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0|回复: 10
收起左侧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流浪之鸿在 2005/07/10 11:20pm 第 5 次编辑]

鹿头山

山上有关,在德阳县治北
杜  甫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惨澹豪侠窟。仗钺非老臣,宣风岂专达。
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


   
注释:
1、鹿头山:在今德阳城北20里处。传说古蜀国杜宇时代,秦惠文王别有野心地赠送蜀王金牛美女,大臣张鹿头力谏拒收,贪财好色的杜宇怒而逐之。鹿头来到此山结庐而居。秦兵伐蜀,过此山,鹿头与秦帅张仪论理,仪无答辞,纵兵踏鹿头之身而过。蜀人有感于张鹿头爱国之情,故以其名命此山。即后世白马关所在地。
2、慰饥渴:忘掉了饥渴。慰:得到慰藉。
3、连山:在今广汉市连山镇外。
4、千里豁:一片平畴,千里开阔。
5、游子:远游的人,是杜甫自指。
6、剑门不可越:极言剑门道路之险阻。
7、及兹二句:杜甫穿越崇山峻岭,入蜀就食,在“云傍码头生”的栈道上行走,心情压抑。路途经过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飞仙阁、五盘、(以下为蜀境)龙门阁、石柜阁、桔柏渡、葭萌关、剑门关、白马关,多有诗作。惊木皮岭的高(“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叹石柜阁之险(“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怪桔柏江上的竹桥(“连笮动袅娜,征衣飒飘飘”),一路上行止月余,还没有高兴过,只有到了鹿头山,一望是无际的平原,心情才豁然开朗了(“始喜原野阔”)。
8、殊方:边远的地方,这里指西蜀。三分:指刘备在西南建立蜀汉政权与北方之魏,江东之吴三分鼎立。
9、霸气句:“前有公孙后有刘”,四川为四塞之国,割据称霸。
10、扬马: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西汉成都人,辞赋家和学者。
11、硉(lù)兀:岩石突出高耸貌,这里形容严峻,难于亲近。(另据心斋先生注解:注第11,硉兀,注本不错,此词本意是形容岩石,但在这里是指扬、马的声名硉兀。注中须说明。“硉兀”前有一“名”字,故“继起”一词,也当说是扬、马相继,其名如硉兀之岩,高不可攀。)
12、有文两句:扬、马都是成都人,文章皆垂名千载,但他们的坟墓在哪里呢?
13、纡余:《上林赋》“纡余逶迤”。仇兆鳌引前人注:“纡余,广远貌。”脂膏:《华阳国志》:“蜀人称郫(县)新(繁)曰膏腴,绵(州)洛(城)为浸沃。”
14、豪侠:秦始皇曾迁徙六国豪侠及秦国富人卓王孙等入蜀。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蜀郡惨淡经营。
15、仗钺二句:蜀地这么险要,如若不是忠诚干练的老臣掌兵权,国家政令怎能直达此地呢?仗钺,执掌兵权。宣风,传达国家政令。
16、冀公:冀国公裴冕。唐至德二年(757)右仆射裴冕封冀国公,旋拜成都府尹兼剑南西川节度使。
17、斯人:此方之人。

诗人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杜氏家族“奉儒守官”的家风,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深受儒家“匡时济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无论穷通都关心国家,关注现实。杜甫的忠君思想是和他的爱国爱民思想联系在一起的。“葵藿倾太阳”和“穷年忧黎元”,在他思想中是统一的。其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这也是诗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元稹赞美杜甫说:“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读《鹿头山》随想:
   
     杜甫的一生坎坷曲折,穷困潦倒。据载:“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陕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別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 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黃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
       当年,杜甫一贫如洗,从陇西到甘肃,一路行来,写下了不少诗篇,这首《鹿头山》便是其中之一。走过风沙漫漫的黄土高原,横越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栈道。一身尘埃,满面风霜,长时间的辗转奔波,历尽艰辛。登上鹿头山,一马平畴的四川平原出现在眼底,诗人从灵魂到肉体的的那份轻松,那份喜悦,自然难于言表:所有的险阻终于走到了尽头,终于可以长长的松一口气,歇一歇已经疲惫的心和磨满了老茧的双脚了!“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一个“及”,一个“始”道尽了这一路的艰辛。一个“喜”写出了此时此刻的心因为快乐而欲高歌,因为快乐而忘却了所有的饥与渴,困与苦。
     鹿头山巅苍簇翠拥,点将台上山风飒飒。在这个蛮荒偏僻的地方,也曾经三分天下,霸气勃发。诗人举目庞统祠前参天的森森古柏,遥想雏凤当年落凤坡前换马殒命,耳畔童谣依旧声声唱:“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一时之间,诗人神驰于史册的浩浩长河,意飞于千古的漫漫征程。
     站在亭亭的鹿头山上,遥望成都平原,那是一片秀丽辽阔的原野,一片膏腴肥沃的土地。心旷神怡之间,鹿头山上忆扬马。巍巍乎高哉的扬雄和司马相如,华彩文章名垂千古。当年六国豪侠和卓王孙,带着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蜀国广袤肥沃的土地上费尽思虑,苦心经营。这蜀地山高地偏,“宣风”难达啊!走过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在艰途苦旅的尽头,喜极而歌的同时,杜甫“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本性中那份爱国忧君忧民的思想又浮出澎湃的心潮之海面。他不得不想到了如此一个“纡馀脂膏地”,倘若被豺狼虫豸当道,那蜀中的老百姓岂不将“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扼腕长叹的诗人不由思绪飞扬,上穷昔时秦皇汉武,下觅当世擎天之柱。意念辗转中,不仅备感欣慰,因为“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他为这方热土上的百姓感到高兴,有冀国公这样优秀的地方官是蜀中人民之幸啊!
   
     诗人的爱国忧民思想,在这最细微之处再一次清晰地体现了出来。即使是在这一刹那的感慨中,也自然而然地流淌了出来,忘不了替这一方土地上的民众庆幸。杜甫虽然一介文弱书生,然而即使是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情况下,想到的仍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倘若眼前真能突兀见此屋,自己宁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一切,又怎能不感动每一颗读诗的心灵呢?所以,他才能以一座丰碑的形象,屹立在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中永垂不朽!恐怕,这也是杜甫被尊为“诗圣”的根本所在吧?
后记:
    选杜甫的这首诗《鹿头山》来细说端详,实际上是因为家乡之故。厚重的历史,深沉的文化,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应该是最有分量的明证。作为一介凡夫,我也自然未能免俗。所以,看到杜甫的这首诗,自然就不免把它高擎如旗,为自己眷恋的这方热土描上一笔引人注目的色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哈哈~~~终于完成铁马交给的任务了~~~先给自己斟满一杯月光酒犒劳犒劳自己了哦~~~~月下首先申明,什么鉴赏的是不懂的。诗词的韵啊,律啊~~~更不懂哦~~~只是把自己的思绪胡乱记录了哦~~~各位朋友莫怪哦~~~~辛苦大家的眼睛了,先敬上月光酒一大坛,赔罪了哦~~~敬请各位多多包涵哦~~~哈哈~~~~月光酒喝了,就不许生月下的气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有幸拜读
多亏月下,小弟又多读了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7-4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一向都是你“斟满一杯月光酒犒劳犒劳”,今天,你坐好,我来给你斟满一杯月光酒犒劳犒劳你^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哈哈~~谢谢吟风~~~~~送你一坛月光酒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恭喜姐姐终于完成了这篇,也解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从选诗上可以看出姐姐是别有用心的,杜甫的诗很多,姐姐因为家乡的缘故专门选了这首吟咏自己家乡的诗,一方面提高了自己对于诗的鉴赏能力,一方面又借着这首诗宣传了自己的家乡,可谓是一举两得。真是佩服姐姐的用心!
    写鉴赏容易落入一大堆的资料中,掌握得不好,是材料的堆积。姐姐显然是考虑到这点的,所以尽量少引用资料,或者在文章中把资料的痕迹努力淡化。不过,从文字中感觉姐姐更多赏鉴的还是杜甫本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7-5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月下行文流水,仔细读了,喝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佩服~~敬上桂花酒一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好!不落一般鉴赏文章的俗套,可作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读。体会很细,情因意起,境由心生啊。
        然为诗作注,重在精确、显豁。注第11,硉兀,注本不错,此词本意是形容岩石,但在这里是指扬、马的声名硉兀。注中须说明。“硉兀”前有一“名”字,故“继起”一词,也当说是扬、马相继,其名如硉兀之岩,高不可攀。
        瞎说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1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多谢心斋先生~~~月下差点误人呢~~~敬上月光酒一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唐诗鉴赏)家乡的一抹亮丽

    楼主之心已承接杜甫之心,热爱家乡的心情体现在字里行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13:51 , Processed in 0.0816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