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6/06 11:23am 第 9 次编辑]
【相关连接】
─────────────────────────────
一、著名送别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二、几则诗话
─────────────────────────────
1、因诗见罪
薛令之为太学正,有诗云:“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明皇见之怒。续题云:“鸱鸮觜爪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柏寒,任逐桑榆暖。”因斥去之。王维携孟浩然在朝霞林,适驾至,得见,命诵所为诗,有“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故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怒曰;“卿自弃朕,朕何曾弃卿?”即放还山。惟太白召见沉香亭,应制作《清平调》词三首,颇见优宠,然仅得待诏翰林而已。及在禁中与贵妃宴乐,妃衣褪微露乳,以手扪之曰:“软柔新剥鸡头肉。”禄山在傍接对云:“滑腻如凝塞上酥。”帝续之曰:“信是胡儿只识酥。”不怒而反以为笑。谬戾如此,天下安得不乱?
---明·瞿佑《归田诗话卷》
2、捶碎黄鹤楼
李太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楼》诗,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也。其事本如此。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云:“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傍一游僧亦举前二句而缀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元是借此事设辞,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宋初,有人伪作太白《醉后答丁十八》诗云“黄鹤高楼已捶碎”一首,乐史编太白遗诗,遂收入之。近日解学士缙作《吊太白》诗云:“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殆类优伶副净滑稽之语。噫,太白一何不幸耶!
---明·杨慎《乐府诗话卷》
3、黄鹤楼
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诗在上头”之讥。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然太白别有“捶研讨会黄鹤楼”之句,其于颢未尝不耿耿也。
---明·瞿佑《归田诗话卷》
─────────────────────────────
三、几首相关诗
─────────────────────────────
闻欢下扬州,相遇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南北朝乐府民歌《莫愁乐》)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
作个音书能断绝。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
君去容华谁得知。
(李白《江夏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