定为法国国歌。下联意谓,中华后代子孙不断从《义勇军进行曲》中汲取奋发、前进的力量。炎黄,炎帝、黄帝,代表中华民族祖先。后胄,帝王或贵族的后裔。义勇军,即《义勇军进行曲》。)
酒罢客将归,一阁峥嵘斜照紫;
曲终人不见,数峰杳霭暮烟青。
——赵星海题昆明聂耳纪念亭
游钓忆儿时,万里归来,只嘘吸山绿湖光,莫问人间何世;
风月足幽趣,百年几许,尽雍容裘轻带缓,好从亭上衔杯。
——李仪廷题云南玉溪杯湖亭
园同霁月千年满;
碧竟长天一气苍。
——罗元琦题云南石屏来鹤亭
三岛旧游,非笑乌帽红尘,无份神仙同跨鹤;
一湖幽思,足问苍云白雪,几时盟约践浮鸥。
——陈占春题云南石屏来鹤亭
异龙湖上水无边,仙人去不还,登斯亭,唯看浪锦堆雪;
黄鹤楼头我曾到,玉笛吹何处,问此地,可有江城落梅。
——丁仙坡题云南石屏来鹤亭
昆明池当属斯,仿凿习楼船,汉帝雄心驰域外;
浩然阁已无存,搜遗补碑碣,唐人高咏表楹端。
——赵藩题云南大理洱海临水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秀山涌金寺,亦有一副以月入联的佳对:
    百道湖光千树雨,
    万山明月一钟声。
涌金寺位于螺峰绝顶,是一座明清建筑。登临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还有
赵藩的昆明华亭寺联
谁见碧鸡,玉韫山辉,望祀高文传汉使;
曾来白鹤,天澄海静,凌虚清呖拟华亭

宋湘的昆明大观楼联
千秋怀抱三杯酒;
万里云天一水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名联赏析: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这是旧北京的一副门联,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代表古代四位名人。分别指唐诗人李白、宋尚书宋祁、汉中书郎蔡邕、晋书法家王羲之,此联对仗工丽,寓意典雅,精妙绝伦,过目不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0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秀山有“匾山联海”之誉。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秀山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憩清凉台,吟读匾联,析文赏字,妙趣横生,烦忧皆忘。其中有阚祯兆所题:
几经拨云寻路,倚树听泉,喜茫茫才到此清凉境界;
一任鱼跃鸢飞,天空海阔,活泼泼都收上画图楼台。
又有清光绪进士,时任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的陈灿题联:
高台一片清凉,我辈素苦热中,也借这萝月松风,解诸烦恼;
前途许多障碍,此地别开生面,忽觉得天空水阔,放大光明。
清康熙时进士赵城所题对联因巧妙用典,对仗工稳而赢得秀山对联之冠的美誉:
万古此崔嵬,杜当阳沉碑汉水,殊嫌多事;
百年直瞬息,林处士放鹤孤山,颇觉可人。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也系元僧铁牛所建,现在所形成的四院三通的建筑格局为历代增修而成,包括海云楼、药王殿、武侯祠等,据说朱德1915年驻军通海时曾宿海云楼。
涌金禅寺位于秀山螺峰顶,也称大顶寺,取佛家语“地涌金莲”之意而命名。滇中、滇南教众常聚于此,是著名的“滇中大刹”。全寺占地5000余平方米,宋嘉熙年间始建,由山门、大殿、东西配殿、天井、长廊等组成,据传其大雄殿所悬“净域宏开”匾原为民国期间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秘书蒋松华代书,后因字小不称,再由孔竹雅重书龙云阅后刊刻。寺内之秀山古柏阁建筑稳固,柱石遍布楼底,又有粗壮斗拱支撑,虽历地震多次,仍岿然不动,其檐下所悬“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为秀山第一回文联,颇具声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还有梁启超的题云南鸡足山联,也足以为云南添光。
其联为:寿颂南山瑶池瑞;
    樽闻北海蓬岛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与绿云论云南楹联甚是过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楹联,有的人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有的人则认为楹联属骈体文范畴。有人说楹联就是一种应用文,还有人说楹联是民间文学。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我认为,从中国古代文体的参照系来看,楹联独具一格,别是一家,是一种与诗、词、曲、骈体文等并立的古典格律文学样式。
    一、楹联非诗
    前人多把楹联看做韵文大家族中的一员,或者把楹联看作是“诗余”,称为“袖珍诗”、“诗中之诗”、“两行诗”。这种看法经不起推敲。首先,楹联不用韵,而中国传统古典诗歌(韵文)都是押韵的。押韵是韵文最重要的特征。否则,何以言韵文?从四言诗《诗经》、骚体诗、古乐府诗、古诗到近体诗,都是用韵的。可见用韵之于诗,若对仗之于楹联,乃根本法则,楹联既不押韵,何以称诗?再则,从句子看,诗的句子一般是较整饬的。四言诗每句四字,五言、六言、七言每句分别是五、六、七字。古风中个别句子略有长短变化。而楹联则不然,句子长短可任意变化,只要上下联对仗就行。可见,楹联不属于韵文范畴。
    二、楹联非骈文
    一些学者把楹联归属骈体文。象原金陵大学刘麟生在其《中国骈文史》中(1937年版)中,把楹联列入第十一章“骈文之支流余裔──联语”。梁启超也说过:“在骈骊文里(楹联)原不过是附庸之附庸。”(《痛苦中的小玩意儿》)楹联与骈体文共同的地方无疑是对仗。但显而易见,这二者的对仗是有极大区别的。骈体文的对仗叫骈偶,骈偶句句首句尾的虚词以及共有的句子成份(主语、动词、助动词等)不算在对仗之内。如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夫能设谟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夫能”二字,不算入对仗。而楹联之对仗,则无论虚实,要求严格工稳。再则,骈体文的句子,规定只能是“四六”句式,而楹联,诚如上述,句子字数不受约束。从整个结构上看,骈体文是由一个个平行句子组成,而楹联则两个平行部分(上、下联)组成。楹联与骈体文,颇有形似之处,但终非一体。
    三、楹联别是一家
    宋代词刚刚兴盛时,李清照曾指出:“词别是一家”,被视为精辟之见。在对待楹联上,也应该承认,它别是一家,而不是诗或骈体文的附庸和支流余裔。
    为什么说楹联别是一家?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中国古典格律文学发展的流变和过程。中国古典文学样式繁多,以往习惯于将之划分为为散文和韵文两大类。韵文包括诗、词、曲等,也可通称为“诗歌”。我认为,似可划分为格律文学和非格律文学两大块。非格律文学就是广义上的散文。包括古典散文和古典小说等。所谓散,即不受程式、格律约束。格律文学则包括诗、词、曲、骈体文、赋、韵文(用韵的散文,如某些铭、经、志等)及楹联。从诗经、楚辞、汉赋、六朝骈骊,到唐诗、宋词、元曲、清联,中国古典格律文学不断流变,不断创新,形成多种文体,多种结构,多种格律。以盛唐律诗的形成为分界线,中国古典格律文学大体上经历了建构和解构两大过程。从周秦到盛唐,是格律文学的建构过程。表现为句式字数的增加,句式结构的规范化。句式,从二言开始,到汉代已达七言。《文心雕龙·章句》云:“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见于周代,《行路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而体之篇,成于两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齐梁以后,致力于句式结构的规范化。四声的发现和推广,大大促进了规范化进程。到唐代,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
    从盛唐到清代,则是中国古典格律文学的解构过程。一方面,从乐府、律诗、绝句衍生出 “长短句”。于是“诗”解构为“词”。另一方面,从律诗和骈文剥离出“对仗句”,由律诗单对和骈文偶对,发展为既对又联的两行文学。于是“诗”和“骈文”解构为“联”。显然,楹联是中国古典格律文学在解构和发展中新出现的一大样式。格律文学各有其“律”。诗有“诗律”,词有“词律”,骈文也有“骈律”。楹联则有“联律”,什么是“联律”?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对仗”。
    综上所述,楹联从文体上讲,既不属诗,亦不属骈体文,也不能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或特殊形式的骈体文。它是一种与诗、词、曲、骈体文等并立的又一种古典格律文学样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下面引用由绿云清筝2005/10/09 07:53pm 发表的内容:
说起云南名联,不由得想起大观楼长联和通海秀山,后者是楹联最多的地方.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回文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0/11 08:50am 发表的内容:
与绿云论云南楹联甚是过瘾。
看隐士贴,绿云受益良多。盼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这个贴子最后由绿云清筝在 2005/10/13 12:07pm 第 2 次编辑]

    王艳钧的《佛教圣地鸡足山长联》,又称《锦绣大理长联》,典故宏富、引证广博、表达传神,每联1234字,全联2468言,比目前中国第一长联四川江津临江楼长联(1612言)还多876字。长联纵横开合,兼收并蓄,文辞清新,对仗工整,既继承了传统的对联创作手法,又创造性地将典故、引证、民俗、故事、议论、抒情等糅合一体,全面概括了鸡足山的风光、历史和佛教因由,堪称浓缩的鸡足山文化史、微型的鸡足山志。
   《锦绣大理长联》全文如下:
    上联:君不见滇嵩云邈孕明珠,昵称琅苑仙葩。筹谋至碧溪茫涌,鹫峰袭秀,练彩衬桃源。采苍洱芳魄,舞翼跹轸,谪鸳拓浦,盘陀横断脉系。撮西触怒峡,东濒鱼泡金沙;北枕老君,南绵澜沧无量。系川藏,扼昆畹,镇雄关,陆驶列车,水航杜鹃,空遨银鹰。慷者,慨者,勇者,仁者,卧游者,敖历者,筑旖旎者,偎樊篱者,迢递菡萏、浣纱戏缦者,蓄旺势纵横捭阖,趋磅礴气贯斗牛。环顾鸥舐渔村,绸弄庶寨,绿漫蛮乡,俄而蜿蜒葱茏,缠绵盘桓,俱围入梦白州。任极目远眺,天高地迥,凤毛麟角,织缀出风花雪月大观图,浩浩瀚瀚,浓浓淡淡,激昂着多少骚坛巨擘,拾掇烟霞酬雅驯。崇崇隆隆其异,杳渺溟朦其根,总演绎化域神篇,松簌簌独钓智知慧觉。漫道狐女求风,赤城斩蟒,金鸡择址;漫道慈妃松明怒火把,公主玉局凄望夫;漫道观音设筵降罗刹,郎姑殉潭翩万蝶。影哉印也,布幻景海市,倏承揽边陲炳麟,凭添烁今绝唱。更披沥奥区卢壤,梳捋缠腰岚带,龙眼探虚,凤眼探玄,将军探险,洗马探幽,玉几探甘纯,感通探邃密,鹿岛探宁静,鹤应佛顶探僻隐。疏朗雍容其张,葳蕤翘楚其茂,形喻方壶,状若员峤,疑在瀛州,直惹得高人韵士选胜逸趣,倾注缥缃:或吟哦竹枝,寄寓蓬荜;或泼墨执毫,洒藻脱篇。一路路琉璃,一路路瑾瑜,一路路莺鸣燕呢,皆递说叔览习赋,畸庵筑圃,郑回铭篆,士云存经,佐才炼魄,担当释禅,卓吾喜雨,杨慎写韵,黼公勒花碑,胜温展画卷,韬甫写军歌,耿光论国防。执阅惺庵辑,赵藩字,家瑞史,子斋论,杨明剧,晓雪诗,文勋学,那生漾洱涛,美清祈螟蛉。篇篇什什,踏浪足高,横溢沧海,闳中肆外。再回望金梭烟云,水目洞天,鸟吊茈碧,鹤阳福地;再斜跨霁虹,神游土林,倒叩石门,看宝台清华鼎峙,南朝天摩牙,西敬永国寺,看蟠龙魁杓,琳阁铁锁,诺邓飞花,剑湖濯清粼,天池剪绮罗。膜拜神丘鸡足,览四观八景,瞻热区瑰丽,罐云禅海,浮屠崔嵬;凌虚巍宝道观,朗朗仙骨紫气,直冲霄汉,处处芝兰玉树,共嗜洁癖;遥指石钟窟穴,梵影憧憧,弦潮阵阵,千狮纵舞,趻踔逾跃世纪河。缥缈晃忽其震,蓊郁柔茸其萃,萦商绕角,历井陟参,席厚履丰,始铸上一池洌水,二座名城,三道茗茶,四绝奇观,五朵金花,六诏耆宿,七彩霞筵,八部天龙,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灵仪,万年亿月兆兆日,浩然是盘氏特辟,后祗偏爱,尧舜轩辕躬亲,雕凿出世界自然万花丛中之遗产,沸扬扬古朴风范,殷厚厚当代风情。如兹永固山川,励精图治,浓墨重彩,宗抟扶摇羊角直上,酣沉寄寓陟攀,情深深将逸志闲适,即付托高山流水,只歆羡鸿雁南飞,只守望岁月遗诗,到头去奏那银笙玉笛,轻悠悠渗漏支支婉娩乐章。故乘羽星翎箭,洒洒乎逍遥穹宇,沐浴些莹露珍珠,写不尽百二里东方瑞士屿壑阙宫,但须借霸王钱鞭,铜鼓唢呐,龙头弦子,兼管箫陶埙竹篪,兼大本曲绕三灵吹吹腔,兼弥渡花灯赶马民谣小河淌水,兼轩裳华胄舞榭歌台樽杯斟酌,豪饮美酒,畅想未来,踏碎月色,澎湃夙愿,无限诗情,锦绣江山共我醉。
    下联:谁塑起文献名邦标华夏?缘引钟灵毓躅。骈阗及栋桷乾坤,禹甸惊殊,妙香迭梵境。纳炎黄伟风,汇河聚洛,剖易析象,企慕哀牢遗徽。准汉置益郡,唐征彝子白尼;元克大理,明治叶榆永昌。涉蜀道,衍毒身,距重隘,誉饮欧亚,情垂寰球,声彻瀛宇。绸兮,缪兮,忠兮,义兮,感悟兮,喟叹兮,呈芳菲兮,倚阑干兮,涂饰朝野、簇绩拥勋兮,奠鸿基缱绻沉浮,著峥嵘角鼓峰火。折射戟创邓赕,枪颓越析,戈断浪穹,瞬间怪诞阔壮,喜悲跌宕,次第归心蒙诏。只凭栏怿抒,帜艳旗鲜,嘉言懿行,擎褰起河岳日星威仪画,悠悠扬扬,稠稠密密,供养了无数史苑椽笔,成就醍醐启哲贤。铮铮琮琮之响,错落参差之蔚,啻迨写秘疆佳赋,沙滚滚萦纡剑孔刀痕。于兹庄峤拓埠,武帝习船,德化铭碑;于兹杜帅帷幄揭义竿,李将盘营定密滴;于兹隆舜昏庸失雕甍,神祠盟歃证千秋。迹耳斑乎,播过眼云烟,稍典弛夷部卓荦,迄领旷古风骚。方转念泽国毗昙,抖擞脱俗逸风,秧会猎硕,葛会猎美,姑娘猎真,跳菜猎璞,本主猎诚信,渔潭猎喧阗,浴佛猎安康,星回月街猎迷痴。矍铄皓首之列,迤逦美奂之魁,模拟杭苏,型近港澳,幻游新马,真渴盼俊杰豪英献计展才,躬耕沃土:时运筹方略,炒热资源;时重农促工,招商活旅。几番番酸甘,几番番苦辣,几番番春华秋实,总纳吐松年纪行,霞客撰志,中溪汇稿,伯高讲学,荔扉考古,倪辂集史,邦芑卖雪,元治荡山,国父题金匾,贺帅战霞城,保中驰林海,赵镕忆长征。品读肇浙略,樊绰书,冯甦考,伯简叙,醒吾言,德三啸,施滉呼,郭老话孔雀,邓拓颂桑梓。节节章章,游意经典,阡纵桑田,动古撼今。又遥思天宝峰火,功盖昆湖,词记山花,金马丹心;又追溯白国,指顾秦汉,跨越明清,观香泉窦崖奉施,左褰羊苴咩,右执垅圩图,观铁柱高标,玉斧宋麾,德源崇圣,白崖显陡峻,红土诵升平。胜概民族文化,集九曲五洲,铸故垒辉煌,地杰人灵,幅员逋峭;打造旅游王牌,湛湛鬼斧神工,连上台阶,幕幕翠辇鸾章,同咏霓裳;赖识白国家园,春光熠熠,熏风许许,万景愉欢,翔翥拂动时代潮。绰约迷离之惶,斑驳扑朔之皎,助浪推波,拥璇持衡,繁冠衍甲,终遗下满园春辉,各族安居,遍岭璞珍,众芳兰草,独尊楚石,双鸳雕屏,半天丹枫,诸多玑岛,几春几秋几许几重德威,数载隆岁徽徽时,坦荡如仙家专设,哲人独钟,书画琴棋襟怀,定格成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湿漉漉心缘圣碑,怡悦悦柔肠圣景。此般圆满功德,敬业持俭,素景淡妆,皆循冢碑岩铭而来,悉任蹑屐思牧,意切切让彰明较著,速注融苍黛绛霞,再高歌大江东去,再宏论英雄本色,回首来看这沧浪洪波,喜盈盈阅尽代代风流人物。攸镌博带峨冠,温温润啸傲凡尘,培育点奇花异卉,难绘完九万丈西部汀洲琼楼玉宇,便纳集火树琪焰,银花玛瑙,童面牡丹,和紫袍莲瓣珊瑚,和朝珠花七心茶绒绒蒿,和神摩龙胆妙觉银杏大枣源仙,和宝马香车文笔金都禧气熏染,迫近佳山,润滋好水,戳破陈荒,淋漓遗风,苍茫古韵,缤纷花雨伴君行。

    著名书法家贺兴桐先生的赋作《锦绣大理序》,是为云南楹联专家王艳钧长联撰写的序言。王艳钧生于大理,长于大理,对苍山洱海情有独钟,他满怀激情创作了一幅讴歌大理历史、地理、文化和风情的对联。对联长达2468个字,比当年孙髯翁脍炙人口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字数还要多十一倍,获得华夏第一长联的殊荣。贺兴桐对这幅旷世长联击节赞赏,余兴未尽,连夜洋洋洒洒地写出《锦绣大理序》,为长联延誉增辉。其文如下,与隐士分享:
   
    大理美也!
  人云,书也云。无暇青睐,深觉遗憾。本世纪伊始,悉知顾伯平主持大理公务,广栽梧桐,筑巢引凤,春雨化桥,万象更新。祖籍蕾葩初绽,小康成雏,勾余心海跌宕,立马星夜兼程,一睹倾世之风采。
  癸未秋,余过昆明,抵大理,游叶榆古地,访南诏旧址,寻边陲新秀,心旌荡摇,慨然万千。
  典雅南天瑰宝,别致百二河山;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东方日内瓦焕彩流丹;文献名邦迢递遐荒,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之古都灵韵翻卷。
  天下芳徽丽迹,况一个大理了得!千百年来,钟灵之山川,毓秀之地域,杰出之人物,莫不采银苍玉洱之精华,集风花雪月之灵气,淘出多少骚客诗魔,留下多少旷世奇篇。
  流连苍山洱海,徘徊鸡足石宝,片羽丹霞,溪瀑丸石,流岚烟霭,或曲径通幽,或探手可得,令余入醉、入痴、入梦、仰天长喟:“悦目赏心,此行不虚矣。”最值称道者,数于鸡足祝圣寺与友人刘曲品茶论剑,结识当地怪才艳钧也。王郎出身布衣,呕心沥血十载,捧出可圈可点之《锦绣大理》,一夺华夏之最,称雄楹界联坛。二OO八珠玑之句,娓娓道出历史大理、文化大理、民族大理之多彩多姿,确为旷世、奇古、绝今之佳作也。读之心潮澎湃,回味无穷,说与荣凯、伯平、立雄、志敏、宏竣、丽萍、赵青、永青诸君,所见略同,击掌道好也。后去京沪,又出国门,会见余秋雨、冯成、余岁柏、孙冕、郑义、朱丹、雄伟等名流,共赏奇文,相析疑义,无不交口称绝也。《中华时报》首登,国内外媒体竞相转载,楹联春风突起,骚动神州大地也。今玉水金都博此头彩,首将长联刊刻于此,实乃描奇美蓝图,展鸿鹄之壮志也。
  怅寥廓而穷玉宇,融古今则润明珠。夫天子山人曰:“横空出世,楹联大观凭添春色。山浮云漫,逍遥长天;驱之两轮,振之双翼,遥相呼应二OO八北京奥运,奇哉!壮哉!美哉!………”
  噫!横断山峻,三江峡险,古道上锁,九重笼烟,风光咫尺,仰而茫然。上山无路,扫邪荡顽;过峡无桥,凌波飞越。功夫不负好汉,揽天摩云识等闲,华章当尽收眼底焉!
  美也大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纳西族作家杨世光先生曾撰一联吟咏玉龙雪山,被广为传诵。其联云:
     大地恨难平,专铸十三长宝剑;
     丛山嫌太翠,故栽一万白芙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三清阁楹联: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集句联
    海为澜翻松为舞;
    石作莲衣云作台。――佚名
    千寻危磴盘苍霭;
    半壁飞楼瞰积波。――佚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咏大理联:
    苍山玉水云峰碧;
    洱海金花雪月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这个贴子最后由laoke在 2006/06/27 00:17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绿云清筝2005/10/12 06:46pm 发表的内容:
王艳钧的《佛教圣地鸡足山长联》,又称《锦绣大理长联》,典故宏富、引证广博、表达传神,每联1234字,全联2468言,比目前中国第一长联四川江津临江楼长联(1612言)还多876字。长联纵横开合,兼收 ...
此帖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的文化和名胜,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名胜与楹联

  有这么好的地方,倒要常来看看。

  清末状元石屏人袁嘉谷题石屏秀山联:
        游世界三千,只爱此空山风月,古寺烟霞,听澈梵种,声声入耳。
        览营盘十二,问谁将绿雨桑麻,黄云稼穑,写来诗卷,字字关心。
    清康熙时期大书法家石屏人涂晫题石屏喜客泉狂草联:
        不是虎丘,宁无聚石谈经处?
        谁穿花径?为有喷泉喜客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3 00:27 , Processed in 0.0948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