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1|回复: 11
收起左侧

作“诗”随笔一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门虫在 2005/07/11 10:26pm 第 4 次编辑]


作“诗”随笔一则

客心
清夜不成眠,登楼散客心。
月斜中天冷,凉风掠平林。
几处灯犹明,亦值客思侵?
近晓星更阑,始觉露湿襟。

  后记:这首成于昨夜。深夜回到住处,暑气已销,风凉如水,本想乘凉一番再休息,不料却想起亲人来了。前七句写得很顺,一气呵成,到了第八句不知如何写了,所以是凑上去的,在我自己对这一句很不满意。想来凑的东西就是不好——虽然地处海边,湿气颇重,但到底不至于有露水湿衣襟的程度,况值盛夏乎?
  又附:后来把这首诗发给友人,友人说文字很淡,客字多了,少了感情。便将原诗改成:

秋夜
清夜不成眠,登楼散客心。
月斜中天冷,凉风掠平林。
几处灯犹明,亦值旅思侵?
近晓星更阑,始觉露湿襟。

  ——第八句仍放着,虽然不符合实际,但倘若放在秋天的话会比较好的吧。所以这首题目也只好更为“秋夜”,算是稍稍得以弥补一下。
  在我以为,不论如何写,关键还是内心的真情实感。至于文字淡好还是秾好,却在于作者的爱好。在我是以为淡更来得好些。论坛里的卷帘人说了“从容”两字,我以为唯有靖节先生足以当此。文字要做到“从容”谈何容易,那是卸尽铅华之后才能看到的,不过在靖节先生,或许是天生的吧。眼高手亦高的苏东坡后来追和靖节先生,却也终于不能达到那般境界,可见难矣。
  附带说说我对靖节先生诗的一点粗陋的看法:靖节先生的诗在一派从容散澹之下,其内在却极富张力。这股张力得益于靖节先生处处可见的“平民”视角。这一点,于李杜之外另开一派的王维却没做到,王维的文字太过清净了,有一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这里用来说王维虽然有点过,但大抵还是能说明问题的。这“鱼”即是内在的生气。靖节先生常常在邻家老翁家里坐饮,微醉引兴,或纵谈,或自语,他的那颗心很贴近生活,有悲有喜,于散澹的文字底下不形于色地抒发他的“平民”之思,五味杂陈,色彩十分丰富。从这一点来说,靖节先生是藏形于平民中的隐士,王维却是山林里独自往来的道士。靖节先生有可亲近的烟火味,王维却只有月下弹琴的一缕清音。靖节先生诗是五弦琴,王维诗是独弦琴。王维只承得靖节先生一个方面。后人说某个诗人“拈得王维一瓣香”,王维则可以说是“拈得靖节一瓣香”,韦应物也是。这香气到后来也就越发缥缈起来了,渐渐失去了靖节先生那样的张力。靖节先生的文字是外圆内方,圆处无迹可求,方处有情可感。现引靖节先生与王维的诗各几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潜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在字聊遇上流浪人,他把我的这首四不象的文字整成一首五律,他说押的是十二侵韵。我觉得他的这首也不错,特附之如下:


清夜不成寐,登楼散客心。
千年梦魂远,几处客思侵?
月阙中天冷,风凉旷野深。
近闻桂花落,始觉露沾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佩服虫子~~~才思敏捷~~博学~~敬上月光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桃花源里落英缤纷,有人无人皆无妨
辛夷坞里花开花落,却定是要无人的
一样的清寂,加入禅境,虽更精纯,却当然要造作一些了
只是,有时,造作也不算错的
两种花落的姿态,自然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下面引用由卷帘人2005/07/11 08:42pm 发表的内容:
桃花源里落英缤纷,有人无人皆无妨
辛夷坞里花开花落,却定是要无人的
一样的清寂,加入禅境,虽更精纯,却当然要造作一些了
只是,有时,造作也不算错的
...
说的是哦。
欢迎卷帘人光临八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客心
清夜不成眠,登楼散客心。
月斜中天冷,凉风掠平林。
几处灯犹明,亦值客思侵?
近晓星更阑,始觉露湿襟
   南平有一个叫来舟的小镇,去闽西的火车要从这里周转。是个很美的镇子,这首诗无由让我想起这个小镇。20岁那年,妈妈先回上杭外婆家了,放假后我再一个人从武汉坐火车去上杭。转车时在小镇呆了一天,那天晚上,有汀江灰蓝的波光,有清凉的月色,有远处的山脉轮廓,我站在旅社阳台的木质栏杆后面,庶几是这种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2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读了此诗,客心又起,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3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虫子这首诗淡,欲炼的是一个“清”,不从感情上入手,而是从用字的“清”出发,淡淡中不露痕迹,收藏起自己,呈现的是深夜的静和清。这样由读诗的人自己去体会诗中所写的景状。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虫子对最后一句不满意,我看还是因为因为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冲突了,所以不协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3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佩服虫子和~~~才子~~~
今天才看出才子的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4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深夜里最适合读虫子这样的诗。确是暑气尽散,心静如水。只这水底下又有着淡淡的波动——羁旅之思吧,是感触,思而不伤。:)
文字的平淡与否与作者的心境有极大的关系。虫子对靖节先生与王摩诘的分析品味甚是独特。
朱子在读了靖节先生的《咏荆柯》之后曾说:“渊明诗,人皆说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柯》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这与虫子文论中的“气”“张力”大抵是相同的。
只王摩诘,多次在诗中流露出钦赏靖节先生之意,《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中“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此处便是以陶潜自况的。虽然两人性情不一样,但是那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却是相近的。
想起摩诘早年的政治抱负,至后来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出路何在?对于这样深受佛教禅宗哲理影响,正直却有些软弱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似乎唯有跳出是非圈子,隐逸田园这一条路了。所以,在他那些恬淡素静的表象下,其实内心也是有着诸多隐痛与感慨的。摩诘善于从天然素淡的景致中发现与他那种恬淡的心情,闲逸的情趣和谐一致的境界,,因此每读他的诗只感觉心下多少自在。其气隐于字里行间,即使欲抒胸臆,亦往往隐约其词,耐人咀嚼。王维固然只拈得靖节一瓣香,窃以为,此香虽然缈缈,却沁人肺腑,需要另僻一境才是。此处若要举例,势必又要长篇才能收尾,日后心境若佳,也许也来试着写写王摩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这帖子好,醒酒~~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8-6 09:54
  • 签到天数: 1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5-7-28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读不出所以然来
    一来是水平
    二来是心态吧
    瞻仰一下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诗”随笔一则

    改成随笔诗感觉一下?
             客心
    今夜不成眠,登楼散客心。
    月斜中天冷,凉风弄平林。
    还有灯犹明,亦值客思侵?
    近晓星更寒,始觉露沾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9 19:59 , Processed in 0.0821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