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1|回复: 21
收起左侧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内圣外王在 2005/08/02 09:41am 第 2 次编辑]

                       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在下久未上网,献文一篇。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表现了他朦胧的平等意识以及女儿观,但还有几处地方体现了他的老庄意识,即湘云抗争之言、晴雯撕扇等。在阐述这些事件之前,不得不先对老子、庄子的思想作一说明。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他的整个思想系统都围绕“道”而展开。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什么是本原?远古的人们经常关注这个问题,就是说,世界的一切怎样产生的,怎样形成的,在世界没有生成之前是个什么样子。本原的概念为:一切事物都由它构成,一切事物和现象最初都从它所出,最后又归复于它。
    老子的“道”首先就是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由“道”所生,最后又归复于“道”。称本源为“道”也是不得已的做法,只是为了表达上的方便,《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创生了万物,自己却无形无象,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把握:“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
    但不意味着“道”是绝对的空无,“道”有自己的实存性,在老子看来,“道”是真实存在的。它创生万物的过程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大概指混沌未分之气,“二”指分化了的阴阳二气,“三”指阴阳二气所结合的和气。对于万物创生的具体过程,老子没有说得清楚。
    “道”创生万物就意味着运动。老子把“道”的运动特征概括为“反者道之动”。反的含义有二:一是相反,二是反复。
    相反是说,“道”生万物的过程是由无限转化为有限,从无形落实到有形,由此导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如美与丑,善与恶等等,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面经常相互转化。“道”从无形转化到有形,从无到有,即能说明一切事物的转化特征。
    第二个含义是反复之反,道生万物,万物最后又归复于道,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老子更看重反复,所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离“道”后,越行越远,但最后必将归于“道”。
    以上便是老子的宇宙论,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宇宙论,目的是要为社会和人生寻找一条应遵循的规则,认为人类应当依“道”之特征去行事。对于这一点,本文不再赘述。
    现在切入正题,晴雯要撕扇时,宝玉说:“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顽也可以使得,……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欢听那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接着晴雯就把扇子撕了。这里表面上颇可玩味,实则蕴涵了庄子的思想。
    在老子之后,道家思想沿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以个人生命为中心,关切的是自我、自由与本真;一是以社会政治为中心,最终落实到君人南面之术。庄子显然属于前者,他把老子的思想发展为一种内在精神生命的追求,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人的心理性格产生过重大影响。
    老子和庄子都捕捉到了事物的矛盾性。不同的是老子捕捉到的矛盾性更突出其实用性,许多时候会将其转化为人生处世的智巧。老子认为只有首先处于矛盾的被动、次要、柔弱的一方,最终才能转化为矛盾的主动、主导、刚强的一方,此为智巧。
    庄子揭露事物的矛盾性,是为了暴露事物存在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庄子·秋水〉上称,大木被称作栋梁之才,是相对于建造城楼而言的,用之于堵塞小洞,就只不过是废料一根;良马之所以被称为良马,是相对于赶路而言,用之于捉老鼠,就远不如猫。这表明一切事物,其属性、功能,都是在相与对待的状况下才出现的。这就是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庄子又暴露了经验知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什么是好的居所?人、猴子、泥鳅对此看法不一。什么是美丽的容貌?人、鱼、鸟对此看法也不一。这说明不同的认知主体(人、鱼等)所引发的认知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而且同一认知主体由于主观诉求的原因也会引发认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庄子由此认为经验知识和由经验知识加给外界的种种性质、功能的判别,不仅极其相对、不确定,而且还是极其人为的,主观的,统统都不可靠。庄子认为把这些判别,分判都化去,将它们看作是齐同,齐一的,就合于道。这就是他写〈齐物论〉的目的。也就是说,庄子向往追求的是未落入人们相与对待与经验分判之前的本然性的存在状态,为以回归自然为特征的一种精神追求。同时也显示出了他的荒诞。
    我们再回过头来,晴雯所撕的是一把扇子,我们称之为扇子,是相对于扇风,使人凉快而言的,这是它的一种功能价值。但是,当扇子被撕碎以满足一个人某种需要的时候,则是它另一种功能价值的凸显,这一切都是相对的,不确定的。所以我说晴雯撕扇表现出了庄子的思想,也是庄子思想的精华处。
    还有一处值得注意,就是〈红楼梦〉吃鹿肉一回中,黛玉讥笑湘云,湘云反击,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你们”兼指宝钗——因下文宝钗“参战”,十分明显。
    从此处不难看出湘云有魏晋之风,有阮籍、嵇康的一点影子。阮籍、嵇康就是以老庄道家的宇宙论为支撑,转出对社会政治与文化的批评。老庄道家的宇宙论把世界分为两层:一层为形而上的本源世界,尚未分化,因而是绝对、本真的世界。另一层为形而下的万物世界,这是已分化的堕落了的多杂世界。宇宙在本源层面上的混沌未分,自然运化的状态寄寓了他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为这一状态最本真,最自然,应为人所效法。从这一理想社会出发审视现存社会的世俗礼法乃至君臣制度提出激烈的批评。
    嵇康批判儒家六经,在他的〈难自然好学论〉中,他公然宣称儒家六经为“秽芜”,六经所倡导的仁义礼法为“臭腐”,要把儒家的礼法制度兼而弃之。嵇康称:“六经以抑引为主”,指六经倡导的仁义礼法是以限制、改变、扭曲人的本然性情为基本失的,它是反人性的。
    嵇康又称:“人性以从欲为欢”。欲指自然欲求与本然性情。他把经过仁义礼法改变过的状况称为“理伪”,而以未被仁义理伪改变过的人的自然欲求与本然性情为人之“真性”
    阮籍、嵇康推崇率性而行,纵情直往,以真性情面对他人、社会,该笑则笑,该哭则哭,毫不矫情。
    曹雪芹写湘云“真名士自风流”显然批判了名教的束缚,崇尚真性。其中也展示出了曹雪芹深受老庄影响,向往一种出世的精神生命的思想倾向。也许这并不是全部,但至少是一种对本真的向往。
    奇怪的是第二十一回里,宝玉捧的偏偏是〈南华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2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凯凯这篇粗读感觉好,中午时间紧张,晚上我在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奇怪的是第二十一回里,宝玉捧的偏偏是〈南华经〉!
这倒是不奇怪的,曹先生写的时候旁边有本南华经,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凝月,你的QQ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读此文我想到的是《红楼梦》中的第二章论气: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甲戌侧批:此亦略举大概几人而言。】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甲戌侧批:譬得好。】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甲戌侧批:恰极,是确论。】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 云 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凝月岔题了,曹公借雨村口所述这段当用心良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最近读了一点道德经,断断续续,没看完。
圣王读红悟出这么多心得,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7 21:2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8-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我现在的想法是:后人的想法比曹雪芹深远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轻狂说的有道理,如今有的红学研究有走火入魔的趋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四川多才子,司马相如,李白,苏轼,郭沫若,五百年间必有出,其间名世者
    不胜举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5/08/07 06:03am 发表的内容:
    轻狂说的有道理,如今有的红学研究有走火入魔的趋势了:(
    有的地方走火入魔了,有些地方还不及的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5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5/08/06 10:03pm 发表的内容:
    轻狂说的有道理,如今有的红学研究有走火入魔的趋势了:(
    本人表示严重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晕..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顶!写的不错, 读悟出哲理,深研究必有建树,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5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佩服。老子的思想,以前试着看过一点,但太浅。
    此帖,读了一遍,大概也只能知其二分。
    但确实感一部《红楼梦》,所容之大,并非仅仅是一粒石头走过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的记载。而是它真正容纳了中国的上下五千年。所以,才会有对《红楼梦》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刚才看的时候想起一个问题:史湘云是有魏晋之风的,但是贾宝玉对她并没有对林的怜爱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文章围绕庄子的“道”学思想和嵇康“人性”展开议论,把曹雪芹创作时的思想阐述出来:)也表达了作者对红学的喜爱:)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是走火入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曹雪芹的老庄意识

    好文章,认真的读了三遍,当然还会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22:20 , Processed in 0.0975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