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云地野 于 2011-2-17 23:41 编辑
头发确实有点变形难看了,决定理发。 小镇不大,离井场不到一公里,晚饭后几个人步行而往。到他们指定的地方去,人家不在,于是一个人继续漫无目的地向前散步。不远处有一个理发店。一个大姑娘一个小姑娘在。大姑娘在给一个小伙子理头。灯光有点浅。大一点的年龄20多点,小的约莫15~16岁。小姑娘招呼我洗头。她边洗边说,手好痛哟。听语气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抱怨和甩工想法。洗完后,我扫小姑娘一只手,说:“好好的哪儿会痛呢?你娃装嗦。”她给我另一只手看:“都两个口子,沾水就痛。”语气很纯朴,没有娇气。虽然灯光很淡,我还是看清了孩子的右手虎口上和小拇指靠手掌背上的地方各有条一不浅的伤口,颜色乌青。不用说,肯定有点痛。那是冬天理发店洗头姑娘手背常见的伤口,那是因为老是沾水而没有得到很好的护理皲裂而生的伤口,那是为了生活而不得已在劳动中让无情的季节割出的伤口。谈不上同情,姑娘没有在那儿大嚎大叫,给我洗完头,没有客人了,她在电脑旁很悠然地听起歌,口里还传来自己的声音。 我问大的姑娘,知道她俩是姐妹。小的读书不成,放弃了学习,就跟她一起开理发店。姐姐才出师半年。哈哈,吓我一跳。一个毛丫头,给中年男人能剪好头?尤其是短发?心理有点发闷了。她好像猜到我的想法了,说:“你放心,我还是不会给你剪得很烂的。我跟师傅一起开了两年店。”对于乡村理发师,他们做不出什么艺术性头型,这基本是共类;因为贫下中农喜欢剪短头,他们普遍能理好短发型,这是城市理发人员所不及的,这也是共性。可我还是对她有点怀疑。他听我口音,说我不是当地人,是达县人。她告诉我,她在那儿打个两年工,觉得常年在外不好,回来学了理发。她说,自己有个手艺,天天在家又方便,比在外打工好。她问我们钻出石油没有,听说我们住的是铁房子。我问她,没有来看过?她说,因为一个人,走了就得关门,经常关门影响生意。本来镇子不大,店又多,老顾客看到关门,多了几次就不来了,影响生意。年轻嘛,多累点儿多挣点钱将来才有点底子。我笑她说,老公呢,一般理发店都是夫妻店嘛。她说,她才二十一岁,还没有交男朋友。我惊讶起来,一般说来,在这样的小镇,一个农村姑娘,二十来岁没有结婚很少见。她又说,自己有个手艺,免得将来出嫁了,到婆家遭人嫌,说你吃白食。 谈话间她给我理好了,然后给我洗头。妹妹说她来洗,姐姐不让,说你手痛耍会儿。妹妹又在那儿听歌哼歌。洗后给我吹干,修了面。小小年纪修面的技术还不错,比城里许多大师傅修得轻巧。一切完工后,她说,还好,没有给你理烂。也是,还不错。结帐,6元。这时她妈送来晚饭,妹妹蹦蹦跳跳离开电脑与母亲一起摆饭桌。我看了下,稀饭,三个菜,其中一个是腊肉香肠。她母亲请我尝尝,我婉言拒绝了,只是闻了闻,说,好香啊! 我一出门,一家乐融融的围坐桌旁。这顿饭对于他们来说,很平常,却永远的快乐!明天是元宵节,祝福她们,祝福这一家永远快乐! 201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