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8|回复: 8
收起左侧

[散文] 从西雅图到旧金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1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前几年某个寒假期间,也就是圣诞节到元旦节附近短短的十来天时间,我受朋友的“诱惑”,和东海岸的另一位朋友买了张机票,飞到了西海岸西雅图。我们愿意花时间、肯掏钱买机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西雅图的朋友答应我们开车去旧金山,旧金山的唐人街据说是美国最大的,虽然美国大部分大城市都有一小块地方被称做唐人街。当然,朋友肯开车去旧金山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旧版护照要到期了,按照大使馆的规定,旧版护照换新版护照时不能邮寄办理,当事人必须亲自去领事馆,而西雅图在旧金山领事馆的辖区范围。而我呢,除了借机去旧金山看看外,还可以顺道去波特兰,那里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学兄(本科校友),他是位好好先生,喜欢做些为人做嫁衣裳的好人好事,给我们几个人买了一大堆耐克鞋子,我们按照约定去他家取鞋。
    
  当然,先得通过网络预定好在旧金山的旅馆,因为在网上提前预定旅馆总能得到一些折扣。旅馆在旧金山机场不远处,离市中心大约十几英里,出乎意料的便宜,三星档次的Hotel只要六十多美元。我想这一定是我们赶上了旅游淡季的缘故吧,这个旅馆价格甚至比租房子还合算。通常,湾区的房子是非常昂贵的,在好的学区,一栋像样的房子动辄就是一百万以上,那房价令人望而却步。
    
  1)耐克公司总部(Nike-Campus)  
  西雅图是微软总部所在地,比尔*盖茨的豪宅就在那里;而微软的二当家保罗*艾伦呢,则住在两百英里之外的俄勒冈州波特兰,他在那里养着一支NBA球队。从西雅图出发后,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波特兰(Portland),因为前面说了,我们要来这里取鞋子。那位学兄大约给我们几个人准备了几十双鞋子,其中我就有七双。
    
  如果是夏天,而且时间充裕的话,那么沿着101号国道南下,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101号公路沿线应该是最美的风光线之一,它基本上沿着太平洋海岸线曲折蜿蜒(当然,因为受海岸山脉等地势影响的缘故,很多时候公路并不一定在太平洋边上),西部就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东部则是年轻但是乱石磷峋的海岸山脉(Coastal-Range),再往东则是更为陡峭险峻的喀丝喀特山脉(Cascade-Mountains),中间夹杂着地势较为低平的盆地或者瘦长的谷地,而美国西北部最大的两个城市,西雅图和波特兰,恰好就在这片谷地之中。101号公路沿线附近有许多著名的国家公园,例如华盛顿州的奥林匹亚、 Mt。Rainier(此山是美国本土的第二高峰)、俄勒冈州的火山湖(Crater-Lake,早年火山喷发后留下来的泻湖,湖水湛蓝湛蓝的,像梦幻一般)等著名的公园。尽管像Mt。Rainier,Crater-Lake这些公园在冬天都关闭了,但是即便是这样,101沿线也是美景不断,例如横跨宽阔的哥伦比亚河,欣赏太平洋海水里凸出水面的小山峰,等。当然,即使没有关闭,我们也没有时间去游玩。一般游一个公园需要一天或者以上的时间。
    
  很快就到了波特兰。如早先从书本里知道的一样,西海岸的气候和东海岸果然相差很大。美国的东海岸和中国的东海岸差不多,四季分明,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具体地说,西海岸自旧金山以北,更像地中海式气候,冬天温暖,夏天凉爽,特别是波特兰,气候在某种程度上比南面的旧金山和北面的西雅图更好,因为旧金山气候干燥,难得见到雨水,西雅图则雨水很多,冬天也较为寒冷。这波特兰实在像昆明一样,是座怡人的春城,尽管大部分时间是阴雨绵绵的,很少有阳光灿烂或者大雨的日子,但是因为空气湿润,气候温暖,据说波特兰是个盛产美女的地方,那个地方的美女皮肤很好,在美国是有名的,只不过因为波特兰实在不大,那个地方的女孩子不能像纽约一样引领时尚潮流罢了。
    
  和纽约、费城等大城市相比,波特兰实在是小,连带郊区在内,大约也只有一百多万人口,还不及长沙大。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威廉姆特河将它劈为几部分,远近总共大约十几座的大小桥梁将几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威廉姆特河以西的地方,座落着波特兰地区的两个最大的公司:耐克(总部所在地,在西郊的 Beaverton)以及英特尔的一个主要分点。英特尔的这个大分点在西郊的Hillsboro,大约雇用了一万多人。事实上,Hillsboro 之前是一个荒凉的农村,因为英特尔的落户,它才变得繁华起来。自然,学兄的雇主就是耐克公司,否则他也没有什么便利为我们购买几十双耐克鞋子。
    
  由于是周末,学兄不上班,所以我们几个直接把车开到学兄的家里。学兄的家就在波特兰南面的小城Lake Oswego,因所辖的区域内有个湖泊 Lake Oswego 而得名。Lake Oswego 就环境和学区而言,是波特兰地区最好的地方之一。俄勒冈州(波特兰所在的州)据说是穷人的天堂,因为这个州只有很重的所得税(亦即薪水收入所得税,高达9%),而没有消费税,所以对低收入者而言,因为每个家庭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必交所得税的,所以很多低收入者实际上不但无须交州税,甚至反而能从政府那里得到一些补助,所以近几年来波特兰地区涌入了许多低收入的西班牙血统的人(其中以墨西哥籍贯的最多)。这些人不像白人和东亚人或者印度人那样重视教育,一般将低薪工作包揽了。这些人的子女学习一般差很多,小学毕业了连基本的乘法除法也不会算是常事,并不罕见,所以,墨西哥人集中的地区学校也变得很差;因为住的穷人很多,所以房子也便宜;房子如果便宜,当地的地产税就少;地产税如果少,那个地方的学校设备也差,也聘请不到好老师,因此这是个恶性循环,久之那些重视子女教育的人(例如中国人)就会逃离那样的地区。比如说,耐克(Nike)总部所在地Beaverton就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墨西哥人,比例基本上达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那里的中小学食堂,几乎一半的学生都吃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或者减价午餐(一般学生出1/4到一半的钱。通常午餐费约2美元,早餐约1美元,每个地方略有差异,低收入家庭自然无须掏钱。当然学生可以自带三明治之类,并非一定得从学校买早餐或者午餐吃)。
    
  很自然的,我们是来拿鞋子的,道谢之余自然免不了去耐克总部参观参观。耐克果然是个有钱的主,除了在Beaverton和Portland有好几个仓库和批发点以外,它的办公楼就有差不多二十栋,它的campus很大,甚至不下一般的好大学,面积几乎有两平方公里,其四面就是四条大马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大门,宏伟而气派。据说在耐克公司起家时,Beaverton一带还是比较偏僻的地区,土地本来就便宜,再加上Beaverton当地市政府为了吸引Nike落户,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所以事实上Nike并没有花多少米米就圈到了一片不小的土地,此乃题外话。
    
  不过,圈地是圈地,尽管花钱不多,但是在里面竖起二十栋漂亮的大楼,却是要花很多钱的。这些大楼一般都很大,或者很长。由于campus确实比较大,为了方便雇员以及客户,campus内还有几辆免费的三轮车(一次可以装几个人,大约相当于中巴大小)来回穿梭。campus差不多中心的地方是一个半天然半人工的湖泊,沿岸有不少雕塑,到处可见成群的鱼儿在游动(自然,垂钓是禁止的)。湖泊靠南的一侧有一片不小的斑竹和楠竹林子,所以尽管是冬天,但是因为气候温和,如果此时放眼竹林之绿,有心人还能品味出些许盎然春意,尽管这春意也许是某种虚构的感觉,但是人啊人的,很多时候就是一种靠感觉而存在的动物,往往沉迷于其中而不觉得……
    
  湖泊的一侧有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清澈的泉水从上游注入湖中,又从另一头潺潺流出。由于泉水水量似乎是受控制的,所以湖泊里的水总是清清的,满满的,但是又不至于溢出。水中的游鱼就靠岸边少许水草,以及水中或多或少的水藻为食,在上帝他老人家规定并维系的某种生态平衡下生生死死。湖泊的四周,自然就是那些或密或疏散布着的办公大楼。Nike是家体育服装用品制造商,所以,这些办公楼很自然地就用那些著名的体育明星命名,例如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网球明星桑普拉斯,高尔夫球明星泰格*伍兹(尽管他还没有退役),女足明星米姆,等,好像Nike是尽可能地在某个体育行业只选入一名体育明星(到底是不是这样我就不知道了),这些运动员并非一定是本土的,例如赛车运动员叫什么来着,就不是。Nike号称全球性质的,这点很明显的地域观念,老美还是会打破的,尽管很多时候老美因憨厚而自高自大得可爱。
    
  再掉过头来说说我们的旅游鞋。耐克公司很大,是不是?所以展示的样品鞋很多。这些样品鞋子,以及样品衣服,或者别的体育用品例如提包、太阳镜、 MP3Player等,每隔十天半月或者一个月之类的,就会拿到总部来内部卖掉,也算是某种福利吧?那些衣服便宜的,据说只要一块钱,当然也有的要十块,但是因为担心学兄买不好,我就只要他代买几双鞋子。样品鞋子的尺码是固定的,男式鞋子都是9号(相当于41-42码),女式鞋子都是7号(大约相当于 37-38码),刚好合我的脚。这些鞋子大部分是10美元一双,有时也卖15美元,但是无论如何是很便宜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1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紫荆棘鸟来到现代版,给现代版带来了“国际规视野”。祝你在这里玩得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继续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2)旧金山、领事馆和唐人街  
      第二天(礼拜天)的行程计划是从波特兰赶到旧金山,这可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两地相距差不多600英里(将近1000公里)。因为冬天日照短,天黑得早,所以我们起了个早床,胡乱吃了点东西就匆匆上路了,以便尽可能早点赶到旧金山找到预定的旅馆,否则人生地不熟的,天黑了的话,找路可就不太容易了。加州虽然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但是绝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等)附近,所以和东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带相比,加州整体上还是显得荒凉。当然,俄勒冈更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常常是几十里路不见人烟,只有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如同蜗牛一般沿着山势曲折蜿蜒。那天虽然风和日丽,但是大部分山峰都是白皑皑的的积雪,给人以冰凉和肃穆的感觉,特别是那些落叶乔木,此刻光秃秃的、灰蒙蒙的,但是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静立着,度过一个又一个的严冬。
      
      到达加州境内不久,眼前忽然空旷起来,道路也变得平坦而笔直,原来海岸山脉从这里一分为二,靠西的仍然叫做海岸山脉,但是越来越窄,直到没人太平洋,靠右边的部分称为内华达山脉,瘦长瘦长的,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境内,最后变成狭长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墨西哥境内),没入太平洋,而汽车就在两条山脉的中间颇为平坦的地带穿行。
      
      大约下午三点,我们就到了旧金山北郊。这一带的海岸山脉虽然不高,但是仍然难得见到一块很大的平地。旧金山湾区的房子之所以很贵,主要原因是因为靠海,而且气候很好,冬暖夏凉,阳光充足,所以大家都往这里挤,但是四周多丘陵和山地,城区难以向四周扩展,所以房价自然就上去了。旧金山附近一带有两个世界级别的大学,实力和声望和哈佛相当:北面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南面硅谷一带的斯坦福大学。前不久逝世的我国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就是伯克利分校的终身教授。前总统克林顿的宝贝女儿就不去哈佛和耶鲁,选择了斯坦福,也就部分说明了西海岸那些一流大学已经能和东海岸那些名校平起平坐了。
      
      过了海湾大桥,到达旧金山,再往南十来英里,很快就找到了旅馆。由于在市区开车慢,所以找到旅馆时天差不多黑了。好歹利用旅馆的网络,在附近找了家中餐馆解决了温饱。旧金山半岛多山,连餐馆也建在一个斜坡上,我点的带辣味的菜,似乎更多的是甜酸味道,所以尽管餐馆老板因为生意清淡而更显笑意盈盈,这家餐馆还是难以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哈,海外的中国菜都基本上失去了中国菜的原汁原味,老家那种正宗的红辣椒炒肉,这边几乎绝迹了!
      
      第二天是礼拜一,所以大家先得把“正事”办好,然后才是在旧金山找几个地方玩玩。所谓正事,无非就是西雅图的朋友换护照一事。
      
      包括大使馆在内,中国驻美国的领事馆只有六个,其中加州就有两个(另一个在洛杉矶),可见加州华人之多。特别是旧金山,市内大约70多万人,华人就占据1/3,约25万人,再加上别的人数不菲的人种,例如日本人,西班牙血统籍贯的人(主要来自墨西哥)等,这里的传统高加索白人倒成了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在有民族熔炉著称的美国,旧金山更是不同文化兼容并包的代表城市。正如咱们六大古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一样,美国的历史虽然短,但是它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也有几个代表城市,例如波士顿历来是文化的象征,纽约是经济和资本主义精神的象征,旧金山则是资本主义前卫文化的代表,是叛逆文化和西方自由主义的中心之一。在这里,你可以见到最好的大学,找到许多诺贝尔奖得主的足迹,也可以见到街头文化,例如街头卖唱的艺人,见到嘻皮士、雅皮士和同性恋,也可以感受到像颓废派诗人艾伦*金斯堡那样的垮掉的一代,通过朗诵“嚎叫”而对大众文化的冲击。当然现在以旧金山为中心的湾区,也许更多的是以高科技闻名于世,那里创造了像硅谷众多奇迹般的成功故事,当然也有成千上万失败的例子。
      
      美国的城市一般都占地很大,结构很松散,但是它的几个代表城市,像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却是结构很紧凑的城市,就像你拆掉收音机,像里面的半导体一般精致。这也许和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有关。曼哈顿本来就是个狭长的岛屿,寸土寸金;独立战争打响时,波士顿只是个伸到大西洋里的一个小半岛,现在的市区核心部分,BackBay,据说是填海给填平的,就像欧洲的荷兰一样;而旧金山则在一个半岛的尖端,面积不足一百平方公里。但是就是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大约在一百年前却被一场大地震完全摧毁,变为一片废墟。现在大家见到的旧金山,是在废墟上重建的。大家知道,美国西海岸和中国的海岸以及日本等地一样,处在太平洋板块的边缘,是地震最频繁发生的地区,百年前的那场地震,震级和咱们的汶川地震差不多,8。2级,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地震造成地下的煤气管破裂,泄露的煤气将整个旧金山烧为一片瓦砾,三千人丧生,二十多万人受伤。
      
      扯远了。旧金山领事馆的办公时间是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一点到三点,每天上班五个小时(是不是太少了点,呵呵)。因为不接受预约,所以要办理护照和签证的,只能随时随地在使馆外排队等候。如果排队的人很多的话,那很可能你会白白排几个小时队而无功而返。当然,你如果是附近的居民,倒没有什么,但是像这位西雅图朋友这样的远客,却会感觉很沮丧的。所以为了保险起见,那天我们约定起了个大早,各人草草洗漱完毕,胡乱吃了点东西,早上六点一刻(几乎没有天亮呢)就开车从旅馆出发,手里拿着地图,比较顺利地开到了领事馆,尽管一路感觉有些跌跌撞撞。到达领事馆门前时,时间大约是七点,尽管那天是阴天,但是天色已经很亮了。
      
      领事馆在旧金山市中心靠北,在Laguna街和Geary大道的路口处。我歪着头一看,哇,这栋其貌不扬的灰色建筑就是领事馆?大约四、五层,灰蒙蒙的,看起来很结实但是笨拙不堪,只有几株貌似枫树的小树陪衬着这建筑,而且还掉光了叶子。这和美国普通的办公楼没有什么区别嘛,我还以为戒备森严呢,谁知不但没有,而且连普通的围栏之内的设施都没有。记得我当年去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签证时,那位于秀水东街的大使馆可有几个武警战士把守着呢,而且进门还得检查包裹,使馆的“待遇”截然不一样!当然,老美驻北京使馆如果没有武警把守的话,我想不用很长时间,使馆就可能发生爆炸案。许多中国人对老美是很仇视的。
      
      朋友将车停在Laguna街道上(因为附近没有停车场,连收费的也看不到。Laguna是条小街,车流少,而Geary却是条有六条车道的大街,车流很大,不太方便泊车),走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告示,大意是护照签证的请走Geary大道的前门。朋友急了,三步并作两步走,跑去一看,乖乖,前门已经排了五、六个人了呢!那几个人除了一个老外以外,都是中国人,大家耐着性子,没话找话似的东一句、西一句闲聊,好打发时间。那个老外则满脸冷峻,靠着墙壁,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怔怔出神。我忽然觉得,这人啊什么的,如果混入了和自己很不一样的一族人之中,就会有种额外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而这种孤独感并非他本来就应该承受的。就像眼前这个老外一样,何况他还是个络腮胡子……
      
      还是朋友细心,待排好队、稳住身形后,装模做样地咳嗽一声,问前面那人道,你们的车都停那儿呢,那条街(指Laguna街)领事馆附近就我一辆车呢。前面那人笑道,你没有看见路牌告示吗?今天上午Laguna街要打扫卫生,清扫树叶呢,不能停车的,否则到时小心拖车公司将你的车拖走。朋友大吃一惊,忙吩咐我排队,他则跑过去,趁着这Geary大道还能停几辆车,赶快将车子开了过来停在Geary街边。
      
      差不多八点时分,队伍估计有三十人了。反正我们排在前几位,心满意足,所以也就懒得理会后边的人的急躁或者遗憾的心态……如此这般又过了大半个小时,大约在8点45分左右,一辆巴士忽然开了过来,停在路旁,忽觉眼前一亮,原来从车上走下一群人,都很漂亮的,大部分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子,打扮入时,脚踏高跟鞋,很显然描了眉毛,涂了口红,和周围的环境显得不协调(因为除非在很正式的场合,美国人的衣着都是很随便的),其中更有一个,黑色裙子下一双长统皮靴,皮靴鞋跟似乎钉有铁皮,踩在马路上,发出那种久违了的刺耳声,而她比别的女孩子更显得袅娜娉婷,更显得花枝招展,更加显得傲人一等似的……显然,这些是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像这类职位的竞争,兴许比挑选空姐更大一些吧?我不知道,反正觉得中国这些职位挑人时太挑剔,哪像美国的空姐,基本上是一群大嫂和大娘,呵呵。
      
      由于排在前几名,所以朋友换护照的手续很快就办好了,其时还没到九点半——当然,正式护照只能由纽约领事馆印制,据说大约两周后就可以通过邮局或者UPS(一个办理包裹托运的公司)送到朋友的家。不提。
      
      接下去就是在旧金山消磨一天的时光。我们计划好的行程之中就包括了游览唐人街和金门大桥。好在领事馆、金门大桥和唐人街都在市区北面,相距很近。前面提到过,旧金山七十多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是华人。实际上,以旧金山为中心的湾区(BayArea)的华人更多,因为湾区大约有七百万人口。就人口而言,湾区最大的城市其实不是旧金山,而是南面的圣何塞(SanJose),大约一百万人口,但是旧金山是湾区的核心部分。旧金山的唐人街(ChinaTown,有时也翻译成中国城)据说是美国最大的,自然不可不看。
      
      说实话,东部几个大城市的唐人街我去过好几个,包括费城、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的,附近大城市的唐人街,我只有巴尔的摩没有去过。说是 ChinaTown,其实都很小的,基本上都只有一两条小街的一小段而已,就规模而言,和Town那是相差甚远,也许称为ChinaStreets更为贴切。这些唐人街,一般都只有几家带中国特色的书画店、中药店、古玩店,以及一些餐馆等,街道两旁店家的字号,更多的是中文而不是英文(当然,大部分都有两种文字),大概和香港差不多。就历史趋势而言,受美国那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蚕食”,唐人街的规模其实越来越小,唐人街的中国色彩,也越来越淡,也许最终它们都只会残留少许痕迹。这些唐人街一般都在市中心,街道狭窄、拥挤不堪,在这里谋生的,大部分是些没有受到很多教育的中国人,他们没有多少谋生的技术,只能靠出卖体力劳动为生,其中有些只怕还是偷渡而来的黑工。这些人大抵勤劳,任劳任怨,从中你可由品味出人间什么叫做沧桑和劳作,什么叫做忍耐、谦卑和企盼,什么叫做今朝有酒今朝醉。
      
      而且,从中你甚至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封闭、孤独和顽强,一如中国历史,长期以来与世隔绝,一旦融入世界,它就茫然,有些不知所措,犹似在深秋蒙受北风吹拂,潇潇沙沙,大家不约而同地退居角落,守着某块小小的地方,先祈求温饱,然后再与世抗争。不是吗?谁见过什么 JapanTown,KoreaTown,IndiaTown之类的?而ChinaTown则到处都是。比中国文化更为封闭和孤独的,兴许包括犹太人以及德国一个叫什么民族的人……
      
      旧金山的唐人街有120余年的历史,大体在Grant和Stoketon两条街上介于Green和Lombard两条街道之间,也没有多大,但是好歹也占据了几个街区,大约主要街道是Grant街。入口处有一富丽堂皇的牌楼大门和一对石狮子,上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据说是当年孙中山先生的题字。这里是旧金山老城区,街道密集而狭窄,自然,这些街道都是单行街道,例如主街Grant街就只能朝北行驶。街道两侧自然有许多具有中国色彩的商店和中国餐馆,前来观光购物的人潮经常挤得水泄不通。自然,在街上找个停车的位置可太困难了。
      
      这里不得不说几句旧金山唐人街与众不同的特色:斜坡。我们在附近悠哉游哉转了两圈,终于找到了一个停车位置。车停好后,大家约定分头行动,两点后来这里汇聚,吃午餐,不提。吃罢午餐,天色尚早,大家决定再往西北方向的金门大桥进军,就算不一定要开车经过大桥,但是看看附近的景色肯定是不错的。金门大桥其时不长,不足3公里,但是却是桥梁史上的奇观,也是旧金山的象征。当年宾*拉登在美国搞恐怖活动,金门大桥就是袭击目标。前文说过,旧金山湾区实际上是海岸山脉较为平坦的部分,因此,尽管较为平坦,但是旧金山辖区内还是有不少小山峰和小山头,而这唐人街,实际上就在一个小山坡上。Grant街附近倒没有什么,也就一个常见的斜坡而已,谁也没有太在意。随即我们将车往西拐,爬上了山头,然后朋友的车忽然停住不开了。我在后座一看,我的妈,前面就是个下坡,这个下坡也未免太陡了吧?好像万丈深渊一般,心里不仅凉了半截。这车开下去,刹车能否刹住,我都赶到怀疑,于是急道:“别往前开了,太危险,还是左拐弯吧……”朋友大约也底气不足,于是将方向盘打向左,希望这条街坡度能缓和一些。谁知这条小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也是陡得不行,我坐在车上,腿都发软了,忙提出下车步行,这车我可不敢坐,你们开车下去得了……自然,街道没有被封住,就表明还是能通车的,这道理我虽然明白,但是就是不敢呆在车上。这斜坡多少度,我不知道,反正我在人行道上走时也是小心翼翼的(我穿的是耐克旅游鞋),生怕不小心收不住,整个人给冲下坡去。据说这坡还不是旧金山最陡的,最陡的是附近一条叫做“九曲花街”的街道,坡度达到了45度。由于坡度太大,汽车无法直接开上去或者开下来,所以市政府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特意在马路上修筑花坛。所以车子只能盘旋而下。所幸我们虽然是误打误撞,运气还算好,没有撞到“九曲花街”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17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在书山中行走与在行走时读无字天书,哪个收获更大些呢?^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指含香 发表于 2012-4-17 10:59
    不知道在书山中行走与在行走时读无字天书,哪个收获更大些呢?^_^

    看你签名处的 pp,感觉应该是后者:在行走时读无字天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8 12:0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4-1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可爱的荆棘鸟,不如先在书中行走,再行走着读无字天书{:soso_e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午在图书馆胡读,下午在公园乱走,风雨兼程,两不相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3)雪地行车
      
      到旧金山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游玩(尽管我是),第三天大家还是得回西雅图。从旧金山到西雅图可有差不多800英里(约1260公里),如果开车,差不多要开一整天。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查阅了5号公路沿途的天气,基本上都是阴天或者小雨。如果沿途有暴风雨,那自然得等暴风雨停了再行车,否则那是很危险的。
      
      照例起个大早。车驶出湾区,沿着5号高速北上。左边远处就是海岸山脉,右边远处就是喀斯喀特/内华达山脉,绵延起伏,细心人倒也能品味出公路两旁风景有些如画。几个小时后就到了加州北部最后一个像样的小城Redding。海岸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在Redding“合并”,之前那平坦的谷地没有了,越过 Redding 后就进入山区,所以我们都下车休整一下,吃点东西,伸伸懒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给车加满汽油。要知在深山老林区,常常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很可能几十公里都找不到加油站。
      
      出得小城Redding后天空就下起了毛毛细雨。越往北,凉意愈重,时不时能见到一些高山,山腰和山顶上都是白皑皑的积雪,厚厚的一层,连飞禽走兽的足迹都难以找到,只偶尔能见到黑乎乎的的巨石破雪而出。在地势稍地平一些的地方,偶尔也能见到些小村落,只有零星的几栋或者几十栋房子,破破旧旧的,孤单无助。这里的农夫通常以种植水果、麦子、玉米、大豆为生,或者养殖牛羊,反正牧草有的是,和咱们的农夫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淳厚而善良,与世无争。一些地势较为平缓的山头被开辟为天然滑雪场所,人气比较旺盛的好滑雪场旁边说不定还有一个麦当劳店或者BurgerKing店。
      
      车子驶入俄勒冈境内后,天空竟然飘起了雪花,虽然雪花不大,但是和着雨水落在车上,不由使人胆颤心惊,大家都犯起愁来。此去西雅图,一半都是山地呢。山地毕竟不是平地,如果路上有积雪,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毕竟公路在山腰曲折蜿蜒,遇到坡度较大的上下坡,要是运气不好,出了车祸,说不定这我这小命都得赔上。好在高速公路车流大,要积雪也不是很容易。我再冷眼旁观其它的车辆,依然都在勇往直前,心里总算踏实不少。再说,这车又不是我在开,车主不急,我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老天爷总算保佑,天空飘起雪花后,车子不久就驶入一片较为平坦的地区,这里有俄勒冈州南部最大的城市:梅德福德(Medford)。而且不知何时,雪花和小雨竟然都停了,天空也变得清新澄亮,勉强还能见到太阳。这天气说变就变是不是?不论怎么样,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可以放下了,至少是暂时可以放下了。梅德福德虽然是俄勒冈州南部最大的城市,其实也不会比咱们一座普通的县城大什么,人口大约是六、七万,加上附近的几个卫星城镇,也不过十来万。其时已是中午时分,我们下得车来,找了个餐馆解决了温饱,照例给汽车灌满汽油(尽管油箱还有不少汽油)。Medford 东北边不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火山湖国家公园),只是可惜得很,公园冬天封闭。Crater Lake 有世界上最蓝、最纯净的水,据说湖水里连浮游微生物也没有,其洁净程度,犹胜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湖水。
      
      在梅德福德打尖完毕,大家重新上车,沿着5号公路朝北进发。其时雪花停了,天空隐约还有出太阳的迹象。但是此去北上还有两百多英里(差不多400公里)的山路,是否还会遇到雪花,大家心里都没有谱。毕竟,梅德福德所在的地方不过是海岸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之间的一个小盆地,海拔低,不飘雪一点也不令人费解。
      
      果然,出得梅德福德往北,公路就以上坡为主,6度左右的坡度,包括上下坡,随处可见。不一会儿,天空变得灰暗起来,阴沉沉的。再看高速公路路面,已是非常潮湿,路边还有积雪,虽然只有大约一寸厚,薄薄的一层。很显然,这个地方在早些时候下过一场雪,例如昨天晚上或者今天上午,只不过现在停了而已。公路路面的积雪被汽车碾压后成了灰色的雪泥,脏脏的,溶化后成了污水,顺着地势往下流。由于道路有些泥泞,汽车行驶的速度明显变慢了。之前每小时大约能跑80 英里的速度,现在大约就能跑40。由于车速变慢,公路上隐约有塞车的迹象。
      
      越往北,地势似乎越高,因为上坡比下坡多。随着海拔的上升,天气也变得越来越恶劣。不知何时,天空竟然飘起了雪花,先是小雪,随后就是鹅毛大雪,密密麻麻,纷纷扬扬,行车的视线也变差,公路旁边的积雪也越来越厚,行车速度也越来越慢。在路面弯曲的地方,或者上下坡的地方,时不时能见到车辙驶出车道的痕迹,甚至能见到出事了的车辆,令人胆颤心惊。当然,这个时候大家开车都很小心,所以事故还是很少发生。除了极个别人超车外,大伙儿都老老实实跟着前面的车,脚尖在油门和刹车之间频繁移动着,小心翼翼地朝前方驶去。在雪地里开过车的都知道,刹车太急是很危险的,因为如果来个急刹车,那么汽车轮胎就不是在路面滚动而是滑动,刹车就失效,方向盘很容易失去控制。所幸那条下雪归下雪,气温还是不低的,估计在摄氏零度左右,路面没有结冰。
      
      如此这般大约在纷纷大雪里开了一个小时,满打满算,最多开了五十公里。车行驶到一个平坦的地方,忽然听到路旁有人在使劲吆喝:“卖链条啦!下雪天路滑,安全第一,卖链条啦……”原来是一个肩膀背着两个大麻袋的小伙子在使劲吆喝。小伙子头戴一顶陈旧的太阳帽,上身一件似蓝似黑的防水棉衣,下身一条肮脏的牛仔裤,脚上一双旅游鞋,浸湿了雪水,早已不成样子了。哟,还不止一个呢,前面还有两个模糊的影子在路上行走,不是卖链条的是什么?
      
      链条绑在轮胎上增加摩擦力,以防止打滑,我想很多东北人都见过吧?不过我倒是第一次见识。有些谨慎胆小的人,例如我们旁边的一个上了点年纪的人,大约五十岁吧,将车停在路肩,招呼着小伙子过去,准备买链条给装上:“喂,小伙子,过来,链条怎么卖?”小伙子忙跑过去:“六十美元一副。”车主抱怨道:“怎么这么贵!”小伙子提高声调,略带不屑道:“贵吗?你可以折回去,开几十英里,在GrantsPass(注:一个小镇名称)下高速,那里有个五金店,链条四十美元一副,我就是从那里买的。”车主不说话了。小伙子笑道:“如果你肯跑远一些,折回梅德福德,那里的五金店卖链条,估计只卖30。”车主道:“60 没有问题,只是你得给我安装上去吧?”小伙子道:“如果安装上去,得加20。”车主无可奈何地道:“那行,80就80。只是你得给我上牢靠点,别跑着跑着链条就掉了下来。”小伙子笑道:“没问题!怎么可能会掉下来呢。”
      
      我们几个坐车的心里不踏实,于是试探着半开玩笑似的提议道:“我们是不是也考虑装一副链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在下坡打个滑,那可不好。要不这 80块钱,大家平摊吧?”朋友大度一笑,道:“再开段试一试吧,保不定这雪就停了。雪停了后,铲雪车很快就到。我这轮胎是新得呢,先别急,要装链条,前面肯定还有。”停了一停又道:“跟着前面这人开没错的,他如果装链条,我们也装。”原来前面那车车牌是加拿大Calgary的。Calgary是加拿大落基山脉东侧的一个大城市,这车主想必知道怎么应付这样的局面。大家附和道,也是,先往前开一段再说。
      
      背麻袋的小伙子们还在路肩晃荡吆喝。我心想,这卖链条的,应该是附近家庭贫寒的农家子弟吧,否则大冷天的,雪水都将旅游鞋浸湿得不成样子了,谁会来到这荒无人烟的鬼地方,卖什么链条!
      
      又行驶了一段,雪花虽然飘得少了些,但是积雪却是越来越多,路况越来越差。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差不多是下午三、四点了,眼看天就要黑下来。到了晚上,气温变低,车流减少,谁能保证路面不结冰?这里荒无人烟的,几十公里内甚至难以找到一个村庄,就算你不想开车了,想找个地方休息,找个旅馆落脚,只怕也很难。
      
      突然,我们见到高速公路上的电子显示牌说,所有的车辆,包括卡车,必须装上链条方能通行。前面两英里的地方设置有检查站。没有装链条的,链条装得不合格的,不能继续前行,而且卡车必须给每个车轮都装上,等,说这是俄勒冈州政府命令。电子显示牌又说,今晚十二点如果气候继续恶劣下去,高速公路将会封闭。后来我们才得知,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是5号公路在俄勒冈州境内最险要的地方之一,那段公路基本上相当于翻越喀斯喀特山脉(从西到东),坡度不小。州政府为了确保行车安全,硬性规定所有的汽车都必须装上链条。
      
      既然是政府命令,大家可不敢不遵。那些卡车倒好说,司机们常年在外行车,都准备了链条,他们停下车来,很快就能自己装好。有问题的是我们这些毫无经验的人。我们见那个加拿大人将车开到路肩,于是也跟过去,停在他的车后,看能否聊几句。尽管我们这车也要装副链条,但是能和他这样雪地里出生、雪地里长大的人聊几句雪地行车安全事项,很可能也受用的。不料那个加拿大人哈哈大笑道:“我吗?这也是第一次在车轮上绑链条呢!”,言罢倒似乎有些激动,笑眯眯的脸上隐约流露出一丝自豪感,好像庆幸能有此雪地给车轮绑链条的经历,不虚此行似的,真没把你给气死。
      
      朋友忙招呼一个卖链条的小伙子过来。小伙子道:“链条一副80美元,如果安装,再加20。”朋友皱眉道:“不是大家一直卖60的吗?”小伙子道:“这里都卖80。你买不买?不买我走了。”朋友估计再不买的话,以后涨到100都可能的,于是说买一副吧。小伙子比划比划了一下轮胎,掏出一副链条:“不要我帮忙安装?”朋友一迟疑,道:“不用了,谢谢,我们会的。”
      
      其实我们哪里会安装?根本就不会。只是觉得这像枕套一般的链条,套在轮子上应该很容易,因为这些卖链条的小伙子,只花一两分钟就装好了,我们大不了花15分钟就是。不是吗,前面那个加拿大人也买了链条自己折腾去了,我们车里可坐了四个人呢。
      
      我们拆开链条,照葫芦画瓢,先将轮胎的一半装入链条里,然后将车往前或者后挪动一点点,并且将方向盘略微打偏,以便将轮胎全部套在链条里,然后锁住。不料这原理看似容易,做起来满不是那么回事情。大家好不容易将轮胎装到链条套子里,结果却发现链条似乎短了半寸,怎么也锁不住。如此继续折腾了几回,还是不成,朋友忙找到那个卖链条的,心虚地说,你给的链条是不是给了个小号的,否则我们怎么装不上。小伙子诧异道:“不会吧,你的车轮就那么大呀!给你个大号的,恐怕套不牢呢。我这就过去看看。”朋友赔小心道:“你帮忙给装好吧,我给你20块钱。”小伙子应了一声,将链条几拉几扯,又将方向盘转了几转,三下五除二,就将链条给装好了,然后又掏出根小铁丝给锁扣处加固。然后又嘱咐将链条卸下来时该如何如何,开车时车速不要超过25英里/小时,否则小心链条给震掉,等。一旁,那个加拿大人已经赫乎赫乎将一个轮胎装好了。看来他动手能力很强的,自己折腾出怎么装链条了。
      
      像这样的小车通常都是前轮驱动,所以只要在前轮绑一副链条即可。四轮驱动的Van,4X4小卡,按照规定必须装两副。链条装好后,大家继续前行。坐在车上,感觉怪怪的,突突突的震动得很厉害。果不其然,前面有检查点,那些没有装链条的被挡在一旁。如此这般开了大约一个小时,过了那个所谓的险要地段(其实我也没有觉察出有什么明显的不安全之处,可能就地势高了些罢了),天已经完全黑了。开到一较平坦空旷的地方,大家纷纷将车开在路旁,卸下链条(否则开得很慢,而且坐在车里很难受)。兴许是检查站阻挡了很多车的缘故,高速公路上车流很少了,而且雪也停了,间或夹杂些毛毛雨。这个地方海拔应该降低了不少吧,虽然还是荒凉无比,但是路况好多了。路上的积雪也全部化作了,路面如同被清洗过一般,显得清澈无比。
      
      到达西雅图时,已是午夜时分,大家晚饭也没吃,就胡乱吃些香蕉之类,好歹没有饿肚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2 19:29 , Processed in 0.0792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