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4|回复: 19
收起左侧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8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内圣外王在 2007/04/13 20:18 第 3 次编辑]

     老子其实是第一个提出宇宙论的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看清了事物的矛盾性。并且运用于生活之中。一个物体朝一个方向发展,当它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必然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物极必反。为了不使它朝反发展,就必须先居于反面,才能全胜。他说:“弱者道之用”,就是这个道理,柔能胜刚。
     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中国第一个注重个体生命的是杨朱,孟子曾经评价他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就是说他太看重自己,不管外界,要他做一点对社会有利的事也不愿意,所以孟子说他“无君”,没有阶级观念。而老子看似不注重个体生命,其实不然。如上所说的老子的智巧,老子不怎么看重个体生命,恰恰就是重视身体。为什么呢?试想一个人,他一天到晚老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这里那里不好了,那里这里又不好了,反而忧心重重,身体每况愈下。而不怎么看重的,反而会心无杂念,心宽体胖,生命力自然上升了。所以老子说:“夫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这是老子学说的伟大之处。后来发展到庄子,就完全不注重个体了。
     但是,老子毕竟是那个时代的悲观者,他讲无为,什么是无为?在老子那里,无为就是去掉欲望智慧,崇尚本真,朴素。所以老子讲绝圣弃智。最好的状态就是婴儿的状态,他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无为是顺其自然,排斥一切人为的。因为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原,是宇宙的开始,“道”就是无为的,“道生之,德蓄之”,“道”生成了天地万物,但是生成后又不去干预,而是“致虚极,守静笃”,这是本真的。人也必须按照“道”来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必须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本身无为,自然,没有可法的,人归根结底要效法的就是“道”,就是自然。(中国哲学家多以宇宙论来推及自己的人生论,特别是在宋明时期)。
     说白了,不顺人为的才是不自然的,老子所谓的自然恰恰是不自然。后来的道家学者看清了这一点,对无为有所改造,最出名的即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里面把无为说成“循理而举事”,顺从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规律就是无为,书中还以人们改变水流的方向来进行农田灌溉为例子加以说明。
     而魏晋时期的向秀等辈,把无为诠释成“与变为体,故死生若一”,意思是无为就是与自然规律为一体,这是荒唐的。人只有去遵从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与规律为一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老子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生活必将给人的思想留下深刻的烙印。看古人的作品,要把思绪放在那热所处的时代。借鉴其可借鉴之处,扬弃或褒贬其糟粕或落后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秋功过任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呵呵,第一句让我想起了黑格尔的那句话。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哲学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YES,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3-10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学习,不发表言论,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1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第一次知道老子不是从课本里,而是《封神演义》,老子骑牛、紫气东来就是最初的印象,后来学了历史知道老子是安徽人,着实的欣喜了一阵。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道教则奉他为教主,称为 "太上老君"。老子其人在民间被神化了,关于他的神话传说也很多。《混元皇帝圣纪》中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也。"于是,老子在道教中便被神化为众生信奉的神灵,老子是 "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种之帝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1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地位在唐朝得到尊崇:太上老君真的被封建统治阶级捧到颠峰地位,应该是始于唐朝。唐帝室姓李,太宗李世民自认为是老子李耳之后。唐高宗乾封元年,帝至毫州老君庙祭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旧唐书·高宗记下》)。高宗仪凤三年,诏 《道德经》为上经。天宝元年,诏 《史记·古今人表》玄元皇帝太上圣(《旧唐书·礼仪志四》)。在唐代,老子和道教的盛行达到最高峰。到了南宋,据《太上老君金书内序》称,太上老君“从开辟至虞舜间,世为师不绝,经二百七十五万八千四百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涡阳县——老子故里,有机会去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5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6/03/19 01:13pm 发表的内容:
    第一次知道老子不是从课本里,而是《封神演义》,老子骑牛、紫气东来就是最初的印象,后来学了历史知道老子是安徽人,着实的欣喜了一阵。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 ...
    呵呵,岸人的这个本子可是依了“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之说。
    附:
    老子故里 《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旧名厉乡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鹿邑县太清宫乡。太清,道家渭天道,亦谓天空,传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廷熹八年(165年),后改为老子祠。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至今。 太清宫前后两宫相距一里,中间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静河,取老子“清静无为”之意,河上有会仙桥,将前后两宫联为一体。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 ”,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屡遭破坏,后又数度重修。

       中华神话大型系列电视连续剧《许真君》
          
             【前导片剧创配声文稿】
                   撰稿:岸人
    【开篇】
    〔男〕
    华夏大地,江南绵绣;峰峦岭岫,物丰田畴。
    远古。
    一块炼石,一卷灵书。
    〔女〕
    江南。
    一方娟秀,一域婉约,一块神奇的土地。
    〔男〕
    江波汹涌,昏昏暗暗:惊涛骇浪,冥冥蒙蒙。
    〔女〕
    吕纯阳说:“成仙成佛,成妖成魔,都由人做;行善获福,造恶得祸,皆是因果”。
    同为学窗,两个聪明绝顶、风度翩翩的英俊少年。
    〔男〕
    孽龙。姓张名酷,初涉人世,误听术土之言,沉船溺水,误吞龙珠,变异类化,成为祸害人间的蛟妖。他那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与凶残的魔性,激烈地冲突着,演化出了一幕幕人格异化的世间悲剧。
    〔女〕
    真君。姓许名逊,虔心向道,忠孝立本。得郭璞、鬼推子等扶同,率其弟子吴猛、时荷及闽女陈靖姑等,降镇妖邪,除荡妖孽,拯万民于灾厄祸患之中。
    〔男〕
                     遂古远兮妖魑魅,孽龙罔厉五津吟。
                     明暗负兮弥昏庭,冥昭瞢暗涂生灵。
                     谁息川泽患无象,惠施仁流诛蟒霆。
                     旌阳伏蛟天道陉,卓然罕俦彰忠铭。
    1
    〔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
    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一条是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
    〔男〕
    千古智者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传世经典《道德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观点,对中国哲学思想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女〕
    道教创祖张天师。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汉丞相留侯张良八世孙。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张道陵始创道教,又称天师道,尊为祖天师,先后在河南洛阳北邙山、江西龙虎山等地修炼。其后裔继承其道法,世称张天师。
    〔男〕
    神功妙济真君
    许逊,东晋名士。字敬之,南昌人,祖籍河南汝阳。晋太康元年,许逊曾任旌阳县令,世称许旌阳。
    道教净明道派托称其道法出于许逊,尊奉许逊为祖师。宋徽宗政和二年,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
    (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下府岸人2006/03/25 03:03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岸人的这个本子可是依了“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之说。
    附:
    老子故里 《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旧名厉乡曲仁里。老子 ...
    根据近几年的关于老子研究:老子是安徽涡阳县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9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烟雨52006/03/27 08:02pm 发表的内容:
    根据近几年的关于老子研究:老子是安徽涡阳县人。
    呵呵,
    那我查查,
    当予补记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多谢岸人发的老子一文。因凯凯发此帖,我专门搜索了老子,按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记载,先秦的老子就有三个,一位是楚苦县的李耳,一位是楚人老莱子,还有一位是周太史儋,世莫知其然否。真有点如传中孔子所形容:“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虽然如此,后世之人都倾向第一种说法,司马迁也是赞成这种观点的,由他纂写的《史记》可知:[B]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齊焉。[/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这是以前的结论。
    目前已经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等我找到有关资料贴上来给大家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7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6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6/04/02 10:50am 发表的内容:
    多谢岸人发的老子一文。因凯凯发此帖,我专门搜索了老子,按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记载,先秦的老子就有三个,一位是楚苦县的李耳,一位是楚人老莱子,还有一位是周太史儋,世莫知其然否。真有点如传中孔子所 ...
    岸人谢凝月认真作回,乃博学滔论。
    岸人整理一下,
    过几日发全文,
    再请凝月评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7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拜读了哈~~~敬上月光酒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岸人的帖子里又了解了不少名人:)请岸人能把全文都发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老子《道德经》看了一下,感觉博大精深。还得继续学习。
    从而本人来看,我也很倡导道家的无为而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13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简述老子的思想

    进年浙江的高考作文,似乎和什么有为无为的有点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15:58 , Processed in 0.0908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