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一直忙着,没来得及仔细整理,点点滴滴的放上来吧,争取循序渐进,码一些国外诗歌评论者的智慧(具体都是谁的,因为时间久了,好多记不清了,也无法完整标注了,抱歉抱歉)。于诗歌,本无定说,且看且琢磨,以为然则汲取之,不以为然则无视之~~~惯例,边听边看~~贴首钢琴曲《Blissful City》(文后有曲子简介,有兴趣可顺便一看)~~~
[bdplay=微风]黄永灿[/bdplay]
1、诗歌在我们这个时代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出现了大量蹩脚的相互模仿,产生了许多低劣的诗歌。
2、最难入诗歌之门的不是未受教育的人,而是受过所谓中等教育的人。只有绝对纯洁的人,才具有诗的天赋。否则,就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获得。而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的人真是太少了。
3、诗人从不“直说”他想表现的东西。正如我们不应从《伊利亚特》中寻找“赫赫有名的阿基琉斯的愤怒”,不应寻找神话、历史,而应寻找诗意。唤起我们相应的诗的激情,它是一种或远或近、令我们倾心追求又无法企及的境界。
4、希腊作家朗吉努斯说:“奇异的东西不是使听众信服,而是使他们心醉神迷。”为了达到这种心醉神迷,我们必须要摆脱逻辑思维和逻辑表达的习惯—— 一种我们的长期培养、并且深深扎根于我们内心的习惯,从而干干净净的步入诗的王国。
5、诗的目的在于调动一切因素唤起读者的同感。
6、毫无节制的主观性向来是作诗的一大危险,并常导致诗歌丧失所有的听众,面对创作中或多或少的困难,诗人总是尽力使自己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客观性随听众与诗人内在情感一致性的增加而增加,反之亦然。是一种“默契了的”暗喻。
7、朦胧及不确定性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深奥”诗的特征。相反,这种特征更多的存在于过去的艺术中,比如有一种追求音乐感、幻觉及“铅笔画和炭画效果”的创作倾向,它使诗歌在表达上模糊不清。
---------------------------------------------------------------------------------------------------------------------------------------------------- 钢琴曲《Blissful City》: 《微风轻吹那城》出于黄永灿之手,黄永灿是与诗意、冥想紧密相连的新世纪钢琴家,他的演奏灵性、宁静、通透,安抚着每一个疲惫的灵魂。他一共推出过十多张专辑,其中还有一张是与中国与四川紧密相关的《九寨沟:水之歌 森之梦》。但被最多人喜欢是《如诗般宁静》和《微风轻吹那城》。这曲就是其中的主打曲目,幸福感十足的音符,流淌着干净与清新,引领着疲累的身体沐浴在微风与阳光中,恬静,休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