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8|回复: 8
收起左侧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国庆七天假日,我断断续续看了几档子电视节目。比较有印象的就是《东方时空》的魅力城市风。节目播出的是入选的中国地市级的40个城市,评比出十个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十个中国魅力城市。我所在的城市也在入选的40个城市之内,因而在看节目时也就多了一份注意。其评选魅力城市的标准包括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充满活力的经济、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建设、优雅的城市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等7个方面。
  
  节目的创意和拍摄效果真不错,光是那满地的红灯笼就觉得喜气。每个城市名都由一个谜面组成,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推荐人、魅力大使。每个城市地把它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了,风光绚丽,养眼。俩主持人也入眼,女主持人张灵泉,如一副江南水乡的水墨画,清秀可人。男主持人阿丘,儒雅诙谐,点评且有余秋雨之风,文化学者。就节目本身来说,喜欢。但就评比的结果来说,就有些不太理解了。
  
  十月十二日,评比揭晓。评出的十个中国最佳魅力城市,服气。就说十佳之首绍兴,人家是历史文化名城,青山绿水明净秀丽,屋宇殿堂散发着古老文化的芳香,大街小巷保存着民族英杰活动的遗迹,又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兰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光是“咸亨酒店”这几个字就名扬四海,想不入选也难。
  
  不服气的是我所在的城市惜败。作为一个城市建设工作者,汗颜。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心痛。惜败的原因究竟何在,我不怕麻烦,就按照那七条标准去自查了。当然,这自查的标准是本人自定,不代表官方。
  
  先说悠久。有着2400年历史的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其位于湖北西部,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请看,有史可查的“四大文化名人”屈原,有证可据的“四大美女”王昭君的故居都在此地。按说这还不算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就没有办法了,唯一可以理解的就是他们家是郊区的,是农业人口。而绍兴的文人鲁迅就不一样了,他虽然是和鲁庄有联系,可他毕竟是持有鲁镇的户口,谁叫屈原和王昭君他们当年不办个“农转非”呢。
  
  也说“充满活力的经济”这一点,三峡工程就兴建在这里。它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光是工程的论证就论证了42年。如今,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已成现实。三峡工程、葛洲坝等水电总装机近3000万千瓦,相当于全国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有句话说的好:三峡一发电,全国看得见,这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经济”吧。
  
  再说其它几点,宜昌曾经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等,这也符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啊。
  
  既然有这么强的实力,怎么就榜上无名呢?想了半天,又想到了城市推荐人上面了。宜昌的城市推荐人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因其曾经在宜昌工作10年之久,故担当此重任。但就其知名度来说,恐怕就难比其它城市的推荐人了。就说东莞吧,它的城市推荐人王志东,上网的人有几个不知道他的?不过再一想,这也不是主要原因啊,山东日照市的推荐人丁肇中教授,人家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可日照不是也没有评上啊。
  
  想啊,写啊,写到这里,终于被我想到了一个合理合法的理由,那就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酒香也怕巷子深。”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8-6 20:0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7-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呵呵,宜昌,我的家乡
    遗憾,还需要加强宣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我还真想去宜昌玩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只要是位于长江的城市 偶都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8-6 20:0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7-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下面引用由烟水正寒2005/07/03 03:57pm 发表的内容:
    只要是位于长江的城市 偶都支持!
    丢你到江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就是喜欢江南啊~好庆幸自己生长在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21 11:5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7-3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宜昌應該不錯,以後有機會就去,宰"魚"一宰,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下面引用由2005/07/03 08:27pm 发表的内容:
    宜昌應該不錯,以後有機會就去,宰"魚"一宰,哈哈
       好啊,现在就请你宰鱼了。

                               小小刁子鱼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又窃笑不已,小小的刁子鱼还值得一说?
      殊不知,湖北的水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仅长江就在湖北穿越了从宜昌到武汉长达千里的水域,而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更是星罗棋布,所谓湖北即湖泊也。
      江河湖泊多,鱼自然是湖北菜式中的一个重头戏。毛泽东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武昌鱼,其鱼肉质细嫩、脂肪丰富,已随其诗名声在外。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另一种有湖北特色的鱼─刁子鱼。
      刁子鱼,其型如柳叶般秀气可人,肉质鲜美。无论是在长江还是在湖泊堰塘,均有它的生息之处。刁子鱼因体积小而薄,在开膛破肚上难度比较大。一般的刁子鱼,连头带尾不过二指长。在收拾刁子鱼的时候,如果没有细心和耐心,往往就不是缺头就是少尾。而刁子鱼的烹调比较讲究,吃法比较“精致”,一盘刁子鱼如果不见其头尾,是万万不可招待客人的。
      我对刁子鱼一向情有独钟。去饭店去吃饭,总要习惯的问,有没有刁子鱼?我又因瘦弱有余,有朋友就笑问我是不是属刁子鱼的。
      其实我的刁子鱼情结来自我的童年。
      我有个姨姥爷,曾经是大西南的剿匪英雄。从部队复员后,就回到家乡的大山里当水库管理员。有好几年的时间,学校放了假我就去那里看望他们。在那空灵的大山里,寂寞多于快乐,吸引我的也就是那水库里的刁子鱼了。
      刁子鱼生性活跃,要想让它上钩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姨姥爷就教我,在搪瓷脸盆里放上用酒拌好的碎米,再用塑料薄膜把脸盆的盆沿包紧,在中间挖个小洞。处置完毕,就把脸盆轻轻的放入水中比较平坦的地方。于是乎,那贪吃的小鱼就闻着醉香的米粒,慢慢的游进了脸盆。当它们发现已经是不自由时,出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于是乎,那美味的刁子鱼就成了我的盘中餐。
      我成家以后,一如故的喜欢吃刁子鱼。
      别看刁子鱼好吃,却是难得伺候。刁子鱼稚嫩可爱,体形苗条,稍不留意,就会在你的手中变得无体无形。所谓杀鸡焉用牛刀,杀刁子鱼不用菜刀。刁子鱼它虽有心眼,内赃却极其简单。你只要在刁子鱼的头下面撕开一个小口,再轻轻的用手一挤,其肚肠就干净了。
      洗净了的刁子鱼要慢慢的风干一会,这样在放在油锅里才不易破碎。煎刁子鱼,油不能多,火不能大,还不能着急。油多了容易太脆,火大了容易焦糊。等锅里的刁子鱼有7成熟了就开始放佐料,佐料的投放因各人的口味而定,可麻可咸,但有两样切不可少的。一是干红辣椒,二是在起锅时撒上一点芝麻,既鲜艳夺目,又芳香可口。
      煎好了的刁子鱼依然是体形不变,只要是用手轻轻一撕或者是用嘴轻轻一咬,那一条刁子鱼就活脱脱的从中间一分为二,仅仅是剩下那小小的头和那一根长长的主刺。那味道,嗨,真的叫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有感魅力宜昌

    吃啊吃啊吃啊~ 呵呵~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15:58 , Processed in 0.0818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