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1|回复: 14
收起左侧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7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羁红尘在 2006/04/12 07:17pm 第 1 次编辑]



  说起到镇扬那一游,要追溯到两年前了。之所以现在又动笔,是因为前几天有朋友打电话来,说正在看我的《情了瘦西湖》,顺便咨询我镇江的情况。
  呵呵,镇扬一游说起来颇多感受,归来后只写了瘦西湖,想那么交稿了事。让她那么一问,不由感觉很对不起自己,本来去的地方就屈指可数,再不写些什么以资纪念岂不是罪过啊?
  东坡先生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
  雪泥鸿爪又如何,好歹来过那么一回。


做好了HTML文件,上传到自己的空间里,发现有好几张图都不显示,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把做好的电子书上传给朋友们,喜欢的可以下。。。。
雪泥鸿爪镇扬游(图文版)下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二 风流宛在平山堂
  从瘦西湖出来,我们驱车前往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知扬州时所建,用于讲学宴饮,因位于堂前眺望,“远山来与此堂平”,故名“平山堂”,清同治九年(1870年) 重建。
  犹记那一首《朝中措》,勾勒出身处平山堂的倜傥风流:“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时节,堂前藤萝缠绕,芭蕉舒展,一室清凉。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右有“坐月载花”,左有“风流宛在”,风流宛在四字,流字少了一点,在却多了一点,导游说:这是有寓意的,说欧阳公应该风流少一点,实在多一点。
  我很不以为然地撇嘴,欧阳文忠公诗词文冠极一时,苏轼、王安石皆出自他的门下;“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语浅意深,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自号醉翁,《醉翁亭记》酣畅淋漓,脍炙人口;“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词,揣摩女子心态,营造了淡然隽永的意境。
  这等文采风流,随手从词句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怨妇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迁客骚人的愁绪。后人但有景仰之情,哪里会有批评之意呢?
  再说这书法吧,我也学过两天,“在”和“流”字的写法都是很正常的。
  平山堂匾额下有联云:“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遥想当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溶溶月色,映牖醉人,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这宛在的风流,足以让豪放、婉约均成为无伦的背景,在尘埃里再绽放出诗意的花朵。
  然而,蓦然回首间,钢筋水泥的丛林,熙熙攘攘的市井巷陌,若是谁还有那番闲情雅致,独立小桥风满袖,泪眼问花花不语,连我也要笑他痴了,倒不如两忘烟水里,任去日今霄都骤然远去。
          (图还未整理,待数日后奉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羁红尘在 2006/04/12 07:00pm 第 1 次编辑]

           三   行至瓜洲古渡口
  从扬州赶往镇江先是走陆路。那天是周末,我们的车在路上如蜗牛般行驶着,隔着车窗看到前面车上的同事们已经在打起了扑克,不由莞尔。
  路上还不时提着小筐过来推销的小商贩,领队开了车窗,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一个卖甲鱼的讲价,从200多元钱直讲到80元,后来,那人把装着活甲鱼的网兜从车窗一下子扔进了车里,领队被这些活生生的家伙吓了一跳,赶紧扔了出去,忙不迭地关了车窗,我们在后面看得哈哈大笑。
  有同事买了菱角,于是大家开始分而食之。
  嫩的菱角甜,老一些的香而面,碎金般的阳光在我身上流动着,MP3里悠扬的爱尔兰风笛就在耳边,忽然感觉,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也不错。
  到了瓜洲渡口,要上船了。
  瓜洲啊?突如其来的兴奋让我一下子从慵懒中清醒过来,古典情结一发而不可收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好象就发生在此地吧?好象有很多大诗人都从此而过,留下他们的怅然而叹。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是白居易的词。还有,王安石在此留下了"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
  当时那感觉,恨不得扯过个人来好好聊一通。
  当然,这样的人,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呵呵。
  熙熙攘攘的渡口,与其他的轮渡似乎并无太大的差别。然而,当我的脚踏上了那片土地,时光于我,似乎瞬息倒流,心窗一时弥漫了古人的忧郁和感伤。
  想来执手相看,折柳赠别,绿杨湾里,乌樯几转,便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便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太白说: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为何这烟水苍茫间的十里长亭,竟比黄尘古道更让人断肠?
  哦,我知道了,这样的意境不过都是历史的幻像,在时空中增减叠加,最终一一沉淀到我面前。
  万事皆空,仍是江水东流。
  我只站在甲板上,望着瓜洲的地方微笑留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羁红尘在 2006/04/12 07:02pm 第 1 次编辑]

              四  浮玉叠红过焦山
  到焦山要坐船,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小岛,那形状,有点象小青岛,因为植被很好,被称为“江中浮玉”。
  我开始被一路行来的书法碑刻所吸引着,附庸风雅地拍了很多照片。当导游指着“城市山林”四字说是大书法家米芾的真迹时,我非常很意外,连忙凑上前去,观其字,只觉得甚是丰腴遒劲,洒脱飞扬;再看四周,草木丰茂,依山而立,果然无愧“城市山林”这四个字。
  再走下来,看到了御碑亭,说是乾隆的御笔亲书,字应该是写得不错吧,否则怎会在江南四处题诗,偶看过的就不只三四处了。
  这就是焦山抗英炮台了,如今只有焦土残垣,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曾经抵抗了鸦片战争中英军三次大规模的进攻,最后在三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旅的疯狂进攻中失守,守城士兵与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后全部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或许,正是那些鲜血洒在阡陌之间,才生长了如此悦目的林木,也催开了山北面大片大片的曼殊莎华。
  汗,我的方向感极差,之所以感觉是北面,是因为我始终感觉很阴暗,从照出来极虚的照片来看,应该是背光处。
  从万佛塔下来,我不知为什么掉队了,一个人走在蜿延的山间小路上,当曼殊莎华就闯入了我的视线,有点阴暗的光线下,那大片红艳如血的花朵,那一瞬间,就让我毛骨悚然的感觉。
  这是怎么了,我拍了两张照片,仰起头看万佛塔还在,阿弥陀佛,色色皆空,我在心中不断合十,忍不住飞也似的往前跑。就这样一直跑到阳光下,长出一口气,心头却茫然若失。
  后来,在网上看到关于曼殊莎华的介绍,才知道这花的名字。曼殊莎华,学名红花石蒜,又称彼岸花。花语是离别,忧思,不吉祥。
  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因此,在日本,这种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人要踩着这种花走向幽冥之路。
  走走行行也看过一些风景,有时候感觉自己是个实在无聊的看客。
    正值清明,且让我以文代酒,为在天堂的勇士们献上这菲薄的祭品。      
    愿你们深沉的目光,能穿越深沌的三界,俯视着你们曾付出生命保卫的这片沃土。
    安息吧。   成文于200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羁红尘在 2006/04/12 07:09pm 第 1 次编辑]

                    五  浮生若梦金山寺
  终于要到这著名的、或者说是臭名昭著的金山寺了。
    呵呵,知道金山寺的人大多是因为白娘子水漫金山的传说吧。连鲁迅先生都这样评价法海,“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搬是招非,大约是怀着嫉妒吧”。
    我是看过三言二拍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当时只替白娘子唏嘘再三,许仙只迷恋白娘子的美色,哪里有一点夫妻情份,实在不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法海和尚倒象个悲天悯人的出家人,为了解救许仙才镇了白娘子。有兴趣的,自去找来看吧。
    据导游给我们讲,金山寺在唐朝时已经是著名的佛寺。据说,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一般仍称为金山寺。
    顺着长长的主干道信步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筑的江天禅寺。在一片青砖黑瓦、雕花木楼的映衬下,这座造型西化、遍布梵文的禅寺,好似半空降落的天外来客,不偏不倚,栖息在古街的腰部,头顶云卷云舒,俯瞰花开花谢。
    据导游介绍,一般寺庙大门朝南,而这里却是大门西开,正对江流。这是什么原因呢?金山寺门原来也是朝南开的,但因为香火太旺,寺里失了几次火,于是就改为西向了。这也只是一种传说而已,但已足以反映金山在百姓间的影响。
    站在门外放眼眺望,亭台楼阁鳞次栉比,覆裹金山。寺后的慈寿塔高耸山巅,构成一组椽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形成"金山寺裹山"之特色。
    钟声鸟鸣相闻,湖光山色辉映,斜阳下,楼台亭榭静默成长长的倒影,无言地传说着曾有的沧桑风雨。想起在焦山风景区入口处看到的一副对联:"泉声鸟声钟鼓声,声声是幻;山色云色草木色,色色皆空"。
    可偏偏有个痴心的女子,舍弃了千年的修行,来求这红尘间须臾的欢愉。
    若是浮生如梦,人间更须何求? 

                       六  失之交臂北固山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初中时一边查字典,一边背了这首词,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它短,也很有韵律美;二是因为能让我这种小情调的女子感觉有热血奔涌的词不多,这恰好是其中的一首。
  那次去镇江,却因为时间原因不能登临北固山,感受稼轩当年面对滔滔江水的慷慨与苍凉了。实是憾事。
  还有一首词,也是同一作者同一地点留下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我突然想到离此几十公里以外,那个原叫做金陵的六朝古都,曾经的满目繁华,如今也不过是潮打空城寂寞回。
  仰起脸看天,风里落花谁是主,白云千载空悠悠。
  那般感觉,怎不让人心如止水。
  镇扬游记,到此为止。(200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好文,先占第一个位置慢慢欣赏^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2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谢谢清心支持,最近工作很忙,所以图图一直还没整理。。。。。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呵呵,别说惭愧,一说惭愧我脸就红了,一直很喜欢你写文章有种洒脱灵秀之气^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3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翘首以待美文美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3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雪泥鸿爪,妙文共赏. 南边亦曾数至,却与镇扬无缘,遗憾.然品读红尘文,得补憾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5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谢谢清心,小白,偶一定快些~~
难得一见霁红,问好~~镇江扬州是比较别扭的一条线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好文!固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固了?呵呵,谢谢小白,还是算了吧,资源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雪泥鸿爪镇扬游(全文终,一楼增加电子书下载)

红尘谦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1 01:56 , Processed in 0.0901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