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3|回复: 2
收起左侧

[转帖]读书臆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5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空谷清音在 2006/02/25 03:11am 第 1 次编辑]


读书臆说
说 节
外物之来,多数可以通融。至要紧处,过不去,挫阻之,使其知难而退,坚强似草木之节,故以节称之。
节之大小,不在守之强弱,在见识。
管、晏不死君难,不似匹夫匹妇之拘于小信,持节大也。
说 顺 逆
顺乃轻易能做处,逆乃艰苦难成处。
心力能成者,宽裕充分,为顺势。心力不济者,艰难易荒怠,为逆势。
平日修心养身,积顺,厚其势,为后日有余之用。生活中养与做不分先后,养亦是做,势顺时可以乐心。做亦是养,势逆之时,可以由克服退却心而增益其所不能,得以归入顺势。如天光渐亮,愈转愈明。
人法天地之自然,于运转时虽着力,无我相,无众生相,于日行中见平常心。
就世事而言,处艰辛困顿时,荒怠生心处,正所谓有为之地。超越自我,破除极限,不为境止,不为成终。
行千里而仆于地,体极倦,气极衰,复欲举足,岂气力所能为者?
“百尺杆头,更上一步”。禅宗勇猛精进之志,尽在于此。
说 勇
《论语.宪问》:勇者不惧。
《墨子.经上》:勇者,志之所以敢也。
泛义于刚猛强锐、威武雄毅。是行为中实现意志的决断力量,是面对艰难险阻时自我心理的克服和超越,是自我与外部的抗力。在事情难度巨大将近极端时仍能明确取舍。
见辱而斗,匹夫之勇。忍小忿,成大谋,豪杰之勇。
勇超越常情。
忍超越勇敢。
说 忍[一]
如杀虎,不是一击必中之时,我之畏惧,当忍之;我之勇敢,当忍之。虎之凶暴,当忍之;虎之懈怠,当忍之。
孔子师徒遇怪,颜回执戈而斗,子路惊倒。意气不足以成事也如此。(注)
深藏不露,反复运谋,较其利害,以求尽善尽美,乃理性之高妙处。
否则,忍之一事,诚可耻也。
注:此处借用庄子寓言,只作例子,非实据。
说 忍[二]
古人称自性难制,曰心猿意马。
遇物即动,无事亦不静。脚下虽经千条路,眼前未开半扇门。拨弄精魂,徒劳哉。
脱困之法,曰定,曰制,曰止。
如猛狗颈上皮索,主人牢牢牵住,虽咆啸怒暴,无伤孱弱之妇孺,亦不至毙命于壮士之手。其性虽戾,有所制之。
有能自制其心者,则为忍之大境界。
“勇于敢者杀,勇于不敢者活。”止其进也。
“知耻近乎勇。”阻其退也。
忍之极至,如静极之阳,如弦上之矢,蓄力不发,潜隐待时。如此意志,可以障百川,挽狂澜,变风云,移山河。何谓也?志无不遂也。可以吐白虹,凝碧血,隳长城,刃独夫。何谓也?人神皆畏也。
至若缩首藏头,唯唯诺诺者,是皆血气之异类也,岂可托迹于忍乎。
作 用[一]
处事如推舟,当中作用,有三机:物之机,时之机,事之机。观机最要紧,所谓先调查研究是也。观机之先,心要明道,所谓“格物致知”,认识规律是也。
机哉,机哉,机是何物?阶段内诸多因果关系之总和。理之运,事之动而已。事物、道理之间,包含万机。此一机也,与吾之目标甚合,则称“机会”。机会者,事、理、意愿交相聚会也。
吾欲观流星,愿也。流星可屡现,理也。我在观天,事也。得偿所愿,机之会也。未偿所愿,时不利尔,其机仍在。
知此,当知或为之无益也,或无为之适宜也,当知得失无关于幸与不幸也。机关重重,勿徒劳而邀福,勿失察而致祸,则庸才亦足以自守也。
作 用[二]
加一勺盐于河,河已咸矣,我心或忘之,而物已纳之。
虽日益淡远,其机已运作矣。古人云:千里井,不返唾。慎重其事也。
恩与威,举世所尚也,而不可妄用。或用之,则不可忘之。忘之为失察,失察则必伤物。察者,察机也。
水火之相生也,宽猛之相济也,恩威之并用也,皆千古治事不易之法。先加威矣,后必以恩相接;先施恩矣,后必以威相佐。接也、佐也,延之、续之、调之、济之也。克制人欲,平和物情,此为金针妙方也。偏执一端,毒害并作。
故不能用威,不妄施恩;不能施恩,不轻用威。既开之,必强成之。强,矫情之谓也。成之,镇物之谓也。矫情镇物,驾御之术也。
不治已病治未病,道也,非术也。道广而术狭,道大而术小。
作 用[三]
周王之使至楚,楚王问周鼎之轻重。
周,天子之国。楚,属邦也。鼎,王权之象。问,非礼也,有不臣之心。
使者以一语破之:在德不在鼎。
明说周,暗说楚。似说周之有鼎因有德,实说楚之问鼎乃失德也。前人评论此事,谓足以断奸雄之念。
郑伯占领徐国,派兵防守,为杜绝天下舆论,反复思量,反复申说,瞻前顾后,亮出一番辞令,天下以此称郑伯知礼。不造乱于当代,无遗患于后世。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功不立。
礼,理也。分寸地步之谓也。事无大小,必建于理论基础之上。否则,墙倒不必待众人推也。
说 大 器
《老子》曰:大器晚成,大音稀声。
韩非以楚庄王不飞不鸣之事解之曰:不为小善,故有大名;不早见示,故有大功。
器者,性体之屋宇,而心志之舟车也。
不为小善,志在远大也。远大之志,未成之时,不及小善使人易誉之也。
不早见示,谋未定也,机未动也,虑万全也。亦不以小功炫于物议,故声誉稀少。
此皆心定神固,能不急急趋时媚俗也。
马援者,汉光武中兴之名将重臣也。其兄尝谓之曰:“汝大器,当晚成。”非慰其老大而无名也,知其志气恢宏,意在佐明王而救世,戒其慎重处已也。
器者,吾心也,自重乃大。
说 穷
意已明而身不得行曰困,身得行而意不能明曰穷。
衣食不足者,财穷也。栖止无所者,途穷也。进退皆咎者,命穷也。
穷则思变,变在己也。
往昔之心也,往昔之行也,而至于穷,则往昔者非也。
《易》以革卦正之,立天道之象,矫人事之形,教之以吐故纳新、改弦易辙。又恐人迷泥而难返也,先以乾卦明其用,昭以健作自强之意。
天之道,无灭无生,无始无穷,无感不应,无物不成。人穷者,失道也,并失心之安宅。圣人鼓舌振铎,欲明道也。
孔子所敬慎者有三:曰天道,曰大人,曰圣人之言。圣人以天知天,以人说天。犹伯乐以马知马,以人说马也。
说 善 人
《老子》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与者,赞、助、辅、佑也。
大史公以颜回、盗跖之际遇疑之。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古人每言善作善成、善始善终。善人之善,当非限于忠厚仁慈。精湛、通达、熟练、周全,义更近。当含有佳妙优良之意。所谓捷足先登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至善,乃无限美好之境界。
圣人言天命,表述概括人生而已,可推论,不能必佑人。圣言非符咒也。
说孝、友、慈
人若抛开一切,所余下的应该还有三件事:孝、友、慈。
社会对伟人的所有期待,皆因这三个字而复苏。这里面凝聚了人生有关的所有事情。
人若将这三件事抛开,哪怕是其中的一样,完整的人生就会因为乾坤的倒逆而纷乱。“苦海”是为此而设的譬喻,所谓岸,是对它的寻找,度劫的方法是心意的收回与安置。因此其难易一如回头。
这是在亲爱亲爱我的人,喜怒哀乐贫富贵贱生死成败因有了“住处”,都是福。
就勃然奋进直追大道而言,事事何尝挂碍着?
就生死存亡饮食情欲而言,事事又何尝割裂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5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读书臆说

学习领悟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读书臆说

我心或忘之,而物已纳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4 07:15 , Processed in 0.0701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