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8|回复: 10
收起左侧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29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湖的风景很美,西湖美丽的风景留下的墨客骚人的墨宝——楹联,更是为它们增色添彩。作为人间的天堂杭州,作为天堂的明珠——西湖。与乌蒙远隔万水千山,现在,把“杭州西湖楹联集锦”贴出来,就是想缩短西湖与乌蒙的距离,在这里也能欣赏到西湖的美和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祝乌蒙的朋友国庆愉快!
古越隐士
附:杭州西湖楹联集锦
看到“烟雨朦朦”的杭州景点对联集锦,于是,就有了我写此文的念头。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风景美不胜收,但更值得骄傲的是,留下了许多文人的墨宝。更是为此增光不少。景为联添辉,联为景增色。徜徉于水光山色之间,醉吟于文人骚客墨宝,该是何等的潇洒与心怡。随着时过境迁,有的楹联现在景点已看不到,有的景点现在也默默无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仍是西湖旅游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仍是祖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我们不该把它忘记,现在我把其中的精华摘引出来,(有作者,有景点,有楹联)以飨读者。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西湖韬光庵观海亭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挂月印湖光。
——赵孟頫:西湖灵隐寺联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郑烨:西湖湖心亭联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
——金安清:西湖湖心亭联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张岱:西湖湖心亭联
力能分士,提乡兵杀宏诛昌,一十四州鸡犬桑麻,撑住东南半壁;
志在顺天,扶幼主迎周归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吴约一家。
——张岱:西湖钱王祠联
兴来临水敲残月;
谈罢吟风倚片云。
——孙隆:西湖片云亭棋枰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董其昌:西湖冷泉亭联
涤热肠泉是冷好;
卫净土峰故飞来。
——范抡选:西湖冷泉亭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杨王禹:西湖山居联
山川朋友文章,三乐;
烟雨风月晴雪,六宜。
——黎遂球:西湖浮海楹联
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
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庙。
——李卫:西湖洪皓祠联
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拜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
——陶浚宣:西湖秋瑾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徐氏女:西湖岳飞墓联
泥上偶然留指抓;
故乡无此好湖山。
——华瑞潢:西湖苏公祠联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杨鹤:西湖于谦祠联
魏晋诩风流,是翁抱朴传书,棋局樗蒲忘世业;
湖山蓊云气,此处炼丹成贡,柳堤松岛护仙寰。
——阮元:西湖葛岭联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林则徐:西湖孤山梅亭联
双浆来时,有人似桃根柳叶;
画船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何绍基:西湖水月楼画舫联
松韵鼓笙簧,如南屏之晚钟,清如雅奏;
禅心开定慧,对雷峰之夕照,湛若明生。
——郑煜:西湖净慈寺联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
湖山招我,一家移如画图中。
——李渔:西湖层园联
水凭冷暖,溪涧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彭玉麟:西湖竹素园水月亭联
白社论交,留此间香火因缘,割半壁栖霞,暂归结十六年尘梦;
青山有约,期他日烟云供养,挈一肩行李,重来听百八杵钟声。
——薛时雨:西湖薛庐联
选胜到里湖,过苏堤第二桥,距花港不数武;
维舟登小榭,有奇峰四五朵,又老树两三行。
——俞樾:西湖红栎山庄联
万里坏长城,南渡朝廷从此小;
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相。
——王凯泰:西湖岳王庙联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王荦:西湖岳王庙联
山翠滴前楹,榜草曾留名宦迹;
泉香余片石,画兰争访胜朝碑。
——陈豪:西湖虎跑寺联
印讵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吴昌硕:西湖西泠印社隐闲楼联
面面有情,五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叶翰仙:西湖西泠印社四照阁联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彭玉麟:西湖平湖秋月联
玉镜净无尘,照葛岭苏堤,万顷波登天倒影;
冰壶清濯魄,对六桥三竺,九霄秋静月当头。
——德馨:西湖平湖秋月联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陶镛:西湖平湖秋月联
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骆成镶:西湖平湖秋月联
占得灵峰十笏地;
分来孤屿万梅花
——周庆云:西湖灵峰来鹤亭联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
——程曾洛:西湖慕才亭联
一檐虚待山光补;
片席平分潭影清。
——罗榘:西湖小瀛洲开网亭联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到此且停双不借;
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几人来作小游仙?
——石治棠:西湖春淙亭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佚名:西湖花神庙联
`依然水枕风船,重向烟波寻旧梦;
何必淡妆浓抹,一空色相见天真。
——佚名:西湖总宜船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佚名:西湖藕香居茶馆联
园中草木春无数;
湖上山林画不如。
——佚名:西湖俞楼联
诗写梅花月;
茶烹谷雨春
——佚名:西湖龙井联
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佚名:西湖龙井寺联
此外,还有几幅长联,更是写得有声有色,让我们欣赏一下。如彭玉麟写在西湖岳王庙上的楹联,上联是:史笔炳丹书,真耶?伪耶?莫问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仁人,        更何等悲歌泣曲;
下联是:墓门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双顽铁,亿万世奸臣贼妇,受几多恶报阴诛。
陈豪题在西湖刘庄的楹联是另一种写法;
      上联是:泉石亦经纶,揽全湖多少楼台,试大开绮户,遍倚雕阑,对西子新妆,如此文章真富丽;
下联是:琴樽容啸傲,看佳日联翩裙屐,有万树琪花,四围岚翠,话天台轶事,本来家世是神仙。
康有为题在西湖小瀛洲的楹联有76字,其如花的妙笔,给小瀛洲美丽的湖山风光增色不少。
上联是: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九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
下联是: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月山青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至于熊光题在西湖问花舫的楹联有110字,丁立中题在西湖西泠印社仰贤亭上的楹联有112字,这些长联堪称百字联,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熊光题在西湖问花舫的楹联是这样的:
上联:试看它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间变幻景光,尽消凝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应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
下联:悄好这山为迎,水为送,买一篷儿拓开怀抱,遍探寻邃馆岑台,回楼古刹,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
丁立中题在西湖西泠印社仰贤亭上的楹联却另有一番风味。
上联是:诵印人传记,如龙泓之雄浑,鹤田之渊懿,完白之清奇,自子行铁笔后,各具丰裁,固不囿两浙专家,集同好讨论一堂,洵能绍秦汉先型、斯冰遗法;
下联是:考西湖志乘,若君复作水亭,嗣杲作书楼,东坡作石室,于乐天竹阁侧,别开幽胜,更卜筑一椽精舍,继往哲重联八社,允足助林泉逸兴、唐宋风流。
景为联添辉,联为景增色。时值国庆佳节,当你在游山玩水,欣赏西湖美丽的风光同时,读到这些楹联,定会给你增加丰富的文化知识,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享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3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隐士费心了,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3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学习了, 有好多楹联还是第一次看到~
谢谢隐士,国庆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3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黄叶村于1990年曾到上海金山卫小住三月余,期间曾取道嘉兴至杭州西湖游览数天。其时正值岁末,湖光山色一片萧条,小有韵味。无奈于灵隐寺中遭人勒索,败兴而归。曾记得岳王坟“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联为秋瑾女士所撰。古越隐士记为“徐氏女”,叶村有疑,请隐士明释。先谢过了。
叶村曾游过桂林,于伏波山腰见一联,便取其景而照有一相片。此联为“遇浪伏波每有中流砥柱,穿山断石长存大将雄风”,甚爱之。而当晚于漓江边亦遇贼匪宵小,失金数百,叶村竟一邪若此。又:前年到张家界一游,于天子山上抽烟被罚款五十金,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9-30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回复黄叶村
中华楹联:岳坟前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联,改自陆放翁“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联,出自一徐姓女子手笔,颇见风骨...
此对联早在秋瑾前就有,可见"中华楹联"的说法是可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西湖先不论风光,光楹联,便是一景.欣赏了,谢谢隐士老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09/30 05:02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黄叶村
中华楹联:岳坟前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联,改自陆放翁“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联,出自一徐姓女子手笔,颇见风骨...
此对联早在秋瑾前就有,可见"中华楹联"的说法 ...
古越隐士言之有据,叶村学习了。唯一有不解者,乃叶村藏有一书,书名为《诗词曲赋联鉴赏辞典》,内里录有此联,并明言为“秋瑾女士所作”。此书为一大型辞书,编者甚众,按理不该有此大误。不解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下面引用由黄叶村2005/10/01 08:07pm 发表的内容:
古越隐士言之有据,叶村学习了。唯一有不解者,乃叶村藏有一书,书名为《诗词曲赋联鉴赏辞典》,内里录有此联,并明言为“秋瑾女士所作”。此书为一大型辞书,编者甚众,按理不该有此大误。不解中……
现在有些词典是文抄公,谬误甚多,请看一下是否辞书出版社或商务印书馆等国家出版社出版,若不是,十有八九是赝品,此联在秋瑾前就有,应是事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网上搜索一下.现把在网上的一些资料回复如下:
关于西湖的回亿——秋瑾墓
            出发地点:未关联浙江 杭州 孤山 游记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目的景点:浙江 杭州 绍兴 杭州乐园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 中山公园 鉴湖 鲁迅故居 秋瑾故居 鲁迅纪念馆 徐锡麟故居
            绍兴民俗博物馆 孤山 秋瑾墓 中山公园
            文章地址:http://www.izy.cn/travel_notes/26c/17751.html     复制文章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此文章    打印
            关于西湖的回亿——秋瑾墓
            关于西湖的回忆——秋瑾墓
            风景秀丽的西泠桥边,矗立着巾帼英雄秋瑾汉白玉的雕像。那飒爽的英姿,凛然的浩气,让人难以忘怀。
            站在秋瑾墓前,人们会想起一个世纪来我们国家的风雨与灾难,我国人民的自强与奋斗;想起1907年7月15日凌晨,那“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日子,绍兴轩亭口悲壮的一幕;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为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女英雄,牺牲时,年仅三十。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一幅对联。
            1907年3月17日,秋瑾和挚友徐自华来杭州,她们瞻仰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墓。在西泠桥畔,她对徐自华无限感慨地说:“如果我死后真能埋骨于此,那可是福份太大了。”秋瑾英勇就义后,1908年,徐自华等人根据秋瑾生前的愿望,将秋瑾的遗骨移葬在西子湖畔的西泠桥西侧。1913年孙中山先生到杭州时,曾亲自莅临祭奠,并题赠“巾帼英雄”匾额。
            我最初看到秋瑾的照片,是在1953年。那一年我读初一,夏天,我们班级的少先队在苏堤边搞夏令营活动,就住在跨虹桥东北面的西湖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一天,我闲着无事,悠悠地荡到小学的礼堂,猛抬头,看见梁上挂着一张很大很大的照片,足有两米高。一位年轻女子,穿着和服,手握匕首,两眼炯炯有神,正朝我看呢。这是谁?为什么照片挂在这里?好容易,用我刚刚有点近视的眼睛,在相片边上,找到“鉴湖女侠秋瑾”六个大字。可是,照片为什么挂在那里?却搞不清楚。
            一直到去年,看到一本小册子,才搞懂了这个问题。原来这里是纪念秋瑾的“鉴湖女侠祠”,辛亥革命后建立。抗日战争胜利后,“鉴湖女侠祠”移作小学校舍。所以,到50年代,还有这样的照片保留着。
            那时,秋瑾的墓在西湖中心小学的东边,西泠桥的西侧,即现在香格里拉饭店南面的草坪处。记得墓有六角形的平台,上面有尖顶,有点像塔。墓的西南三四十米的湖边,还有一座纪念亭,取“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意,叫“风雨亭”。
            更多游记攻略,请访问 爱自由旅游网:http://www.izy.cn/
            祠堂﹑墓﹑纪念亭构成一个整体,营造了纪念秋瑾的浓郁氛围。现在,西湖中心小学的房子已拆除,秋瑾的墓也迁到西泠桥南边,只剩下“风雨亭”还孤独地站在那里。
            “青山有幸埋忠骨”,可是,有时“忠骨”却无缘长埋青山,最近,在孤山一个展览馆看到一个资料,感触很深。现摘录如下,可供我们反思。
            秋墓十迁年时﹑地点一揽
            始葬: 1907年7月15日,绍兴府城卧龙山西北麓。
            首迁: 1907年10月,迁往绍兴常禧门外严家潭。
            二迁: 1908年2月迁葬于杭州西泠桥西侧。
            三迁: 1908年12月1日,因御史常徵“告发”,被迫迁葬回绍兴城外严家潭。
            四迁: 1909年秋,远迁湖南湘潭昭山,与王子芳(秋瑾丈夫)合葬。
            更多游记攻略,请访问
            爱自由旅游网旅游

            五迁: 1912年夏,迁葬湖南长沙岳麓山。
            六迁: 1913年秋,还葬杭州西湖西泠桥西侧原葬处。
            七迁: 1964年,迁葬杭州西湖鸡笼山。
            八迁: 1965年初,由杭州鸡笼山迁回西泠桥原葬处,改为圆丘墓,墓表石刻冯玉祥题
            联:“丹心已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
            九迁: 1966年文革动乱发生,墓被拆除,遗骸再葬于杭州鸡笼山。
            十迁: 1981年10月,还葬于西湖孤山西北麓,西泠桥南堍。墓顶设汉白玉雕像。(即
            今墓)
            我没有调查过,不知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遭遇秋瑾这样的“待遇”,不过“入土为安”,“亡灵安息”,我想应该是全人类的共识。这是对故人起码的尊重,更何况是名人。
            满清官员憎恨秋瑾,这还能理解。可到了1964年,一些“革命者”对秋瑾的墓那么厌恶,实在令人费解。我想,现在的年轻人一定更难理解。记得,那一年,有些人提出:“不能再让死人占据美丽的西湖。”于是就对这些“死人”采取了“革命行动”,把他们的墓迁到西湖的“边陲”,冷清的,没人知道的地方去了。连辛亥革命的功臣﹑革命烈士秋瑾﹑徐锡麟都难逃此劫。秋瑾的遗骨被“发配”到鸡笼山。鸡笼山在哪里?杭州地图上找不到,杭州本地人也不知道。不过,秋瑾还是有福分的,1981年10月,她终于回到了西泠桥边。在这里,我们祈祷,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徐锡麟是秋瑾的亲密战友,1907年安庆起义时壮烈牺牲,他的墓原来在孤山东南面,后来迁到龙井附近的南天竺,那里有一座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由于比较偏僻,参观的人不多。
另外有一个资料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说的是西湖岸边岳庙的故事。西湖真是有幸之地,在西泠桥堍,还有着另一位忠魂的墓,那就是秋瑾墓。然而同一个忠字,岳飞是对帝王家族的忠,秋瑾则是对国家民族之忠,此间区别,诚不足与高士语。
  说到秋瑾墓,就不能不说陈去病了。1906年,陈去病经好友刘师培介绍,加人中国同盟会,与比他早一年人会的秋瑾相识相交,当时,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而办报的经费拮据,陈去病慨然资助。次年,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1908年春,陈去病与徐自华在西湖凤林寺秘密举行有二百余人参加的秋瑾追悼会,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登台演讲,并提议成立秋社
可见,这些资料均没有提及此联是秋瑾所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古越隐士对近代人文历史的了解如此渊博,如数家珍,在下甚为景仰,叹为观止!回看在下所藏之《诗词……》一书,的确大有赝品之嫌疑。举例:李贺有马诗二十三首乃众所周知,而此书却说是三十二首;唐人孟檗所著《本事诗》一书,书中竟然错为《本史诗》……细看之下,本书的是文抄公,或是盗版之劣作。
秋瑾之墓竟然有此等遭遇,在下还是首次听闻。谢过古越隐士详尽解释,黄叶村受教了!唐宋有您与逸尘两位先生,我辈井底之蛙万幸!万幸!在下日后若再有他疑不惑之时还请隐士多多指教,遥祝隐士多出佳作,进才一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8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隐士费心了,谢!
     敢情兄也参加了《中国对联集成》的编撰,有机会时贵地分卷也赐逸尘拜读,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乌蒙的朋友介绍杭州西湖景区的楹联

下面引用由逸尘2005/10/08 12:49pm 发表的内容:
隐士费心了,谢!
     敢情兄也参加了《中国对联集成》的编撰,有机会时贵地分卷也赐逸尘拜读,如何?
呵呵,子虚乌有.不过平时对故纸堆倒有兴趣.就搜集整理了些楹联,为“风雅钱塘”壮壮门面.
贵州宝地的楹联可不多.近来看书,看到有无名氏为贵阳龙井茶馆题的一联,倒也有趣,现摘录如下,与君共享;
     地缩三弓,墙外让人行路;
     桥添一角,座中留客听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21:51 , Processed in 0.0833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