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9|回复: 5
收起左侧

我对刘心武先生的疑问(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3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内圣外王在 2005/07/03 09:24pm 第 1 次编辑]

                     我对刘心武先生的疑问(二)
   刘心武先生认为,秦可卿在贾府中的生活方式是独立的,名义上是贾蓉的妻子,实则不是,而且两人没有同过房的迹象。理由是秦可卿带宝玉到自己房间午睡,用的字眼为“秦氏房中”,而没有说是贾蓉的卧室。刘心武先生说这样写不符合封建礼法、习俗,不符合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以此证明了秦可卿并非贾蓉之妻。
   对于这一点,我不太接受,翻开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到凤姐处,正文写道:“(周瑞家的)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戚序本的文字相同)如果按照封建礼法,应写贾琏院中,可这里偏偏写的是凤姐院中!
   也许有人会说,送宫花原是送给女人的,如果这里写“贾琏院中”,和语境不太相符。那我们不妨再回到第五回,秦可卿安排贾宝玉午睡,假如说成是“贾蓉房中”,岂不大杀风景?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一大主题即歌颂女性,甚至于崇拜女性,所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以女性为主,来命名房间有何不可?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即贾宝玉维护烧纸钱怀念同性恋人的藕官。藕官与的官两个女戏子经常演爱情戏,就产生了同性恋的感情,的官后来死了,藕官逢年过节都要烧纸钱怀念她。后来被发现了,老婆子去报告,贾宝玉维护了藕官。于是藕官很感激宝玉,宝玉得知她怀念的官后,大为嗟叹。芳官又告诉宝玉,藕官又和蕊官好上了,别人就责怪藕官喜新厌旧,藕官答道:“好比男子死了妻,也是要续弦的,只是不要把那死了的完全忘记就是多情的。”宝玉听后,独合了自己的呆性,十分赞同。这无疑反映了曹雪芹超前的爱情观,难道这也符合封建礼法?恐怕孔夫子的信徒要跳着脚骂。(藕官和蕊官隐寓宝玉与湘云日后的结合,这里不展开议论)
   所以曹雪芹写“秦氏房中”就可以理解了。
   再有,刘心武先生认为封建大家族在择媳问题上首先看重的是血统,并提出“贾母认为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一点成为了秦可卿出身高贵的原因之一。
   但我认为略显牵强,因为贾母择媳有一定标准。第二十九回,张道士与贾母的对话就可以看出:
   (张道士) 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不是为别人议亲事,而是为贾母溺爱的孙子宝玉议亲事,娶媳妇!贾母择媳的标准是模样性格,论模样,贾母认为秦可卿“袅娜纤巧”,论性格,她“温柔和平”,这两句,前说模样,后说性格,这才是贾母眼中的秦可卿,才是贾母认为秦氏极妥当的原因。
   可能有人会说,那第八回末尾:“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这又如何说呢?其实这段文字描写的是秦业,他对贾府了解多少?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也因为他是周瑞的女婿。那只是秦业眼中的贾家,怎么可以笼统而论?
   最后,我希望网上的红迷朋友多来探讨,多来指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刘心武先生的疑问(二)

凯凯如此言论,姐姐为你拊掌:)
这个质疑,姐姐赞成你的观点。
但是红楼梦中可以看出的是,对秦可卿和贾蓉,曹雪芹大师是两种态度,但是书中并没有直言秦可卿嫁给贾蓉是降低了身份,只在秦可卿死的时候,借贾珍之口点了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4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刘心武先生的疑问(二)

    心武老师的讲座我看了,有说得通的,也有值得商榷的。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至于弘皙逆案,只在小说乾隆皇帝中看到一点。真实的详细情况怎样,有知道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刘心武先生的疑问(二)

说实话,刘心武的观点完全是他一相情愿,太牵强了。
为这,他还写过本书。真不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7-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刘心武先生的疑问(二)

    应该说刘心武的观点还是有说得过去的地方,只是《红楼梦》作为小说,固然有它依据借鉴的史实,但全部是史实未免太过。可能对于人物有过加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7-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刘心武先生的疑问(二)

    研究红楼啊?我自认为不管什么作品,只有作者最心知其义。读者能读懂其一点心境就已足够了。看不懂也无妨,呵呵~(我不学无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11:36 , Processed in 0.0783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