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折笔沉沙 于 2013-6-29 08:35 编辑
改稿 梦里荼蘼香满地,夜已生津,夜已凉如水。似有流莺能解意,悄然滑过檐牙底。 一枕春风千万里,吹去天涯,吹去相思泪。漫说此情非得已,觉来屈指前生事。
初稿 栀子花开香满地,露井凝霜,露井凉如水。似有夜莺能解意,悄然滑过檐牙底。 一度春风千万里,吹去天涯,吹去相思泪。漫说此情非得已,回眸已忘前生事。
闲来即兴所得,景物皆为自拟,故不合事理之处甚多,自解:
初稿为“栀子花开”,此为夏季之物,与过片“一度春风”谬之甚远,即如前因后果,前尘往事,也是颇为勉强,可为夺辞之说,露井凝霜,倒也无妨,概因夏季深夜井沿结冰霜也非完全不可,倒是下句“露井凉如水”堪为败笔中之败笔,露井何物?无盖之井也,亦做井沿解,若此,井凉如水,岂非即废且累?故此为虚拟景物通病之范例。过片“一度春风”易为“一枕春风”何解?一度非不可,较一枕触之尚浅,拓之稍长。结拍“回眸已忘”非深婉之法,不若“觉来屈指”承于前“非得已”而留有回音,故改之。“荼蘼”为暮春之物,多代以美好事物而易去,较之栀子花即见景见情,又兼流转于过片“春风”去,方现切合事理之法。而梦者,是谓过片之枕及结拍之觉来而前缀,此方为前后呼应,较之初稿乱而杂之方稍见脉络。
|