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9|回复: 11
收起左侧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7 21:2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0-1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知雅逸北窗风,宴坐晨昏陋阁东。
    四壁相违论藏舍,百年哪复问穷通。
    乡灯渐杳声犹起,客贾忘归塔已红。
    忽记西京惹卿叹,唐朝风韵草千蓬!20051010
    注:1、藏舍:本自“用舍由时,行藏在我”。2、乡灯:指玉溪花灯戏曲。3、客贾句:相传古时有商贾住玉溪,临时有事离开,把钱财寄放客栈,但一去不返,客栈老板把钱上交官府,官府在城西山上修了一座白塔,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玉溪卷烟厂把塔涂成了红色。4、去岁佳人去西安,想感受一下盛唐遗韵,而那些风云一时的人物如今的陈迹,不过几堆杂草丛生的土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1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看了注,加深了对诗的理解。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7 21:2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谢雕兄捧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好诗。典故用得多哦。。。嘿嘿。支持。好诗怎么现在才看到。。怎么没有几个人进来看啊?是不是看不懂哦?有注解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用典多,未必就是好诗。可可看看自古以来的名作,
    恐怕真正以典故取胜的不多,典故只能说明有学问,
    有学问未必就能作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这明显是在和李商隐的韵啊。。所以典故可多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如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声声慢,随便举吧,大多是原创性的,典故不多,
    至于唐诗就更是如此。
    宋以后诗歌发展两个不好的倾向,一是典故太多,二是用词生僻。
    其实古人作诗词就是一个目的,即用来作歌词唱的,所以必须通俗,
    事实也是如此,当时的诗歌都是用的当时最通俗的语言。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说明它的诗很通俗,并不单单是好。章太炎的学问近代第一了,
    但他的影响远远不及梁启超,就是他的书太古了,没有人愿意读。
    当然,用典是必要的,它言简意赅,适合扩充词的内涵。
    我只是想不要把这做为一种追求,那是很危险的。
    狂人之言,诸位海涵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2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对,我不是针对楼主,只是发挥了一下,你看,我又扯远了,楼主该生气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典故要用必有出处,既然是律诗,引经据曲才能使人一目了然。象这样要全篇的解释,够累的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此首用典多吗?未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典故只能说明有学问,
    有学问未必就能作诗.
    陈传席曾言:诗贵性情,然读书多,积理富,但渐毁性灵...然否?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7 21:2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3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北之三(再用李商隐《无题》韵)

    此诗只开头部份用典,如竞日寻春兄所言,也不是太多。后面都是叙事抒怀了。寄给某人的诗,以某人能否看明白其中意思为准,注释是因发在论坛才加上的,所寄对象是玉溪人,当然也就不用注释了。
    关于用典是个老话题,我自己的想法是用与不用不过是技巧和表现方法上的问题,看要写的内容而定。
    “典故只能说明有学问,有学问未必就能作诗。”这句话很在理,特别是未必两个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2 00:52 , Processed in 0.1654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